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课件.ppt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360075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经络腧穴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学-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经络腧穴学关于经络腧穴学关于经络腧穴学是经络学和腧穴学的总称是经络学和腧穴学的总称经络学:经络学:研究经络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研究经络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腧穴学:腧穴学:研究腧穴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研究腧穴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是学习针是学习针灸学的入门课程灸学的入门课程.绪论绪论针灸学的定义针灸学的定义:理论理论方法方法目的目的内容内容针灸的特点针灸的特点:简,医疗工具设备简单。简,医疗工具设备简单。便,携带、使用方便。便,携带、使用方便。廉,费用低廉,费用低效,收效好、收效快。效,收效好、收效快。广,适应症广。广

2、,适应症广。安全,物理疗法,无副作用。安全,物理疗法,无副作用。作作用用“以以石石刺刺病病也也”刺刺发发病病部部位位,阿阿是是穴穴。排脓,放血,按摩。排脓,放血,按摩。适应症适应症疮疡,痛证。疮疡,痛证。记载记载见于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东山经东山经灸的起源灸的起源产产生生年年代代距距今今五五十十万万年年的北方猿人,开始用火的北方猿人,开始用火 地地域域我我国国原原始始社社会会生生活活环环境境较较寒寒冷冷的的北北方方一一带带。素素问问:“北北方方者者,天天地地所所闭闭藏藏之之域域也也,其其地地高高陵陵居居,风风寒寒冰冰冽冽,其其民民乐乐野野处处而而乳乳食食,脏脏寒寒生生满满病病,其其治治宜宜灸灸 。

3、故灸者,亦从北方来。故灸者,亦从北方来。”灸的材料灸的材料:艾:艾 发展发展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难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政府颁布)(政府颁布)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针灸大成针灸大成 针灸逢源针灸逢源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腧穴:腧穴:穴名、定位、主治,穴名、定位、主治,160160穴穴经经络络:名名称称、经经脉脉、经经别别、经经筋筋、皮皮部部,每每条条经经脉的循行路线脉的循行路线刺刺法法:九九刺刺,顺顺应应天天时时;十十二二刺刺,适适应应十十二二经经病病变变;五刺,适应五脏病变五刺,适应五脏病变.临床治疗:临床治疗:处方上千个,病种多。处方上千个,病种多。大处方(如水肿

4、大处方(如水肿5959穴,热病穴,热病5757穴),穴),小处方,如单穴。小处方,如单穴。难经难经作者作者:成书年代成书年代: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作者作者:成书年代成书年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作者:成书年代成书年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 1.1.腧腧穴穴:对对穴穴位位进进行行了了规规范范和和考考定定,如如背背俞俞穴穴、夹脊穴的规范;穴位的增加,增加了夹脊穴的规范;穴位的增加,增加了5 5穴。穴。2.2.铜铜人人:2 2个个(10271027年年,距距今今19001900多多年年),最最早早的立体模型,能形象直观的教学。的立体模型,能形象直观的教

5、学。3.3.普及:普及:书的内容刻在石碑上,为针灸的普及作书的内容刻在石碑上,为针灸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出了贡献。其他其他:王执中王执中,元滑伯仁元滑伯仁 等等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内内容容丰丰富富,汇汇集集了了明明代代以以前前的的所所有有针针灸灸成成就。就。记载记载359359穴,增加了穴,增加了5 5穴。穴。针刺手法记载,针刺手法记载,临床治疗:有医案、处方;另外还保存了临床治疗:有医案、处方;另外还保存了小儿按摩经小儿按摩经的内容的内容针灸在海外的发展针灸在海外的发展古代古代:公元公元6 6世纪传到朝鲜、日本,世纪传到朝鲜、日本,公元公元1616世纪末至世纪末至1717世纪初传

