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350503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第五章第五章 三角形三角形5.15.1 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掌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A A准备活动:准备活动:1、能从右图中找出

2、 4 个不同的三角形吗?F FG G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B BC CD DE E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C Cb b是,三个内角分别是。A A3、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a ac c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 B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 5 和 8 的木棒,用长度为 2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 13 的木棒呢?长度为 7 的木棒呢?

3、二、巩固练习: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1)1,3,3(2)3,4,7(3)5,9,13(4)11,12,22(5)14,15,30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和 4,则第三边长 X 的取值范围是。若 X 是奇数,则 X 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有个;若 X 是偶数,则 X 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另一边是 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另一边是 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小小结:结: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5.15.1认识

4、三角形(认识三角形(2 2)1/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尝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1)当 090时,是角;(2)当时,是直角;(3)当 90180时,是角;A A(4)当时,是平角。E E2、如右图,(已知)A,()B B1 12 23 3C CD DB,(

5、)(第 2 题)二、探索练习:根据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几何表示)练习 1:1、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2、在中,(1)70,50,则度;(2)100,C,则度;(3)2C,则度。3、如右图,在中,A3x2xx求三个内角的度数。解:180,()3x 2x x A A6x=3xx=xC C从而,B B2x三、猜一猜:(第 3 题)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可以是什么角?(提醒:一个三角形中能否有两

6、个直角?钝角呢?)小组讨论。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三个内角都是锐角2/2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有一个内角是钝角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练习 2:1、观察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1)30和 60()(2)40和 70()(3)50和 30()(4)45和 45()四、猜想结论:简单介绍直角三角形,和表示方法,思考:直角三角形中的两

7、个锐角有什么关系?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练习 3:1、观察下列的直角三角形,分别写出它们符号表示、直角边和斜边。DBEGFC(图 1)(图 2)(1)图 1 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直角边是和,斜边是;(2)图 2 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直角边是和,斜边3/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是;2、如下图,在,C 和E 的关系是,其中55,则度A AECC CB BD3、如上图,在中,2B,则度,度;小小结:结: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三角形按角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检测练习:1、选择:

8、三角形三个内角中,锐角最多可以是()A、0 个 B、1 个 C、2 个2、如下图,中,60,80,度;A AC CC CD DB B1 1 E EA AB B(第 2 题)(第 3 题)A A1 1 2 23、如上图,1=60,20,则度;4、如右图,1=40,2=30,则度,度B BC C5、在空白处填入“锐角”、“直角”或“钝角”: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D D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第 4 题)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小于4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提高练习:1、已知中,AB135,求A、B 和C 的度数,D它是什么三角形?C42、如右图,已知中,1=27,2=85,F3=38求4

9、 的度数213ABE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 应该等于 90,B、D 应分别是 20和 30,李叔叔量得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DCAB5.15.1 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4/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表达能力;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教学方

10、法:教学方法:实验法,尝试练习法。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任意一个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各一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1、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结论: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如图: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 21 2或:21 22请画出(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

11、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例题:中,8040、平分B、C,则.B练习: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注:规范书面表达,按下面的示范书写:如图:是三角形的中线。A12或:22请画出(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

12、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结论:结论: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5/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如图,已知是边上的中线 54,的周长是12,求的长.巩固练习:1、是的角平分线(D 在所在直线上),那么1.2的中线(E 在所在直线上),那么.2、如右图,在中,60,45是的一条角平分线,求的度数.小小 结:结:(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5.15.1 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

13、地表达能力;2、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法,尝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从而引出新课: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如图,线段是边上的高。是边上的高做一做:做一做: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1)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结论结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

14、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3 3、议一议:、议一议: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能画出它们吗?(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它们所在的直线 交于一点吗?结论结论: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2、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4 4、小结:、小结:(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5 5、2 2 图形的全等图形的全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借助具体

15、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全等与全等图形的特征的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别全等图形及通过实践活动得出全等力形既是重点也是难点。6/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和观察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看一看看一看1 1观察课本两组图形。2多举一些比较熟悉的能全等或不全等图形的实例,进行想象全等力形与不全等图形的区别。例如:(1)同一张底片冲印出两张相同尺寸的相片与两张不同尺寸的相片。(2)同一人的两只手掌与一大人左手掌和一小孩的左手掌。(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

16、形3把下列两组图形投影出来:(1)(2)通过观察,说出两组图形中上、下两个图形的异同之处,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一、做一做1.用复写纸印出任一封闭图形。2.把两张纸叠在一起,用剪子随意剪出一个图形。二、议一议1.从“做一做”中得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征?这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2.在看一看中,你的看法如何?形状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反之亦然。形状不同或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不能重合,不能重合的两个图形大小一定不相同。3.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小小 结:结:本节课学习了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5 5、3

