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353297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特征 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 D理论前提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3.客观实在性是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2、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事求是 D科学发展观 6.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A辩证法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 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 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 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8.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3、:倡导富强、XX、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10.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1.以下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A政治与法律 B哲学与 XX C科学与艺术 D风俗与习惯 12.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 A物质利益的

4、对立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思想观念的对立 D社会分工的不同 13.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4.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15.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A生存资料的价值 B生产资料的价值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1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7.资本主义 XX 制的核心和

5、主要标志是 A普选制 B三权分立制 C议会制 DXXXX 制 18.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0.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 XX 义特点的做法是 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 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 C实行对外援助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 21.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势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人物和存在理由是 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 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6、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 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 22.以下不属于 19 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傅里叶 B圣西门 C康德 D欧文 2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波兰人民 XX 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 XX 国 2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A各尽所能,平均分配 B各尽所能,公平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5.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

7、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27.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28.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29.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30.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題,考生任选其中 2 題作答,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題目的前 2 题计分.31.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3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后果.3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 XX 是新型的 XX?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ABDA 610

8、:BDADB 1115:DADBB 1620:ACDAC 2125:BCCD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26.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靠科学性来保证.2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通过一系列原来表现出来.27.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的.如果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9、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实务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28.1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第一,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第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具体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第三,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客体对主体又有制约作用.29.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2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

10、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30.l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淮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3再贴现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题 10 分,共 20 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 2 题计分.31.l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

11、展具有共同性,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体系和上层建筑.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第二,名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第三,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度形式各有特点;第四,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个社会形态不同.32.l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生产的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上层领域

12、中国际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日益紧密.贸易全球化.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和限制的减少,国际商品交流日益扩大.资本全球化.随着资本输出规模的扩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2经济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推动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加速发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都有所收益.3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并存在忽视社会进步、造成环境恶化、导致治理危机、缺乏有效协调机制等弊端.33.l 社会主义 XX 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 XX,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 XX 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 XX 是绝大多数人的 XX,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 XX 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 XX 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 XX 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XXXX 国的形式.3社会主义 XX 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社会主义 XX 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 XX 的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完善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