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礼仪的起源与功能.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77488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礼仪的起源与功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外礼仪的起源与功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礼仪的起源与功能.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礼仪的起源与功能.pptx(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滥觞期:夏朝以前起源:祭祀鬼神第1页/共47页(二)定型期:(二)定型期:1.1.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第一次形成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第一次形成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周公制礼周公制礼五礼:吉、凶、军、宾、嘉五礼:吉、凶、军、宾、嘉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2页/共47页祭祀之事为吉礼 第3页/共47页 丧葬之事为凶礼 第4页/共47页宾客之事为宾礼 第5页/共47页 军旅之事为军礼 第6页/共47页嘉礼 婚冠之事为嘉礼第7页/共47页2.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儒家礼治儒家礼治孔子:孔子:克己复礼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

2、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仁释礼:传统宗法以仁释礼:传统宗法道德之礼道德之礼强调礼是人的普遍行为准则强调礼是人的普遍行为准则“和和”、“让让”、“序序”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8页/共47页孟子孟子:五伦关系“父子有别、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封建社会人际关系,传统礼仪的核心荀子:荀子:“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3.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四书五经: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读本“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核心、人际关系规范总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第9页/

3、共47页(三)发展期魏晋南北朝的家训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隋唐:礼仪与法制、管制分离宋代: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四)衰变期:元明清 (五)新生期 民国时期 新中国时期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第10页/共47页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礼仪是原始人为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幅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的仪式第11页/共47页(一)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形式: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定了系统完备的礼的形式和制度。如:周代周礼、仪礼、礼记 “礼仪

4、三百”、“威仪三千”。“尧舜之时,五礼兼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第12页/共47页特征:单纯的祭祀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目的:不断地强化人们的尊卑意识,以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对后世的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行为、培养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第13页/共47页(二)封建社会的礼仪形式:尊君的观念“君权神授说”的完整体系 即“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不变,道亦不变。”并将“道”具体化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第14页/共

5、47页特征: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将人们的行为纳入了封建道德的轨道,形成了以儒家学派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 礼教。礼仪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制约人们 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二)封建社会的礼仪第15页/共47页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形式:出现了以程颢、程颐 和朱熹理学为代表的天理论。“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道德礼仪标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二)封建社会的礼仪第16页/共47页特点:“家教”兴盛,道德和行为规范是 这一时期封建礼教强调的中心。“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二)封建社会的礼仪第17页/共47页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

6、(一)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1)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2)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及官吏考选、君臣等级等)(3)礼节仪式(如:”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凶礼“等五种礼仪)(4)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第18页/共47页(二)中国古代礼仪的特点(1)礼仪涉及内容广泛,原始礼仪以崇拜为主。(2)强调尊君,将人划分为不同的尊卑等级。(3)强调男权思想,歧视妇女。(4)压制民主,扼杀个性,实行强权统治。三、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及特点第19页/共47页第二节 现代礼仪第20页/共47页 现代礼仪是指现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即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

7、隆重举行的某种仪式,又可以泛指为人们交往的礼节、礼貌。一、什么是现代礼仪第21页/共47页二、现代礼仪的特征(一)国际性 在讲文明、懂礼貌、互相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礼节形式。(二)民族性 作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有明显的民族差异性。(三)继承性 一旦形成,通常会长期沿袭、经久不衰。(四)时代性第22页/共47页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一)“尊重”原则第23页/共47页(二)”遵守“原则 1.遵守公德 即公共道德。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公民的礼节、礼貌、道德修养程度和水准。包括(1)爱护公物(2)遵守公共秩序 (3)救死扶伤(4)尊重老人妇女 (5)爱护儿童(6)邪恶面前主持正义 (7)爱

8、护、保护动物。2、遵时守信3、真诚友善4、谦虚随和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第24页/共47页(三)”适度“原则(四)”自律“原则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第25页/共47页四、现代礼仪的功能(一)教育功能 (道德)(二)沟通功能(交际)(三)协调功能(会谈)(四)创造功能(文明)(五)服务功能(尊敬)(六)维护功能(自重)第26页/共47页第三节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一、东方礼仪及其特点 主要是指以中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它以其富涵人情味的传统礼仪向世人展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无穷的魅力。第27页/共47页与西方礼仪相比,东方礼仪具有以下特点:(一

