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5079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3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 2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时间:(时间:909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100100 分)分)注意: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上注意: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 “你看看那些问题少年,父母爱他没有用,老师教他没有用,乡亲们劝他没有用,警察拿着手铐和绳子来,他就乖了。有用的是什么,不言自明。 ”与说者的认识接近的是A. 儒家思想B. 墨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2、法家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说者主张法治,以法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家思想,D 正确;“父母爱他没有用,老师教他没有用,乡亲们劝他没有用”说明儒家主张的道德教化效果不好,故说者的认识不是儒家思想,A 错误;B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警察拿着手铐和绳子来,他就乖了”联系法家思想主张即可解答。2. 董仲舒认为:“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申- 2 - / 33君,屈君而申天。 ”这一言论意在A. 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B. 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C. 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D. 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答案】B【解析】董仲舒认为“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

3、 ,即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人要听从君主的,君主要听从上天,其本质意图是,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为封建君主专制制造理论依据,B 正确;A 与材料观点相悖,排除;“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目的在于树立君主的权威,并非宣扬法家“依法治国” ,排除 C;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D 错误。3.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A. 儒家、法家B. 法家、道家C. 墨家、道家D. 儒家、道家【答案】D【解析】由“国以人为本”可知是儒

4、家民本思想的体现,由“君无为- 3 - / 33则人乐”可知是道家无为思想的体现,故选 D。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国以人为本” “君无为则人乐” ,结合所学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张即可。4. 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 “除井田,民得买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尚书 ”属于先秦儒家经典,故排除属于法家“废除

5、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的思想的 A 项和墨家“尚贤”的主张的 B 项;题目中的信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先秦儒家学派“民本”的思想,故排除属于儒家学派“性恶论”思想的D 项,选择 C 项。5.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在此,朱熹A.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B.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4 - / 33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D.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答案】B【解析】材料中指出:“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各类事物虽然各自具有此理,物与物的功能作用不同,然而这些都是一个天理,即为:为君须仁,

6、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强调的是道德纲常,故 B 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观念,故排除 A;理学的社会功能、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D。6.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 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D. 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规律【答案】C7.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顾炎武强调“保

7、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 5 - / 33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人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主张强调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故此题应选D 项。A、C 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但是影响力有限,并未起到到动摇传统思想、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B 项错误,只能说对以后的民主革命有一定的影响。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8. 2013 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的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一: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 (运算方法)材料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

8、。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 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B. 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C. 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D. 材料二是艺术品,不足为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汉代的史籍中有关于珠算的加载,并无法证明珠算就出现在汉代,所以 A项错误;材料二虽然是艺术品,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可以证明算盘应用于经济活动,所以 D 项错误。材料二中“清- 6 - / 33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只表明在宋代珠算已经用于商业,并不能证明此时是珠算用于经济的开始,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

9、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珠算【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9.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 “一边倒”政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不结盟外交政策D.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体现的是互相尊重,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

10、神相符,故 B 项正确;“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 A;不结盟外交政策不和美苏大国结盟,不符合题意,排除 C;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 7 - / 33会议中的互动,不符合题意,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体现的是互相尊重,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原则相符。10.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

11、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 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D.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 “民有、民治、民享”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故 C 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思想,排除 A;材料不是强调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B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就是要取得民族独立,但不是三民主义的前提,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D。点睛:尊重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紧扣材

12、料关键信息“民有、民治、民享”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进行准确解读即可。ABD 都不属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排除。11.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 11 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 8 - / 33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B. 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C.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D. 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明代

13、小说封神演义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唐朝出现火药。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火药【名师点睛】火药:概况: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 ,称作硫磺伏火法。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14 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9 - / 33评价: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

14、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12.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浆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A. 综合性B. 程式化C. 虚拟化D. 现实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特色的了解。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是中国戏曲表演的一大特点,是虚拟化的、象征性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想像。故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点评: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

15、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13.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变动的比较少,后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A. 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B. 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10 - / 33C.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D. 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答案】A【解析】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B 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C 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历史真实只

16、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A 正确,D 错误。14. 胡适曾说:“在袁世凯要实现帝制时,陈(独秀)先生知道政治革命失败是因为没有文化思想这些革命,他就参加伦理革命、宗教革命、道德革命。 ”由此可知,陈独秀发起文化革命根本上是为了A. 防止政治革命的失败B. 弥补辛亥革命的不足C.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 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政治革命”指辛亥革命, “失败”指袁世凯要复辟帝制,说明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是缺乏文化思想革命,因而他发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弥补辛亥革命的不足,B 项

17、正确;袁世凯复辟帝制说明政治革命已经失败,所以防止政治革命的失败不符合史实,A 项错误;C 项不是根本目的;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 11 - / 33运动的目的和内容,但材料并没有体现这方面的信息,D 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袁世凯要实现帝制时,陈(独秀)先生知道政治革命失败是因为没有文化思想这些革命” ,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解答。15.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A. 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 是-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 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 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答案】C【解析】由图中上面一行的“国粹论中西互补论中国本

