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42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2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纲考情考试要求 专题考试内容 必考加试备考指导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2)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3)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bcc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黄海海战(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左宗棠收复新疆bbb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3.伟大的抗日战争(1)卢沟桥事变(2

2、)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bbcbc1.已考角度(1)(201610 月新高考T13)抗战时期的主要战役(2)(20164 月新高考T7)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3)(20164 月新高考T11)抗日战争贡献(4)(201510 月新高考T8)黄海海战中的“致远舰”(5)(201510 月新高考T10)南京大屠杀的史实(6)(201510 月新高考T11)抗日战争中的太原会战2.预测角度(1)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影响(2)中国人民抗争探索不同阶段的史实(3)抗日战争的基本历程、胜利

3、原因及意义2 / 28考点一考点一 18401840 年至年至 19001900 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b)(1)国际: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2.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1)18401842 年中英鸦片战争。(2)18561860 年英法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3)18831885 年中法战争。(4)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5)1900

4、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微点拨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3.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c)条约主要内容危害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 2 100 万银元(3)开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议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国的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白银 2 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从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

5、商品输出为辅3 / 28厂辛丑条约(1)赔款白银 4.5 亿两,本息共计9.8 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驻兵迫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微点拨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国战败的关键所在。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1)国民生活方面: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造成深重灾难;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2)政治方面:列强通过一系

6、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领事裁判权)、关税等主权的完整。(3)经济方面: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等方式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总之,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由原来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黄海海战(b)(1)经过:1984 年,甲午战争中,中日舰队主力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一次决战。战事持续五个多小时,丁汝昌身负重伤,邓世昌等将领英勇抗战,壮烈殉国,最后以日舰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终。(2)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避

7、战保船” ,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最终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北洋舰队的全军覆4 / 28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1)背景:1895 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力量:丘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3)著名战役:大甲溪战役。(4)意义:是一次台湾人民自发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3.左宗棠收复新疆加试(b)(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获英法支持。1871

8、 年,俄出兵强占伊犁。(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3)过程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 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1881 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微点拨 巧识妙记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5 / 28时期侵华战争侵略者阶段特征对中国的影响19 世纪4060 年代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为首,俄美随后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商品输出为主政治:丧失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出现近代工业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19 世纪

9、末 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 ;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思想: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产生了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1)斗争阶层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

10、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3)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6 / 28(4)大多以失败告终。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都以失败告终。3.通史视角审视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18401894 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地位。(2)18941931 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以武力侵华为辅;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3)19311945 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4)19451949 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

11、国市场。1.(20164 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 。该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 D.胶澳租界条约答案 C解析 香港岛与香港地区是两个概念,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等部分构成,香港岛在 1842 年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给英国。2.(2015浙江学考)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

12、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C7 / 28解析 依据材料中所讲的割让台湾、开放苏州可知其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开放杭州、苏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201510 月浙江选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A.“致远”舰 B.“定远”舰C.“靖远”舰 D.“经远”舰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 。B 项是丁汝昌、刘步蟾所在的旗舰,C 项的管带是叶祖珪,D 项的管带是林永升。4.(2016浙江新高

13、考联盟学考交流)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居住和租地 领事裁判权 关税自主权 最惠国待遇A. B. C. D.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中“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信息可以判断,这些“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租界,故正确;“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可知租界内拥有领事裁判权,故正确;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最惠国待遇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14、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8 / 285.(2016慈溪学考交流)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 义和团反帝斗争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A. B.C. D.答案 C解析 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人民群众” ,二是“自发地” 。很显然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奋勇抵抗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考点二考点二 伟大的抗日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一、卢沟桥事变(b)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 。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微点拨 日本侵华与民族矛

15、盾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 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二、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1.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长达 6 周的大屠杀,30 多万中国军民遇害。为纪念死难同胞,2014 年,将每年 12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 20 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9 / 28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

16、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过程(1)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 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4)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确立。(5)1937 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宣布抵抗暴力,实行自卫。(6)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军队。(7)1937 年 9 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

17、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意义:从此,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微点拨 正确理解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b)1.正面战场(1)淞沪会战:1937 年 811 月,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开赴山西,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是10 / 28国共合作抗战的典

