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5364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2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精选高二语文 1212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 1语言基础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寒暄 宣泄 大肆渲染 头晕目眩 B. 渎职 案牍 穷兵黩武 买椟还珠C. 瞭望 脚镣 烟云缭绕 潦草塞责 D. 惶恐 恍惚 冠冕堂皇 惊惶不安【答案】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刹那 显郝 拾人牙慧 义愤填鹰 B. 星宿 忏悔 繁文褥节 自投罗网C. 晦气 埋怨 丢三落四 杳无音信 D. 贤惠 伺机 侍才傲物 淹淹一息【答案】C- 2 - / 2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

2、形。A 项,显赫;义愤填膺。B 项,繁文缛节。D 项,恃才傲物;奄奄一息。考生要着重记忆自己容易出错或习惯性出错的字形,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悲观者 看到灰暗的一面, 乐观者总是看到光明的一面。我们有权选择做一个悲观者还是乐观者。如果要想使生活充满阳光,要想 好自己的人生,我们只能选择乐观。一味 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使在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A. 总是 而 驾驭 抱怨 B. 只是 但 控制 埋怨C. 总是 但 控制 抱怨 D. 只是 而 驾驭 埋怨【答案】

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总是:(1)总归是,全都是;(2)老是,一直,一向。只是:仅仅是;不过是。或表示轻微的转折,不过;但是。而:连词,表平列,表相承,表递进,表转折等。但:表转折,只,不过,可是等。驾驭:驱使车马,或比喻掌握控制;支配。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指把持。抱怨: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埋怨: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事物表示不满。- 3 - / 23第二空前后两句间并非转折关系,同时“驾驭”可以与“人生”搭配,“控制”可以与“情感、情绪”搭配,故排除 B、C;“抱怨”和“埋怨”都有不满和责怪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 “抱怨”一般是针对事物或环境的,

4、 “埋怨”一般是针对某人的。所以排除 D 项。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新的生育高潮即将来临,如何缓解新生人口剧增带来的医疗、教育压力,有关部门需要未雨绸缪。B. 在绿化三沙的过程中,驻三沙各部门的负责人,为三沙的每一点“绿变”殚精竭虑,不停奔走。C. 奥运冠军李宁对体育产业化的一番言论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俱乐部高管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设。D. 中华民族的文化实力不容小觑,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5、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符合“即将来临” “如何缓解压力”语境;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意为耗尽精力,用尽心思。符合“不停奔走”等语境;抛砖引玉:指抛出砖头,引来白玉。借以比喻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 4 - / 23有价值的事物,泛指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此句中用来形容李宁的言论不恰当;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用来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实力”符合语境。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看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

6、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B. 在技术部张经理的带领下,使整个科室的产品质量后来居上,送检的成品全部达到优秀水平。C. 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自己,

7、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避免孩子不断犯错误。D. 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自 2003 年 9 月复涌至今,已实现“十四连喷” ,创下了近 40 年来泉水持续喷涌。- 5 - / 2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句式杂糅,“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杂糅。B 项,成分残缺, “在,使”造成句子无主语。D 项,成分残缺, “创下”无相应的宾语。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美并不是炫耀的资本

8、,-。-,-。-,-。当这种表象向着反方向发展时,丑会变得很美丽。而是一种表象 美会变得很丑陋 而是一种特质 丑并不是沮丧的根本当这种特质向着反方向发展时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衔接性。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题由“当这种表象” ,可推出空格最后一处当填,排除 A、C,由文段最后一句“当这种表象向着反方向发展时,丑会变得很美丽”可推出空格第三句当填,且在的前面。所以选B 项。- 6 - / 237. 下面一段文字后的相当

9、注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语文教材中美丽的女性形象,从刘兰芝、湘夫人、到李清照、林黛玉,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大多建立在他们依附于男性的前提下,古代女性很难在男权社会具有独立的精神人格。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中的女性形象,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与陌上桑合称“乐府双璧” 。B. 湘夫人:屈原作品湘夫人中的女性形象, 湘夫人是屈原另一篇作品湘君的姊妹篇。C. 李清照:声声慢的作者,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风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D. 林黛玉: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代表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

10、、文学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化、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这个题目主要考查相关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内容,A 项,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文言文专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7 - / 23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

11、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8.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12、 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9.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8 - / 23B.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 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 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 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 ,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13、10.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B. 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C. “死生亦大矣” ,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D.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

14、佳作。11.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9 - / 23(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8. D 9. B 10. B 11. (1)这里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 (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2)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解析】8. 试题分析: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揣摩判别。D 项,“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意思是“即使世界发生变化,事情与现在不同,用来抒

15、发胸怀的(东西),它的思想情趣是一致的” ,所以“致” ,思想情趣。9.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这类题目,有时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 项, 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说法错误,作者否定庄子的生死观。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16、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 10 - / 23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清流激湍” ,清澈激荡的水流;“映带” ,辉映环绕;“流觞” ,飘传酒杯;“次” ,旁边,水边。第二句得分点:“固” ,本来;“一” ,把看成一样;“齐” ,把等同起来。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

17、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

18、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 11 - / 23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19、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边的问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主旨?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对比手法。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这首怀古诗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是为主题服务的,作答时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从诗歌标- 12 - / 23题“越中览古”看,这是一首怀古

20、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 ,描摹了美好的时光和景象。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来感慨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点睛:本诗属于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一般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如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感慨朝代兴亡盛衰之情)

21、 ;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而这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为借古讽(伤)今、今昔对比、用典、以景衬情、侧面烘托等。如本诗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感慨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阿房宫赋中用“_,_?”两句总括了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六国人民的剥削之上,并将得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挥霍掉,从而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2)李白的蜀道难中“_,_写出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答案】 (1).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用之如泥沙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13 - / 23【解析】试题分析:

