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57357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层次金字塔模型中由低到高顺序依次是(B)A 数据知识信息情报 B 数据信息知识情报 C 信息数据知识情报 D 数据信息情报知识2.以下属于经过信息工作者的综合、分析后产生的信息的是(D)A 记录 B 书目 C 文摘 D 综述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明了信息的(B)A 动态性 B 客观性 C 无限性 D 时效性4.认识论信息层次中,最抽象、最基本的信息层次是(A)A 语法信息 B 语义信息 C 语用信息 D 全信息5.“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C)对信息所下的定义。A B.C.布鲁克林 B

2、K.波普尔 C N.维纳 D N.杰奎尔6.完全凭人的口头来传递交流,还没有固化到固定载体上的信息是(A)A 零次信息 B 一次信息 C 二次信息 D 三次信息7.以下哪个事件所包含的信息量最大(C)A 卡车翻倒 B 孩子摔倒 C 飞机坠毁 D 汽车撞人8.在信息量的度量公式H(xi)logaP(xi)中,若单位为奈特,则(B)A A2 B Ae C A10 D A为其他常数9.政府事务处理中经常出现的信息鸿沟反映了信息的(B)A 滞后性 B 不对称性 C 不完全性 D 可伪性10.以下属于企业的战略信息的是(D)A 新产品确定 B 调度计划 C 考勤情况 D 发展目标11.“信息是主体所感知

3、或由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这一定义属于 A.客体论的信息定义 B.主体论的信息定义 C.主客体联系的信息定义 D.日常生活的信息定义12.一个不懂英语的人看到一块标牌上写着“No Smoking”,他所获得的是 A.数据B.信息C.知识D.情报13.不适用于每一条信息的性质是 A.传递性B.动态性C.无限性D.寄载性14.信息在描述事物时,出现了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以至模糊不清,这称为 A.信息的模糊度 B.信息的多余度 C.信息的密集度 D.无法判断15.不属于信息载体是 A.纸张 B.软盘 C.光盘 D.沙子16.若要查找某物品的化学分子式,可以到中查找 A.文献数据库 B.

4、数值数据库 C.事实数据库 D.无法确定17.用语言来描述的模型称为 A.叙述模型 B.物理模型 C.图解模型 D.数学模型18.5 分种新闻节目和 5 分钟的娱乐节目包含了同样的信息量,这里的“信息”是指A.语法信息 B.语义信息 C.语用信息 D.语言信息19.人主要依靠来处理信息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无法确20.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称为A.实在信息 B.实得信息 C.先验信息 D.后验信息21.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传递信息属于A.纵向信息 B.横向信息 C.网状信息 D.环状信息22.有关一企业发展方向、长远目标等方面的信息一般属于A.战略信息B.战术信息 C.业务信

5、息 D.均可23.不由专职信息工作者生产的信息是A.一次信息B.二次信息 C.三次信息 D.零次信息24.不属于二次信息的A.目录B.题录C.记录 D.名录25.“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力量”,说明了信息在一定条下具有A.可扩充性B.扩散性C.转化性D.压缩性26.有事件 A“客机坠毁”和事件 B“卡车翻倒到路边”,这两个事件提供的信息量大小关系表达正确的是A.ABD.AB27.提出“信息既不是物质,又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的学者A.C.WienerB.C.E.ShAnnonC.李中D.乌家培28.在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要素是A.物质B.能量C.信息D.ABC29.在农业社会中,下列要素作

6、用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信息能量物质B.物质能量信息C.能量信息物质D.信息物质能量30.反映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是A.感觉B.知觉C.直觉D.触觉31.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名称A.物质B.内容C.感觉D.思维32.在信息的三个层次中,主观性最强的层次是A.语义层次B.语法层次C.语用层次D.ABC33.与人的感觉能力联系最为密切的信息层次是A.语义层次B.语法层次C.语用层次D.ABC34.人在认识事物时最先获得的信息属于A.语法层次B.语用层次C.语义层次D.ABC35.最能指导人类行为的信息层次是A.语用层次B.