18、型战役。(3)徐州会战:1938 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枣宜会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1940 年 5 月,国民党第 33 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2.敌后战场(1)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2)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 4 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3)少数民族抗战:蒙古抗

19、日游击队、回民支队。易错提醒 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区别,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区别是依靠力量的不同。片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政府和军队,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全民族力量。两种抗战路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五、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1.胜利(1)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2)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2.原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

20、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国共两个战场配合,协同作战;正义战争,有人民群众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国11 / 28家和人民的配合、支持;海外华人的支持。3.意义(1)国内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际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微点拨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21、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援助了中国人民。尤其是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1.抗日战争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4)中共在抗战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三大视角解读抗战胜利的原因(1)从日

22、本的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12 / 28(2)从中国的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人民的支持等是中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3)从国际的角度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等。3.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制约因素(1)演变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峙。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2)制约关系发展的三大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

23、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1.(201610 月浙江选考)1937 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 。这次“胜利”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13 / 28C

24、.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答案 B解析 “1937 年”是得分题眼所在,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分别发生于 1938 年、1940 年,由此可排除 C、D 项,淞沪会战与游击战无关,可排除 A 项,由此可知答案为 B。2.(20164 月浙江选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A. B.C. D.答案 A解析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中国的活动与贡献。“美军太平洋”与中国

25、无关,与题意不符。3.(201510 月浙江学考真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一次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答案 B解析 在备选项所列的会战中,国共双方合作开展的是太原会战,而十八集团军是共产党武装的称号。4.(201510 月浙江学考真题)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图所示反映了( )14 / 28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C.南京大屠杀 D.八一三事变答案 C5.(2016浙江学考交流)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

26、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 , “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 。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是一场全民族抗战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D.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答案 C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全民族抗战,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抗战对国际的影响,与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无关,故 B 项错误,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中国大陆是日军陆军主战场,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故 C 项正确;“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说法错误,故 D 错误。专题综合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时空线索归纳线索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结局时代知识定位鸦片

27、战争(18401842 年)南京条约及附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内容: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赔款 2 100 万银元;关税协定;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2)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15 / 28(18561860 年)深(1)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沿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军费 800 万两白银;开放南京等十二口通商(2)影响: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

28、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兴起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年)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2)影响: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内容:赔款本息合计 9.8 亿两白银;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29、馆界” ,由各国驻兵保护;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2)影响:巨额赔款加深了人民苦难;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全民族抗战(1)1937 年 8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937 年,全民族抗战开始(3)1945 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4)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重点深化(1)从通史角度理解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9 世纪 4060 年代:列强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19

30、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16 / 28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妄图独霸中国。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一国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日、美;侵华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2)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革命史观: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因此中国只有通过武力革命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获得独立发展。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

31、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文明史观: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整体史观: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社会史观: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3)20 世纪日本侵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20 世纪初期,为与其他列强争夺在华利益,日本加紧侵华的步骤,由一个又一个紧密衔接的侵略行动构成。如日俄战争、逼

32、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制造“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等。第二阶段: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37 年“卢沟桥事变”期间,在经济危机的刺激下,日本开始挑起事端,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7 / 28第三阶段:从 1937 年 7 月到 1945 年 8 月,日本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以及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导致其称霸野心得到急速膨胀,进入了全面侵华阶段。综合训练综合训练(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

33、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 ,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材料二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 。第一次是 1894 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 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 40 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19

34、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答案 (1)事件: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18 / 28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背景:第一次“换位” ,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确立,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第二次“换位” ,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中国:1978 年后实行

35、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 WTO 等。解析 (1)第一小问事件,结合史实可知 19 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第二小问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即可。(2)依据材料二“第一次是 1894 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市场的形成、瓜分狂潮的世界角度和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国内角度考虑归纳;依据材料二“第二次则是2010 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角度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的国内角度进行归纳。专题巩固训练专题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鸦片战争:“当(

36、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19 / 28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珠江两岸居民不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不理解本国反侵略斗争, “他们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说明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这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意识极为淡薄,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故选 B。2.(2016杭州学考

37、交流)“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信息“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 “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可知,该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该战争是鸦片战争。故选 A。3.(2016宁波学考交流)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

