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试行).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7365035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试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试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试行).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徐州市第一中学徐州市第一中学新新课课程程实实施施总总体体方方案案(试试行行)为全面规划、科学实施我校新课程改革,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江苏省、徐州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本方案由总纲、学校课程安排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选修规划与实施、选课与指导、成长导师制、学分认定与登记、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措施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总总纲纲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1贯彻教育方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体现时

2、代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创造的课程实施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愿望、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构建课程体系。遵循课程改革的总要求,着眼学生成长需求,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掘、统整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构建“基础扎实、人格健全、特长突出、国际视野”的徐州一中课程体系。二、基本目标二、基本目标1形成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这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体系。包括 1)课程建设: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特色化;2)课程实施:课表编制,选课及指导;通过建立相关运行制和预警机制,保证教学过程不断得到优化。2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是新课

3、程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发挥课程的激励、发展功能。3形成完备的校本研修体系。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动力体系。包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教研,基于实践反思的教育科研,让教师与新课程同步发展。4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这是新课程实施的目标体系。包括新课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让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学校课程安排方案学校课程安排方案一、编制原则一、编制原则1遵循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省市教育教育部门有关文件、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编制。2每学年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

4、社会实践 1 周,假期 11 周,每周授课不超过 35 课时,每课时为 40 分钟。3必修课的开设。必修课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开设,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学科学习规律,为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部分学科课程在不同学段对应开设。4、选修 I 的开设。其中有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模块,也有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学的模块。选修 I 在高一、高二、高三(上)开设。不少于 114 学分。5选修的开设。选修目前为校本课程,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上)开设,不少于 6 学分。二、学校课程实施课程计划表二、学校课程实施课程计划表学 习领域科目高一高二高三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语 言与

5、 文学语文BX4BX4BX2XI4XI4XI3F7XI1XII1XI2XI1XI2XII1XII1XII2F4英语BX4BX4BX2XI4XI4XI3F7XII2XII2XII1XII3XII1XII2F4数学数学BX4BX4BX2XI4XI6XII7F8F8XII2XII2BX2XI4XI6XII7人 文与 社会思想政治BX2BX2文BX2BX2XI2XI5XII2F3F5理Bx2BX2F1/历史BX2BX2文BX2BX2XI2XI5XII2F3F5理BX2BX2F1/地理文BX3BX3BX3XI5XII2F3F5科学理BX3BX3BX3/物理BX3BX3文BX2BX2F1/理BX3BX3X

6、I3XI5XII2F3F5化学BX3BX3文BX2BX2F1/理BX3BX3XI3XI5XII2+F3F5生物BX2BX2文BX2BX2F1理BX2BX2XI2XI5XII2+F3F5技术信息技术BX2BX2/通用技术/BX2BX2/艺术音乐美术XI1XI1XI1XI1XI1XI1体 育与 健康体育与健康XI2XI2XI2XI2XI2XI2综 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BX5BX10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至少 2 学分社会实践每学年 1 周得 2 学分,三年至少 6 学分说明:1、高一上高一下前半学期:35 学时;2、高一下后半学期高二上学期:文科班 16135 学时,理科班 1614

7、5 学时;3、高二下前半学期:文科班 16105 学时,理科班 16135;4、高二下后半学期:文科班 19105,理科班 19105;5、高三:22103 学时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

8、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开展要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构建学校特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我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二、目标及原则二、目标及原则1总体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具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9、2.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一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和项目。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等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二是开放性。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还可以到校外;在时间上,既可以是在学校规定的集中时间内,也可以是在其他时间如寒暑假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体的。指导教师是开放的,既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信息来源渠道是开放的,既可以在

10、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一切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诸如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在徐高校、市图书馆或因特网以及全社会采用查阅、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三是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既要尊重学生因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形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的要求方面有层次上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同一主题,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四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

11、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三、类型及模式三、类型及模式1课程式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紧密相关,基本以某一学科内的某一内容为中心进行扩展辐射,展开研究,而较少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如高一语文学了论语中篇目季氏将伐颛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孔子研究”、“论语研究”等。再如高一学习经济与生活后,可以探讨我市企业职工的下岗和再就业问题。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学术研

12、究的乐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形式具有学科课程性质,有特定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所以,课程式研究性学习原则上由任课教师负责,按教材和大纲规定的学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学术研究的兴趣。2课题式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生活、社会、自然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专门课题,然后到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的探究,最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并形成研究成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区别于课程式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选择的课题不受某一学科某一

