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要点.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351987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5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复习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学复习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学复习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复习要点.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 绪 论 1植物界的主要类型:植物界通常划分为七个大类群,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体形大小、形态结构、寿命长短、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各不相同,共同组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界.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 1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太阳的光能,把简单的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其过程可简单写成:2光合作用的主要意义是:1把简单的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3释放出氧气.3矿化作用:复杂的有机物,经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被分解为简单的

2、无机物矿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矿化作用.4矿化作用的主要意义是:1将有机物分解简单的无机物.2使大气中的碳素、氮素得到平衡.3植物体内的磷、钾、铁、镁、钙与各种微量元素通过矿化作用,在植物体和土壤之间循环.3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主要是反应在它对大气、水域、土壤的净化作用上 第一章 种子与幼苗 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小麦、玉米、水稻、高梁和向日葵的籽粒,也常被称为种子.实际上是果实,因为它们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种子植物的生活史:从种子播种、萌发,经过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称为种子植物的生活史.第一

3、节 种子的结构 一、种子的结构:植物的种类不同,其种子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二、胚的结构: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三、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的形态: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四、在被子植物种子因叶数目不同分为:分为双

4、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有关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也很不一致,有两个的如侧柏;有二至三个的如银杏,还有多个的如松树.五、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六、胚乳: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供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之用.胚乳的大小在不同的种子中也不同,有些种子胚乳体积较大,占种子的大部分,这类种子叫有胚乳种子.如玉米、小麦的谷粒和蓖麻的种子.而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时不具有胚乳,这类种子叫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豆类与瓜类的种子.七、种皮:种皮是种子外

5、面的保护结构,其性质、厚度随植物种类而异.成熟种子的种皮上常常可以见到种脐,它是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种孔是原来胚珠的珠孔留下的痕迹.有的种皮上可以明显见到种脊,种阜,如蓖麻.第二节 种子的主要类型 根据成熟种子内胚乳的有无,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一、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双子叶植物中的蓖麻、烟草、番茄、柿等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高梁和洋葱等植物的种子,都属于这个类型.二、无胚乳种子 这类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双子叶植物,如落花生、棉花、豆类、瓜类和柑橘的种子单子叶植物,如慈菇、泽泻的种子.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一、种子是有生

6、命的,成熟的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同化和异化作用,就开始萌发,长成幼苗.种子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如果条件适合就能萌发,但也有些植物的种子却不能立即萌发,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发芽,种子的这一特性,叫做种子的休眠.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的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的最长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会丧失,也就失去了萌发的能力.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与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

7、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待胚芽的幼叶 X 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四、幼苗的类型 由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由于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幼苗,常见的幼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子叶出士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子叶出土的幼苗 这类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根系.然后下胚轴加速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士面,所以幼苗的子叶是出士的.子

8、叶留土的幼苗这类种子萌发的特点是上胚轴伸长,而下胚轴却不伸长.所以子叶并不随胚芽伸出士面,而是留在土壤中,直到养料耗尽而死去.如蚕豆、豌豆、荔枝、柑桔.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6 各种植物细胞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都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因而是细胞结构的主要部分,原生质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其中的细胞质又包括质膜、胞基质和细胞器三部分组成.细胞器有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原球体、微管和微丝等.此外,细胞中还存在内含物.根据细胞核和细胞器的有无,而将植物界的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9、.植物细胞的分裂 植物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是有丝分裂.一原生质体 1、细胞质 由质膜、胞基质和细胞器三部组成 1质膜 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的膜为质膜.这样的厚度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看到,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质膜,实际上还包含了膜以内的一薄层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质膜显出三层结构,内外两侧呈两个暗带.中间夹有-个明带.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类脂,暗带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三层结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称为单位膜.2胞基质 胞基质在电镜下看不出有什么结构,表现为有一定弹性和粘滞性的胶体溶液.胞基质不仅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的介质,而且,也是细胞代谢的一个重要场所.许多化学反

10、应是在胞基质中进行的.同时,胞基质也不断为细胞器行使功能提供原料.3细胞器 一般认为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一般认为细胞器应包含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管、微丝等.在各种细胞器中,应当着重掌握质体、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核蛋白体等四类细胞器.质体 质体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是一类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其中,叶缘体是绿色质体,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是重要的质体.线粒体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它们多呈球状,杆状、也有具分枝或其它形状的.其体积比质体小,直径一般为 05-0

