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361635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 16 短文两篇短文两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如松、竹、梅松、竹、梅,如,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出自淤泥的莲花。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名片作者名片刘禹锡刘禹锡(772772842842),字梦得,洛阳(今),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甚厚,世称“刘柳刘柳”;晚年与白

2、居易唱和,;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世称“刘白刘白”。白居易称之为。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诗豪”。有有刘梦得文集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竹枝词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秋词秋词江江南春南春浪淘沙浪淘沙等。等。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陋室铭陋室铭选自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901990年版)。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史。按当时

3、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陋室铭一文。一文。文体知识文体知识“铭铭”的文体特点的文体特点 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铭,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勉励;一类是埋于地

4、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戒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下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开阔、优美。开阔、优美。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词、句标注出来。德德馨馨()苔苔痕(痕()鸿鸿儒儒()案案牍牍()调调素琴(素琴()西西蜀蜀()xnxnt t i ir r d d shsh字词学习字词学习titi o o陋室铭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则

5、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斯是是陋室陋室,惟惟吾德吾德馨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鸿儒,往来无,往来无白丁白丁。课文解读课文解读就就。这。这。简陋的屋舍。简陋的屋舍。只是。只是。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这里指德行美好。博学的人。鸿,大。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儒,旧指读书人。平民,指没有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功名的人。可以可以调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乱耳,无案牍之耳,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南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云:何陋:何陋之之有

6、?有?调弄,这里调弄,这里指弹(琴)。指弹(琴)。使使受到扰乱。受到扰乱。使使劳累。劳累。形体、形体、躯体。躯体。说。说。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1.1.文章开头写文章开头写“山山”“”“水水”与与“陋室陋室”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用用“山山”“”“水水”的成名和的成名和灵验引出灵验引出“陋室陋室”不陋的原因不陋的原因在于在于“德馨德馨”。“仙仙”“”“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暗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类比的写作手法。的比喻,又是类比的写作手法。2.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一句话有什么作用?这是全文的主旨句,这是全文的主旨句,

7、“陋室陋室”二字扣题,二字扣题,“德馨德馨”一词统领全篇。一词统领全篇。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陋室?这几个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陋室?这几个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样的特点?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谈笑有白丁。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谈笑有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特征:雅陋室特征:雅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代名贤之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8、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室类比自己的陋室,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特点?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6.6.结尾结尾“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何陋之有何陋之有”与与“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一句一句遥相呼应,画龙点睛,以孔子的话论遥相呼应,画龙点睛,以孔子的话论证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从

9、,从而表现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而且紧而表现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而且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人深省,突出了“惟吾德馨惟吾德馨”这一中这一中心。心。7.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屋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屋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表达了屋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表达了屋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乐道的情趣。陋陋室室铭铭结构梳理结构梳理安贫乐道安贫乐道高洁傲岸高洁傲岸点明题旨点明题旨山水喻室山水喻室仙龙喻德仙龙喻德陋室不陋陋室不陋具体描述具体描述清幽的环境清幽的环境博学的有人博学的有人高雅的生活高雅的生活乐在其中乐在

10、其中总结全文总结全文诸葛庐诸葛庐子云亭子云亭何陋之有何陋之有爱莲说爱莲说作者名片作者名片周敦颐周敦颐(101710171073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濂溪书堂”,世称,世称“濂溪先生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石鼓七贤”。著有。著有周元公集周元公集太极图说太极图说通书通书等。等。背景链接背

11、景链接 爱莲说爱莲说选自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901990年版),年版),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40余丈宽的莲池,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

12、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爱莲说。文体知识文体知识“说说”的文体特点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句标注出来。甚甚蕃蕃()淤淤

