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643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3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纲考情考试内容 专题考试要求 必考加试备考指导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ab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bb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d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

2、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2)“海禁”政策及其影cc1.已考角度(1)(201610 月新高考T2)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201610 月新高考T5)唐代市与商人地位变迁(3)(201610 月新高考T8)明清海禁政策的理解(4)(20164 月学考T4)唐代市、草市的发展(5)(20164 月学考T6)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6)(201510 月新高考,T2)汉代手工业的成就(7)(201510 月新高考T4)唐代曲辕犁2.预测角度(1)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及阶段特征(2)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影响(3)中西方同一时期的比较,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差异2 / 31响考点一考点

3、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的演变(1)原始时期: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形成。(3)汉朝: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普及;耦犁、一牛挽犁;出现曲柄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曲辕犁。作用:促进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利于国强民富。3.影响(1)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微点拨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夏商周耒耜青铜,春秋战国铁犁牛

4、耕,隋唐时期步犁定型曲辕犁。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 ,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与发展。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 / 31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6.历史地位:农业

5、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微点拨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的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古代落后的经济形式。1.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在铁犁牛耕技术和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2)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经营的道路。(4)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

6、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4 / 31科技。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7、生产关系: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政府政策: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1.(201610 月浙江

8、选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 B.A. D.C. 答案 C5 / 31解析 “农业经济基本特点”是解题的思考方向,分别是手工业生产、孔子教学场景,与“农业经济”要求不符,故选 C。2.(201510 月浙江选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B.曲柄锄A.耦犁 D.翻车C.曲辕犁 答案 C解析 “唐代农耕工具控制深浅”是题眼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提到的各项农具中只有唐代曲辕犁具备材料中的特点。3.(20159 月浙江学考样题)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 )耦犁 曲辕犁水转翻车 耧车B.A

9、. D.C. 答案 B解析 四种农具分别出现于汉代、唐代、宋代、汉代,故 B 项符合要求。4.(2016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徴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并,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 。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郑国渠开凿成功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6 / 31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可知这应该是井渠,B 项正确。5.(2016金华名校学考押题交流)右图是 2010 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

10、。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集体劳作D.粗放经营答案 A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邮票上半部分是男人驱牛耕田,下半部分是女人织布,故 A 项正确。考点二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萌芽(原料:麻、葛、丝),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商周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甲骨文中有祭祀蚕神的内容、 “妇功”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单衣、起绒锦);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丝国”之称唐代官营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当时的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11、元代黄道婆革新工艺,新式纺车,推广先进织造技术,推动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微点拨 两条丝绸之路路线7 / 31汉代(陆路) 长安敦煌今新疆地区今中亚地区大秦(古罗马)宋代(水路) 泉州、广州今斯里兰卡波斯湾、红海今非洲坦桑尼亚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1)商代:铸造工艺高,如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2)西周: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水平高。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1)汉武帝时铁业官营制度。(2)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3)供风

12、形式由自然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4)东汉初,杜诗水力鼓风装置水排,提高生产效率。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1.陶器:唐代时“唐三彩”风行一时。2.瓷器(1)唐代:制瓷业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浙江)的青瓷和刑窑(河北)的白瓷名闻天下。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2)唐宋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3)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被称为“瓷路” 。微点拨 古代著名瓷都唐代“南青北白”8 / 31越州(浙江绍兴)邢州(河北邢台)宋代“五大名窑”定窑今河北曲阳白瓷汝窑今河南宝丰青蓝哥

13、窑今浙江龙泉青色官窑今河南开封粉青钧窑今河南禹州紫色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2)影响: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2.八方面解读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2)主要行业:冶金、制瓷和丝织、棉纺。(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4)主要

14、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7)手工业的分布随经济重心的南移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9 / 31方。这在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8)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其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3.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

15、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抑商”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1.(201510 月浙江学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答案 A解析 古罗马

16、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同一时期,除 A 项外,其他备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生于汉代以后,故选 A 项。答题感悟 时间、时空的对比识记是学考的重要方向。2.(20147 月浙江学考)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 )10 / 31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答案 B解析 从甲骨文可知 A 属于商朝;B 属于新石器时代;C 属于商朝;D 为汉朝。时间最早的应该是 B。3.(2016海宁学考押题交流)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

