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课件.ppt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359671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一、结核病l结核病是一种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老的疾病。从新石器时代人类。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遗骨和古代木乃伊的骨关节的病理组织中,已的遗骨和古代木乃伊的骨关节的病理组织中,已发现人类在史前时代已患过结核病。发现人类在史前时代已患过结核病。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经内经并形并形容为容为“虚痨虚痨”之症。之症。17-19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流行,被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流行,被人们称为人们称为“巨大的白色瘟疫巨大的白色瘟疫”。20世界70-80年代,结核病曾经得到有效控制。一、结

2、核病目前发展中国家重要传染病全世界13人口感染,中国感染人数居世界第二全球传染病致死率排行:仅次于艾滋病我国:居各种传染病死亡之首 (“第一杀手”)结核病的世界流行状况结核病的世界流行状况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1882年RobertKoch(德国)发现其为结核病病原体 1886年Lenmann与Nenmann命名为结核分枝 杆菌,简称结核杆菌一、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形态染色2.2.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l 专性需氧专性需氧l 营养要求高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蛋黄、马铃罗氏培养基:蛋黄、马铃薯、甘油、孔雀绿等薯、甘油、孔雀绿等)l 生长缓慢生长缓慢(代

3、(代/18/1820h20h,菌落,菌落/3/34 4周)周)l 粗糙型菌落粗糙型菌落结核杆菌培养的菌落减毒牛分枝杆菌(BCG)1313年年230230代代特殊培养基特殊培养基有毒牛分枝杆菌4.变异性l毒力变异毒力变异l形态变异形态变异溶菌酶、异烟肼作用易形成L型(29.9-45.5%)l耐药变异耐药变异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等较易产生耐药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脂脂 质质 索状因子索状因子 磷磷 脂脂蜡蜡 质质 D 硫酸脑苷脂硫酸脑苷脂抑制单核细胞趋抑制单核细胞趋化化;引起肉芽;引起肉芽肿肿;破坏细胞破坏细胞线粒体膜线粒体膜单核细胞增单核细胞增生,巨噬细生,巨噬细胞转化为类胞转

4、化为类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佐剂作佐剂作用用(IV型超敏型超敏反应)反应)抑制吞噬细胞抑制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的杀菌作用蛋白质蛋白质与蜡质与蜡质D结合(结合(IV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荚荚 膜膜助菌黏附入侵助菌黏附入侵;抗吞噬抗吞噬分枝菌酸分枝菌酸与抗酸性与抗酸性有关有关感染特点感染特点1.1.感染率高,发病率低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2.多途径,多组织器官感染多途径,多组织器官感染 原发感染原发感染3.3.两种感染类型两种感染类型 原发后感染原发后感染 原发感染 原发后感染1肺部感染TB肺泡肺泡吞噬吞噬原原发发感感染染过过程程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在巨噬细胞内繁殖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 破坏巨噬细胞破坏巨噬细胞

5、 释放释放TBTB肺泡内炎症肺泡内炎症淋巴液淋巴液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原原 发发 综合征综合征结核结节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空洞干酪样坏死空洞自愈自愈扩散扩散原发性结核病灶原发性结核病灶位于右肺上叶的位于右肺上叶的下部下部原原发发后后(继继发发)感感染染过过程程原原 发发 病病 灶灶结核分枝杆菌大量繁殖结核分枝杆菌大量繁殖免疫免疫 低下低下外源结核杆菌再次侵入外源结核杆菌再次侵入干干 酪酪 样样 坏坏 死死 空空 洞洞 开开 放放 性性 肺肺 结结 核核Tuberculoma of lung结核杆菌结核杆菌2肺外感染入血入血入消化道入消化道脑结核、肾结核、生殖器脑结核、肾结核、生殖器

6、结核等结核等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脾脾粟粟粒粒性性结结核核病病肺肺粟粟粒粒性性结结核核病病结核菌素实验Old tuberculin:结核菌素试剂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PPD-CBCG-PPDOT 原理原理:IV:IV超敏反应超敏反应 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方法方法:前臂皮内注射前臂皮内注射 材料材料: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结果:硬结直径硬结直径 0.5cm0.5cm()();0.5-1.5 cm;0.5-1.5 cm(+);1.5cm;1.5cm(+)+)应用应用:诊断诊断;特异免疫功能测定特异免疫功

7、能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应用:1诊断 A:3岁以内儿童,未接种过卡介苗,如为阳性,则 有参考诊断价值。B:较大儿童,一年内阳转,有诊断价值。C:成年人,强阳性,结合临床,具参考价值。2检测BCG接种后的效果。3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进行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4测定肿瘤病人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四、微生物学检查有菌标本(痰)有菌标本(痰)酸碱酸碱 处理处理离心离心沉淀物沉淀物 厚厚 涂涂 片片 37 2-4 37 2-4周周 花菜状花菜状 红色细长杆菌红色细长杆菌米黄色菌落米黄色菌落 聚集成团排列聚集成团排列抗酸阳性菌抗酸阳性菌 初步初步 鉴定鉴定结核杆菌结核杆菌罗氏培养基罗氏