17、 3 图案设计图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全等图形拼成的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增强审美的意识。2、认识全等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一定的图案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实际操作的能力与设计拼排图案意识的养成是重点,同时设计出美丽图案的能力的培养是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7/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由全等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例如在给定的三角形上,画出小鱼形状的图形,利用它就可以拼成下面这个美丽的图案2、根据课本中的图形设计出相应的图案:3、试一试:从正方形

18、出发,按下面步骤设计图案。按上述步骤,得到一个“箭头”,剪出若干个同样的“箭头”,拼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小小 结:结:本节课利用全等图形设计了一些美丽的图案。5.45.4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会看图,会找到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一个三角形共有个顶点个角条边.(2)已知,它的顶点是,它的角是,它

19、的边是(3)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指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4)完全重合的两条线段(填“相等”或“不相等”)(5)完全重合的两个角(填“相等”或“不相等”)一、实验活动:找出图画中全等的图形,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和性质(1)定义: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或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三角形8/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2)反例:举出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例子,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含30角的三角板说明只满足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形,强调定义的条件(3)对应元素及性质:说明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

20、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2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及读法和写法: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举例说明:如图,(已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D,F,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小结: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如果将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那么,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同时按1231的顺序轮换,可写出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式子,而不会找错,并节省观察图形的时间二、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1)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2)三角形全等于三角形,用式子表示为(3)已知和ABC中,A,BC;BCC.则ABC.(4)

21、如右图,A 的对应角是D,B 的对应角E,则C 与是对应角与是对应边,与是对应边,与是对应边.(5)判断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三、性质应用举例1性质的基本应用例1已知:,96,25,10求E的度数及的长例2如图,已知于D,于E,20,10,4,G为延长线上一点求的度数和的长分析:(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和;,的外角或的邻补角(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及外角或邻补角的知识,求得等于9/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160(3)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

22、边相等的性质及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的关系可得:6小小结:结:1学生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断方法、性质(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2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应强调全等三角形及性质的规范书写格式3了解全等变换的思想,更好地识别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5.5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的“边边边”条件,了

23、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三角形“边边边”的全等条件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三角形“边边边”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1、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相等。2、如 图 1,已 知 ,则 B,=2,对 应 边有,。3、如 图 2,已 知 ,则 D,=2,对 应 边有,。4、如图 3,已知D,1=2,3=4,。则 5、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依定义必须满足()(A)三边对应相等(B)三角对应相等(C)三边对应相等和三角对应相等(D)不能确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实验操作1

24、.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40,60,80,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2、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3cm 4cm 7cm,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10/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二、巩固练习:1、下列三角形全等的是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例全等,简写为或3、如图,4、如图,求证:求证:证明:在和中证明:在和中AB AC(已知)AM _(_)_ _(已知)_ BN(已知)_ _(公共边)AD AD(公共边)()()5、如图,6、如图,是的中线,55求证:D求:B 的度数证明:在中

25、解:是边上的中线,(中线的定义)在中()()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P P55(已知)A AA AN NM MB BB BC CD DA AD DB B第5题C CA AC C第6题11B B/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 55(等量代换)提高练习:1、如图,你能找到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2、如图,A、C、F、D 在同一直线上,你能找到哪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明你的理由。3、如图,已知,则全等三角形共有对,并说明全等的理由。A AE EC CB BA AB BF FD DF FC CE EE EP PC CA AD DB B5.5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6、(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三角形“角边角”“角角边”的全等条件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三角形“角边角”“角角边”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准备活动:准备活动: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或2、如图 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能平A分吗?你能说明理由吗?解:平分。是边上的中线(已知)

27、(中线的定义)在中CD(图 1)AD31C24BB()12/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平分()3、如图 2,(图 2)(1)(已知)()(2)(已知)E()4、如图 3,C,(已知)DAB90()F(图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1、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两角所夹的边,比如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所夹的边为2,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结论:2、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其中一角的对边,比如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一条边长为 3。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结论:二、巩固练习:1、两角和

28、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3、如图,BC,你能证明吗?证明:和中A A(已知)(已知)E EB BD DC C(公共角)()4、如图,已知与交于点O,且,你能说明吗?证明:(已知),(),()在中,AOD()13/22BC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5、如图,BC,平分,你能证明?若3,则有多长?证明:平分()(角平分线的定义)在和中A A(已知)(已证)(公共边)B BD DC C()()3(已知)(等量代换)6、如图,在中,于E,于 F,且,那么与相等吗?你能说明理由吗?解:。于 E,于 F90

29、(垂直的定义)A在中,FBDEC()()(第 6 题)7、如图,已知,BC,你能说明吗?三、提高练习:1、如图,AD,110,求的度数。AB2、如图,在中,C90,是角平分线,于D,且,试确定A 的度数。B14/22CAOBCFDCEDDAE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小小结:结:掌握三角形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5 55 5 边角边边角边(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并初步学会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公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三角形全等证明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