18、位论”与它对应的下面的“中体西用论一直到全盘西化论”这是属于东西方文化的分化,图示后边“现代化论” 、 “中国式的现代化论”属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由此可知,中国近现代思路历程是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故 C 项正确;A 无法全面反映材料,排除;近代中国主要是学习西方,是西学东渐,B 错误;D 明显不符合图示信息,排除。16. 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B.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19、12 - / 33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要避免国家灭亡,就要不惜国粹即传统思想的消亡,以打破保守观念顺应世界潮流,B 正确;依据材料“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可排除 A 项;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20 世纪初” , 康梁变法是 19 世纪末,故 C 项应排除;根据材料“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思想家主张通过变革,使国家适应时代潮流,而不被淘汰,故排除 D 项。点睛: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

20、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答案】C- 13 - / 33【解析】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C 正确;A 项中“反对旧道德”

21、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 B 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D 项错误。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结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的知识分析解答。18.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 “

22、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C.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D.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答案】B【解析】B 项强调中西文明都应学习和借鉴,这符合维新派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西方君主立- 14 - / 33宪的思想主张,故 B 项正确;由 A 项中的“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可知,言论强调的是“中体西用” ,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C 项强调科学和人权的重要性,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排除;D 项强调中华文明可以弥补西洋文明的弊端,不主张学习西洋文明,不符合维新思想,故排除 D 项。19

23、. 1956 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A. 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B. 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 使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D.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 1956 年党中央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

24、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据此可知 D 归纳最全面,故 D 正确;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进行的,A 的说法与该题无关, 故 A 错误;B 是“双百”方针的作用和影响,与“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无关,故排除 B;C 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影响,与“双百”方针无关,排除 C 项。20. 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 15 - / 33筑、电信、机械等 6 个工科系,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C.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D. 推动天津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1953 年

25、开始进行“一五”计划,1952 年大学专业进行调整,其目的是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C 项正确;由材料中的“1952 年”可知,此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 A 项; B、D 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52 年”和“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联系 1953 年开始进行的“一五”计划分析解答。21. 1897 年, 时务报登出电浪新法:“于一英里之外,设一电机,并在隔一山处,亦设一机,激动电浪,则两机俱应,是则电浪竟能穿山水矣。 ”这表明A. 部分报刊重视对新式科技介绍B. 近代中国开始创办无线电报业务C. 中国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得以创办D. 近代中国

26、无线电报开始得到普及【答案】A【解析】根据“时务报登出电浪新法 ” “于一英里之外,设一- 16 - / 33电机,并在隔一山处,亦设一机,激动电浪,则两机俱应,是则电浪竟能穿山水矣。 ”反映了时务报介绍无线电报的信息,表明近代部分报刊重视对新式科技介绍,A 正确;材料反映了时务报介绍无线电报的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开始创办无线电报业务、中国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得以创办、近代中国无线电报开始得到普及,排除 BCD。22. 东西方思想家都注重个人修养,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材料中名句可能出自孔子孟子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A. B. C

27、. D. 【答案】C【解析】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属于孔子的主张,即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现出二者都注重个人修养,故正确,故选 C。23.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 17 - / 33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 ”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A. 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B. 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 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D. 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

28、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东南为寒士之新土”即可选出 C 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的比较,故排除 A 项;B 项中“耻于” 、D 项中“退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24. 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A. 中古黑暗时代B. 宗教改革C. 文艺复兴D. 启蒙运动【答案】C- 18 - / 33【解析】从材料“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

29、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说明人类已经开始对宗教产生怀疑,开始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这种人类意识的觉醒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故 C 正确;中古黑暗时代是天主教会统治下的欧洲,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A 项不符合“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排除;BD 两项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和“这样的改变始于” ,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主张人们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25.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

30、)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 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 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D.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试- 19 - / 33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是指后来的启蒙运动而不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31、革宗教改革26. 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 。这说明当时A. 城市商业高度繁荣B.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C. 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D. 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文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迎合市民阶层需要的的文学。材料中“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和“负心婚变” ,这些实际是当时市民阶层的审美体现,故选 D。A 没有揭示文学的艺术诉求,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文化生活,排除 B;材料没有反

32、映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且“普遍”绝对化了,排除C。故选 D。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宋代文学的时代特色27.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 20 - / 33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C. 民主共和D. 主权在民【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政府应保护人民财产,并使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如果出现政府违背上述原则的情况,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体现出主权在民的思想,D 正确;A

33、B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8.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民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上述材料应出自A. Clausewitz: On War B. Montesquieu: The Spirit Of LawC. Grotius: On The Law Of War And Peace D. Rousseau: Social Contract【答案】B【解析】材料明确主张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以保障人民的自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这一

34、学说作了系统的论述,故选 B 项。A 是克劳塞维茨战争 ,C 是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D 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CD 与材料无关,排除。- 21 - / 3329.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A. 社会契约论B. 天赋人权C. 人民主权D. 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主权。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大定律是指保护“人民”创