13、泥(泥()濯濯()清清涟涟()蔓蔓()亵亵玩(玩()噫噫()颐颐()鲜鲜有闻(有闻()隐隐逸逸()f f n nyyzhuzhu lili n nm m n nxixi yyy y xinxiny y 字词学习字词学习爱莲说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濯濯清清涟涟而不而不妖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植,可远观而,可远观而不可不可亵玩亵玩焉。焉。课文解读课文解读多。多。沾染(污秽)。沾染(

14、污秽)。洗。洗。水波。水波。过分艳丽。过分艳丽。竖立。竖立。靠近玩弄。亵,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予予谓谓菊,花之菊,花之隐逸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之君子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人?牡丹之爱,宜宜乎众矣!乎众矣!认为。认为。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指品德高尚指品德高尚的人。的人。少少。应当。应当。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从生长环境从生长环境、

15、体态香气、体态香气、气气质风度描质风度描写写莲花的形莲花的形象和品格,象和品格,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 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一个一个“独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独”字?字?2.2.作者眼中的作者眼中的“莲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具有哪些君子品质?“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

16、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名远扬,高洁独立;象征君子美名远扬,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3.3.作者为什么在第作者为什么在第2 2段再次写菊、牡丹段再次写菊、牡丹?作者用菊正衬,用牡丹来反衬,从中表明自己不慕作者用菊正衬,用

17、牡丹来反衬,从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的主旨。4.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反问。表面上感叹爱莲者反问。表面上感叹爱莲者少,实际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少,实际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者太少了。名利、洁身自好者太少了。爱爱莲莲说说结构梳理结构梳理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洁身自好莲莲菊菊隐逸者隐逸者逃避现实逃避现实正衬正衬生长环境生长环境体态香气体态香气清高风度清高风度君子君子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牡丹

18、牡丹富贵者富贵者庸俗逐利庸俗逐利反衬反衬谈笑有谈笑有鸿鸿儒(儒()惟吾德惟吾德馨馨()无案牍之劳无案牍之劳形形()亭亭净亭亭净植植()古义:大古义:大 今义:鸿雁今义:鸿雁古义:德行美好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芳香今义:芳香古义:形体、躯体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今义:形状古义:立古义:立 今义:栽种今义:栽种文言小结文言小结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斯斯是是陋室(陋室()当当是是时(时()有仙则有仙则名名()不能不能名名其一处也(其一处也()判断动词,是判断动词,是代词,这代词,这动词,出名动词,出名动词,说出动词,说出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无丝竹无丝竹之之乱耳(乱耳()何陋何陋之之有(有()花花之之君子

19、者也(君子者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陶后陶后鲜鲜有闻(有闻()芳草芳草鲜鲜美,落英缤纷(美,落英缤纷()读读xinxin,少,少香香远远益清(益清()可可远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而不可亵玩焉()读读xinxin,鲜艳,鲜艳动词,远播动词,远播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惟吾德惟吾德馨馨()无丝竹之无丝竹之乱乱耳(耳()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名词

20、做动词,显出灵异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名词做形容词,德行美好名词做形容词,德行美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受到扰乱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无案牍之无案牍之劳劳形(形()不不蔓蔓不不枝枝()香香远远益益清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感到劳累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显得清芬判断句: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花之君子者也(“也也”表判断表判断)省略句:省略句:予独爱

2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出”“濯濯”的后面省略介词的后面省略介词“于于”)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倒装句:倒装句: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宾语前置,即“有何陋有何陋”)被动句: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染,被污染)1.1.在在陋室铭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一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对刘禹锡的这种交友方式有什你对刘禹锡的这种交友方式有什么看法呢?么看法呢?深入探究深入探究2.2.陋室铭陋室铭和和爱莲说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

22、想内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容上有何相似之处?(1 1)在写作特色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写作特色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傲岸的节操;爱莲说爱莲说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2 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绘。陋室铭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面由表及里地刻画

23、“陋室陋室”主人的情操;主人的情操;爱莲说爱莲说则从莲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3 3)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质。陋室铭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的道德情操;爱莲说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托物言志,层层铺垫。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以有仙之山

