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5617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4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 1212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一. .判断题(本大题共判断题(本大题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判断下列说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A A 涂黑,错误的请将答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B B 涂黑)涂黑)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答案】错误【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并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2.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案】错误【解析

2、】 “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答案】正确【解析】试题分析:此说法正确。需注意的是哲学中有两组对立,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但是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所以,哲学中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考点: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是否知道哲学中的基本派别是两个,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查考生会不会误以为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四个,即还有- 2 - / 4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派别。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答案】错误【解析

3、】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本题错误。【点睛】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与哲学派别划分的依据是高考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如:(1)唯物主义思想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唯心主义则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在高考中往往通过宗教与科学就某一问题的认识分歧考查哲学思想的对立。(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阵营。它们之间的思想分歧只是围绕“物质是否是世界的本原”而展开,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5. 规律是客观

4、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答案】正确【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做事情成功的前提。6. 虚假信息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答案】正确- 3 - / 41【解析】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虚假信息也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7.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答案】错误【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这句话没错。但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考点:联系的普遍性点评:本题的错误是典型的错误,考试中会高频率出现。考生要理解,我们说联系是普遍的,指的是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完全

5、孤立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8.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发展属于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答案】正确【解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发展属于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9.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点,即优点和缺点。【答案】错误【解析】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点,但这两点未必就是优点和缺点。10. 上层建筑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答案】错误- 4 - / 41【解析】与经济基础相适合的上层建筑才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二二. .选择题选择题 I I(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7070 分。每

6、小题列出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 .多选多选. .错选均不得错选均不得分)分)11.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答案】C【解析】选项 A 说法错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排除;选项 B说法错误,因为世

7、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故排除;选项 D 无论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名师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12. 在 17 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 5 - / 41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

8、了19 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 ) A. 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B. 哲学是“科学之母”C. 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 项不选;哲学是“科学之母”观点错误,B 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C 项不选;“在 17 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 “心理学统治了哲学” “到了 19 世纪,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D 项正确。13.

9、在影片盗梦空间中,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而且认为这些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这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中的_问题。 ( )A.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 思维和存在都是世界本原C.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它包括- 6 - / 41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

10、可知论。材料中的主人公靠思维就可以改造世界,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D 适合题意;A、C 没有体现;B 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14. 针对当前叙利亚的局势,有网友发表评论说:“叙利亚的局势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叙利亚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该网友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观点 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叙利亚的局势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叙利亚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 ”否认

11、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观点。答案为 C考点:本题考查不可知论15.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7 - / 41C.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 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故选 A。其他三项属于唯心主义。考点: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点评: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16.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无

12、条件 B.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C.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答案】C【解析】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A 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不需要条件,B 项错误;“少小离家老大回” “鬓毛衰”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 “乡音无改”则体现了事物存在着相对静止,故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 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 8 - / 41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7. 商务印书馆

13、历时 7 年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收录了大量的新词,如“雷人” “给力” “宅男” “宅女” “PM2.5” “北漂”“微博”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这说明( )认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都是对社会生活真实的科学的反映 新词来自于客观存在,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新词是人主观创造的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现象,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 【答案】C【解析】认识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对社会生活真实的科学的反映,不选;新词来自于客观存在,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正确;否认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不选;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

14、新词,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意识现象,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虚幻的反映。18. 美国成功地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款子弹壳上面的鳍片能根据风向和目标物体的移动来引导和调整它在空中的方向。这就意味着狙击手不必根据风向.天气.子弹在空中飞行时- 9 - / 41倾斜的角度以及目标移动来做出复杂的调整,就能从更远的地方射中目标。该项试验的成功说明了( )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和改变规律 人可以根据

15、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人可以利用规律,趋利避害A. B. C. D. 【答案】B【解析】题肢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人不能改变规律。题肢说法错误,因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故排除;题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考点定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有机统一【名师点睛】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6、,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 、 “庖丁解牛” 、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 10 - / 41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19.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智能眼镜,佩戴者只要“告诉”眼镜寻找物品的名字,眼镜就会回放出最后一次“看见”物品的情景。智能眼镜能为人们解决丢三落四.健忘和粗心

17、的烦恼,这表明(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意识的力量能带来物质的成果A. B. C. D. 【答案】C【解析】题肢说法错误,因为正确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故排除;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因素(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立场方法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故题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20.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11 -

