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516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 2 2(必修二 第一单元)(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6南京)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 B )A兴修水利实现

2、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解析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2(2016惠州)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B )2 / 11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

3、展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解析 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 A 项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是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 C 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 D 项错误。3(2016淄博)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C )时期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唐中期至清末主要形式田邑实物实物与货币各半货币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

4、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解析 西周时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到春秋战国时期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 B 项错误;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币,与中国古代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关,故 C 项正确;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故 D 项错误。4(2017天一大联考)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舂米拓本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B )A工商食官下的手工业劳作B地

5、主田庄里的集体协作劳动3 / 11C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场景解析 据材料汉代画像砖中的舂米拓本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地主田庄里的集体协作劳动的情景,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商食官”是周朝实行的政策,故 A 排除。材料反映多人劳动,不是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故 C 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精耕细作的农业,故 D 项排除。5(2016岳阳)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B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

6、制解析 由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买卖频繁,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 、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 C 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 D 项错误。6(2016湖南联考)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D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4 / 11B京杭

7、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解析 材料观点强调“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 ,没有反映出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故 A 项错误;B 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故 C 项错误;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京师开封对南方米粮的依赖,实际上反映出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 D 项正确。7(2016海南七校联盟)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D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 2 年)75.5%22.9%1.6%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 750 年)61.4%35.8%2.8

8、%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 1078 年)34.8%58.4%6.8%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是从西汉到北宋,而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故 A 项错误;表格信息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的说法不能全面概括表格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没有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影响人口的变动,故 C 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的时间从西汉至北宋,黄河流域人5 / 11口逐渐减少,而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结合所学,

9、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 D 项正确。8(2016菏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 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 C )A出现“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明代出现“纳银代役” ,没有反映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仅是各地至京的轮班匠,没有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

10、述,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说明这一政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纳银代役成为主流是政府推行赋役改革的结果,不是商业繁荣所致,故 D 项错误。9(2016湛江)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 “相邦义(张仪)戈” “上郡守戈” “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 C )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6 / 11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解析 兵器使用者为高级官员,材料没有反映,故 A 项错误;铭文讲的是兵器

11、问题,证实不了秦国文化底蕴,故 B 项错误;据材料“相邦吕不韦戈” “相邦义(张仪)戈” “上郡守戈” “陇西守戈” ,获知兵器督造有中央官员相吕不韦和张仪,地方官员上郡守、陇西守等,故 C 项正确;材料讲的是秦兵器由中央和地方官员督造,没有涉及兵器的地域特色,故 D 项错误。10(2016豫晋冀联考)在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政府对民生予以密切关注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融合的推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根据

12、材料“粮、棉、茶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可知,粮、棉、茶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故 B 项错误;在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有所提高,但不是出现质的飞跃,故 C 项错误;粮、棉、茶等农产品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不能片面理解为生活方式融合,故 D 项错误。11(2016银川)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B )7 / 11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C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D重农抑商政策并

13、没有得到实施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各个选项,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D 两项排除;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 ,C 项排除;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B 项正确。故选 B。12(2016长沙)万历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

14、政策。根据材料中“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得知当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放宽,商业环境渐宽松,故本题正确选项为 A;B、D 两项从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故排除;明朝时期工商业虽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说法不准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13 题 25 分,14 题 12 分,15题 15 分,共计 52 分)13(25 分)(2016全国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8 / 11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

15、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 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 “田地贵少,寸土为金” ;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 “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 “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

16、不上人口增加的快” ;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 分)答案 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 分)答案 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

17、定的历史局限性。9 / 11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方面。(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14(12 分)(2016邯郸)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答案 示例: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

18、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因此, 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观察图画得出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的布局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然后结合所学答出小农经济的发展成为保障专制主义集权的基础,而专制主义的维护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即可以从经济基础和上层

19、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即可,其中学生论述过程中要史论结合,史实正确。15(15 分)“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在10 / 11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近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 11 世纪和 12 世

20、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宋朝的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请运用“史实” “史论” “史识”三个要素对“宋代时的中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5 分)(要求:依据

21、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史实”“史论” “史识”三部分,结合材料,紧扣主题)答案 史实:在工业化上,制瓷业发展,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在商业化上,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11 / 11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货币化上,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城市化上,出现了汴京等商业大都会。(7 分)史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或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等。(4 分)史识:根据宋代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于欧洲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解析 本题要求按照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进行解答,这里的难度在于理解史实、史论、史识的含义。史实比较好理解,史论是指历史结论,史识则是指升华到价值观的认识。两则材料都充分肯定宋代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这就决定了答案的内容,必须选择宋代的“成就” ,而不是问题或者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1.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1.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6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6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9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9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2课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2课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3课时中国古代手工业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3课时中国古代手工业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doc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6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1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doc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6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1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doc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