13、教师的限制,而且研究主题综合性强,与传统学科相关程度较低,课题研究的特征明显。四、实施步骤四、实施步骤(课题式研究性学习)我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段原则上为一学年,活动时间平均为每周 3 课时,可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各年级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具体方案在学年初报教学处备案后执行。课程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据此我们可以将实施流程细化为: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设置问题设置问题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实施研究处理信处理信息息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成果表达。成果表达。具体步骤如下:1前期准备(1)学校遵照普通高

14、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2)前期培训动员教师、学生,以印发资料和辅导讲座等形式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让师生共同转变观念,熟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并作好选题准备。(3)以教研组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下学期的课程内容,提供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各教研组要推荐不少于 10 个可供研究的课题,交给年级处然后由年级处教学副处长整合形成徐州市第一中学年级课题选择意向表。(4)发放徐州市第一中学年级课题选择意向表,各班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酝酿准备选题。(5)明确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每位教师均应主动承担 3 个

15、左右小组的指导任务,年级处、班主任应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年级处要统一要求,及时指导,认真考核。2确定课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交往等情况,可以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主题为研究内容,结合本地社会、人文、环境、风情和习俗,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定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宜太大或空泛。无自定课题的同学应选择教师提供的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人数控制在 6 人左右。学生不得一人单独组成研究小组,原则上一个小组聘请一位指导教师,学生填好课题选择意向表后上交年级处。3公布分组情况由年级处综合考虑教师选题和学生

16、选题情况,对研究小组成员、研究专题、指导教师经研究后上报学校待批准后进行分组公示。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交流讨论对本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计划,制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同时指导教师制定课题活动指导计划。5.评审研究方案各学科教研组长(或班主任)组织本组(或相关)教师对所指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方案逐一加以评审,凡不合格者,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小组同学重新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直至合格。凡评审优秀者推荐到学校(全年级不超过 10 个),由学校组织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研究方案设计优秀的课题进行复核确认,并予以表彰、展示。6.研究实施(1)各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7、自主开展研究学习活动。研究活动的形式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如网上资料查询、图书资料查询、专题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实验等。(2)各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研究学习从观念到方法,尤其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提炼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亲自参加一两次小组研究活动。(3)年级处统一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各研究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与指导教师见面,汇报确定活动计划,领取活动记录表和外出活动批准单。指导教师接受学生咨询,检查外出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签发外出活动批准单,交待注意事项;对学生的校外活动,指导教师应不定期进行核实检查。(4)每个小组配备一个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包”,存放于指导教师处,由各小组

18、组长负责本课题组的资料搜集和档案管理;每个学生一个研究性学习笔记本,随时记载研究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收获,记载内容包括:临时计划、访谈提纲、活动记录、资料摘录、心得体会、书面小结、待解决的问题等。(5)各小组组长至少每月一次向指导教师综合汇报一月内活动进展情况,征求下次活动意见,并做好资料搜集整理。(6)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阅读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及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定期批阅学生的学习笔记。(7)中期检查汇报。年级处对各研究小组的资料搜集、档案管理情况(资料包)和中期研究成果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凡中期检查不

19、合格的课题,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改进研究计划、方法。7.形成成果(1)各学习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成果表达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形式不拘,可以是研究论文、科技制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演示、报告会、展板等,要求方式规范,内容具体,鼓励创新。(2)结题准备各研究小组在结题前两周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以评审材料的准备为主,需准备的评审材料包括:研究成果(论文、报告等)1 份;结题报告 1 份;小组学习总结 1 份;各成员总结 1 份;所有原始资料及资料目录 1 份;学生学习笔记每人 1 本;指导教师总结 1份。8.评审答辩、报告会

20、(1)初级评审:所有课题均应通过初级评审;初级评审由年级处统一安排,可以以学科组为单位,由各教研组长负责(或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或相关教师)对所指导的各个课题进行评审,并确定参加校级优秀课题评审的课题。(2)校级评审:由学校评审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优秀课题进行复评。评审的方式可以是查看验收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其他资料,也可以是答辩会、报告会的形式。学校对经过复评而被确认的优秀课题予以奖励。9.成果展示与总结学校集中将“优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全校展示,并及时向校外推荐。召开专题研究总结会,总结成绩,明确不足,完成书面总结。10.确定下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五

