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修订稿.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7353247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修订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修订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修订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修订稿.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框框架架柱柱构构造造配配筋筋须须满满足足的的规规范范要要求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 2 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 11.4.12-1 条)第第 11.4.1211.4.12 条条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1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同时,每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对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

2、;对 IVIV 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采用;值增加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表表 11.4.12-111.4.12-1柱类型柱类型框架中柱、边柱框架中柱、边柱框架角柱、框支柱框架角柱、框支柱抗震等级抗震等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注: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 HRB400HRB400 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C60 及

3、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抗震设计规范6 63 37 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 6 63 37-17-1 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于;对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表表 6.3.7.1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类别类别中柱、边柱中柱、边柱角柱、框支柱角柱、框支柱注:注:1

4、 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 400MPa400MPa 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 400MPa400MPa 时,表中时,表中数值应增加;数值应增加;3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 C60C60 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 11.4.12-1 条)说明:依表注,当采用 HRB400 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 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

5、字增加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 GB50010-2002 第条注 3 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的要求第第 9.5.19.5.1 条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值。抗震等级抗震等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力类型受力类型全部纵全部纵向钢筋向钢筋一侧纵一侧纵向钢筋向钢筋表表 9.5.19.5.1最小配筋百分率最小配筋百分率和和 45

6、ft/fy45ft/fy 中的较中的较大值大值受压构件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注:注:1 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 HRB400HRB400 级、级、RRB400RRB400 级钢筋时,应按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表中规定减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C60 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2 2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7、3 3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bf-b)hf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 4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一侧纵向钢筋 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系指沿受

8、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置的纵向钢筋。四、柱单边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 11.4.13 条)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 2 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 11.4.13 条)第第 11.4.1311.4.13 条条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 5%5%。柱的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 400mm400mm 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00mm200

9、mm。当按一级抗震等。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 22 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规范规定6 63 38 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2 2 截面边长大于截面边长大于 400mm400mm 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200mm。3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 5 5;剪跨比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的一级框架的柱

10、,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宜大于。4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25。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六、柱纵筋间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 11.4.13 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条)第第 10.3.110.3.1 条条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

11、12mm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5%5%;圆柱中纵;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 8 8 根,且不应少于根,且不应少于 6 6 根;根;2 2 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 h h600mm600mm 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 10-16mm10-16mm 的纵向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3 3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50mm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

12、其纵向钢筋的最;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4 4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 300mm.300mm.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6 63 38 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2 2 截面边长大于截面边长大于 400mm

13、400mm 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200mm。3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 5 5;剪跨比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宜大于。4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25。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七、框架柱箍筋最小直径(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10 第 6.3.

14、8-2 条)2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6 63 37-27-2 采用。采用。表 6.3.7-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mm)级mm)一6d,10010二8d,1008三8d,150(柱根 100)8四8d,150(柱根 100)6(柱根 8)注:l d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2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2)2)一级框架柱的

15、箍筋直径大于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 12mm12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150mm150mm 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不小于 10mm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200mm 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400mm 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mm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不大于 2 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8mm。

16、3)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100mm。6 63 39 9 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1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1)柱端,取截面高度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圆柱直径)、柱净高的、柱净高的 1 16 6 和和 500mm500mm 三者的最大值;三者的最大值;2)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 1 13 3;3)3)刚性地面上下各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500mm;4)4)剪跨比

17、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4 4 的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第 10.3.2-4 条)第第 10.3.210.3.2 条条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本规范第条规定的

18、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 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直径的 5 5 倍;倍;2 2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400mm400mm 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 15d15d,d d 为纵向受力钢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筋的最小直径;3 3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d/4,d/4,且不应小于且不应小于 6mm6mm,d d 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4 4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 3%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时,箍

19、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8mm,间距不应大于,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 1010 倍,且不应大于倍,且不应大于 200mm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箍筋末端应做成 135弯钩且弯钩末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10 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5 5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 400mm400mm 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 3 3 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于 400mm400mm 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 4

20、4 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6 6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八、框架柱箍筋肢距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10 第 6.3.5 条)同时满足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的要求2 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 200mm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二、三级不宜大于 250mm250mm,四级不,四级不宜大于宜大于 300mm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

21、合箍。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4 4 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1)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 5050。2)2)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 1010 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15 倍纵向钢筋直径。倍纵向钢筋直径。6 63 31010 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

22、本规范第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第 6 63 37 7 条采用;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和,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和,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和。柱剪跨比不大于于、和。柱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框架节点核芯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的框架节点核芯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九、框架柱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10 第 6.3.8-2 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条)6.4

23、.36.4.3 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1 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 6.4.3-16.4.3-1 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筋配筋率不应小于%;抗震设计时,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抗震设计时,对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2 2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列要求:1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

24、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6.4.3-26.4.3-2 采用;采用;2 2)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 10mm10mm、肢距不大于、肢距不大于 200mm200mm 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采用 150mm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400mm 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mm6mm;四级;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 2 2 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 3%3%时,箍

25、筋直径不应小于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8mm。3 3)剪跨比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 2 2 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100mm,一级时尚不应大于,一级时尚不应大于 6 6 倍的纵向钢倍的纵向钢筋直径。筋直径。1.三级框架柱加密区间距=100 满足 150mm 和 8 倍纵筋直径注:三级框架柱根处箍筋加密区间距不应小于 100,十、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02第 6.3.10 条,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第条)三、四级框架(中、边)柱箍筋非加密区间距满足 15 倍纵筋直径十一、框架柱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

26、率(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02第 6.3.12 条,条)(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为什么控制柱中纵筋的配筋率,要求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 5%轴心受压构件在加载后荷载维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混凝土徐变,则随着荷载作用时间的增加,混凝土的压应力逐渐变小,钢筋的压力逐渐变大,一开始变化较快,经过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在荷载突然卸载时,构件回弹,由于混凝土徐变变形的大部分不可恢复,故当荷载为零时,会使柱中钢筋受压而混凝土受拉;若柱的配筋率过大,还可能将混凝土拉裂,若柱中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粘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这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故要控制柱中纵筋的配筋率,要求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