9、)重视亲情和血缘(二)谦逊、含蓄(三)承认现实、满足现状(四)强调共性(五)礼尚往来第28页/共47页二、西方礼仪及其特点 西方礼仪文化中,尤其强调规范人的行为,注重良好的教养,如:尊重妇女、男士的绅士风度。(一)简单实用(二)崇尚个性自由(三)惜时如金(四)自由、平等、开放第29页/共47页世界礼仪文化世界礼仪文化部落主义型部落主义型集体主义型集体主义型多元主义型多元主义型地地区区欧洲、阿拉伯国家、欧洲、阿拉伯国家、非洲、南美洲非洲、南美洲亚洲汉文化圈亚洲汉文化圈北美、西欧北欧部分国北美、西欧北欧部分国家、澳洲家、澳洲特特点点个人从家族获得身个人从家族获得身份特征份特征不惜一切保护家族不惜一

10、切保护家族名声和声誉名声和声誉没有集体就没有一切没有集体就没有一切集体内每个人平等、共集体内每个人平等、共同参与、分享同参与、分享个人不能脱离集体。个人不能脱离集体。个人自由形成自己特点个人自由形成自己特点独立自主是最高价值独立自主是最高价值个人为自己负责个人为自己负责通通用用 懂得交往规则懂得交往规则 明智利用礼仪礼节明智利用礼仪礼节第30页/共47页第四节 礼仪与现代文明一、礼仪的内涵 礼仪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和社交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实际上包含了三层含义,即:礼节、礼貌、仪式。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

11、善。第31页/共47页(一)礼节1、概念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与必要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2、一般表现形式 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握手、拥抱、会客、访友、跪拜、双手合十等。3、礼节的要求 要熟知各国、各名族的礼节;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第32页/共47页(二)礼貌1、概念 指人们在交往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2、一般表现形式 (1)仪容、仪表、仪态 (2)语言、谈吐 (3)着装、服饰、发型 (4)面部表情、姿势 (5)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第33页/共47页3、礼貌的具体要求 (1)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2)热情友好,尊重他人 (3)待人接物

12、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4)办事慎重不推诿 (5)行为举止有教养,符合职业素质要求。第34页/共47页(三)仪式1、仪式的概念 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它表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程度。在举办仪式时,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化、程式化。2、仪式的内容和形式 按目的的不同,分为:迎送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第35页/共47页二、礼仪与社会道德1、道德概念 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善恶、好坏、美丑、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每一个人的行为,使人明是非、知荣辱、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第36页/共47页2、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礼

13、仪是道德的载体,道德是礼仪的抽象;礼仪体现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制约、调整礼仪行为规范的完善和发展。二、礼仪与社会道德第37页/共47页3、道德对行为规范的要求(1)遵守公共秩序(2)爱护公共财物(3)尊敬老人、妇女、爱护儿童(4)救死扶伤(5)在邪恶面前主持正义。二、礼仪与社会道德第38页/共47页4、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1)努力学习和把握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2)选择和树立理想人格作为学习的楷模(3)勇于剖析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按道德的规范要求,努力培养个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4)丰富和完善自我的人格,抵制社会不道德行为影响。二、礼仪与社会道德第39页/共47页1、什么是修养 指一个人在道德、

14、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刻苦学习、艰苦磨练以及陶冶而逐渐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礼貌修养,专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三、礼仪与个人修养第40页/共47页 “诚于中而形于外”,礼节、礼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和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讲究礼仪规范即是人际交往中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行为准则,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要想全面、综合地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加强礼节、礼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三、礼仪与个人修养2、礼仪、礼貌与道德修养的关系第41页/共47页(1)严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2)遵时守信;(3)真诚待人,表里如一;(4)谦虚,不自以为是、随和、不固执己见;(5)

15、严以律己,宽厚待人;(6)待人热情而有分寸、不卑不亢;(7)热心助人,不因事小而不为。三、礼仪与个人修养3、人际交往中礼貌修养的准则第42页/共47页4、培养个人良好礼貌修养的途径(1)修德,加强自身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2)加强礼节礼貌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社交礼仪常识和职业礼仪规范;(3)全方位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使自己拥有较丰富的文化积淀;(4)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使性格符合旅游职业素质的要求;(5)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三、礼仪与个人修养第43页/共47页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约翰洛洛克克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孔子第44页/共47页怎样学好礼仪怎样学好礼仪自学读书自学读书听讲笔记听讲笔记思考、参与、交流思考、参与、交流放弃自我放弃自我勤于实践勤于实践舒展个性舒展个性学习礼仪面临的难题学习礼仪面临的难题l如何对待矛盾?如何对待矛盾?l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l正确认识礼仪与中国文化、企业管理的关正确认识礼仪与中国文化、企业管理的关系系第45页/共47页第46页/共4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7页/共4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