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用书新人教.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833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用书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用书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用书新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用书新人教.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2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精选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 1212 单元中国传统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525 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用书新人教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用书新人教考点 1 宋明理学NO.1NO.1 识记识记主干梳理主干梳理知识自查知识自查一、兴起背景1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的

2、主张,儒学有了进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 3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形成过程1 1创立创立“二程二程”(1)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 2成熟成熟朱熹朱熹(1)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

3、道德之善。3 3发展发展心学心学(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2 / 24(2)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轻巧识记宋明理学三、历史影响1 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2 2用用“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3 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和历史使

4、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NO.2NO.2 理解理解史料研习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史论归纳核心问题一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

5、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解,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 / 24史料三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 ,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学会读史史料主旨信息解读史料一: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的思想

6、,提出了天理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无非这理”“理”是万物的本原, “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史料二:指出了理学的积极作用“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从关注生活和道德追求两个角度分析理学的积极意义史料三:指出了理学的消极影响“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提示 “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2

7、)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提示 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4 / 24理学家的学术创新)。(3)根据史料三,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 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史论归纳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1)三大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

8、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影响积极影响: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心学打破理学的僵

9、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5 / 24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核心问题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史料一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象山先生全集史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

10、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史料三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陆九渊主张反省内心以得到天理“满心而发”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史料二:王阳明对心学的认识和获取天理的途径“良知,不假外求”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不需外求,强调“知行合一”史料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一草一木皆有理” “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强调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只有通过“格物致知

11、”才能6 / 24贯通明理“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王阳明反对外在探究,主张内心反省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陆九渊心学观点的理解。提示 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而不是外物给的,他提出“心即理也” ,意即本心即天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并用自己的体验予以印证,便于人们接受。(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提示 基本主张:性本善,致良知;知行合一;发明本心。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

12、渊的心学体系。(3)史料三反映出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提示 不同观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史论归纳 全面认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关系(1)相通之处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7 / 24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

13、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2)分歧之处在思想内容上: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在修养方法上: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 ,认为良知就是

14、本心,就是“理”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NO.3NO.3 应用应用对点训练对点训练落实强化落实强化1 1(2017(2017皖北协作区联考皖北协作区联考)西游记西游记一书中讲述了孙悟空等一书中讲述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故事。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表明( ( )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8 / 24D “三教合一”符合政治需要D D “三教合归儒三

15、教合归儒”的实现是在宋代,故的实现是在宋代,故 A A 项错误;项错误;B B 项并不项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材料中所涉及的三教的并立,并没有凸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材料中所涉及的三教的并立,并没有凸显道家的衰微,故显道家的衰微,故 C C 项错误;材料中有道家、佛教与儒学,但是其项错误;材料中有道家、佛教与儒学,但是其目的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目的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 D D 项项正确。正确。 2 2(2017(2017商洛模拟商洛模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

16、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 )A “格物致知”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存天理,灭人欲”A A 材料材料“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反映了获取理的反映了获取理的方式,故方式,故 A A 项正确;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心学的主是心学的主张,故张,故 B B 项错误;项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心学的主张,故是心学的主张,故 C C 项项错误;错误;“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

17、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材料没有涉及,故是朱熹的主张,材料没有涉及,故 D D 项项错误。错误。 3 3(2016(2016宜宾二模宜宾二模) )朱熹认为朱熹认为“理理”在心外,提倡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以通以通“天理天理” ;王阳明强调;王阳明强调“理理”在心中,主张在心中,主张“致良知致良知”以知以知“天天理理” 。这一变化。这一变化( ( ) )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C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9 / 24B B 朱熹和王阳明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朱熹和王阳明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 A A 项错误;项错误;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

18、,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B B 项正确;二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项正确;二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 C 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二人对获得天理的途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二人对获得天理的途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故内容有分歧,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考点 2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NO.1NO.1 识记识记主干梳理主干梳理知识自查知识自查一、背景1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吏治腐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吏治腐败,奸

19、佞当道。败,奸佞当道。2 2阶级: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阶级: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3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二、概况1 1李贽的离经叛道李贽的离经叛道(1)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作用: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

20、学也被称为“道学” ;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10 / 242 2三位进步思想家三位进步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3.影响影响(1)在对传统儒学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构建起新的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

21、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NO.2NO.2 理解理解史料研习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评价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11 / 24史料

22、二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史料三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史料四 16、17 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

23、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李贽反对迷信孔子的批判思想“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史料二:王夫之的“公天下”思想“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是史料的关键句,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史料三:顾炎武的“共治”思想“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史料四: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出现的背景“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明清之际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12 / 24提示 反传统、反权威。(2)

24、根据史料二、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提示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共治” ,带有一定民主色彩。(3)根据史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出现的社会根源。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提示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文化专制的束缚。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吸收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史论归纳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评价(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25、“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 ,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 ,提13 / 24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评价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

26、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NO.3NO.3 应用应用对点训练对点训练落实强化落实强化4 4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

27、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 )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C C 根据材料中根据材料中“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可以看出可以看出 A A 项错误;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根据材料中“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可以看出李贽攻可以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 B B 项错误;根据项错误

28、;根据材料中材料中“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 “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可以看出,黄仁宇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可以看出,黄仁宇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 C C 项正确;李贽项正确;李贽14 / 24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史实不符,故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史实不符,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5 5(2017(2017晋中名校联考晋中名校联考)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

