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技术的性质上课资料.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62402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技术的性质上课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技术的性质上课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技术的性质上课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技术的性质上课资料.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要求:1、以“技术,让我们 。”为格式,进行接龙比赛。2、不拖延时间,不说重复内容。3、时间为5分钟或者出现卡壳的小组为止。4、失败的小组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不得超过三分钟。游戏:说说我们身边的技术。第1页/共41页案例:方便面的发明方便面的发明 二次大战后,日本食品严重不足,二次大战后,日本食品严重不足,人们饿得连薯秧都吃。安藤百福偶而经过一人们饿得连薯秧都吃。安藤百福偶而经过一家拉面摊,看到穿着简陋的人们顶着寒风排家拉面摊,看到穿着简陋的人们顶着寒风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这使他对拉面产生了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这使他对拉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到这是大众的一个巨大需求。极大的兴趣,感到这是大

2、众的一个巨大需求。19581958年春天,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年春天,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住宅的后院内建了一个住宅的后院内建了一个10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平方米的简陋小屋,找来了一台旧制面机,然后买了找来了一台旧制面机,然后买了1818公斤面粉、公斤面粉、食油等,埋头于方便面的开发。食油等,埋头于方便面的开发。第2页/共41页案例:方便面的发明方便面的发明 安藤百福设想的方便面是一种只要安藤百福设想的方便面是一种只要加入热水立刻就能食用的速食面,他设了加入热水立刻就能食用的速食面,他设了五个目标:味道好且吃不厌;可以成为家五个目标:味道好且吃不厌;可以成为家庭厨房常备品且具有很高的保存性

3、;简便,庭厨房常备品且具有很高的保存性;简便,不需要烹饪;价格便宜;安全、卫生。不需要烹饪;价格便宜;安全、卫生。经过艰苦尝试,香脆好吃、便宜简便经过艰苦尝试,香脆好吃、便宜简便的方便面面世了。的方便面面世了。从从19581958年第一份方便面问世,如年第一份方便面问世,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近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近900900亿份方便面。亿份方便面。第3页/共41页思考:安藤百福从什么目的出发发明方便面?安藤百福从什么目的出发发明方便面?方便面的发明为什么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方便面的发明为什么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第4页/共41页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

4、方法,从而满足人们在某方面的具体需要。1.技术的目的性第5页/共41页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第6页/共41页 你还知道那些例子是人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第7页/共41页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原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都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芒闪烁着创新的光芒。第8页/共41页2.技术的创新性技术技术创新创新技术革新:在原有基础上技术

5、革新:在原有基础上 的变革和改进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一项新技术的技术发明:一项新技术的 产生产生第9页/共41页 蒸汽机出现之后带动了哪些新兴蒸汽机出现之后带动了哪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蒸汽动力蒸汽动力机器加工机器加工钢铁冶炼钢铁冶炼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思考:思考:手工时代 机器时代 第10页/共41页2023/2/19 18:13自行车发展史2/19/2023 6:13 PM第11页/共41页案例分析: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塑料袋一问年代末,塑料袋一问世,便开始风靡全球,现在有世,便开

6、始风靡全球,现在有80%80%的零售商使用塑料袋。的零售商使用塑料袋。虽然它们拯救了数百万棵树,虽然它们拯救了数百万棵树,但是塑料袋产生的恶果,并但是塑料袋产生的恶果,并不亚于其带来的好处:每年不亚于其带来的好处:每年有有5 5亿多个用过的塑料袋被丢亿多个用过的塑料袋被丢弃,有数百万个塑料袋没被弃,有数百万个塑料袋没被掩埋掉,变成白色垃圾。掩埋掉,变成白色垃圾。根据生产期间使用的塑料类型,根据生产期间使用的塑料类型,这些袋子可能需要几百年才能这些袋子可能需要几百年才能分解掉。分解掉。由于这一污染问题,塑料袋由于这一污染问题,塑料袋曾被评为曾被评为2020世纪最垃圾的发世纪最垃圾的发明。明。第1

7、2页/共41页3.3.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1 1)什么是技术的两面性?)什么是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第13页/共41页3.3.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2 2)技术为什么会具有两面性?技术为什么会具有两面性?v“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即技术由。即技术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现的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现的“两面性两面性”现象。现象。v由于技术的由于技术的“不可控性不可

