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6856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6-2人口的空间变化.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9【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6-26-2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444 分分) )国家统计局 2015 年 4 月 29 日发布的2014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4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7 395 万人。结合下表,回答 1、2 题。农民工规模(单位:万人)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农民工总量24

2、 22325 27826 26126 89427 395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 26412 58412 96113 08513 243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3 0713 2793 3753 5253 578本地农民工8 8889 4159 92510 28410 5741.四年间我国( )A.农民工总量的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D.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慢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2.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 )A.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 2 - / 9B.定会加重农

3、村人口的老龄化C.会减轻城镇的基础实施压力D.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解析】1 选 C,2 选 A。第 1 题,结合表中 2010 年和 2014 年的人口数据,经计算可知,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快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第 2 题,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会使城镇人口数量增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但会加重城镇的基础设施压力;举家外出的农民工会将家中的老人一起带至迁入地,因而会减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2016江西联考)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 “候鸟式”迁移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

4、。据此完成 3、4 题。3.农民工不能摆脱农民身份而定居城市的原因有( )城市老龄化严重国家户籍制度严格农民工收入还不足以能在城市买得起房农民工乡土情怀重A. B. C. D.4.“候鸟式”迁移带来( )A.土地资源合理利用B.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C.农村留守儿童增多- 3 - / 9D.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解析】3 选 A,4 选 C。第 3 题,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很难拥有城市户籍,同时农民工的收入较低,不能在城市买得起住房,因而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第 4 题,因农民工子女不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因而“候鸟式”迁移会使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候鸟式”迁移不利于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会使大量农村宅

5、基地闲置,占用土地资源;不利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固训练】下表为 20002010 年我国中西部甲、乙、丙三个省市的人口变动情况表,据此完成(1)、(2)题。地区自然增长数(万人)十年人口增长幅度(%)总增长数(万人)甲170-5.0-300乙168-0.2-4丙97-6.6-205(1)关于三个省市人口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乙的人口总量最大C.丙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D.甲净迁出人口最多(2)三个省市人口的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有( )“留守老人”增加 减缓人口老龄化加重就业压力 缓解人地矛盾A. B. C. D.【解析】(1)选 D,(2)选 C。第(1)题,由表

6、中数据可知,甲地区人口的自然增- 4 - / 9长数最多,但人口总数减少最多,说明其净迁出的人口数量最多;结合人口总增长数和人口增长幅度,可计算出三地的人口总量,再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数,可计算出三地的人口增长率,由计算可知甲地的人口总量最多,乙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三省都出现了大量的人口外迁现象,人口的迁出有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但迁出的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使当地的“留守老人”增多。(2016河南联考)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据此完成57

7、 题。5.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A.1517 岁 B.1825 岁C.2636 岁 D.3749 岁6.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 )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7.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 )自然因素 家庭因素生育政策 经济因素A. B. C. D.- 5 - / 9【解析】5 选 B,6 选 D,7 选 C。

8、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种人口类型中都是 1825 岁的人口生育率最高。第 6 题,结合图例对比四条曲线可知,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第 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流动(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低,而农村流动(外来)人口的生育率较高,这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且农村的抚养费用较低有关。(2016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读图完成 8、9 题。8.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A.黑龙江省 B.市C.四川省 D.山西省9.导致该省级行政区高迁入率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文化教育【解析】

9、8 选 B,9 选 B。第 8 题,该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迁入率在 19952009年期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率,所以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正值,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级行政区,因而最有可能为上海。第 9 题,该省级行政区的高迁入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高、就业机会多有关。(2014全国卷)图 1 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1,完成 10、11 题。10.图 2 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 B. C. D.- 6 - / 9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C.19501970 年 D

10、.19701990 年【解析】10 选 A,11 选 C。第 10 题,根据图 1 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 191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9 300 万,193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1.25 亿,195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1.4 亿,197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2 亿,199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2.5 亿,201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3.08 亿。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 A。第 11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1910193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3 200 万;19301950 年人口

11、自然增长数量约 1 500 万;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6 000 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5 000 万。比较可知,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 C。【误区警示】人口自然增长不等同于人口增长许多同学误认为人口自然增长就是人口增长,因而在分析第 11 题时,误以为人口增长曲线最陡的时间段即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在判断该题时首先计算出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的数量,然后再减掉该时间段迁入人口数,即为人口的自然增长数量。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5656 分分) )12.(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6

12、分)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比较特征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 7 - / 9个人情况文化特征家庭背景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多子女家庭初中及以上为主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就业情况打工主要目的工作期望劳动供给决策为家庭,求生存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绝对收入比较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相对剥削感较弱城市适应性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外界的联系生活方式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统农民接近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接近材料二 据统计,2000 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

13、 10 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 32.2%,但 2010 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 29%。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 2014 年 10 月, “长三角”不足 21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 8 000 万涨到了 1.2 亿。(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4)分析 2010 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可知,第一代农民工来自多子女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故第一代

14、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为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第(2)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 8 - / 9市人口比重上升;出现区城市化,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3)题,一方面“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而进城。第(4)题,为实现产业升级,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需要的

15、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人员积累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安徽经济发展迅速,与上海工资水平差距缩小。答案:(1)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

16、;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任答2 点即可)(4)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 9 - / 9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13.下表为北京 2015 年 2 月前十位的人口来源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12345城市保定天

17、津上海西安郑州%13.0912.033.851.921.79678910城市深圳太原南京济南沈阳%1.711.641.631.621.62(1)据表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2)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好处。【解析】第(1)题,据表可知,北京人口主要来自北京邻近地区,且多为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这与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条件好、交通条件好和经济活力强等因素有关。第(2)题,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为北京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人口结构,同时可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答案:(1)特点:北京周边或邻近地区,多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成因: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联系密切;经济活力强。(答出 4 点即可)(2)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工业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减缓老龄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