11、1m.长约 1-2m.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在内层膜上和基质中有 100 多种酶,其中绝大多数酶都参加呼吸作用.内质网 内质网是分布于细胞质中.由膜构成的管道系统,管道以各种形状延伸和扩展,成为各类管、泡、腔交织的状态.有些内质网外面附有核糖核蛋白体,称为粗糙型内质网.另外一些内质网外面没有核糖核蛋白体附着,称为光滑型内质网.关于内质网的功能,一般认为它是一个细胞内的蛋白质、类脂和多糖的合成、贮藏与运输的系统.粗糙型内质网与核糖体紧密结合,反映出它的功能是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光滑型内质网主要是合成与运输类脂和多糖.核糖核蛋白体 简称核糖体,是直径为 170-230 埃的小颗粒.一个细胞

12、中可以有几十万个核糖体.在细胞质中,它们有的以游离状态存在,也有的附着在粗糙型内质网表面上.此外,也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中心.2细胞核 细胞核:是活细胞中最显著的结构.在活细胞中可以看到在细胞核外面有-后薄膜,与细胞质分界称为核膜.膜内充满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称为核质.其中有-到几个折光性强的球状小体,称核仁.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染成深色的部分,称染色质,其余染色浅的部分是核液.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电镜下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这些染色质丝便转化成粗短的染色体.由于细胞内的遗传

13、物质主要集中在核内.因此,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在细胞遗传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细胞核对细胞的生理活动,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二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本章教材中另一个重点内容.其原因有二:一是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分裂最谱遍、最常见的一种各裂方式,应该着重掌握.二是这部分内容中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必须着重弄清楚.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细胞有丝分裂由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组成,而分裂期又分为前、中、后、末四个阶段.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 DNA 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主要特点是:核内的染色质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而且细胞中出现了纺 锤体,染色体散乱在纺锤

14、体中.中期,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用着丝点附在纺锤体上,并且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进入后期,主要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而且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均匀地分成两组,分别被纺锤体中的纺锤丝拉回两极.末期,被拉到两极的染色体变成长丝状的染色质,并且出现核膜、核仁,而且在赤道面位置上逐渐形成了细胞壁,形成了两个子细胞.2有丝分裂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1有丝分裂的开始和结束 有丝分裂从哪开始?到哪儿结束?初学者往往认为是从分裂的前期开始,到末期结束.这当然不对,因为它把分裂间期忽略了.要了解细胞有丝分裂开始和结束,必须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15、,具有一定周期性.连续分裂的细胞,从-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一个连续分裂的细胞,当它形成两个子细胞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开始了染色体的复制,新的一次有丝分裂在子细胞形成时就开始了.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染色体是由染色质浓缩而成的,内部为紧密状态,呈高度螺旋卷曲的结构.

16、根据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分析,可知它在细胞间期仍然存在而不是消失,只不过这时它的结构呈稀疏和分散状态.有的部分非常稀疏,因而在光镜下看不到,有的部分螺旋盘绕得比较紧密,因而在适当染色后呈颗粒状,这就是染色质.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一、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3/6 细胞的分化: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逐渐到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外形伸长,以至形成各种具有一定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组织: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蛆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分生组织:是具有持续细胞分裂能力的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依性质

17、和来源的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依位置来分,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舶居间分生组织.薄壁组织 是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占植物体的大部分.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等,它们共同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有细胞间隙,原生质体中有大的液泡,细胞体积比分生组织大得多,但大多仍为等直径的形状.保护组织 是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其功能是减少体内水分的燕腾,控制植物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瞥形,细胞间以 不同

18、的方式相互联系,在整个植物体的各器官内成为一连续的系统.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又分两类,一类是输导水分和溶于水中矿物质的导管和管胞.一类是输导营养物质的筛管和筛胞.机械组织:是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细胞大都为细长形,其主要特点是都有加厚的细胞壁.常见的机械组织有厚壁组织和厚角组织.分泌组织 能够分泌蜜汁、粘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物质的组织,叫分泌组织.分泌组织分为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二、导管和导管分子,筛管和筛管分子.导管和管胞、筛管和筛胞的区别 导管分子和导管 导管分子是一个死细胞.成熟时没有生活的原生质,次生壁具有各种式样的木质化增厚,端壁溶解消失形成穿孔.许多个导管

