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71043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7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州一中 2018-2019-1 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2、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

3、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

4、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

5、近取诸身,远取诸物”。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

6、点。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等,有条不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C.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D.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二)文学

7、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睛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

8、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 904 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

9、“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

10、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锅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

11、果吗?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

12、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C.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 无聊的心态,为下文的争吵埋下了伏笔。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5.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 分)6.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

13、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繁多,如宋锦、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地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的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

14、人们的手工劳动。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目,但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摘编自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材料二:图表一 图表二 (选自2017 年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制造业报告)材料三: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同时,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体现了手

15、工艺的个体性和家族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都是以子承父业、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所以缺少一定的策划意识、营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牌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手工艺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被现代的新产品所代替。(摘编自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传播应用)材料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

16、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徐州“手艺神”级的手工大师不少都是手工艺走向生活走向百姓走向市场的鲜活的成功例证。从非遗传承的视角来看,人们没有看到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背后深藏着的是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产业链,涉及从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当然,在这个产业链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活态传承,就是要让这条

17、产业链动起来、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手艺神”们专注工艺、专注创意、专注制作,而不能再像以往分心劳神于细枝末节。这个产业链应该更加尊重市场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国手工艺品有不同风格,这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的不同密不可分。B.传统手工艺产品受到了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但若应付得当,也可重新焕发生机。C.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大都是以子承父业或者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造成器物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的局面。D.传统手工艺产业链涉及了研

18、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时尚手工当前很流行,这得益于传统手工制作品有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以及其所展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B.民间手工艺品制造业位于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近五年来,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一路上涨,且幅度大。C.手工艺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但它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这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竞争力低。D.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更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造成人们对一些手工产品不感兴趣,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9.根据上述

19、材料,针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解决?(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

20、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

21、:“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

22、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B.“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C.“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D.“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23、 分)A.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B.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C.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D.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5 分)(2)上

24、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莎衣 杨 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绿软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

25、船上。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15.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诸 葛 亮 在 出 师 表 中 回 顾 汉 代 历 史,认 为 亲 近 贤 臣,疏 远 小 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现象,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是“教

26、学相长”思想的体现。(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望,盼望皇帝临幸。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

27、就会造成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 后”“90 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28、 分)A.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 B.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C.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 D.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

29、风潮不会是“无感”的。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2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 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作为您的高足,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

30、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定当鼎力相助!21.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 85 字。(6 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 不久前,一位知名律师带了两个孩子乘坐火车,因为买到的是两张分散的上铺,想找人商量換成下铺。找到的第一个人是大学生模样的男生,刚开始的时候同意换铺,但是后来男生说自己的腿受伤了,拒绝了律师的请求。第二个像大学生的男孩更是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他的请求。最后,两个女孩给他換了下铺,还坚决拒绝了给她们的差

31、价。事后,律师在自己的博客写道:“嗯,我们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两位好心的女孩。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也会为人父,也会有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此博文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材料二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徳,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

32、00 字。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A“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错,应是都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产生。C“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这一表述不当。应是“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而“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尚象的审美特点。D“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错,两者都借助了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2.B(“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错,应是论证“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3.D(“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这一说法

33、不恰当,具有象征意味不足以说明就是艺术创造,据原文,史前时代的意象创造,有的是器物创造,有的是艺术创造,意象创造到南北朝才成为专属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4.C(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并未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5.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歧见,从售票员身上可以看出职业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自控力较差,个人素质不高等。(答出三点即可)6.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2 分)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突出主题。(2 分)7.C(文中并无“造成器物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34、的局面”与“大都是以子承父业或者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内在联系的信息,只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8.B(B 项,“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一路上涨,且幅度大”错误,这里犯了分析不当的错误。从图表二来看,2014 年的净利润低于 2013 年,因此不是一路上涨)9.扩大规模,创建品牌,扩大传播范围。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尊重市场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点 2分,其他答案紧扣材料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C 11.B 书院是古时私人或官府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12.B 洪亮吉被迫回家在前,参与

35、编修高宗实录在后。【参考译文】洪亮吉,字稚存,是江苏阳湖人。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读书用功,侍奉寡居的母亲很孝顺。乾隆五十五年,洪亮吉考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洪亮吉被任命为贵州学政,贵州地处偏僻,缺少书籍,洪亮吉购买经、史、通典、文选等放置在各府书院,贵州地方的学士才开始研究经史。洪亮吉任满回到京城后,进入上书房值班。嘉庆三年,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大学士硃珪上书皇帝启用洪亮吉,洪亮吉任职后,参与编修清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完成后,洪亮吉心中有不满意之处。在准备告辞归家时,洪亮吉上书军机