30、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三角形全等证明的书写格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一、复习提问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图(1)中:,与是对应边;图(2)中:,与是对应边二、新课二、新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如图2,、相交于O,、的长度如图所标

31、,和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如果把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所以可以使与重合;又因为,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与就完全重合(附注:此外,还可以图1(1)中的绕着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也将与重合图1(2)中的绕着点A旋转,使与重合,再把沿着()翻折180两个三角形也可重合)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5/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

32、(1)读句画图:画45,在、上分别取 B、C,使 3.1,2.8连结,得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2)把ABC剪下来放到上,观察ABC与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 边角边公理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三、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三、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1填空:(1)如图3,已知,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已知),二是()();还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如图4,已知,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例题例例1

33、1已知:,(图3)求证:问题:如果把图3中的沿着方向平移到的位置(如图5),那么要证明,除了、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或)?怎样证明呢?例例2 2已知:、12(图4)求证:小小结:结: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3证明的书写格式:(1)通过证明,先把题设中的间接条件转化成为可以直接用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再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具备按边角边的顺序写出可以直接用于判定全等的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3)最后写

34、出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作作业:业:1已知:如图,F、E分别是、的中点求证: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16/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5.65.6 作三角形作三角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三角形。2、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根据题目的条件作三角形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探索作图过程。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计算已知线段 a,求作线段,使得。1.已知:求作:,使2.已知:M 为边上的一点,如图所示,过M 作直线,使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内容一

35、:(根据简单图形书写作法)(1)如图,使用直尺作图,看图填空.过点和作直线;连结线段;以点为端点,过点作射线;延长线段到,使得 2.(2)如图,使用圆规作图,看图填空:在射线上线段.以点为圆心,以线段为半径作弧交于点.以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两边,交于点,交 于点.这部分内容是为让学生熟悉作法的语言表达而设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慢慢理解这种语言表达的意思.逐步学会自己口述表达自己的作图过程.内容二(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 a,c,。求作:,使得 a,。17/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作法与过程:(1

36、)作一条线段,(2)以 B 为顶点,为一边,作角a;(3)在射线上截取线段;(4)连接,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线段c。求作:,使得,。作法:(1)作;(2)在射线上截取线段;(3)以为顶点,以为一边,作交于点.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 a,b,c。求作:,使得,。小小结:结:能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能口述作图过程。5.75.7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于实际生活的联系;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7、和表达。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准备活动:准备活动: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或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边,对应角6、如图;,那么ABC ,ABBADED1A2CBC18/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7、如图;,那么BDA,AD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探索

38、练习:如图:A、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点和 B 点的点 C,连接并延长到 E,使;连接并延长到E,使;连接并测量出它的长度;(1)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的长度是 8m,则的长度是多少?二、巩固练习:1 如图,山脚下有 A、B 两点,要测出 A、B 两点的距离。(1)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 点的点 O,连接并延长到 C,使,你能完成下面的图形?(3)说明你是如何求的距离。2如图,要量河两岸相对两点 A、B 的距离,可以在的垂线上取两点 C、D,使,再定出的垂线,使 A、

39、C、E 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的长就是的长,试说明理由。3如图,A,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完成下图并求出A、B 的距离三、提高练习:1在一座楼相邻两面墙的外部有两点 A、C,如图所示,请设计方案测量 A、C 两点间的距离。2如图,一池塘的边缘有A、B 两点,试设计两种方案测量A、B 两点间的距离19/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小小结:结: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5.85.8 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

40、过程;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准备:准备: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于 C,于 E,(1)若D,则与(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若D,则与(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3)若,则与(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4)若,则与

41、(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一)探索练习:已知线段 a,c (ac)和一个直角利用尺规作一个,使,a1、按步骤作图:a c 作=90,在射线 上截取线段,以 B 为圆心,C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于点A,连结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20/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1如图,中,是高,则与(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 如图,垂足分别为E、F,(1)若,且,则,根据(2)若,且,则,根据(3)若,且,则,根据(4)若,。则,根据(5)若,(或),则,根据3、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

42、方法不正确的有()(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4、如图,B、E、F、C 在同一直线上,于 F,于 E,你认为平行于吗?说说你的理由答:理由:,(已知)(垂直的定义)在和中_ _ 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如图,广场上有两根旗杆,已知太阳光线与是平行的,经过测量这两根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是一样长的,那么这两根旗杆高度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四、提高练习:四、提高练习:1、判断题:(1)一个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锐角相邻的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3、)21/2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教案(3)一个锐角与一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6)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一个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8)一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如图,90,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并在添加的条件后的()内写出判定全等的依据。(1)()(2)()(3)()(4)()3、如上图,、相交于点 O,试说明4、如图,90,1=20,你能求出D 的度数吗?说说你的理由。5、如图,垂足分别为E、F,试说明22/22A AD DB B1 1C CA AF FD DB BE EC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