19、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导管.筛管分子和筛管 筛管分子是一个活细胞,端壁形成筛板.许多个筛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筛管.筛管为被子植物所特有.导管和管胞 导管分子和管胞都是厚壁伸长的死细胞,但管胞是单个细胞,末端尖锐,端壁没有穿孔,上下连接的管胞靠侧壁上的纹孔传递水分.筛管和筛胞 筛管分子的端壁有筛扳,筛板上有筛孔,上下连接的筛管分子以穿过筛孔的原生质丝互相连接.筛胞的端壁不特化成筛板,侧壁上具有筛域,纵行相接的筛胞靠域互相传送营养物质.筛域上的原生质丝通过的孔,远比筛板上的小.裸子植构没有筛瞥,只有筛胞.第四章 根 1根的形态与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根由于发生的部位

20、不同,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根据这三类根在根系中的存在与否和发育程度,而将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根据根系在土壤中深入和扩展的情况,分为深根系和浅根系.2根的结构 根尖的结构 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根尖以上部位为根的成熟区.根的初生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表皮仅一层细胞,位于根的根毛区的最外面.皮层由许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分内皮层和外皮层,内皮层细胞的壁上具凯氏带.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初生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包含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

21、细胞.按照发育的先后,初生木质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内渐次成熟的.植物的根,依初生木质部束的数目不同,分为二原型、三原型、四原型、五原型、六原型和多原型等类型.初生韧皮部也是以外始式方式发育,即原生韧皮部在外,后生韧皮部在内.侧根起源于中柱销,其位置常与根的类型有关.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结构有两部分,一是次生维管组织;一是周皮.前者由形成层的活动所形成,后者由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所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组成成分,基本上与初生本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同,但出现了维管射线.3、根瘤与菌根 豆科等植物的根与根瘤菌共生,形成了根瘤,植物的根与真菌共生.形成了菌根是高

22、等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两种常见的类型.4、根的生理功能 根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从土壤中吸收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合成氨基酸等物质;固着和支持植物地上部分;贮存有机养料.1根尖的结构 关于根尖的结构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深入理解:1 从功能和结构统一的角度来理解根尖四部分的结构特点.例如根冠的功能是保护 根尖,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疏松,容易脱落,或者破碎成粘液,以减少磨擦,而分生区的细胞又能不断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再如分生区的功能是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尖细胞的数目不断增加,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厚,为等直径多面体细胞,分裂能力强.伸长区和根毛区的结构特点同

23、样也适应于各自的功能.2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根尖的结构.根尖的各个部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按照原来 的顺序向前推进发展的.分生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而分生区靠近根尖顶端的那部分细胞经过分裂间期后,又会继续分裂,保持着分生区的结构和功能.而分生区距根尖顶端较远的那部分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纵向伸长,并开始分化,逐渐变为伸长区、而原来的伸长区,表皮细胞长出新的根毛,内部细胞发生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成新的根毛区.原来根毛区的根毛,陆续死亡脱落,于是原来的根毛区就成为根的成熟部分了.2根的初生结构 要以维管柱为重点,详细了解初生结构各个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皮层与凯氏带的功能;理解初生

24、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方式的意义.初生木质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要注意二者的导管类型互不相同.3根的次生结构 1要详细了解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木栓形成层、木栓和栓内层的组成.4/6 2要注意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不同于初生维管组织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以下 三点:A排列位置:次生木质部居内,次生韧皮部居外,相对排列,而初生维管组织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B次生结构中以次生木质部为主,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很小.而在初生结构中,二者的多少是相同的.C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出现了维管射线,这是初生结构所没有的.三、凯氏带的作用,内皮层细胞,在其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木质化和

25、栓质化的带装加厚,叫凯氏带.凯氏带的作用是控制根内水分、无机盐的横向输导.为什么凯氏带具有这种作用呢?这就需要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条是自由空间途径.这是由胞间隙、细胞壁以与细胞壁与原生质之间凯氏带上,这样,根内物质到了内皮层后,不可能通过自由空间途径、只能通过共质体途径进行运输.这样,水分和无机盐必须经过细胞质膜,才能进入微管柱.由于细胞质膜具有半透性膜选择性渗透的特点,就能控制和调节根内横向物质的运输.第五章 茎 1茎的形态 外形 茎分为节和节间,节上生有叶,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芽 芽实际上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