36、王大臣谈论时事,大致说:“当今天子追求治理天下的心思十分着急啊,天下民众盼望治理的心思更加急迫啊,然而社会治理情况之所以未有转变的原因,推究其中原因,大致有几点。我认为要励精图治,应当真正效法祖宗当初为政的辛勤传统,然而可惜还没有完全效法到;在用人行政方面,应当彻底改变权臣当政之时的状况,然而可惜还没完全改变。社会风气一天天卑劣低下,赏罚不严明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言路好像通畅却并未通畅,官场治理想肃清弊端却未肃清弊端。现在一方面处事太松缓,因为争权和私利的蒙蔽,处理事情不公平的情况,不知道共有多少啊。上千件事中,没有一两件能够上传给皇帝;即使那些能上传给皇帝的,也未必能够有施行的。另一方面没有完

37、备集思广益的方法。一般说来,集思广益是为了担心一个人的听闻有限,必须广泛地收集采纳情况,也许这样就不会出现失误之事。我斗胆请求从现在起皇帝凡是召见大小官员,都应该询问其中的利弊情况,如果官员所说的可以采纳。就存于档案记录下来;如果这官员举荐的不是恰当的人,所说的不符合事实,就要处理他失言的罪过。”洪亮吉的这封信写好后送到亲王手中,亲王把它交给皇上看,皇上因为信的语言戆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并且当着洪亮吉的面告诉大臣们不要对洪亮吉施加刑法,洪亮吉感动得痛苦流涕承认罪过。官员们准备对洪亮吉处以死罪,皇帝免去他的死刑发配到伊犁谪戍。第二年,京城发生旱灾,皇上祈祷上天下雨没有回应

38、,就命令清理关在监狱的囚犯,释放哪些长久被关押的犯人。皇帝的诏书说:“判罪洪亮吉之后,在朝廷上敢谈论时事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谈论,也只是谈论些官吏中经常发生的事,对于有关皇帝品德和民间利害的实情,却一个也没有谈论的。难道是因为洪亮吉获罪了,大家就封住嘴巴不再敢说话?我不能听见办错的事,再加上下面的情况又被蔽塞,这害处十分巨大啊。洪亮吉所说的,实在足以让我的内心丰富,所以我把它铭刻在座位右边,时常观览,提醒我勤于政务、远离奸佞,让我时时警惕反省。现在我特意向大家宣示洪亮吉的原稿,让朝廷内外的官员知道我并不是拒绝谏言粉饰过错的君主,实在是一个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官员们碰到我这样可以与之谈论时

39、弊的君王却不同他谈论,就辜负了我追求天下大治的苦心。”并且马上传令释放洪亮吉回到原籍。洪亮吉到达谪戍之地刚一百天就被赦免回家。十年之后,在家中去世。13.(1)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力陈”:竭力陈述、“为所”:被、“陈情”:陈述情况、“归”:辞职归家。每项 1 分,句意 1 分)(2)皇上因为信的语言刚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戆”:鲁莽,刚直、“落职”:削去官职、“会”:会同、“鞫”:审问。每项 1 分,句意 1 分)14.D“乱堆渔舍晚晴时”不是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而是在晚晴时,归棹

40、拢岸拿蓑衣,乱堆蓑衣。15“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16.(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17.B(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和方法。剑走偏锋:为出奇制胜,不采用正面攻防为主的常规剑法,而采取闪避游斗等非常规的剑法;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来思维或行动。根据后面的“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应选“剑走偏锋”。耸人听闻

41、: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混淆视听:用假象或假言迷惑别人,使之很难辨别是非,以引起思想混乱。根据后面的“扰乱思想”,这里应选“混淆视听”。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事件”,所以应选“层出不穷”。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这句话的主语是“短视频作品”,所以应选“参差不齐”。)18.C(根据括号前的“其实不然”以及括号后的“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可知,括号内应填与“不好的影响”有关的内容,据此排除 B、D 两项。A 项“扩散与点赞

42、”的顺序不当,应该是先“点赞”后“扩散”;“必定带来不良影响”说法有些绝对化。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 C。)19A(B 项,“建立”与“心态、思想”搭配不当;“多元”和“心态”也不能搭配。C 项,主客颠倒,应去掉“而言”。D 项,“建立”与“心态、思想”搭配不当。)20(1)将 垂念 更改为 常念(感念)(2)将 高足 更改为 弟子(学生或门生)(3)将 敬谢不敏 更改为 感激在心 (4)将 斧正 更改为 指正 (5)将 鼎力相助 更改为 大力相助(全力以赴)21.参考答案: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