8、控性”所决定的所决定的技术负面影响。技术负面影响。第14页/共41页2023/2/19 18:13 据专家介绍,食用一次性发泡据专家介绍,食用一次性发泡塑料包装的桶装方便面其危害程度甚塑料包装的桶装方便面其危害程度甚至比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还严重。至比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还严重。因为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因为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装热食物和热开水过程中,只要温度装热食物和热开水过程中,只要温度超过超过6565,它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它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物质就会析出,浸入食物。物质就会析出,浸入食物。如果在生产发泡餐具的原料中有如果在生产发泡餐具的原料中有害物质浓度超标,毒害就更大,会导害物

9、质浓度超标,毒害就更大,会导致生殖机能失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致生殖机能失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等问题。而人们泡方便面时一般都用等问题。而人们泡方便面时一般都用开水,温度远远超过开水,温度远远超过6565。2023/2/19 18:13第15页/共41页2023/2/19 18:132023/2/19 18:13第16页/共41页方便面里含有一些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的方便面里含有一些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的添加剂。添加剂。方便面含盐偏高,常食易得高血压。方便面含盐偏高,常食易得高血压。磷酸盐可以改善方便面的味道。但是,人磷酸盐可以改善方便面的味道。但是,人体食磷过多,容易引起骨折,牙齿脱落和体食磷过多,

10、容易引起骨折,牙齿脱落和骨骼变形骨骼变形大多数方便面都炸过,这是因为这样可以大多数方便面都炸过,这是因为这样可以减去面中水分,能延长保存。但这样会引减去面中水分,能延长保存。但这样会引起心脏病等。起心脏病等。方便面过长时间后,其中的防氧化剂和其方便面过长时间后,其中的防氧化剂和其它化学药物已经慢慢变质,对人体有着巨它化学药物已经慢慢变质,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大的危害。第17页/共41页马上行动:列举出我们身边的几项技术,并分析其正反性?第18页/共41页(3 3)怎样看待技术的两面性?)怎样看待技术的两面性?从从“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

11、,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实用价值实用价值是技术的基本特性,但是如果是技术的基本特性,但是如果人类把技术的人类把技术的实用价值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实用价值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盲目追求功利性盲目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在技术的使用和发明的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在技术的使用和发明的过程中,应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当不当等情况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等情况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信念。第19页/共4

12、1页4.4.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第21页/共41页稳稳固固物物理理黏合黏合化学化学木质木质(材料)花花纹纹美美学学舒适舒适人机人机关系关系漆面漆面表面表面加工加工马上行动:分析制作一个椅子需要综合运用哪些学科的哪些知识?第22页/共41页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科学知识。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补充案例:杂交水稻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 任何技

13、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识领域,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第23页/共41页2023/2/19 18:13建筑技术需要哪些知识?建筑技术需要哪些知识?2/19/2023 6:13 PM第24页/共41页2023/2/19 18:132/19/2023 6:13 PM第25页/共41页科学科学技术技术区区别别定义定义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

14、望对大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然进行的改造侧重侧重回答回答实验实验联联系系认识自然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理性,并实现优化第26页/共41页2023/2/19 18: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核能利用、核能利用、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爱迪生发明电灯、爱迪生发明电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请区分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请区分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

15、:、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瓦特发明蒸汽机2023/2/19 18:13第27页/共41页5.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他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第28页/共41页v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市场经济制度下,制度体现了市场经济制度下,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v它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它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一定的垄断性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时间

16、内独占市场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良性循环。第29页/共41页专利权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分类: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第30页/共41页著作权著作权包括:1 1、发表权 2 2、署名权 3 3、修改权 4 4、保护作品完整权 5 5、使用权 6 6、获利权。说明: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3 3种权利没有保护期限的,即给予无限期的保护。只有著作权中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利权这3 3种著作权是有保护期限的。第31页/共41页2023/2/19 18

17、:132023/2/19 18:13第32页/共41页2023/2/19 18:13如何申请专利权:如何申请专利权:1提提交交申申请请2受受理理3初初审审4专利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公布5实质实质审查审查6授授权权向谁申请?向谁申请?如何申请?如何申请?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申请?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申请?2/19/2023 6:13 PM第35页/共41页课堂小结: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目的性2.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创新性3.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综合性5.技术的专利性技术的专利性4.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技术的性质性质第36页/共41页分组讨论:以信息技术为例,谈谈它怎样体现技术的五个性质,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技术。第37页/共41页第38页/共41页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第39页/共41页第40页/共4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