26、花序尚未发育的雏体.芽开展后形成枝、花或花序.按芽着生的位置、性质、构造和生理状态等标准,可把芽分为许多类型.按位置分:顶芽、侧芽和不定芽;依性质分: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依构造分:鳞芽和裸芽,依生理状态分:活动芽和休眠芽等.生长与习性 茎是顶端生长,但有的植物有加粗生长,少数植物还有居间生长.茎因生长习性的不同,而分为直里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和匍匐茎.分枝 高等植物茎的分枝有二叉分枝、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等四种方式,其中以合轴分枝较为进化.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禾本科的分枝特殊,由茎基部一定的节分蘖节上产生腋芽和不定根,由腋芽形成的枝条叫分蘖,分蘖又可产生新的分蘖.2茎尖与其发展 茎尖结

27、构 茎尖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三个部分.分生区是茎尖顶端半球形的结构,其顶端部分是原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形成原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者构成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所产生的细胞长大分化,并沿茎的纵轴方向延伸,构成了伸长区.细胞一面伸长,一面进一步分化,在伸长区之后,依次形成各种成熟的组织,构成茎的初生结构,是为成熟区.二、茎的结构:1什么是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初生结构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所产生的细胞,长大分化形成的各种结构叫初生结构.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由它们形成的初生结构是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在形成初生结构的过程中,茎进行顶端生长.所有种

28、子植物的茎,都具有初生结构.次生结构 由茎的侧生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所产生的细胞,长大分化而形成各种结构 叫作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和木拴形成层,由它们形成的次生结构是次生木质部、次生韧质部和周皮.在形成次生结构过程中,茎进行加粗生长.在双子叶植物中,木本种类和一部分草本种类具有次生结构,而单子叶植物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次生结构.2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具体组成 教材介绍了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可以挑茎为例,掌握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具体组成以玉米为例,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具体组成.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可分析它与双子叶植物本本茎的异同点,不要求掌

29、握它的具体组成.3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中维管组织的比较 二者的组成基本相同,均具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成分也彼此相似,木质部均具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韧皮部均具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但二者相比,有以下两点不同:次生结构中出现了维管射线,而初生结构则无.维管射线由形成层中的射线原始细 胞分裂形成,是新产生的组织,它的形成,使维管束内有了轴向和径向系统之分.次生结构中以次生木质部为主,次生韧皮部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在初生结构中二者 差别不大.次生本质部多于次生韧皮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形成层活动时,向内方所形成的 本质部细胞远比向外方形成的韧皮部细胞为多

30、.二是新的次生维管组织总是增加在旧韧皮部 的内方,老的韧皮部因内方的生长币遭受压力最大,越是在外面的韧皮部,就越早被破坏,到相当时候,老韧皮部就遭受按压,丧失作用.尤其是初生韧皮部,很早就被破坏了,以后就依次轮到外层的次生韧皮部,而木质部则无这种情况.4要区分髓射线和维管射线 髓射线和维管射线均为薄壁组织,功能也都是横向输导和贮藏.但要注意二这的来源、位置和树木的不同.髓射线为初生结构,位于维管束之间,它的数目是一定的;维管射线为次生结构,位于维管束之内,它的数目随着次生结构的形成而增加.5了解年轮的形成原因 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 有衰,这

31、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必须说明,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有年轮,有年轮的植物也并不都是一年产生一个年轮,少数种类一年生几个年轮.6要区分周皮和树皮 周皮和树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各自的组成成分.周皮通常由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拴内层组成;树皮通常指伐木时从树干上剥下来的皮,它包含韧皮层、皮层、周皮以与周皮外方破毁的一些组织.周皮是解剖学的一个概念,而树皮在解剖学上很少用到.第六章 叶 1 叶的形态 叶的组成部分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的发育过程 开始于茎尖分生区的叶原基.叶原基在发育过程中,其细胞逐渐由原分