18、 / 41D.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的简单意思是:老天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寒冷,就舍弃冬天;大地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遥远的距离,就放弃了辽阔。这说明事物不会以人自身的意志而转移,D 符合题意。A、B、C 材料没有体现。考点:规律的客观性21. “打虎拍蝇”.“顶层设计”.“新常态”等反映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生态的热词,纷纷入选 2014 年十大流行语。这些热词的出现表明(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与物质是相互依赖的 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A. B. C. D. 【答案】D【解析】试

19、题分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故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单独存在,所以观点错误;这些热词的出现是对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创造性反映,所以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12 - / 41A. 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B. 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C.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D. 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答案】C【解析】意识的作用并不会超过物质

20、的决定作用,A 项不选;人类并不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B 项不选;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C 项正确;人类并不是自然界的奴隶,D 项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C。23. 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洛克认为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源于经验,因此洛克的观点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选 A。考点:认识论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论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

21、知识熟练掌握。24. “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 13 - / 41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 B. C. D. 【答案】D【解析】选项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与上升性。题目中针对病

22、人的发问,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种没有针头的注射器,的这一事例说明了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故选项入选。选 D。25. 习近平指出“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这给“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激励西藏人民鼓足干劲,以百倍的信心,调动一切力量,不遗余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说明( )A. 精神对实践起推动作用且具有直接现实性B. 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 宝贵的精神可以超越地理环境条件的束缚D. 宝贵的精神是沟通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桥梁【答案】B【解析】精神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A 项错误;“老西藏精神”激励西藏人民鼓足干劲,不遗

23、余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 14 - / 41务,这说明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 项正确;精神并不可以超越地理环境条件的束缚,C 项错误;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和客观世界的桥梁,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B。【点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26. 2015 年生二胎的条件正在拟议中,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

24、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是错误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从而建立新联系,是错误的;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 15 - / 41为转移,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系

25、统优化的方法、联系的多样性27. 2017 年 6 月 2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强调,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集发力。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要以部分发展推动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

26、能力。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玻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集发力。这是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作用,适合题意;是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作用,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点睛】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类别整体部分区内涵全局和全过程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16 - / 41别地位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联系相互影

27、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8. 18 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是客观的,与人为无关 是多样的,随着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是必然的,不

28、可改变 是具体的,多变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变化发展;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承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但是否认了人与联系的关系,不适合题意;承认了联系的客- 17 - / 41观性,但是否认了联系是变化发展的,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9. 电动汽车,绿色环保且使用成本低,目前仍然未受消费者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里程焦虑” 。只要续航里程低于 50 公里,驾驶者就有“赶紧充电”的焦虑,而这样的里程焦虑

29、几乎是每个电动汽车使用者的心态。从材料可以看出( )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渺茫 电动汽车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之处电动汽车缺点多不是新事物 电动汽车的推广过程不会一帆风顺A. B. C. D. 【答案】C【点睛】关于新旧事物的几种错误观点。(1)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其间既有新旧事物并存的情形,也会出现旧事物暂时复辟的现象,不能笼统地说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2)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角度来说的,不是说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当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旧事物往往更强大。(3)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内容是事

30、物的根本,看待事物的性质必须抓住它的内容。事实上,新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新,旧事- 18 - / 41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旧,旧事物常以新形式出现。30. 1 美分硬币是否退出流通体系?“废”者说,1 美分硬币,铸造成本是 1.7 美分,全国每年需要花费 3900 万美元来铸造。 “保”者说,取消 1 分硬币,意味着商家将会采用“四舍五入法”而变相提价,全国消费者一年被迫多支付的金额会大到惊人。 “废”者和“保”者都看到了( )A. 新出现的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D.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新的道路【答案】B【解析】新出现的事物未必就是新事物

31、,不能说必然战胜旧事物,A项不选;不废除 1 美分硬币,全国每年需要花费 3900 万美元来铸造;废除 1 美分硬币,全国消费者一年被迫多支付的金额会大到惊人,“废”者和“保”者都看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C 项不选;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新的道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31. 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 500 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

32、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 19 - / 41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A. B. C. D. 【答案】C【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是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选;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正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并不能发生转化,错误;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3