17、,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 )A.铁 B.青铜 C.黄金 D.钢答案 B解析 铁在西周晚期出现,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夏商周是青铜时代,铸鼎主要是青铜,故 B 项正确;黄金不可能用来铸鼎,故 C 项错误;钢在夏朝不存在,故 D 项错误。4.(2016市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关于这些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水排 司母戊大方鼎 定窑白瓷 马王堆素纱衣A.是东汉时期杜诗创造的冶铁鼓风装置B.反映西周青铜铸造工艺达到较高水平C.体现唐宋时期河南官窑的制作水平D.代表明代高超的丝织技术水平答案 A5.(2016绍兴学考押题交流)“绢帛绫

18、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11 / 31途是( )B.对外出售A.自我消费 D.捐赠礼品C.交纳赋税 答案 A解析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纺织产品主要用途是自我消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出售、交纳赋税和捐赠礼品,选择A 项符合题意。考点三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一、 “市”在历代的发展(d)朝代概况秦汉商品买卖明码标价;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与住宅区的“坊”分开;长安正式的“市”有九处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

19、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唐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唐代“夜市”比较繁荣宋代“市” ,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分散于宅屋(坊)间,有的街道上形成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市”的城郊也出现了“市” ,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东京的夜市直到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清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微点拨 正确理解市、草市、夜市的区别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

20、的地域限制。3“夜市”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12 / 31二、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4.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 ,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方面都有歧视性规定。5.影响(1)

2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三、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3.表现(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13 / 31“迁海令”(顺治帝)。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4.影响:扼杀了对

22、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1)变化规律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还出现纸币交子。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2)影响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

23、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14 / 31(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3.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1)重农抑商政策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是由中国自

24、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2)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和巩固统治,压制商业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3)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政策。(4)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但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4.古代中国由开放到闭关的原因(1)维护清朝政治统治的需要: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阶级必然引起汉民族人民的反对,要防范中外结成反清联盟。(2)自然经济的反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和外国“互通有无”

25、。(3)重农抑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思想抑制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1.(201610 月浙江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 ”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15 / 31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答案 D解析 “富商为求财富与人身安全,到长安想方设法结交权贵”是题干材料的大意,商人得权贵庇护才感觉安全表明其政治地位较低下,故 D

26、 项不合理,符合题意要求。2.(201610 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答案 D解析 “符合作者思想”是题眼所在,由“海禁政策累及无辜,是大错”可知作者批判“海禁”政策的局限性。 “海禁”政策明代已存在,故 A 项错误;“对外开放”材料未体现,故 B 项错误;“海禁”主要限制民间对外交往,并不禁止中外贸易,故 C 项错误,由此可知答案为 D。3.(2016

27、4 月浙江选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答案 A16 / 31解析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细节,熟知所学与市、草市、市镇、专业市场相关的史实是得分关键。 “市晚鬻蔬迟” “夜船归草市”是关键信息,表明此时草市中已存在夜市。江南市镇兴起、专业市场出现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草市早在南北朝已出现,由此排除 B、C、D 三项。答题感悟 熟知历史的时空性是学考的重要素养。4.(2016金华十校高三模拟考试)费正清指出,宋朝出现了“商业革命” 。下列对宋代“商业革命”的表

28、述,正确的是( )A.在交通便利之处出现草市B.宋都有正式的“市”九处C.城市中出现商业区“市井”D.汴京已形成繁华的商业街答案 D解析 宋代打破了传统的坊市制度,沿街设市,出现了商业街,因此D 项正确。5.(2016市普通高中选考模拟考试)“海禁”为明清两朝经常实施的对外贸易政策。下表所举言论与“海禁”政策不一致的是( )明太祖:“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顺治帝:“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康熙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乾隆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A. B. C.

29、D.答案 C解析 康熙的意思是原来因为海寇原因海禁,现在海盗清除了,没有理由再实现海禁了,所以应该选 C。17 / 31专题综合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时空线索归纳线索 1 耕作技术的进步时代知识定位原始社会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初步形成(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

30、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宋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通史视野看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

31、18 / 31(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脆弱的小农经济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线索 2 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时代知识定位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

32、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辉煌与滞后(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3)特

33、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19 / 31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阻碍因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等。线索 3 从严格控制到放松控制的商业发展时代知识定位先秦时期兴起、发展和繁荣(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

34、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范围扩大,贸易繁荣(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钱(4)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打破时空,空前繁荣(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明清时期继续繁荣, “商帮”出现(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如徽商和晋商重点深化(1)

35、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20 / 3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商品经济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挑战。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城镇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

36、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线索 4 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落伍时代知识定位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中唐以来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重农抑商政策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固守海禁和明朝海禁政策21 / 31(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

37、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闭关锁国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重点深化(1)中国落伍的表现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中国:在经济方式上,仍固守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在经济政策上,仍坚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2)中国落伍的原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

