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消费观.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360005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变迁与消费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变迁与消费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变迁与消费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变迁与消费观.ppt(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变迁与消费观 小组成员:周宇 高健儿 蔡牡姣 毛雨 张佩风1消费观的概念2消费观的理论演变过程3新中国成立后消费观的演变4从衣食住行看消费观的变化消费观念 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第一个时代:第一个时代:理性消费时代理性消费时代 第二个时代:第二个时代:感觉消费时代感觉消费时代 第三个时代:第三个时代:感性消费时代感性消费时代 1、生活水平低,消费者只是注重产品本身

2、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2、由于市场刚刚启动,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都很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极大,因而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及欲望并不受到生产者的重视,在生产者看来,只要他们产品的价格能够被市场接受,无论多少产品都能卖出去,根本不用担心消费者会有其他额外要求。第一个时代:理性消费时代第一个时代:理性消费时代 1、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消费者开始注意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开始“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因此,“喜欢”与“不喜欢”成为消费者的购买标准。2、对生产者来讲,生产再多产品也能卖出去的好时光已经渐渐消逝。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

3、化和机械化的发展,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迅速提高,大量产品充斥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市场状态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化成了买方市场。第二个时代:感觉消费时代第二个时代:感觉消费时代 1、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2、此时,生产者不仅必须使其商品具有竞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规划自身的经营活动,生产出符合人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激起和满足顾客的欲望,把顾客作为整个市场活动的起点和中心,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为了顾客

4、。第三个时代:感性消费时代第三个时代:感性消费时代 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 (1978年改革前)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生活大为改善的电器普及阶段 始于80年代的城镇居民消费从千元级向万级、10万元级消费发展,农村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其主要标志是以排浪式消费方式在城市普及家电商品,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村家庭。高层次的享受型阶段 家电普及后,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新的消费热潮又扑面而来,其增势出人意料。抽样调查资料表明,2002年有82.1%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6

5、0.7%的家庭购买了房改房,9.3%的家庭购买了商品房,12.1%的家庭拥有私房。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服饰:男子:长袍、马褂;妇女:旗袍。民国初年的服饰:女装:上衣下裙、旗袍;男子:马褂、长衫。民国中期:“学生装”、中山装、西装 50年代:以列宁装、干部服为代表的服饰广为流行70年代改革开放后:服装进入一个繁荣年代。随着西风东渐,西式服饰时尚(着装意识、时装运作方式、服饰消费方式等)再次进入中国。20世纪末:中国服装进入一个多姿、多彩、多元的服装时代。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服饰:男子:长袍、马褂;妇女:旗袍。民国初年的服饰:女装:上衣下裙、旗袍;男子:马褂、长衫。民国中期:“学生装”、中山装、西装

6、50年代:以列宁装、干部服为代表的服饰广为流行70年代改革开放后:服装进入一个繁荣年代。随着西风东渐,西式服饰时尚(着装意识、时装运作方式、服饰消费方式等)再次进入中国。20世纪末:中国服装进入一个多姿、多彩、多元的服装时代。50年代,人们只有辅以荞麦、高粱、大豆等杂粮60年代,挖野菜、采野果裹腹70年代,“大锅饭”、“粮票”80年代,涌现了一大批的饭店、排档等民营饮食场所;水果和零食、鸡、鸭、鱼、蛋、花生糖、酥糖以及各类糕点等等。90年代,酒楼,饮食街,各种传统名吃20世纪初,绿色饮食,健康饮食,个性饮食等逐渐成为主流的饮食文化。流行“打包”不浪费,团圆饭、谢师宴,酒店都是宾客云集,桌桌爆满。以北京为例80年代以前,北京的大多数住房都在胡同里,例如四合院等80年代以后,中国的商品楼房逐渐兴盛,人们开始建造高楼大厦,住进了小区的楼房里。90年代以后,有钱人也就逐渐住进了别墅。80年代前,人们主要以步行,自行车为出行的选择,很少有人坐公共汽车或自己开车。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的开始以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90年代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又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工具。而现如今,乘坐公共交通成为一个时尚的选择,因为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等多方面问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