33、2. 2016 年 12 月,京.晋.浙三地试点地区正式启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分别选出了三省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北京.山西.浙江三个贯彻中央要求,均已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改革试点取得实效。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目前我们正抓紧做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的各项准备。试点到推广的做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C.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D. 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答案】A- 20 - / 41【解析】在试点,这种经验是特殊的,推广到全国,这种经验就成为了普遍的。因此试点到推广的做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通性

34、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A 项正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 项不选;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C 项错误;从试点到推广的做法不是强调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点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谁寓在谁之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谁寓在谁之中?在考试中这个问题的出现常会使许多同学大费脑筋。我们可以在平时这样简化记忆:“普寓特,斗寓同”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样就能很快地记住了。3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启示我们要( )A. 着重把握矛盾的

35、主要方面,抓主流B.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C. 坚持对立统一.全面看问题D. 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答案】B【解析】题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启示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B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主要矛盾,而不是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A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主要矛盾,而不是强调坚持对立统一、全面看问题,C 选项观点与题- 21 - / 41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主要矛盾,而不是强调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34. 开放肯定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不能否认的。可是,

36、好的远远多于坏的,所以还是要保持开放。这说明( )A.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B. 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抓住主流C.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答案】B【解析】开放肯定要付出某种代价,这是不能否认的。可是,好的远远多于坏的,所以还是要保持开放。这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B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35. 美国当代民谣艺术家.文学家鲍勃迪伦获得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他:

37、“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这启示我们( )A. 要有批判精神,敢于推翻一切权威 B. 坚持创新思维,就要促成事物质变C.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 要坚定不移,坚持在曲折中前进- 22 - / 41【答案】C【解析】迪伦获得“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启示我们坚持辩证否定观,既保留又克服,批判地继承,并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向前发展。C 项符合题意;批判精神并不是要推翻一切权威,对待权威的态度是崇拜而不迷信,A 项错误;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B 项错误;D 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点睛】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是既肯

38、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36. 现代社会里“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如何陪伴老人,让父母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成为当今社会热点话题。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但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在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刷”出存在感,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告诉我们( )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物质原因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意

39、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A. B. C. D. - 23 - / 41【答案】B【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现代社会里“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如何陪伴老人,让父母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成为当今社会热点话题。这说明社会

40、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物质原因,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适合题意;违背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B。【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37. 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

41、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 “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24 - / 41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C【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材料中“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都强调人民群众,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 C 选项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38. 近期,国家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舍政府小利,成市场大利,让市场活力更大释放。国家采取“舍政府小利,成市场大利”的措施中蕴含的哲学思维有(

42、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A. B. C. D. 【答案】B【解析】国家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正确且符合题意;舍政府小利,成市场大利,让市场活力更大释放,表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且符合题意; 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考点定位】矛盾的含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25 - / 4139. 20

43、17 年 9 月 18 是“九一八”事变爆发 86 周年纪念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由此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充分说明( )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答案】C【解析】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D 项错误;人民群众并不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B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C。【

44、点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40. 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中的价值判断的是( )重庆山多人多 重庆山美人更美梅花开了小面熟了 梅花香小面更香A. B. C. D. - 26 - / 41【答案】D.41. 马云曾说:“成功”的“成”是成就自己, “功” ,功德天下。你只有成就了自己,帮助了别人,你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感觉。所以大家想着自己的时候也想想将来自己能给别人做些什么事。马云的“成功学”表明(

45、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成就自己才能拥有幸福人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才能“成功” 马云对“成功”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A. B. C. D. 【答案】A【解析】你只有成就了自己,帮助了别人,你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感觉,马云的“成功学”表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符合题意;马云的“成功学”也表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才能“成功”符合题意;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错误;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错误。考

46、点:人生价值的实现- 27 - / 41【知识整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42. 中华各民族经过迁徙.杂

47、居.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这表明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答案】A【解析】中华各民族经过迁徙、杂居、通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不断交流,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也没有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C 项不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错误,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点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28 - / 41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43. 2017 年 9 月 26 日, “圆梦中国人”全国百姓宣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人物,用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展示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生动诠释了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奋进的崇高价值追求和宝贵精神品格。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 )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 只有在劳动与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只有牺牲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