7、语法层次C.语义层次D.ABC3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涉及到信息层次是A.语法层次B.语用层次C.语义层次D.ABC37.反求工程主要依赖A.自然信息B.机器信息C.社会信息D.无法确定38.属于自然信息的是A.牛顿定律B.彼德原理C.帕金森定律D.帕雷脱原理39.正式组织内部的正规信息传递主要是A.纵向信息B.横向信息C.网状信息D.环状信息4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明信息具有A.普遍性B.滞后性C.变换性D.转化性41.产生信息差距的重要原因是信息具有A.可扩散性B.非对称性C.共享性D.客观性42.与战略层次的管理最为密切的是A.信息B.知识C.情报D.A 或 B 或 C43

8、.信息中无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我们称之为 A 信息的模糊度 B 信息的多余度 C 信息的密集度 D 无法判断44.若要查找有关某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可以到中查找 A 文献数据库 B 数值数据库 C 事实数据库 D 无法确定45.“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这一定义中的“运动”包括 A.物理运动 B.化学运动 C.思维运动 D.社会运动46.主体论信息定义中的“主体”可以指 A.人 B.生物 C.智能机器 D.无机物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是物质的属性 B.客观世界是“形”,而信息则是反映它们的“影”C.信息是主、客体之间实现沟通的媒介 D.主体借助于信息影响客体48.主体

9、论和客体论层次的信息之间的关系 A.主体论层次的信息包含客体论层次的信息 B.客体论层次的信息包含主体论层次的信息 C.两者等同 D.不可知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本身就是信息 B.数据等于数字 C.只有经过人的解释,数据才能变成信息 D.信息和数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0.信息、知识和情报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情报信息知识 B.信息知识情报 C.情报知识信息 D.知识情报信息51.关于 1998 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报告属于 A.定性信息 B.定量信息 C.宏观信息 D.微观信息52.“关于明年就业形势的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一般属于 A.历史信息 B.现状信息 C

10、.预测信息 D.B 和 C53.属于动态信息的有 A.新闻报道 B.市场行情 C.历史文献 D.文物54.通过移花接木手段形成的信息属于 A.真实信息 B.虚假信息 C.前馈信息 D.反馈信息55.人与人之间对知识的掌握存在着数量上的差异,体现了信息的 A.普遍性 B.不完全性 C.非对称性 D.转化性56.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两个苹果,交换的结果是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这两种思想,交换的结果是你有两种思想,我也有两种思想”,这形象地说明了信息的 A.传递性 B.变换性 C.共享性 D.

11、转化性57.“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这一定义中的“事物”是指A.物质客体 B.精神现象C.非 A 非 B D.A和 B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信息的生成领域,可将信息划分为(ABC)A 自然信息 B 机器信息 C 社会信息 D 战略信息 E 战术信息2.以下属于三次信息的是(ABE)A 综述 B 述评 C索引 D 简介 E 调查报告3.以下属于信息的质量指标的是(ABD)A 信息模糊度 B 信息多余度 C 自信息量 D 信息密集度 E 不确定性4.信息方法包含以下(BCD)几个基本的方法。A 信息收集方法 B 信息分析方法 C 信息综合方法 D 信息进化方法 E 信息控制方法5.

12、信息存在模糊度的原因有(ABCD)A 客体本身的界限模糊 B 人类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C 时间内涵与外延的模糊 D 各种现象本身的错综复杂 E 自然语言不精练6.人体主要靠获取外部信息A.知觉 B.触觉 C.听觉 D.视觉7.信息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是A.信息来源于物质B.信息不是物质本身 C.息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存在D.信息本身没有物理学意义上的质量8.信息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是A.信息的存在和运动需要能量B.信息本身不是能量C.信息作用的大小不取决于消耗的能量的大小D.信息可以转化但不守恒9.9.构成文献的条件是A.载体 B.记录C.信息D.保存10.10.不属于文献的是A.书杂志 B.白光盘C.载于

13、无线电波上的信息D.过有线电缆传递的信息11.情报的性质有A.有效性B.机密性 C.知识性D.目的性12.加工程度最高因而价值最大的是A.知识B.数据C.情报D.信息13.属于三次信息的是 A.文摘 B.索引C.综述D.述评14.企业帐面上的会计信息属于 A.微观信息 B.定性信息C.宏观信息 D.定量信息15.2000 年度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信息属于 A.历史信息 B.动态信息C.现状信息 D.静态信息16.从书本中获得的有关引力作用规律方面的信息属于 A.直接信息 B.客观信息C.间接信息 D.直接信息17.属于实物信息的是 A.名画 B.文物C.雕塑 D.展品18.批评落后的同学和鼓励先进