21、、评价五、评价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评价的重点:(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认真参加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收集、积累、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善于与他人合作。(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的体验情况。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研究笔记、小组讨论记录、交流和总结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3)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新技术的情况;研究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情况。(4)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提出、

2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相对个体的能力发展动态评价。(5)研究成果。评价的方法:采用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重视过程评价,突出学生实践体验、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考核。评价的等级:评价的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评价结果的使用:凡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合格者,即获得相应的学分。社会实践实施细则社会实践实施细则一、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

23、程的实施。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二、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一)、使学生亲近社会、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和生存。(二)、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三)、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四)、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24、精神。(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三、组织实施三、组织实施(一)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处长、教学处长、年级处长、团委书记任组员,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德育处、团委负责对社会实践进行协调、指导。由年级处负责对本年级的社会实践进行动员、组织。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具体落实、实施、考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二)活动形式社会实践以年级处、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实践活动由年级处长负责统筹和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

25、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有 5 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三)基本要求1、在学校的统一指导和组织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悟、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 徐州一中社会实践评价表。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记录。3、注意态度考察,重视过程经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

26、性和真实体验。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5、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实事求是。四、课程内容及计划四、课程内容及计划(一)活动内容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军训、考察访问、回访初中母校、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等组成。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1、军训: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2、德育基地活动:参观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3、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

27、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民风、民俗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4、其他各类活动:成人仪式、学生宿舍管理活动、知识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参加校内外社团活动(学生会)等。(二)课程计划高一高一课课程程内容内容课时课时军训军训军事技能训练50军事知识教育10国防教育10德育培训20参观考察访问参观考察访问到社会实践基地9回访初中母校回访初中母校回初中母校9其它其它高二高二课课程程内容内容课时课时军训军训军事训练18德育培训9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内容自选9其它其它高三高三课课程程内容内容课时课时军训军训军事训练20德育培训12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成人仪式5其它其它五、成

28、绩评定五、成绩评定(一)学分认定标准1、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规定的学时数,考勤符合学校规定。2、每次活动学生要填写社会实践评价表,并写出总结体会,交班主任签署意见,并交相应组织活动的单位(处室)认定。3、班主任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考勤记录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写出评语。4、经过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审核给予相应的学分。(二)学分分配社会实践共三周,每周 2 个学分,三年共 6 个学分。其中:高一:军训活动、参观考察访问、回初中母校实践 共两周 4 学分高二:军训活动、社会调查及其他 共一周 1 学分高三:军训活动、成人仪式及其他 共一周 1 学分(三)学分认定学分

29、认定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出勤记录;二是活动过程记录;三是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和活动的成果。以上三项记录合格的学生,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规定的基本学分。学生如果在一学年中有一周时间(即 36 课时)用于社会实践,可获得 2 个学分。三年共可获得 6 个学分。根据相应的标准,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综合认定并给予学分。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或没有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证明的学生均不能认定学分。(四)成绩等级每学期(或学年)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平时活动中的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用等级方式为所有学生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绩,与学生

30、所获得的学分并列记录于成绩册、学籍卡上,作为其学习档案材料。社区服务实施细则社区服务实施细则一、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实施。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区服务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二、二、课程

31、目标课程目标(一)、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的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三、三、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一)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处长、教学处长、年级处长、团委书记任组员,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德育处、团委负责对社区

32、服务进行协调、指导。由年级处负责对本年级的社区服务进行动员、组织。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区服务具体落实、实施、考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二)活动形式社区服务以班级、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有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 5 人组成。(三)基本要求1、在学校的统一指导和组织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悟、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服务的实施过程

33、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服务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如实填写 徐州一中社区服务评价表。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记录。3、注意态度考察,重视过程经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5、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实事求是。四、课程内容及计划四、课程内容及计划(二)活动内容1、志愿

34、者活动:如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学雷锋小组等参加助残帮困敬老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各类慈善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2、境建设活动:如环境卫生,绿地领养工作、美化环境工作等。3、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等。4、值周班活动:让学生参加学校或班机生活方面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校活动的管理。(三)课程计划高一、高二高一、高二课程课程内容内容课时课时值周班值周班纪律检查60劳动服务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自选活动9绿地认养绿地认养绿地认