6、到欧州。世纪初传到欧州。近代近代:经络总论经络总论经络的定义:经络的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内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络”,有网络的含义。,有网络的含义。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是经络的主体;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是经络的主体;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是经络的细小部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是经络的细小部分分,为经脉的小支(侧支)为经脉的小支(侧支),纵横交错,遍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布于全身。对经络的认识:对经络的认识:内经内经对经脉(络)本质特征作了最经对经脉(络)本质特征作了最

7、经典的概括典的概括经络的联络作用经络的联络作用经络的走向经络的走向经络的重要性经络的重要性 对经络的认识:对经络的认识:从文字上讲,从文字上讲,东汉许慎编东汉许慎编说文说文:“经,织从丝也经,织从丝也”。“从从”可理解为可理解为“直直”或或“纵纵”。“织从丝织从丝”,指,指织物上下直行的主线织物上下直行的主线。即织布的纵线。按。即织布的纵线。按“南北南北经,东西经,东西 纬纬”理解,理解,“经经”与与“从从”义近,指义近,指上下直行的主干。上下直行的主干。络,络,说文说文解释为解释为“絮也絮也”。絮为绵的一种,。絮为绵的一种,“绵,联绵,联 (微)也(微)也”(说文说文),表述的是),表述的是

8、细微联系细微联系。凡絮必丝为之,丝与丝彼此相连,犹。凡絮必丝为之,丝与丝彼此相连,犹为网状物,故为网状物,故“络络”有网络联系之义。有网络联系之义。对经络的认识:对经络的认识:从功能上讲,经络主要是运行气血;从功能上讲,经络主要是运行气血;从从结结构构上上讲讲,经经络络是是联联系系人人体体各各部部的的网网络络系统。系统。经经络络的的本本质质是是功功能能与与结结构构的的统统一一体体。经经络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经络络学学说说的的定定义义:是是阐阐述述人人体体经经络络系系统统的的循循行行分分布布,生生理理功功能能,病病理理变变化化及及其其与与脏脏腑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9、。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经络学说发展:经络学说发展:1 1)记载经络内容最早的著作:)记载经络内容最早的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2 2)全面记载经络内容最早的著作:)全面记载经络内容最早的著作:内经内经3 3)补充了经络系统不足的著作是:)补充了经络系统不足的著作是:难经难经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命名规律命名规律:手足手足,脏腑脏腑,阴阳阴阳手足手足-循行在手循行在手,手经手经;循行在足循行在足,足经足经脏腑脏腑-联系脏或腑联系脏或腑阴阳阴阳-循行在内循行

10、在内,在外在外;阴阳气的多寡阴阳气的多寡:阴气最盛为太阴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其次为少阴阴,再次为厥阴再次为厥阴(“两阴交尽也两阴交尽也”););阳气最盛阳气最盛为阳明为阳明(“两阳合明也两阳合明也”),),其次为太阳其次为太阳,再次再次为少阳为少阳.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头面,躯干躯干,四肢四肢外行部分外行部分四肢四肢: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阳明在前阳明在前(上上),),少阳在中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太阳在后(下下)手足三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手足三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太阴在前太阴在前(上上),),厥阴在中厥阴在中,少少阴在后阴在后(下下

11、)特殊特殊:足三阴经在内踝高点足三阴经在内踝高点8 8寸寸以下是以下是:厥阴在前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太阴在中头面头面,躯干躯干:手手阳阳明明肩肩前前、颈颈、下下齿、鼻旁齿、鼻旁手手少少阳阳肩肩上上、颈颈、耳耳后、眉梢后、眉梢手手太太阳阳肩肩胛胛、颈颈、耳耳前前 足足阳阳明明目目下下、面面周周、颈颈前前、胸胸腹腹第第二二侧线侧线 足足少少阳阳外外眦眦、头头颞、项侧、胁腰侧颞、项侧、胁腰侧 足足太太阳阳内内眦眦、头头顶顶第第一一侧侧线线、项项后后、背背腰腰第第一一 、二二侧侧线线、骶。骶。躯干躯干: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太阴手太阴-上胸外侧上胸外侧(第三侧第三侧线上段线上段)手厥阴手厥阴-乳旁乳旁手少