22、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所考的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所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锱铢”“鹤” “猱” “攀援”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

23、,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14 - / 23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

24、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25、“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15 - / 23“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就好。 ”我说。“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

26、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 ”我说, “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16 - / 23“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

27、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14. 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 ,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

28、的情节作出铺垫。B. 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 “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 17 - / 23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C. 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D. 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E. 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15.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6. 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9、。17. 状告酒店, “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14. EC 15. 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16. 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17.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王有福

30、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 18 - / 23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解析】14. 试题分析:A 项, “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分析不当,模仿情节的说法牵强,本文情节虽有波折,但谈不上“悬念丛生” 。B 项,对小说中“我”的性格分析不当,从情节中看不出“我”有打官司的经验。D 项, “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表述不

31、恰当,王有福只是担心自己被酒店所骗是假设,并非是一个事实。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我”的作用的题目,一般要答出“我”是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或讲述者,使故事真实可信;然后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此题因为“我”的提议,使故事的情节发生转变,是“陪”还是“不陪”引起争议,推动情节的发展;因为“我”提议“索赔”从侧面衬托出“王有福” “本分善良” “法律意识”淡薄的性格。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

32、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 19 - / 23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的自己的看法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如同意“我”的态度,然后分析:可从要求赔偿的合理性、不状告的社会影响等方面来谈。整个事件“酒店负有一定的责任,王有福索赔理所应当” “王有福如果放弃索赔,会造成对不良行为的纵容,对社会有害无益”等角度分析原因。18.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_?专家告诉记者

33、,人工催熟与自然成熟在原理上没有区别,从这个角度讲,两种水果从外形上较难区分。相对而言,_。让果实散发出香气的物质是在成熟过程中积累起来的,_。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红柿闻着很香,而催熟的西红柿就几乎没有香味。【答案】 (1). 如何判断果蔬是否自然成熟(或如何区分果蔬的成熟方式) (2). 两者的香气差异可能最明显 (3). 短时间催熟达不到这种效果【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这段话是讲如何判断果蔬是自然成熟还是人工催熟,第一空是以问句的形式总领全段,所以应为“如何判断果蔬是否自然成熟(

34、或如何区分果蔬的成熟方式) ” ;第二空根据后面内容应为- 20 - / 23从果实散发出香气来判断成熟方式;第三句紧承前一句。19. 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如辛弃疾字幼安,意思是幼时平安。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 (每小题不超过 20 个字)张翼,字孙卓,字【答案】 (1)鹏飞, “翼”意为翅膀。字鹏飞,表示大鹏展翅腾飞。(2)立群, “卓”意为高超,卓越。字立群,表示高超卓越鹤立鸡群。或字谦之,以谦虚戒之。【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题干要求“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 ,作答本

35、题首先参考例句分析的内容,然后根据名与字的意义进行分析。可从字的构成入手,如玉成“璋” ,字“玉成” ,表示玉汝于成;还可从词义入手,如“冠群” ,可理解为在一群人里是冠军,意为出类拔萃,为了防止骄傲,要谦虚,可以谦虚戒之,字“谦之” 。作文20.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来说,传承传统文化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自觉意识。- 21 - / 23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切身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因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

36、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 文化传承,家庭尤重泱泱华夏,文化灿烂,传承之举,势在必行。对于学生来说,传承文化,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自觉意识。比较三条途径,我认为,家庭环境对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影响尤其直接,尤其深远。首先,一个人来到世上最初得(的)一段时期内(注意:材料说的是“学生” ,所以这句话不在讨论问题的范围之内,应该删掉) ,自觉意识定然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更是天真无知,心智尚未成熟,若是让他们靠自觉意识传承传统文化,显然不够现实。其次,学校教育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教育方

37、式往往过于死板,常常流于形式,让人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 ,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家庭环境对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则能触及其他二者“鞭长莫及”之处,婴儿呱呱坠地,第一个接触的人应该是父母,第一个所处的环境应该是家庭,在婴孩们(学生)纯净如白纸的新鲜大脑里,家庭的一切,都将在他们脑海里画上最清晰、最隽永、最难以磨灭的一笔。纵观中国历史,文化造诣高的学者们往往出自书香门第,如叶嘉莹,叶家文化之风甚浓,全家族信奉儒学,热爱诗词,这必然直接- 22 - / 23而深刻地影响了迦陵先生,以致她后来一生致力于传承、发掘、发扬诗词之美。不仅如此,文化之家常扎堆出名人,如梁启超的三个儿子,个个成就不凡,由此

38、观之,传承文化,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大。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特性,让家庭环境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尤为显著。我们不难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总离不开礼仪,而传承礼仪总离不开生活。 (这一句这样说好一些: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 “食不言,寝不语” “孝于亲,悌于长”等等,都是对一个人言行举止的规范和约束。这些文化的传承,光靠学校教育显然不够得力(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教育、监督) ,只有让孩子们在家庭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才可能让孩子把传统文化用于自身,在无知无觉中自然传承(形成自觉意识) 。我们得出结论:文化传承,家庭尤重。既然家庭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且

39、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传承(分量不够,再加上两句) 。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把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家庭中去。我想,我们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宣传传统文化,配备中华优秀文化书籍,加大家庭礼仪(删掉“礼仪” ,加上缩小了家庭教育法范围了。 )教育,形成良好家风,这样,传统文化更可能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而“国是千万家”家庭都能传承好传统文化,整个国家自然也能。文化传承,家庭尤其重,我们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利用之,一定能够以文化兴国,圆梦中华!【解析】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 23 - / 23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

40、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如本题的核心话题是“如何提升国家软实力”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自觉意识”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点睛: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