24、、有龙之水比喻“陋室陋室”,表明,表明“陋室陋室”也也具有具有“名名”与与“灵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颂扬扬“惟吾德馨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景色,往来的“鸿儒鸿儒”与与“陋室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陋室”主人主人“调素琴,阅金经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既足以见既足以见“惟吾德馨惟吾德馨”,又足以明,又足以明“陋室陋室”

25、不陋。不陋。陋室铭陋室铭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明“陋室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上颂扬了“惟吾德馨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君子”自自居之意,说明有德的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居之意,说明有德的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惟吾德馨馨”否定否定“陋室陋室”之之“陋陋”,把,把“惟吾德馨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的颂扬推向极致。本文借致。本文借“陋室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惟吾德

26、馨”的的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2.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反向立意,不落俗套。文章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写文章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写“陋室陋室”如如何何“陋陋”,却从,却从“陋陋”的反面的反面“不陋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来立意,极力表现“陋陋室室”不不“陋陋”。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和居室主人的“德馨德馨”联系在一起,以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惟吾德馨”说明说明“陋室陋室”不不“陋陋”。从从“斯是陋室斯是陋室”归结到归结到“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对,对“陋室陋室”的的“陋陋

27、”字字做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做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1.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括,突出

28、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信念。爱莲说爱莲说2.2.巧用衬托手法。巧用衬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第三次衬托,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1.背诵、默写课文。背诵、默写课文。2.2.就你所喜欢的花仿写就你所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爱莲说,以,以“爱爱_说说”为题,为题,3003

29、00字左右,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托之志。字左右,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托之志。3.3.完成相应练习。完成相应练习。4.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这是人教版的老课文。预习、练习不要千篇一律都是翻译。兴趣,本文特点预习 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意思吗?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本文。参考注释,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三 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

30、再搜集一些。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五 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第二单元 祖国之恋 选文情况选文情况 5 黄河颂/光未然 6 最后一课/都德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 木兰诗 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重点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

31、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所谓“涵泳”,本义是“潜游”,引申为“浸润浸润,沉浸”。批注本单元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扣住语文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如教材单元说明所说:“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政治灌输和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唤起对于祖国山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的热爱。第二,要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同样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黄

32、河颂土地的誓言侧重情感的抒发;最后一课木兰诗则侧重故事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样是侧重抒情的作品,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又有不同:前者更为直露,以气势磅礴取胜;后者注重众多意象的排铺和抒情性描写,更为深沉隽永。所以这两篇课文可以落实抒情方式的学习重点。5,黄河颂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语言浅显易懂,情感豪迈直露,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多障碍。这课的学习要落实“浸润”。我们说要“浸润”,设计的时候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两条路径实现。预习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课后思考探究一 诗人从

33、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应当以诵读为主,同时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诵读前,可以通过背景的介绍、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朗读的知识和技巧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奔涌而出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四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注意落实本单元学习抒情方式的要求,这篇课文主要掌握直接抒情。

34、二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6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一片经典的老课文。这篇课文和其他相比较,没有注明出处,就写着根据几种版本的译文改写。作品特点:用小视角讲大故事。用阿尔萨斯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讲普法战争的大故事,用一堂法语课来讲爱国情感。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两步走: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对一些精彩段落、语句做重点品读、批注。本课的“思考探究”部分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安排的。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

35、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二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前两题侧重内容的梳理,而且都采取了“比较”的方法,要求学生将“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相对比,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心情、态度相对比,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课”的意义。三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四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

36、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后两题则侧重写法,一是对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一是对小说中一些意蕴深刻的语句的揣摩理解。同时训练学生做批注。这套教材从七年级上册开始自读课文就有批注,这个单元把做批注作为精读一种方法落实到教学环节中。7土地的誓言土地的誓言本文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这篇文章特点:抒情性强。把情感寄予在描写中,具体来说大量的铺陈,文中许多描写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