35、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体现的是人民主权,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而非社会契约论,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而非天赋人权,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而非三权分立,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民主权30. 西方哲学界提出的七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1)自然动力论(古希腊) ;(2)神学动力论(中世纪) ;(3)人性动力论(14 世纪);(4)理性动力论(18 世纪) ;(5)竞争动力论(19 世纪) (6)民本动力论;(7)合力论。其中“人性动力论(14 世纪) ” 、 “理性动力

36、论(18 世纪) ”分别指的是- 22 - / 33A.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C.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14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提倡人性的解放,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倡理性,故 D 正确;智者运动是公元前 5 世纪,宗教改革是 16世纪,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智者运动和宗教改革的选项 ABC。31. 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 ,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A. 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B. 以儒家“仁

37、” “礼”的思想规范君主的行为C. 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设问可知为根本目的,在联想题干主要人物为伏尔泰,即欧洲的启蒙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主要是反对专制,提倡人权,倡导理性和自由;故排除 ABC,答案为 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目的- 23 - / 3332.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哪位科学家的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A.

38、哥白尼B. 伽利略C. 牛顿D. 爱因斯坦【答案】C【解析】牛顿经典力学对材料现象进行了科学解释,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故 C 正确;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33. 爱因斯坦说:“谁企图在真理和认识的领域内要求人们认为他是不可动摇的权威,那他就要在上帝的嘲笑声中垮台 ”这一论断提出的背景是A.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B. 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C.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D. 诺贝尔发明高爆安全炸药【答案】C【解析】根据“谁企图在真理和认识的领域内要求人们认为他是不可动摇的权威,那他就要在上帝的嘲笑声中垮台。 ”结合所学,爱因斯- 24 - /

39、 33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又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提供了一种辨证思维的新模式,打破了人们对权威的迷信,C 符合题意,故选 C。ABD 不符合打破权威情况下出现的科技成就,排除。34. 马克壵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这两次指的是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B. 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C. 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技术范畴的革命,故

40、 A 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生物学范畴,与科学革命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相对论推动物理学发展成完美的科学体系,故 C 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其历史地位有限,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相对论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35. 19 世纪 50 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中两大时代未涉及到的科技成就是- 25 - / 33A. 汽船B. 电灯C. 汽车D. 航天飞机【答案】D【解析】根据“蒸汽大王” “电力的火花”结合所学可知,

41、材料中两大时代是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汽船是蒸汽时代成就,电灯、汽车是电气时代成就,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航天飞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符合题意,故选 D。36.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人文主义、开辟新航路、工业资

42、产阶级开拓市场等, “没有教会”意在反对教会的神学迷信, “没有国王”意在反对国王的专制,所以本题意在强调“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 26 - / 33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37. 1890 年,日本森鸥外发表了舞姬 ,作品最后部分,主人公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抛弃德国情人叶丽丝从柏林回国,与反动势力妥协。作品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这部作品属于A. 浪漫主义文学B. 现实主义文学C. 现代主义文学D. 民族主义文学【答案】A【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符合材料“作品以

43、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 ,故 A 正确;现代主义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不符合材料中“以清新的情调表现”,故 B 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符合材料中“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 ,故C 错误;民族主义文学是中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不是出现在日本,故D 错误。38. “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 27 - / 33衷。 ”此类美术作品属于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

44、画派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浪漫主义的绘画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现实主义侧重描绘现实的真实的情况;现代主义侧重于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情感。因此 ABD 均错误。印象派侧重于个人的感觉,注重光和色的变化。故选 C.考点:19 世纪以来的文学绘画艺术印象主义【易错警示】学生需要掌握西方近现代西方美术发展的流派和它们的表现手法与主要特点。与此相关的近现代的文学、音乐等相关知识也是考点。考题难度一般不大,只需加强对各种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记忆即可。39. 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 19

45、 世纪中期的俄国A. 人民的悲惨生活B. 航运仍以人力为主C. 农奴制度的落后D. 工业发展的落后- 28 - / 33【答案】D【解析】本题注意题干的提问方式:题干指出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结合选项:工业发展落后,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分析的,纤夫在河边拉纤这反映了俄国工业的落后,故 D 正确;ABC 三项的观察角度都不属于工业化的视角,故排除。40.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A. 报纸和广播B. 电视和

46、电影C. 网络与漫画D. 铁路与飞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 世纪初期”及“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对事物的描述可知,促成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媒介是电影和电视,故 B 项正确;A 项的报纸和 C项的漫画无法及时的传播“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 ,故 AC 两项排除;铁路与飞机无法使“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故 D 项排除。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3 3 大题,共大题,共 4040 分)分)41.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 29 - / 33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

47、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材料二从 18 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

48、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儒家思想在东西方地位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 18、19 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状况,说明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的原因。【答案】31.- 30 - / 33(1)地位变化:在中国,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在西方,受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崇,并成为他们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2)原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

49、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促使学习西方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西方推崇孔子,主要是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本国思想解放和革命服务。 (言之有理,皆可给分).(2)原因:根据“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和“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分别分析回答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的原因。4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统计资料- 31 - / 33材料二: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 年) ,这 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浆,可又面对着险恶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