38、扩张答案 B20 / 28解析 解决本题需要明确鸦片战争前世界的整体背景,结合背景来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鸦片战争前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工业文明,所以答案选择 B 项。4.(2016绍兴学考交流)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面两个图表,图一(清初时期)至图二(清中叶时期)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图中的某国应该是( )图一 图二 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该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而在 19 世纪中叶,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故可判断该国应为 A 项英国。5.(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

39、是战胜国( )B.要求扩大市场A.掀起瓜分狂潮 D.希望利益均沾C.扩大资本输出 答案 B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并未掀起瓜分狂潮,故 A 项错误;从列强角度来看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 B 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才要求大规模资本输出,故 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要求扩大权益而非希望利益均沾,故 D 项错误。6.(2016镇海学考交流)黄遵宪在诗中写道:“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该诗创作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21 / 28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一八事变”后答案 B解析 鸦片战争后割占的是香港岛,与题干“台

40、湾”无关,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 ,可知是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故 B 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没有割占台湾,故 C 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没有割占台湾,故D 项错误。7.(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 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答案 B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与日本有关, 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与日本

41、有关, 义和团与反帝反侵略有关,资料都围绕着反帝反侵略的主题,选择 B 项符合题意。8.(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 )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 22 / 28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以及近代意义上的海军装备,故 A 项正确;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近代化,故 B 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

42、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战争,而维新思想在战争中并未发挥作用,只是在甲午战后维新思想发挥作用,故 D 项错误。9.(2016浙江学考交流)“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这里说的是( )B.第二次鸦片战争A.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D解析 据材料“紫禁城” “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

43、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依据以上条约的条文,你判断应属于( )B.马关条约A.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 答案 C解析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23 / 28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体现了朝廷永远禁止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对参加反帝活动的事件进行惩办,符合辛丑条约内容,选择 C 项符合题意。11.(2016舟山学考交流)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 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 年,依据辛丑条约 ,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

44、清朝( )B.与列强和平相处A.重获国家之独立 D.对世界全面开放C.外交迈向近代化 答案 C解析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独立之言,故 A 项错误;列强与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的“总理衙门”“在英国设立使馆” “设立外务部”体现了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 C 项正确;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 D 项错误。12.(2016浙江学考交流)2015 年, 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 。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A.屠杀现场遗迹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C.历史文献记载D.幸存者的

45、控诉材料答案 A解析 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强,故 A 项正确;回忆带有主观色彩,故 B 项错误;历史文献记载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可信度低,故 C 项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也会带有情感倾向的主观意识,故 D 项错误。24 / 2813.(2016市适应性试卷)右图为申报曾经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这一声明的发表推动了(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出C.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D.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答案 D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之后国共合作,红军改编。14.(2016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

46、试)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该战役应是( )B.太原会战A.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C.徐州会战 答案 D15.(2016浙江学考交流)日本在全面侵华前就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 ,由占领东北到进入华北,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抗击斗争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蔡廷锴坚守上海B.A. D.C. 答案 D解析 宋哲元收复喜峰口是在 1933 年 3 月,安德馨血战山海关是在1933 年 1 月,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是在 1933 年 7 月,蔡廷锴坚守上海是在 1932 年,按照时间排序,选择

47、D 项符合题意。25 / 28二、非选择题16.(加试题)(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学者从不同领域进行了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 ,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二 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

48、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地处边隅的土司,“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 ,致使西南边疆的统治十分不稳定。清世宗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进行改土归流。在改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府、州、县及镇、协、营、汛,派驻官兵,并着手改革许多落后的剥削方式及陋规恶习。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标题内容摘要一、 “引边荒艰巨为己任”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一大壮举二、运筹帷幄,进规北疆根据天山“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制定消灭阿古柏的步骤,收回乌鲁木齐等城三、决胜千里,底定南疆仍采用“缓进急战”的战术,收复达坂、吐鲁番、喀尔噶尔等城,阿古柏自杀四、 “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提出“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26 / 28阵,坚忍而求胜”中国收回了伊犁地区据孙占元左宗棠评传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土归流”的含义及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左宗棠“引边荒艰巨为己任”的历史背景,并概述左宗棠收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