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阶段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360420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阶段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阶段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阶段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阶段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阶段训练一、单选题1归纳总结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总体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稳定,经济繁荣B北民南迁,南方崛起C政权稳固,国家一统D社会动荡,民族交融2下列人物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是()A展子虔B阎立本C吴道子D顾恺之3唐太宗开创的开明政治局面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盛世D光武中兴4隋唐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医药学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天文学唐朝天文学家僧一

2、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印制于隋朝。ABCD5(唐)孟郊曾在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风得意”可能是因为他()A生意兴隆B被加官晋爵C被皇帝赏赐D进士及第6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社会由盛转衰B市民阶层的追求和价值取向C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D封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7某同学在参加一次科普知识竞赛时,无法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说法正确与否。他有一次向场外好友求助的机会,作为他的好友,你认为他应该选择A东晋著

3、名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C华佗因发明“麻沸散”被尊奉为“医圣”D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8唐朝,茶从无人问津摇身一变成为潮流风向标。“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消费茶增多,引起各地瓷窑的兴起,尤以烧制茶具为中心。这表明唐朝A市民阶层追求清新雅致的生活B社会习俗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C瓷器制造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D百姓开始认识到瓷器的实用性9风吹金榜落凡世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世袭制B推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10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共和

4、行政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五代十国11大运河连接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所未有”。隋朝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保障统一和政权稳定B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速了隋朝政权的衰亡12如图为唐代三省位置图,宫城正中为太极宫,是皇帝的居住和办公地。中书省、门下省与主行政的尚书省隔着宫墙,南北分开。这种建制构型,体现出()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尚书省加强对行政干预C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分散D适应于强化皇权的需求13下表是唐代诗人王勃部分诗作中常用词语的使用情况。据此可知,王勃的诗歌()上巳浮江宴得址字玉京、九仙三月曲水宴得

5、烟字丹洞、群仙临高台尘间帝乡、尘间江南弄玉童、仙女晚留凤州仙凤赠李十四四首其一、二仙家出镜游山二首其二物外物外、玉坛咏风“去来固无迹”A体现了市民文学的价值取向B吸收了一定的佛道文化元素C善于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D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日趋败落14据隋书食货志等记载,南北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交易的地区,将金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区与将绢、帛作为主要货币的地区几乎成“三分天下”之势。这一局面反映出当时A政权对峙的加剧B丝绸之路的中断C商品经济的衰落D盐铁官营的废弛15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朝鲜半岛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数千余人,后来朝鲜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在唐朝

6、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A对外政策较为开明B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C东亚文化圈已形成D儒学在朝鲜居主导地位16关于唐代河西走廊,初唐重臣褚遂良指出:“河西者,中国之心腹”。资治通鉴描述,“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间阅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材料表明,唐代这一区域A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B政治、军事战略地位日益显现C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D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时机成熟17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

7、下”之谓。该历史现象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必然产物B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的政治残局C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D形成了“外强内弱”为特征的藩镇割据局面18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A提高了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利于证明其政权的正统性C主要是为了推进习俗改革D实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平等19当匈奴浑邪王率部来归时,汉武帝不仅封其为侯,而且分置五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唐太宗安置东突厥降众时,也采纳了温彦博“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这些理念的共同

8、之处在于A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B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C促进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D对民族部落进行直接管辖20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二、材料分析题21皇帝的苦恼打油诗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问题:(1)依据诗中所云,中国古代皇帝苦恼折射的矛盾焦点有哪些? (2)请叙述古代皇帝为消除苦恼解决矛盾的典型举措。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唐朝

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开放、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材料一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三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1)请列举材料一中“唐初诸帝时代”两个盛世的名称。(2)材料一中“中国威力远被”,请写出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影响日本的两个历史事件。(3)材料二中唐太宗盛赞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分析,该项制度的作用是什么?23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

10、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

11、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进入大分裂大动荡,只有短暂的局部统一时期。北民内迁,中原人口南迁,民族关系进入大融合时期。因此社会动荡,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D【详解】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展子虔是隋朝,BC项

12、人物都是唐朝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3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A项正确;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排除B项;开皇盛世出现在隋文帝统治时期,排除C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印制于唐朝,错误,选D项;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A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正确,与设

13、问不符,排除B项;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5D【详解】材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的是孟郊进士及第后的喜悦之情,因此D正确,ABD排除。故选D。6C【详解】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剑精,被称为“书圣”,A项正确;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排除B项;被尊奉为“医圣”的是张仲景,排除C项;诗经