8、培养基无菌标本(无菌标本(CSF)血清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结核抗体的检测快速诊断技术快速诊断技术 抗酸抗酸 染色染色 生化反应等预防预防 1)1)建立与健全各级防痨组织是防治工作的关键。建立与健全各级防痨组织是防治工作的关键。2)2)发现患者发现患者 3)3)管理患者管理患者 4)4)治疗场所治疗场所 5)5)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接种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治疗:治疗: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 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剂量用足,彻底治疗。剂量用足,彻底治疗。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主要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

9、丁醇、主要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链霉素、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瘤型麻风病变瘤型麻风病变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L.pneumophila)一、概述一、概述19761976年以来,世界各地都有年以来,世界各地都有大量军团病爆发,美国每年大量军团病爆发,美国每年近近40004000人死亡。近几年来,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的大中城市,也陆续有我国的大中城市,也陆续有军团病爆发。军团病爆发。二、生物学性状二、生物学性状lG G-杆状、菌丝状、短菌丝状,镀银染色为黑褐色。杆状、菌丝状、短菌丝状,镀银染色为黑褐色。l无芽胞、微荚膜,有菌毛、鞭毛。无芽

10、胞、微荚膜,有菌毛、鞭毛。l细胞壁内含有大量支链脂肪酸。细胞壁内含有大量支链脂肪酸。l专性需氧,生长缓慢。专性需氧,生长缓慢。l营养要求特殊,含半胱氨酸和铁。营养要求特殊,含半胱氨酸和铁。l产生明胶酶和产生明胶酶和乳酸酶,过氧化氢酶阳性。乳酸酶,过氧化氢酶阳性。l抵抗力很强,抵抗力很强,对酸有抵抗力,对酸有抵抗力,对化学消毒剂尚敏感。对化学消毒剂尚敏感。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三、致病性与免疫性嗜肺军团菌(空调、管道)嗜肺军团菌(空调、管道)吸入吸入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吞噬多种酶、细胞毒素多种酶、细胞毒素细胞死亡细胞死亡释放细菌释放细菌流感样型流感样型 肺炎型肺炎型肺外感染肺外感染四、微生学诊断与防

11、治四、微生学诊断与防治痰、胸水、血液或肺活检组织痰、胸水、血液或肺活检组织镀银法镀银法荧光抗体荧光抗体BCYEBCYE琼脂培养琼脂培养菌落菌落特征特征形形态态染染色色生生化化反反应应PCRPCR探针探针治疗:螺旋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等治疗:螺旋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等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 棒状杆菌,有异染颗粒(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吕氏血清斜面生长快、异染颗粒明显,分离培养用亚碲酸钾血平板,吸收元素碲还原为单质碲,菌落黑色。抑制杂菌。(三)抵抗力:耐冷、干燥、磺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但对湿热、常用消毒剂、青、红、氯敏感二.致病性1、致病物

12、质:白喉外毒素(diphtheria toxin)溶原菌产生细胞毒,脱毒为类毒素白喉杆菌鼻咽喉繁殖产生外毒素局部炎症(假膜)早期死亡毒素入血全身中毒症状与易感组织C结合 心肌炎晚期死亡软腭麻痹 肾上腺功能障碍2、致病过程三、免疫性1免疫力持久。2发病年龄推迟。3Schick test四、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毒力鉴定体内法体外法五、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预防:白-百-破三联疫苗、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治疗:1对患者早期足量使用白喉抗毒素。2密切接触且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预防。芽胞杆菌属一、概述二、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一)生物学性状1形

13、态与染色2培养特性3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荚膜(2)炭疽毒素 水肿因子(Edema Factor Edema Factor,EF)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ethal Factor,LF)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rotective Antigen,PA)2.致病过程(炭疽病,anthrax)炭疽杆菌(牛、羊、猪等)直接皮肤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细菌繁殖,释放炭疽毒素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败血症脑膜炎(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1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鉴定2防治(一)预防:管理病畜及牧场防护。特异性预防:炭疽减毒活

14、疫苗皮肤划痕接种。(二)治疗:首选青霉素。UPUPThis child has This child has diphtheria resulting diphtheria resulting in a thick gray in a thick gray coating over back of coating over back of throat.This coating throat.This coating can eventually expand can eventually expand down through airway down through airway and,if not treated,and,if not treated,the child could die the child could die from suffocation.from suffocation.UPUPUPUP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