32、生组织过渡到初生分生组织.在叶原基形成幼叶的过程中,先是顶端生长,然后是边缘生长,从而形成叶片、叶柄和托叶几个区域.叶片的大小和形状 叶的形状是指叶片形状、叶缘、叶基、叶尖、叶脉、单叶、复叶和叶序等内容,不同种类的植物,常有很大的不同.5/6 2叶的结构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叶的结构主要是叶片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细胞组成.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般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叶肉是叶片最发达、最重要的组织,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有背腹之分的两面叶中、叶肉组织分为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禾本科

33、植物叶的结构 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但表皮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细胞,气 孔的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在保卫细胞外侧还有副卫细胞.在叶肉方面,没有明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为等面叶.3叶的生态类型 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阳地植物、阴地植物的叶在结构上各有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叶的生态类型.4叶的生活期和落叶 植物在将落叶时,在叶柄基部形成离层.形成离层的外因是日照的改变,内因是形成了一种促进脱落的化合物-脱落酸.5叶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2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叶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叶的结构非常适应于它的功能.因此,应该用结构和功能统-的观点,理解和掌握叶的结构.例如表皮的细胞扁平

34、,紧密相连,没有间隙,细胞无色透明,这是表皮的结构特点,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让光线进入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外壁具有角质层,并多有表皮毛,可防止叶内水分的散失.表皮上有着大量的气孔,是为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进出的门户,从而有效地控制蒸腾作用的进行.再如叶肉,在两面叶类型中,栅栏组织位于上面,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内的叶绿体多,能有效地接受直射光,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位于下面,排列疏松,细胞中叶绿体少,用于接受直射光,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形成了许多细胞间隙,下表皮的气孔处的间隙较大,这样就更方便了气体通过气孔进出叶片.叶脉的结构也和叶的功能相适应,它的机械组织,用于支持整个叶片,而它的

35、输导组织则用于输导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所需要的水分与运出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所以哪怕是最小的叶脉,也有管胞和筛管.第七章 营养器官的变态 1营养器官的变态 根的变态 有肥大的直根、块根、气生根等.茎的变态 变态的地下茎有块茎、鳞茎、球茎、根状茎等,变态的地上茎主要有茎卷须和技刺.叶的变态 有苞片、叶卷须、鳞片、叶刺、叶状柄、捕虫叶等.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1弄清每个变态器官属于哪类器官 从变态器官上找出常态器官的特征.例如根状茎,虽已变态,但仍具有常态茎所具有的节、节间、退化的鳞片叶和芽,说明它是茎而不是根.2了解变态器官的结构 变态器官的内部结构,大多发生了变化,了解这种变化,就是掌握变态的

36、实质.例如箩卜的肥大直根,是由于形成层的活动,次生木质部非常发达,其中没有木纤维,导管也很少,主要由具贮藏作用的薄壁组织所组成.再如胡萝卜的肥大直根,也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但次生韧皮部比次生木质部发达,在韧皮部中,具贮藏作用的薄壁组织非常发达,在木质部中,大部分也是薄壁细胞.第八章 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1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能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形成新植株,地下茎和某 些植物的匍匐枝的芽也能形成新植株,这些由于植株本身就能产生新的植株,叫自然的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如插枝、压条和嫁接等.2花 花的组成部分与其形态结构 花由花柄、花托、花蓉

37、、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花柄是每一朵花着生的小枝,花托是花柄顶端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着生的部位.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二者合称花被.雄蕊群是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每一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雌蕊群是一朵花中雌蕊的总称,每一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是雌蕊的主要部分,由子房壁、胎座和胚珠组成.胚珠是种子的前身,由珠心和珠被组成,珠心的中央部分为胚囊.花各部分的演化 花的各部分在演化过程中,数目从多而无定数到少而有定数,从螺旋 式排列到轮状排列,从分离到联合,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花托也从圆锥式-圆顶式-平顶式-凹顶式.禾本科植物的花禾本科花序上着生许多小

38、穗,每一小穗由两个颖片和若干朵花 组成,每朵花由外稃、内稃、浆片、雄蕊和雌蕊组成.花公式和花图解 用符号与数字表示花的各部分排列、组成和位置,叫花公式.用图解表示一朵花各部分的横切面,说明花的排列、组成和位置,叫花图解.花序 花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花技上,叫花序.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 类,每类中又包含着各种花序.3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花药的发育在幼小花药四角的表皮下,出现了孢原细胞,由它分裂形成两层细 胞,里面的一层叫做造孢细胞,造孢细胞经过分裂形成花粉母细胞,外面一层细胞叫做周缘细胞,周缘细胞经过分裂,形成药室壁的纤维层、中间层和绒毡层.减数分裂 在高等植物中,减数分裂发生在大小