14、的同学的行为属于 A.正反馈 B.负反馈C.A 或 B D.无法确定19.多媒体信息通常是指 A.文字信息B.声音信息C.图象信息 D.报刊信息20.信息的普遍性是指 A.事事有信息B.时时有信息C.处处有信息D.无法确定21.事物的不断运动变化是信息具有的重要原因 A 无限性B 动态性C 时效性D 不完全性22.产生信息不完全性的原因是 A.信息本身是无限的,即使具体某一具体事物,其信息量往往也很大 B.人的认识能力十分有限,不可能一览无余 C.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而信息具有滞后性,因而已有的信息集合不可能对变化的事物作出绝对全面的描述和反映 D.按照成本效益原则,获得完全信息

15、的努力有时候是不合理、不必要的23.属于数据的是A.数字B.文字C.符号D.声音24.属于主观信息的是A.目标信息B.指令信息C.决策信息D.计划信息25.关于微观信息管理这本书中的信息性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A.无限性B.寄载性C.动态性D.共享性三填空题:1.根据现代系统科学的观点,客观世界是由_、_和_三大要素组成的。(物质、能量、信息)2.按照信息的流动方向,可将信息划分为纵向信息、_和_。(横向信息、网状信息)3.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指同时考虑了_、_和_的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句反映了信息的_特征。(动态性)5._是动态的、按特定

16、方式获取的、用特殊方式传递的、为特定目的服务、常带有一定时效性和机密性的那部分知识。(情报)6.先验信息既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有关,也与 _有关。(主体自身的主观因素)7.将系统的输出信号返送到输出端,与输入信息比较后进行控制的过程称为_。(反馈)8.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中包括_、编码、_、信道、_以及噪音、干扰等。(信息源、译码、信宿)9.方法论按其应用范围的大小,可以划分为_、_和_。(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具体方法论)10.信息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指的是信息质量指标中的_。(信息密集度)11.“三要素说”中的 3 个要素是指、和12.数据只有经过才能成为信息13.是对信息的

17、综合处理过程,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运动过程14.多媒体提出是指、和三种媒体15.情报的主要特征有、和16.信息质量包括和两个方面四是非题:四是非题:1.主体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2.信息的滞后性是绝对的。()3.“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一句说明信息与物质是相互独立的,之间没有任何联系。()4.完全凭人的口头来传递交流,还没有固化到固定载体上的信息是一次信息。()5.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任何信息都不能脱离载体而存在。()6.我们应尽量降低信息的多余度,因为信息多余度总是有害的,影响到信息的质量。()7.仙农通信系统模型中所包含的信

18、宿是指信息的接受者,也就是人。()8.信息的非对称性是指信息的分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呈现出来的不均匀性。()9.信息论是英国信息论专家C.E.仙农在 1948 年提出的。()10.一般来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大。()11.多余信息对人体信息系统是有害的。12.信息存在的客观性并不能够保证信息内容的客观性。13.自然界中的信息无所谓真实或虚假14.信息、知识和情报都为人类所特有15.信息的不完全性是针对主体的认识能力而言的16.信息可伪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本身所具有的不完全性17.信息质量越高越好18.所有的信息都具有滞后性19.物物交换和信息交换的最大差异表现为共享性不

19、同20.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21.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22.“一画值千言”说明了图画中的信息密集度高23.动态性越强的信息其时效性也越强24.可伪性是信息不完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25.一般说来,图象的信息密集度比文字的信息密集度要大26.任何一条信息的内容都是无限的27.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包含的信息量也越大五名词解释五名词解释社会信息、横向信息、战略信息、主观信息、宏观信息、实物信息、一次信息、记录型信息、直接信息、虚假信息、先验信息、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定性信息、动态信息、静态信息、电子信息、反馈信息六、简答题:六、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请根据你的理解

20、给它下一个定义。2.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有何关系?3.举例说明信息的三个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4.什么信息科学?它是如何产生?5.什么是信息方法?试举两例说明之。6.信息熵在什么情况下有极小值,在什么情况下有极大值?7.什么是信息的客观性?8.产生信息不完全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简述信息中存在模糊度的主要原因?10.简述仙农信息论的主要缺陷?七论述题:七论述题:1.客体论的信息定义与主体论的信息定义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什么是信息质量?信息质量越高越好吗?信息的多余度和模糊度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一定有害吗?3.信息具有那些主要性质?你认为这些性质中那些不适用于单条信息?4.请解释知识、情报、数据三个术语,并说明信息、知识和情报三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八、计算题1.两个实力悬殊的足球队的比赛比两个势均力敌的足球队的比赛更值得一看,请通过计算说明之。2.设甲地的天气预报为晴(占4/8)、阴(占 2/8)、小雨(占 1/8)、大雨(占 1/8),乙地的天气预报是晴(占7/8)、小雨(占 1/8),试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地天气预报提供的平均信息量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