12、阴手少阴-腋下腋下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足太阴-胸腹第三侧线胸腹第三侧线足厥阴足厥阴-阴部阴部,胁部胁部足少阴足少阴-胸腹第一侧线胸腹第一侧线走向规律走向规律交接规律交接规律流注规律:流注规律:表里属络表里属络:走向规律走向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足三阴从足走胸交接规律交接规律:手手三三阳阳交交手手三三阴阴在在手手指指,手手三三阳阳交交足足三三阳阳在在头头(同同名名经经),),足足三三阳阳交交足足三三阴阴在在脚脚趾趾,足足三三阴阴经经交交手手三阴经在胸腹三阴经在胸腹流注规律:流注规律:肺大胃脾心小肠肺大胃脾

13、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膀肾包焦胆肝详表里属络表里属络:脏腑的属络脏腑的属络:阴经属脏络腑主里阴经属脏络腑主里,阳经属腑络脏主表阳经属腑络脏主表十十二二经经的的表表里里配配对对:与与脏脏腑腑的的表表里里配配属属一一致致,经经脉脉一一阴阴一一阳阳互互相相衔衔接接,脏脏与与腑腑互互相相属属络络,经别和络脉的互相沟通经别和络脉的互相沟通.阴经属于脏阴经属于脏:手三阴联系于胸部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内属于其内属于肺肺,心包心包,心心;足三阴联系于腹部足三阴联系于腹部,其内属于其内属于脾脾,肝肝,肾肾.即即”阴脉营其脏阴脉营其脏”阳经属于腑阳经属于腑:手三阳属于大肠手三阳属于大肠,三焦三焦,小肠小肠;足三阳

14、内属于胃足三阳内属于胃,胆胆,膀胱膀胱.即即”阳脉营其腑阳脉营其腑”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定义定义 “奇奇”的含义的含义 与十二正经的区别(与十二正经的区别(特点特点 )功能功能各经名称的含义、循行分布及作用各经名称的含义、循行分布及作用 特点特点 与脏腑无直接的属络关系;与脏腑无直接的属络关系;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偶关系;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偶关系;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己所属的经穴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己所属的经穴奇经八脉之间无气血流注。奇经八脉之间无气血流注。功能功能:1.1.统帅统帅,主导作用主导作用2.2.沟通沟通,联络作用联络作用3.3.蓄积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渗灌的调节作用各经名称的含

15、义、循行分布及作用各经名称的含义、循行分布及作用:一源三歧一源三歧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分支分支)定定义义:指指从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另另行行分分出出,深深入入体体腔腔,以以加加强强表表里里相相合合关关系系的的支支脉脉,又又称称”别别行行的的正正经经”特点与分布规律特点与分布规律离:指经别从正经分出(肘膝)离:指经别从正经分出(肘膝)入:指经别由体表进入体内(躯干)入:指经别由体表进入体内(躯干)出:指经别由体内走向体表(头项浅)出:指经别由体内走向体表(头项浅)合:指经别又与正经会合(合:指经别又与正经会合(面部面部)例如例如:手少阴手少阴经别经别离:离:从手少阴经脉从手少阴经脉分出分出入:入:归

16、属于心脏归属于心脏出:出:浅出面部浅出面部合:合:与手太阳经在与手太阳经在内眼眦会合内眼眦会合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分支分支)六六合合:十十二二经经别别中中,无无论论阴阴经经经经别别,阳阳经经经经别别,开开始始从从本本经经别别出出,以以后后都都合合于于阳阳经经经别,故称经别,故称“六合六合”。作用作用:1.1.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2.2.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3.3.加强了十二经别与头部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别与头部的联系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定定义义:指指与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相相应应的的筋筋肉肉部部分分,其其分分布布范范围围与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大大体体一一致致.