29、,明末清初思想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 C 黄宗羲的主张是对明朝灭亡的反思,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黄宗羲的主张是对明朝灭亡的反思,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故无关,故 A A 项错误;黄宗羲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体现出他对君项错误;黄宗羲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体现出他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故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故 B B 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故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故 C C 项正

30、确;宋明理学仍然项正确;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占据统治地位,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6 6顾炎武认为:顾炎武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妇之不被其泽。 ”这表明顾炎武这表明顾炎武( ( ) )A挑战传统儒家思想B主张知耻和洁身自好C要求发展民间经济D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D D 材料中材料中“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的意的意思是:不把穿破旧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认为是羞耻的,而把百姓思是:不把穿破旧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认为是羞耻的,而把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泽认为是羞耻的

31、。材料中保障百姓穿衣吃饭与儒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泽认为是羞耻的。材料中保障百姓穿衣吃饭与儒学讲求民本是一致的,故学讲求民本是一致的,故 A A 项错误;材料中项错误;材料中“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泽”与洁身自好无关,故与洁身自好无关,故 B B 项错误;发展民间经济可以提高百姓的项错误;发展民间经济可以提高百姓的穿衣和吃食,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穿衣和吃食,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 C C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统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统15 / 24治者不应该立足百姓是否受到自己恩泽,而是注重改善民生,故治者不应该立足百姓是否受到自己恩泽,而是注重改善民生,故 D D项正确。项正确。

32、主题一 “理”与“心”的激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主题立意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 。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 。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理”与“心”的激辩,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交汇1 1宋明理学对孔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宋明理学对孔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

33、、德操等。(2)发展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汉朝官方化;宋明世俗化。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2 2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战国针对春秋儒学受冷落的境遇,荀子改造儒学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16 / 24时期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魏晋隋唐时期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儒学吸收

34、佛道精神,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宋代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基础上,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学为基础的局面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更多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心即理也” “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主题二 开时代之新风明清儒学主题立意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出现了思想活跃局面,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

35、大冲击,开时代之新风。知识交汇1 1明清儒学对早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明清儒学对早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工商皆本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2.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17 / 24(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

36、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考纲考题统计情境创设相关考点2014全国卷25儒学的政治地位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4全国卷26对人性的认识宋明理学2013全国卷25儒学名称的演变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12全国卷27王阳明心学思想宋明理学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真题实战解题支招1 1(20142014全国卷)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在隋唐儒释道

37、三教并存的时代,道教、佛教的地位忽上忽下,只有儒教岿然不动,说明了什么2 2(20142014全国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性本恶” 。宋代儒者把两者结合,认为人性分为义理之性(即天理)和气质之性(即性情)。他们认为,由于气质18 / 24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3 3(20132013全国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

38、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何谓孔孟之道?自汉至唐,儒家的经典文献是孔子整理的“六经” ,故被奉为“周孔之道” 。而到了宋代,朱熹集注的“四书”成为理学经典4 4(20122012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

39、均是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答案解析1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排第一、儒学排第二、佛教排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 。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选 C 项。2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

40、调“存天理,灭人19 / 24欲” 。A 项不是新认识;B、C 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3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时间变化。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是指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成为理学的经典。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 A 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排除 B 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生活在明代,故排除 D 项。4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 。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 A 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

41、而同道” ,故排除 B 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排除 C 项。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1 1北宋学者石介在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国论中说: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其言论意在其言论意在( ( ) )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C C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根据材料提供的

42、时间“北宋北宋”和材料信息中佛教和道教的和材料信息中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传播“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得出对中国传统得出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冲击,意图复兴儒学,故儒学的冲击,意图复兴儒学,故 C C 项正确。项正确。 2 2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大有为”而而“治世治世” ,佛教,佛教“大无大无为为”而而“治心治心” ,二者皆,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20 / 24。这反映了。这反映了( (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

43、地位发生动摇B B 根据材料中对儒教和佛教的论述,特别是根据材料中对儒教和佛教的论述,特别是“二者皆二者皆圣人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体现了当时儒学面临来自佛体现了当时儒学面临来自佛教的冲击,出现了儒、佛合流的现象,故教的冲击,出现了儒、佛合流的现象,故 B B 项正确。项正确。 3 3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

44、色。这反映了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 ( ) )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B B 宋明理学是国家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宋明理学是国家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财神财神”等反映出普通人、商人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念,戏曲是市民等反映出普通人、商人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念,戏曲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脸谱中脸谱中枣红色枣红色”体现了反映正直、体现了反映正直、正义的人物特点,正是宋明理学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故正义的人物特点,正是宋明理学价值观在

45、人们生活中的体现,故 B B项正确。项正确。 4 4清代学者戴震认为: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材料( ( ) )21 / 24A否认“天理”的存在B认为“理” “欲”相统一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

46、彩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B B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 B B 项正确。项正确。 5 5黄宗羲在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学校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这表明黄宗羲(

47、 ( ) )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B B 权力制衡与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学校是权衡利弊权力制衡与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学校是权衡利弊( (监察机构监察机构) )的主旨不符,故的主旨不符,故 A A 项错误;通过材料项错误;通过材料“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得出黄宗羲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得出黄宗羲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故作用,故 B B 项正确;已经具备近代民权意识不符合史实,故项正确;已经具备近代民权意识不符合史实,故 C C 项错项错误;材料中误;材料中“既是既是还是还是”强调学校作为监察机构的作用,强调学校作为监察机构的作用,故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6 6王夫之说: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