35、养18五、成绩评定五、成绩评定(一)学分认定标准1、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达到规定的学时数,考勤符合学校规定。2、每次活动学生要填写社区服务活动评价表,并写出总结体会,交班主任签署意见,并交相应组织活动的单位(处室)认定。3、班主任根据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考勤记录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写出评语。4、经过学校学分认定委员认定、审核给予相应的学分。(二)学分分配社区服务三年累计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共 2 个学分,其中:值周班 60 课时 7 个工作日青年志愿者活动 9 课时 1 个工作日绿地认养 18 课时 2 个工作日(三)学分认定完成社区服务规定课时(三年累计不少于 10

36、 个工作日),可获得 2 个学分。以服务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为依据,由教师签名核实,按照学分认定的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活动体会等内容。(四)成绩等级每学期(或学年)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平时活动中的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用等级方式为所有学生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绩,与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并列记录于成绩册、学籍卡上,作为其学习档案材料。第四部分第四部分选修选修的规划与实施的规划与实施一、选修一、选修规划规划1、地方

37、课程。开设内容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开设时间为高一年级、高三(上),共三个学期,每学期 1 学分,计 3 学分。参见表一徐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实施课程计划表。2、校本课程。开设内容:分学科领域、活动类。开设时间为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下),共五个学期,每个学期 2 学分,计 10 学分。参见表一徐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实施课程计划表按照我校“基础宽厚、人格健全、特长突出、国际视野”的课程目标,启动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和开发机制,以项目组建设为保障,尽速整合现有课程资源,确保有一批水平较高的课程供学生选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质量;争取用 3 年左右时间,使校本课程稳定在 2030 门之间。(1)学科

38、领域:1)语言与文学领域,以开发阅读和表达类课程为主要方向,如,语文,可将课前演讲整合为“演讲和交流”,可将现有的课外阅读训练整合为“阅读与欣赏”;可将英语的课外阅读整合为“英语泛读和精读”、外教所上口语课整合为“口语和交流”等必选课程,2)数学、科学领域,可将现有适当拓展的教学内容、活动,整合为以提高学科素养为目标的必选课程;可将现有竞赛辅导训练、质优生提高等教学活动,整合为以发展特长为目标的任选课程;为不同选修选考的学生开设实验性、实践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的相关任选课程。3)人文和社会领域,可在以前有关选修课、兴趣活动的基础上,兼顾学生需求、时代精神和本土特色,每

39、学科开出 12 门任选课程。4)体育与健康、艺术领域,将特长生的专业教学整合为相关任选科,将活动课整合为按兴趣选择的任选课程。5)将原有分散进行的以补习基础为特点的特需生教学活动,整合为以打好基础为目标的任选课程。如,语文基础、数学基础、英语基础、物理基础、历史基础、化学基础、政治基础、生物基础、地理基础等。(2)活动类1)可将班会整合为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目标,包括不同模块、专题(如,心理和健康、礼仪和修养、学习方法指导、升学及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必选课程。2)可将体育节、艺术节、知识节等活动作为专题,累计整合到相关模块,纳入到相关必选课程。3)可将修学旅行、各种社团活动等整合为任选课程

40、,4)可将讲座等微型课累计整合为相关任选课程。(3)加强实验班课程建设的步伐,既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又要虚心借鉴他人的做法,更要立足现实大胆创新,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理科课程体系。元旦前拿出草案,确保各年级实验班教学迅速提升层次,高一年级分科顺利,同时为招生提供好的导向。二、实施程序:二、实施程序:1教师培训。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技术、方法,组建开发小组。2现状分析。开发小组进行需求评估、资源、调查和问题反思等,进行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初步方案。3课程开发。初步方案经课程发展委员会批准后,开发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校本课程计划,计划包括开发申报表、课程纲要、教材(自编、选用

41、)等。4计划审定。课程发展委员会对开发小组提交的校本课程计划,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审定。5课程实施。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进入课程编制,向学生开放选课,组织教学运行,由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落实。6课程评估。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纲要的评估分别由课程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发展委员会进行,学生学分认定和教师教学评估,由可程发展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落实。第五部分第五部分选课及指导选课及指导一、实施依据一、实施依据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的规定,参照省、市教育部门指导意见,选课指导由课程委员会负责,教务处、年级处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42、具体落实。二、选课原则二、选课原则1自主自愿、个性修习。在共同基础、多样选择的框架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等自主自愿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形成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2必修优先、选修适中。首先保证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力所能及地选择适当适量的选修课程。3必修、选修协调进行。必修课与选修课对发展有不同意义,在一定学段内两者相互搭配,协调进行。4监护人适度必要介入。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经由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的原则。三、选课流程三、选课流程1印发手册。课程委员会制作、印发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清单。2选课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作选课指导,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选课提供咨询

