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379096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9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阶段测试(三)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本试卷共 28 题,满分 100 分,共 4 页。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2、每小题 2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 1-2 题。1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标志是()A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B死亡率的明显下降 C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D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体现图示各人口增长模式特征的指标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 34 题 3.该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时期为()A B C D 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已经历了图示全过程的是()A中国 B俄罗斯 C越南 D缅甸 读图完成 56 题。5若图示表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

3、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则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出现图示增长状况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A城市环境恶化 B城市交通的发展 C市中心地价上涨 D市中心经济萎缩 6M 处最可能是该城市的()2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行政区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78题:7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 B C D 8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9我国 80 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的方向是()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疏地区 山区到

4、平原、农村到城市、贫穷区到发达区 人口的基本流向是从东部、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内地、工矿区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是人口主要输入地 A B C D 10下列通常可作为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的是 A资源状况 B人类社会发展阶 C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段 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以下 11-12 题。11由图中可知丙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其原因是 A历史悠久 B机械化水平高 C社会福利好 D经济发展水平低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甲国 B目前,乙国属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C甲国城市化水平呈现图示特征的原因是人口较少 D乙国城市化问题比丙国严重 读下图回答 1314 题

5、.13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A甲普通小卖部 乙家具商店 丙五星级宾馆 B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具电器 C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D甲五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14城市等级与数目、服务范围的关系是:3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读图,回答 1516 题。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类城市功能付

6、租能力最强 Bb 类城市功能用地总体上由市中心往城市外缘迁移 Ca 类城市功能用地受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最明显 D城市中利用最广泛的是 C 类城市功能用地 16若图中某类城市功能用地总趋向于由市中心往城市外缘迁 移,则是为了 靠近交通干道 拓展城市范围 接近消费市场 保护城市环境 A B C D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 1718 题。17与采用“植生滞留槽”后相比,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前()A水汽蒸发较多 B

7、大气降水量较多 C地表径流较多 D地表水下渗增加 18。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城市内涝 B隔离人行道和车道 C美化环境 D灌溉绿化带 读图,回答以下 19-20 题。4 19与 B 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大致相同的是 A我国南方丘陵低山地区的立体农业 B乌克兰的商品谷物农业 C美国西部的大牧场放牧业 D西欧国家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0B 区域农业生产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A当地地广人稀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昆明郊区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独树一帜。2010 年春节期间,很多城市包括哈尔滨市场上都有昆明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富了昆

8、明花农,美了人们的生活。回答 21-22 题。21昆明郊区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A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B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及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进步 C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 22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昆明花卉种植还有很大差距,要使昆明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A大量施用优质化肥农药,提高鲜花产量 B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改进保鲜冷藏技术 C加强在国外各大媒体上的宣传,提高昆明花卉的知名度 D将鲜花种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 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 2324

9、 题。23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农场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对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 农民可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高效利用剩余劳动时间 A B C D 24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B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 C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 D土壤贫瘠 5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回答 25 题.25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科技 二、综合题(共 50 分)26。(18 分)读 18502

10、050 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简述图示时期中、英两国城市化特点。(6 分)(2)简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形成图示城市化特征的原因.(6 分)(3)分析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6 分)27.(14 分)读世界主要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甲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6 分)(2)简述美国发展乙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8 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3 年春运从 1 月 26 日至 3 月 6 日,为期 40 天。6 材料二 我国人口

11、流动数量饼状图。材料三 (1)分别指出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及影响因素。(4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8分)(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6 分)7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D 6.C 7.B 8。A 9.D 10。A 11D 12B 13。B 14。A 15.C 16.D 17.C 18.A 19.C 20.A 21。B 22.B 23。D 24.B 25.D 26。(1)英国;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 分)中国:

12、起步晚,水平低;速度较快(3 分)(2)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改革开放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增大;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答对其中三点得 6 分)(3)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6 分)27。(1)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2 分)发展方向: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答对其中两点得 4 分)(2)自然条件:.气候湿润,水热充足;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答对其中

13、两点得 4分)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工业基础好,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答对其中两点得 4 分)28。(1).春节前:城市农村(1 分)影响因素:社会因素。(1 分)春节后:农村城市(1 分)影响因素:经济因素。(1 分)(2)。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2 分)有利影响: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人口流入地区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答对其中三点得 6 分)(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答对其中三点得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