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59082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天气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常见天气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天气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天气系统.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4-2015 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NO:编制:胡胜辉 教师评价:1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目标导学】1识记气团、锋的能概念与分类,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的概念 2会从气温、气压、降水等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特点 3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4应用锋面及气旋、反气旋原理解释身边的天气现象 教材研读 知识导学 考点一 锋与天气 1气团:在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上,、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被称为气团。它有冷气团和暖气团之分,比下垫面温度高的通常称为 气团,比下垫面温度低的通常称为 气团。2气团与天气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 ;冷、暖气团交界处(锋面),天气发生

2、变化。3锋:冷暖两大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其水平范围可由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由于冷空气的密度较大,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向冷气团的一侧倾斜。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锋线,一般把锋面与锋线统称为锋。4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 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 。(2)锋面两侧空气的 、湿度、差异很大。(3)锋面附近 变化剧烈。5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运动 特征 冷气团长驱直入,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移动 气团位置及锋面倾斜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天气图 锋面符号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审

3、核:审批: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2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雨雪、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天气或雾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的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的大风或沙尘天气,冬季寒潮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

4、区的梅雨;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考点二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压与高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为低压中心,简称 ,反之为 。低压、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的。就气流状况而言,它们分别被称为 、。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 ,高压脊中等压线弯曲最厉害的点的连线称为脊线;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区域叫 ,低压槽中等压线弯曲最厉害的点的连线称为槽线。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在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 天气。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在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 天气。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

5、度力方向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示意图(北半球)气流 流向 北半球 北半球右偏逆时针流向中心 北半球右偏顺时针流向四周 南半球 南半球左偏顺时针流向中心 南半球左偏逆时针流向四周 中心气流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长江流域 7、8 月份的伏旱,冬季干冷天气 3 考点三 锋面气旋与天气 1锋面气旋的形成 锋面气旋的形成一般在中高纬度近地面。在地面上形成的低气压受陆地物理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其气压中心分布并不均匀和规则,这样在槽线两侧必然出现风向并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

6、,冷暖气流不可能相遇,不能形成锋面,故高压脊处不能形成锋面,即锋面形成于低压槽处。2锋面气旋的结构(以北半球为例)(1)从平面看,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很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冷暖锋之间是暖空气,冷暖锋以外(在北半球为冷暖锋以北)是冷空气。(2)从垂直方向看,气旋低层有气流辐合,气旋中心有上升气流,气旋高层是气流辐散区。3锋面气旋与天气 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

7、气,气旋中部(两锋之间)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晴暖天气。重难点突破 考点一 锋与天气 1描述天气的要素:气温、气压、阴晴状况、风向及风力等。2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云雨区都出现在冷气团一侧。3 锋面能否带来降水,取决于暖气团中水汽的含量,如果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小,就不会出现降水天气。4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1)根据符号判断 冷锋符号: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暖锋符号:半圆圆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2)根据冷气团的移动方向和锋面坡度(锋面与地面的夹角)判断 4(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根据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判断 (5)看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

8、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6)根据降水特点判断 冷锋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暖锋降水强度小而历时长,多为连续性降水。特别提示 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锋面雨带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考点二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借鉴物理学科中的“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1)北地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四周气流方向是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

9、四周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 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5 2近地面气旋、反气旋各部位风向的判断(以北半球气旋为例)根据等压线条件下风向的画法,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画出风向(如上图)。方位 东部 西部 南部 北部 风向 东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考点三 锋面气旋与天气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

10、气旋。1确定锋面位置 气旋在等压线图中表现为闭合的低压,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锋面一般就产生在这里。在等压线弯曲度最大处的连线,由于两侧气流运动方向不同,最容易形成锋面。如下图中的 AB 处和 CD 处分别形成了锋面。2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上图中,F、G 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上图中 F、G 点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 E、H 正好相反,故F、G 处气温比南面的 E、H 处气温低,确定 F、G 为冷气团,E、H 为暖气团。4确定锋面性质与移动方向 根据图中 E、F、G、H 各点

11、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 AB 为冷锋,CD 为暖锋。而且还可确定,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为 CD 暖锋控制,故在锋前 G 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 AB 冷锋控制,故在锋后 F 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6 典例精析 1、如图为我国华北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各点气温画出等温线。(2)在图中画出锋面位置。(3)若是快行冷锋,画出其移动方向(用 表示)(4)判断锋面位置的主要依据是 (5)B 市未来的天气可能会怎样变化?(6)

12、在未来几天中,B 城市是否可能出现寒潮天气?理由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与天气情况分析。确定锋面位置,首先在等温线图上找出气温突变区,然后沿等温线延伸方向绘出。B 城市现为暖气团一侧,冷锋过境时可能有降温、雨雪或大风天气,过境后,是冷气团控制,原为 4,过境后下降到一 4一 6,可能出现寒潮。答案:(1)(3)如右图。(4)一 3等温线与 1等温线之间温差在图中最大,可判断这里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接处,为锋线所在的位置。(5)大风、降温,伴有雨或雪,或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6)可能。图示范围内温差已达 10以上。(2012朝阳模拟)图 1 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