43、。3学生选课。学生学习选课指导手册,选课,填选课单上交。4学校编制。班主任统计本班学生选课情况并上报年级处、教学处汇总并排出班级、教师、学生三类课程表。5个别调整。学生根据学校课程表制定、调整自己的课表。6个性修习。学生依据个人课表上课学习。四、选课指导四、选课指导1学校指导。由课程委员会指导教学处、年级处就学校课程设置、选课指导手册使用作出说明,提出选课的基本要求。2 班主任指导。行政班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选课的集体指导,组织学习 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填写选课单。3导师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学校课程开设和课程具体内容,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4高年级学生咨询。选课期间,由

44、年级处组织咨询会,邀请高年级学生对本年级学生提供选课帮助,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提高选课和修习质量。第六部分第六部分成长导师制度成长导师制度为优化学校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新课程下教师对学生品行、学业、生活的指导方式和策略,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一、实施背景:一、实施背景:学生是成长发展着的具有差异性的生命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怎样生活、怎样生存和怎样使生命更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中学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可以改变过去班主任孤军奋战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形成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全员育人的新局面。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个体的前提下,

45、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注重个别化教育,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二、指导思想:二、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需要,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地充分互动,使教书和育人和谐统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三、工作原则工作原则:1、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度重视个性,善于发现、研究、发展个性。2、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亲人般的关爱,导师应成为

46、学生的良师益友。3、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4、实效性原则。加强过程管理,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成就,注重实效。四四、导师职责导师职责:导师既是一位学生可信赖的良师,是学生的学业辅导者、生活指导者、心理疏导者、行为指引者,应具有以下职责:1、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其不良倾向。每周与学生至少谈话一次。2、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每周固定辅导时间、地点、内容,实行面批签字制度。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4、与

47、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每月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及时沟通有关学生的情况。5、及时、认真填写学生情况跟踪调查表。五、工作程序:五、工作程序:1、确定被辅导学生名单。首批学生可以特需生(质优生、潜质生、落差生、特长生)为主作为试点,然后逐渐推开。特需生名单由年级处会同班主任老师确定。2、把特需生分到各班,由班主任召集各任课教师开会分析特需生具体情况,找到其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然后经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与学生组合,一般每位导师负责 3 名左右学生。落实到人,全面包干,除对薄弱学科有针对性的辅导外,还包括心理疏导、生活关心、品德引导等。3、按照导师职责要求进行指导。4、评

48、价总结,奖励先进。六六、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评价需要依托新型的评价机制,应强化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与个性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导师制的研究内容和评定方式。我校对导师的工作绩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评:1、日常工作记载。如特需生情况跟踪调查表及谈话记录等。2、学生的反馈情况。由校长室组织,年级处落实,定期向学生发调查表或以座谈会形式,统计、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检查导师职责的落实情况。3、来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情况反映。4、不能履行导师职责,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附:徐州一中年级特需生情况分析表(填表初始日期:)班级分班成绩考试名

49、称名次姓名名次总分进退弱势学科成绩名次辅导老师备注原因分析及措施学生家长班主任辅导教师辅导记录日期学科地点主要内容学生签名辅导教师签字第七部分第七部分学分认定与登记学分认定与登记1 1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有利于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本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与操作的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特制定本办法。二课程及学分设置和二课程及学分设置和学时规定学时规定:1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2学生 3 个学年必须获得 116 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 l5 个学分,社区服务2 学分,社

50、会实践 6 学分)。选修学分在 30 分以上,其中在选修中要至少获得 6 个学分。总学分达到 144 个方可毕业。3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4学分的学时规定每个模块通常为 36 学时,计 2 学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每周安排 4 学时,在 1 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每周安排 2 学时,在 2 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教学的任务。体育与健康、艺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 18 学时,计 1 学分;研究性学习每个学分必须达到 18 学时,确保修满 270 学时,计 15 学分;社会实践共 3 周,每周为 35 学时,每周计 2 学分,合计 6 学分;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