38、义萌芽发展。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影响了科技创新。传统科技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导致中国落伍世界潮流的根本原因。综合训练综合训练(20157 月浙江学考)清代以来,中国从自我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672 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22 / 31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拏问治罪。 ”1759 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姚贤镐中国近

39、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材料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答案 政策:海禁政策。内容:禁止中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贸易。专题巩固训练专题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2016舟山名校学考押题交流)“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此工具名称是( )B.翻车A.耧车 D.曲辕犁C.筒车 答案 D解析 耧车是播种工具,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翻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 D 项正确。2.(2016衢州学

40、考押题交流)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答案 B23 / 31解析 中国古代最早的原始农业距今约七八千年,称之为刀耕火种,所用农具主要材质是石头,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材质有木、骨、石,故 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松土翻土工具已经是犁不再是耒耜,故 C 项错误;钢的出现要晚于铁,不符合题干意思,故 D 项错误。3.(2016临海学考押题交流)下图是有

41、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B.铁犁牛耕A.精耕细作 D.自然经济C.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 B解析 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是形成的条件,故 A 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生产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故 B 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土地制度,指的是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不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故 C 项错误;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 D 项错误。4.(2016建德学考检测)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 ,他所描

42、述的工具是( )B.筒车A.翻车 D.风力水车C.水排 答案 B解析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不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 A 项错误;筒车主要采用轮子转动汲水,符合题干中材料的描述,故 B 项正确;24 / 31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 C 项错误;风力水车要借用风力作为动力,题干中的材料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5.(2016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交流)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B.男耕女织A.粗放经营 D.农耕为主C.集体协作 答案 B解

43、析 粗放经营不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砖画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没有体现出集体协作,故 C 项错误;小农经济除了农耕之外还有家庭手工业等,材料没有体现出农耕为主,故 D 项错误。6.1083 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蜀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B.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C.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答案 B解析 题干中只谈到了成都手工业状况,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

44、“上贡” “官诰” “臣僚”可以看出蜀锦的用途主要是供皇室和官府使用,符合官营手工业特征,故 B 项正确;在成都成立锦院,不能说明25 / 31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 C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说明在此时有雇佣关系,不能说明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故 D 项错误。7.(2016龙泉学考押题交流)下列选项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B.家庭手工业A.宋代官窑 D.江南制造总局C.明朝机房 答案 C解析 官窑主要是满足政府需要不满足市场需要,故 A 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自足,满足家庭需要,故 B 项错误;明朝机房生产的产品主要投放市场,故 C 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

45、是洋务企业,主要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不投放市场,故 D 项错误。8.(2016镇海学考押题交流)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B.釉色的区别A.产品用途 D.产品质量C.器物纹饰 答案 A解析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政府和皇族使用,一般不会用于销售,而民营手工业的产品则主要是用于销售。根据题干中“大量外销”一词可知其体现的是产品的用途,选择 A 项符合题意。9.(2016湖州学考押题交流)在中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欧和北非地区是在( )B.唐代A.汉代 D.

46、明清时期C.宋元时期 答案 C26 / 31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欧和北非地区是在宋元时期,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10.(2016桐庐学考押题交流)历史学家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商业发展无障碍B.商人地位高C.主要具有商业功能D.主要具有政治功能答案 D解析 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A、B 项错误;与材料中“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城市的政治性、军事性很强,与材料中“城市

47、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相符,故 D 项正确。11.(2016台州学考满分加餐练)旅美学者刘子健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已经步入近代时期,不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B.市井文学的繁荣A.商业革命的出现 D.中央集权的加强C.人身束缚的松动 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从宋代开始,中国已经步入近代时期”应指宋代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夜市、街市等出现,也就是商业革命出现,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词和话本市井文学的繁荣,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代租佃制发展,佃农对国家的人身依附相对减弱,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27 / 31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下的重

48、要特征之一,不属于“近代”范畴,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12.(2016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交流)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的前夜” 。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B.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C.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答案 D解析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A项错误;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B 项错误;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 ,主张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C 项错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开始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同时说明此时已有雇佣关系,与材料意思相符,故 D 项正确。13.(2016普陀学考满分练)“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B.重农抑商A.农商并重 D.闭关锁国C.农本商末 答案 B解析 材料与农商并重无关,故 A 项错误;古文意为,市中店铺中多一个经商的人,田地里就会少一个耕种的人,可见统治者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正确;材料建立在“农本商末”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确扬弃的态度,故 C 项错误;材料与闭关锁国无关,故 D 项错误。14.(2016金华十校高三模拟考试)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