39、孢子形成的时候.减数分裂的过 程,是由两次分裂组成的,形成 4 个细胞.分裂的结果是每个子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6/6 花粉粒的形成 花粉因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4个单核花粉,后者再经过一次 或两次分裂形成成熟花粉.成熟花粉中有 2 或 3 个细胞.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胚珠的发育 胚珠发育初期,出现孢原细胞,它可以直接成为胚囊母细胞;或分裂形成造孢细胞,再形成胚囊母细胞.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4 个大孢子,其中的一个发育为胚.胚囊的发育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了 8 个核,8 个核进一步形成 7 个细胞的胚囊,即 1 个卵细胞、2 个助细

40、胞、3 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内有两个极核.有的植物种类;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仍保持分离状态,有的植物种类,二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一,称为次生核.5开花、传粉与受精 开花 当雌蕊雄蕊发育成熟时,花即开放.雄蕊成熟时,花药裂开;花粉外露 雌蕊成熟时,柱头分泌糖液与维生素等物质,供应并促进花粉萌发.传粉 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形式;后者又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花粉在柱头上萌发 柱头上的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沿着花柱进入子房;最后到达胚珠内的胚囊.双受精过程到达胚囊的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 2 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成为合子,一个与极核融合成为受精极核,这一过程叫做双

41、受精.6种子和果实 种子的形成 被子植物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由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由珠被发 育成种皮,共同组成种子.果实的形成 在胚珠发育成种子的同时,子房也随着长大,发育为果实.果实的构造和类型 果实外为果皮,内含种子.果皮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 皮.果实分为干果和肉果两大类型.每个大类型中,又各分为着干小类型.对孢原细胞发育为成熟花粉粒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花粉囊中的孢原细胞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每个孢原细胞经过分裂,又会形成很多的造孢细胞,造孢细胞在一般植物再进行分裂,形成更多的花粉母细胞,这就为在一个花粉囊中形成大量花粉打下了基础.2由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一定要经过减

42、数分裂,分裂的结果,花粉母细胞核染色体数目为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3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是单核花粉粒,它是一个细胞,单核花粉粒是还没有成熟的花粉粒,花药此时尚未开裂.单核花粉粒需要在花粉囊中进一步发育,经过分裂,体内产生了两个细胞,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此时的花粉粒内有 2-3 个细胞,叫做成熟的花粉粒,成熟的花粉粒形成后,花药开裂,花粉粒外露,花开始传粉了.3胚囊的形成 胚囊的形成,始于胚珠珠心中的孢原细胞,由孢原细胞形成胚囊的过程,可以用主教材后面的图表说明.4.对胚囊的形成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胚珠的珠心中只有 1 个孢原细胞,孢原细胞只产生 1 个造孢细胞,后者

43、又只产生 1 个胚囊母细胞,最后形成 1 个 8 细胞的胚囊.2由胚囊母细胞形成四分体,经过减数分裂,核内染色体减少了一半.3胚囊发育过程有多个类型,上述表解所示的胚囊发育过程,是常见的一种类型,而非唯一的类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减数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染色体都复制一次,这两点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是,减数分裂却有几个不同于有丝分裂的特点,现说明如下:1.减数分裂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但是染色体的复制只进行一次.结果,每 个子细胞里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而有丝分裂则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减数分裂前期 I 中,每对同源染色体进行了联会,在此基础上,成对的同源染 色体中,1 条染色体上的 1 个染色单体,常与另 1 条染色体的 1 个染色单体相互扭合,并发生横断和染色单体片段的互换现象.染色单体的互换,往往会导致染色体的基因互换,改变了原有基因的组合,从而使后代发生变异.而在有丝分裂中,决不会出现染色体联会和染色单体片段的互换,从而不会出现变异.3在种子植物中,减数分裂只发生在大、小孢子形成的时候,分裂后分别形成四个大、小孢子.而有丝分裂却是种子植物的原分生组织、初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分裂后形成 2 个体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