17、是是十十二二经经脉脉之之气气结结聚聚于于筋筋肉肉关关节节的的体系体系.分分布布特特点点:结结,聚聚,散散,络络;分布范围广分布范围广(成片成片)十二经筋十二经筋作用作用:1.1.联络肌肉骨骼联络肌肉骨骼,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2.2.约约束束骨骨骼骼,利利于于关关节节的的屈屈伸伸,以以保保持持人人体体正正常的运动功能常的运动功能.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有独到的病候有独到的病候:转筋转筋,拘挛拘挛2.2.有独到的刺法有独到的刺法:燔针劫刺燔针劫刺(火针火针)3.3.有特殊的穴位有特殊的穴位:以痛为腧以痛为腧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定定义义:指指十十二二经经脉脉相相应应的的皮皮肤肤部部

18、分分,属属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及及其其络络脉脉的的散散布布部部位位.是是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功功能能活活动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部位.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皮肤的相应区域十二经脉在皮肤的相应区域作用作用:1.1.抗御外邪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保卫机体2.2.反映病候反映病候,协助诊断协助诊断十五络脉十五络脉(分支分支)定定义义: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在在四四肢肢各各分分出出一一络络,加加上上任任脉脉的络穴的络穴,督脉的络穴及脾之大络督脉的络穴及脾之大络,称称分布规律和特点分布规律和特点:1.1.沿经的分布性沿经的分布性,络脉与经相通络脉与经相通2.2.

19、表表里里相相对对性性:经经别别主主内内,无无所所属属穴穴位位,无无所所主主病病症症;络脉主外络脉主外,各有一络穴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并有所主病症3.3.广广泛泛的的分分布布性性:指指孙孙络络(是是络络脉脉中中最最细细小小的的分分支支),),浮络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作用作用:1.1.沟沟通通表表里里两两经经,加加强强表表里里两经的联系两经的联系2.2.渗渗灌灌血血液液,营营养养周周身身,贯贯通通营卫营卫例如例如: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

20、锐掌热;虚,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取则欠(去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经气的定义经气的定义:经络之气经络之气,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称称”真气真气”,指真气散布于全身经络指真气散布于全身经络经气的范围经气的范围:营气营气,卫气卫气,宗气和元气宗气和元气实质实质: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吸入的清气和吸入的清气和肾藏的先天精气的综合功能体现肾藏的先天精气的综合功能体现.经气经气经经络络的的根根结结标标本本与与气街四海气街四海根根结结:指指十十二二经经脉脉之之气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起始和归结的

21、部位.标标本本:经经气气集集中中于于四四肢肢部部位位为为本本,扩扩散散于于头头面面胸腹一定部位为标胸腹一定部位为标.气街气街:四海四海: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沟沟通通内内外外,网网络络全全身身灵灵枢枢海海论论说说:“夫夫十十二二经经脉脉者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运运行行气气血血,协协调调阴阴阳阳灵灵枢枢本本藏藏说说“经经脉脉者者,所所以以行行血血气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抗抗御御病病邪邪,反反映映症症候候(传传注注病病邪邪的的渠渠道道;反反映映病候的渠道病候的渠道)传传导导感感应应,调调整整虚虚实实灵灵枢枢官官能能说说:“审审于于

22、调调气气,明明于于经经隧隧”。经络的临床应用经络的临床应用1.1.诊断方面诊断方面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指导分经辨证指导分经辨证,以症辨经以症辨经)经经络络诊诊法法(经经络络望望诊诊,经经络络腧腧穴穴按按诊诊,经经络腧穴电测定)络腧穴电测定)2.2.治疗方面治疗方面:指导针灸治疗指导针灸治疗(针灸选穴针灸选穴,刺灸方法刺灸方法)指导药物归经指导药物归经思考题思考题1.1.经络腧穴学与针灸学的特点和定义经络腧穴学与针灸学的特点和定义2.2.针灸的起源针灸的起源,表明其发展的代表性著作表明其发展的代表性著作3.3.经络和经气的定义经络和经气的定义4.4.十二经十二经5.5.奇经八脉的特点和功能奇经八脉的特点和功能6.6.那些是十二经的附属部分那些是十二经的附属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