13、 23 题。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 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 C和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Dm 地阴雨连绵,n 地天气晴朗 3图 2 中正确反映锋面过境期间,g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第 2 题,根据图中的气压数值可以判断出赤道南、北天气系统都为低压系统,中心附近气流上升;两天气系统的东侧都为暖锋,西侧都为冷锋;m 地位于暖锋的锋前,阴雨连绵;n 地位于冷锋的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第 3 题,锋面为冷锋,过境期间,气温降低。答案:2.D 3.C 2014北京卷图 3 示意北半球夏季 4 个气旋的移

14、动路径。读图,回答 45 题。图 3 4气旋()A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解析 依据海陆分布规律及经纬度信息可知,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且向西北移动,影响区域为北美洲东海岸,不会影响南亚地区,A 项错误;位于太平洋中高纬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 项错误;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与北半球俯视图上的地球自转方向一致,C 项错误;生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故选 D 项。5影响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是()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8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解析 北太平洋海域的副热带高压使气流呈顺时针辐散,故影响图中气旋的移动路径

15、;东南信风主要影响南半球,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与气旋移动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B 项。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 13 题。1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和 ab B和 cd C和 ab D和 cd 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地气温最高 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 C甲图中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3甲图中地与乙图中相对应的点是 ()Aa Bb Cc Dd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184 天。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 45 题 4据

16、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 月和 7 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 月和 10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 月和 8 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 月和 10 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5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 67 题。9 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 20003000 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 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 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

17、壳,即形成冻雨现象。6 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处 B处 C处 D处 7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 B上空有逆温层存在 C正值春秋季节 D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上升 单元测试 下图是 2012 年 4 月 18 日 8 时4 月 19 日 8 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1.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2.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读“某年 10 月 23 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18、”,完成 34 题。3图中所画四条锋线错误的是 ()A B C D 4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附近 a、b 两地间的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10 图 14 是 2013 年 5 月 15 日 14:00 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 15 是、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 56 题。(双选题)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6图 15 所示、气候类型与图 14 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甲 B丙 C乙 D丁 11 云贵高原冬半年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

19、统。读图完成 78 题。7从图中可知()A图乙中的剖面线为东西方向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的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与地形无关 8昆明号称“春城”,贵阳冬半年有“天无三日 晴”之说,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贵阳冬季阴冷是因为多地形雨 B昆明冬季温暖是因为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一侧 C昆明夏季凉爽主要是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D贵阳冬季多雨是因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双重影响 2014山东卷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和 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 911 题。9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

20、风 10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1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12 C日落时区时为 18 时 D昼夜等长 2014天津卷读图 2,回答 1213 题。图 2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12在图 2 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13在图 2 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2010皖南八校

21、联考)下图为 2009 年 3 月 19 日某时美国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H、L 分别表示高、低气压。读图回答 1415 题。14关于此时图示地区大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央大平原受低压槽控制,易形成阴雨天气 东部地区受锋面气旋影响,可能形成阴雨天气 西北部沿海受锋面活动影响,可能出现降雨 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受飓风影响,可能出现暴雨天气 A B C D 15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13 C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D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 右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 1617 题。(双选)

22、16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Aa 地的气压比 b 地低 Bc 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Cd 地的风力比 e 地小 De 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17a、c、d、e 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a Be Cd Dc 读下面天气系统图,回答 1819 题。18左图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右图中 ()A线绘制的 B线绘制的 C线绘制的 D线绘制的 19右图所示天气系统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BP 处气温高于 Q 处气温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2012陕西宝鸡质检)下图为亚洲局部区域2011年12月11日3时15 分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图回答 2021

23、题。20以下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A北京 B东京 C合肥 D乌兰巴托 14 21上图中“”符号表示的天气系统是下面图中的()答案 3D 4B 解析 第 3 题,锋线应该位于低压槽,读图可知位于高压脊,不能形成锋面。第 4 题,根据锋面气旋知识,处应为暖锋,a 处受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b 处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a、b 间为低压槽,气压更低,所以 B 正确。【答案】5A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各种天气系统的判读和常见的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解题思路】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及图中锋面符号,甲地为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为阴雨天气,故选 A;乙地为暖锋锋后,暖气团一侧,为晴朗天

24、气,故排除 B;丙地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选 C;丁地等压线较稀疏,且水平气压存在差异,因此该地有风,气流水平运动,故排除 D。【答案】6A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雷达图的判读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其分布。【解题思路】从图 15 的左图气温曲线可以看出、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且最低月气温大于 0C,为亚热带地区或温带海洋气候,结合降水状况,降水较为均匀,因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 4060大陆西岸,甲位于英国附近,故 A 正确;而丙地处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 B 选项;为冬雨型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 3040大陆西岸,典型分布区为地中海沿岸,乙处为波罗的海沿岸,纬

25、度高于 60N,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 C;丁地地处意大利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故 D 正确。15 9B 解析 甲地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风向为西南风。10C 解析 乙地纬度高于甲地,因此乙地应为冷气团,甲地为暖气团,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11D 解析 甲、乙两地日出时间相同,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因此节气应为春分或秋分。此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18 时;此日昼夜等长。12D 解析 根据风向的判断规律,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断,5 月 6 日 14 时,北京吹东

26、南风,5 月 7 日 02 时,北京吹东北风,故D 项正确。台北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东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东北风,风向没有改变,故 A 项错误。上海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偏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偏南风,风向没有改变,故 B 项错误。首尔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西南风,5 月 7 日 02 时吹偏南风,风向变化不大,故C 项错误。13B 解析 图中所示的月份是 5 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 B 项正确。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 A、C 项错误。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 D项错误。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