14、)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根据材料中“茶从无人问津摇身一变成为潮流风向标”、“消费茶增多,引起各地瓷窑的兴起,尤以烧制茶具为中心”可知,随着唐代饮茶风气盛行,促使大量瓷质茶杯的制造,说明社会习俗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民阶层,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瓷器制造的技术问题,C项排除;材料与百姓的认识无关,D项排除。故选B项。9C【详解】根据风吹金榜落凡世一举成名天下知。可得出其反映的是科举制之下学子中举的场景,C项正确;ABD项都不存在“金榜题名”的说法,排除。10C【详解】根据所学“唐朝历史”相关知识可知,唐玄宗年号“开元”,他统治时期选贤任能

15、,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与材料中的“唐玄宗统治前期”不符合,排除B项;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根据材料“大运河连接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可知,隋朝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地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项正确;“保障统一和政权稳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不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中国最早的

16、人工运河是春秋时期的邗沟,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未体现隋朝大运河加速了隋朝政权的衰亡,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太极宫位于宫城中央,三省分立,尤其是尚书省单独位于宫墙之外,体现了皇权集中,相权分散的格局,适应了强化皇权的需要,D项正确;通过中枢机构的地理位置分布无法看出中枢决策过程的变化,而且三省制下的中枢决策不属于异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尚书省加强对行政干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的“进一步”是动态描述,无法通过静态的地理位置分布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根据材料“唐代诗人王勃部分诗句常用词语的使用情况”

17、统计表中的内容,可知,王勃的诗句中包涵了大量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用词,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知王勃的部分诗句体现出明显的佛道思想倾向,B项正确;市民文学是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排除A项;结合诗句的体裁风格,王勃的诗歌属于现实主义的风格,排除C项;王勃是唐朝早期的代表人物,不能说社会风气日趋败落,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根据材料“南北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交易的地区,将金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区与将绢、帛作为主要货币的地区几乎成三分天下之势”及所学知识可得,铜钱是政府发行的铸币,其流通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南北朝时

18、期,社会动荡,改朝换代非常频繁,这直接影响了铜钱的使用,而绢、帛等实物则不会因改朝换代而产生损失,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衰落,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权之间的加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盐铁官营的进行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子监接收了大量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一部分外国人甚至通过科举在唐朝入仕,这充分体现出唐朝对外政策较为开明,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流,而不是民族交融,排除B项;仅凭唐朝国子监接受周边国家学子和一部分外国人通过科举在唐朝入仕,不足以得

19、出东亚文化圈已形成,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文化政策较为开放包容,而不是儒学在朝鲜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河西走廊在唐朝时期是“中国之心腹”,说明其地位重要,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富庶,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时机成熟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A【详解】根据所学,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司马睿是在南下的北方贵族王导等的拥戴下当的皇帝,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

20、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因此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必然产物,A项正确;该现象与“八王之乱”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分权,排除C项;当时没有藩镇,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8B【详解】孝文帝尊华夏族祖先黄帝为北魏祖先,以黄帝的“土德”、“黄色”等解释鲜卑姓“拓跋”和汉姓“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有利于证明其政权的正统性,B项正确;拓跋氏是北魏皇室,改姓“元”姓与提高其政治地位不符,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改汉“元”姓与推进习俗改革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实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平等,D项错误。19C【详解】

21、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和唐太宗允许归降的少数民族“因俗而制”,这些理念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因其故俗”“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与少数民族封建化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理念促进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未体现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对民族部落进行直接管辖,而是册封其首领进行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2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是我国的大一统时期,国家的统一推动我国书法步入又一个高峰,其中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隋唐书法难以超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隋唐时期的君主也有昏君,并非都开明,排除C项

22、;材料与艺术的多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1(1)宰相专权、选官制度的变化、官吏的贪污腐化、地方造反(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刺史制【详解】(1)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看出主要涉及到了宰相专权、选官制度的变化、官吏的贪污腐化、地方造反等几个方面。(2)结合所学可回答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刺史制等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22(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遣唐使来华学习;鉴真东渡(3)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2)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

23、中日文化交流。(3)制度:根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和所学可知,唐太宗赞誉的是科举制度的实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及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角度进行分析。23(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任写4点)(2)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迁都洛阳;根据材料“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结合所学知识变制度(改官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内容还有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2)作用:根据材料“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可分析出促进民族融合;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填空--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填空--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复习笔记-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复习笔记-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归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归纳-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梳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梳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