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350394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题 1.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 个字,会写“融、燕”等13 个字。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 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 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鸳、鸯”2 个字,会写“融、燕”等 4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

2、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具 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绝句。师读:(课件出示 2)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学生自由朗读。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3)【设计意图】读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

3、,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 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新课 教学()分钟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课件出示 4)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4.检查交流情况。(课件出示 5:生

4、字)rn yn yun yn 融 燕 鸳 鸯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课件出示 6)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7)融 燕 鸳 鸯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隔融”“怨鸳”“央鸯”猜谜语:“一见上菜,口水下落,点点滴滴。”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鸳、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融”左右结构,左宽右窄。3.教师示范

5、,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横变提。“鸳”上面的左面不要多写一横。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5.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1)迟日江山丽从第一句诗中能不能感觉到春天来了?迟日:春天的太阳。(课件出示 8:)“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春日迟迟: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迟日”就是指“春天

6、的太阳”。春天的太阳什么样啊?(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啊,水啊有变化吗?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范读齐读)(2)春风花草香,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温暖柔和)你闻闻,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我闻到了香味。)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结合图片,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感情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

7、的能力。】(指名读)在春天明亮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闻到了吗?谁想读读这两句!(指名读齐读)(3)泥融飞燕子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筑巢)你知道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结合诗句)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高兴、快乐、激动)读出来!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读!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读!(4)沙暖睡鸳鸯。嘘看,那是谁呀?(课件出示 9:鸳鸯睡觉图)(指名读诗句)睡着

8、了吧?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再读!)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会不会着凉啊?(沙暖)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指名读再读!)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再读。(指名读齐读)(4)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

9、(课件出示 10:)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 7 个字就是 7 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 5 个字就是 5 言绝句,简称五绝。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其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你们看:(课件出示11)绝句 绝句 杜甫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碧鸟逾白,一行白鹭上青天。山青花欲燃。窗含西岭千秋雪,今春看又过,门泊东吴万里船。何日是归年。七绝 五绝 杜甫所写的绝句还有很多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咱们大家分享!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 12)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绝句)2.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6.自由读,练习背诵。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检查背诵,体会感情。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后两句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景物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教师

11、导言: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甫,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鸳鸯春睡图。我们家乡的大自然的春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2.学生自选作业。(课件出示 13)(1)画:画一幅图画,用自己的情感认真地描绘出春天无与伦比的美丽。(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融化(rn ru)燕子(yn yn)鸳(yun yn)鸯(yn

12、 in)2.默写古诗绝句。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 1.rn yn yun yn 2.默写绝句。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3.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依偎着一双双的鸳鸯。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

13、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惠、崇”等 3 个生字,会写“芦、芽”等 5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具 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出示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

14、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设计意图:介绍古诗背景及作者,出示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钟 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课件出示 15)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简介诗人苏轼:(课件出示 1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新课 教学()分钟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件出示 17)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hu chn tn 惠 崇 豚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15、崇”是翘舌音,“豚”前鼻音。开火车读,齐读。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 18:出示第 1、2 行)。(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师生交流,师归纳。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4)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 19:3、4 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层

16、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古诗教学。】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4.(课件出示 20)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

17、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 2 次,争取第 2 个比第 1 个写得好。)(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21:)惠 崇 芦 芽 短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宗+山”是“崇”,“户+艹”是“芦”,“牙+艹”是“芽”。减一减:“穗”把“禾”减掉,就是“惠”。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

18、分钟的要求,避 免 啰 嗦 无 重 点 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1)“惠”字的右上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2)“芦”字下面是个“户”,不是“卢”。(3)“崇 芦 芽”都是上窄下宽,“惠”上宽下窄。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了学生的书写质量。】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背诵这首古诗。六、找一找其他描写这个季节的诗歌,与同学分享。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把汉字和相关读音连起来。hu chn tn l y 豚 芦 芽 惠 崇 2.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惠崇春江

19、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用自己的话写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答案】1.hu chn tn l y 惠 崇 豚 芦 芽 2.(1)三两只枝:两三枝桃花。(2)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3)芦芽:芦苇的嫩芽。(4)河豚:一种有毒的鱼。(5)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3.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对这首诗的背景题目及作者作了一番

20、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三两只枝”“鸭先知”“上”这样的词语。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课文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接下来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品味诗情,感情诵读。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减”1 个生字,会写“梅、溪”等 4 个生字。2.感受春天的

21、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具 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三衢道中)2简介诗人曾几:(课件出示 23)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

22、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地介绍古代诗词曲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新课 教学()分钟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件出示 24)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mi x fn jin 梅 溪 泛 减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开火车读,齐读。【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文,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读准诗的节奏。】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 2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

23、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 26)(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板书:梅黄一日日晴)(2)读第 2 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板书:溪泛、山行)“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3)

24、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 3、4 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添:增添)(板书:不减一添)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后两句。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两首诗词。3你喜欢这首诗吗?

25、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4在齐诵本诗。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 27 生字田字格课件)梅 溪 泛 减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梅 溪 泛 减 形近字比较:海一梅 喊一减 眨一泛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梅 溪 泛 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梅”右下的“母”笔顺是: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溪”右边是“爫+幺+大”。“泛”的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一点,长一点。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增加积累,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

26、陶。】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六、背诵这首古诗。七、找一首含有本课时这首诗中景物的诗歌,与同学分享。板书 内容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黄日日晴 溪泛、山行 不减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字词 yn zi yun yn hu chn l y ()()()()mi zi xio x fn zhu b jin ()()()()2.绝句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被称为 。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3.把三衢道中相关的句子写下来。(1)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_(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_(3)梅子黄透了的时

27、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_(4)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_ 【答案】1.yn zi yun yn hu chn l y 燕 子 鸳 鸯 惠 崇 芦 芽 mi z xio x fn zhu b jin 梅 子 小 溪 泛 舟 不 减 2.唐 杜甫 诗圣 宋苏轼 宋 曾几 3.(1)小溪泛尽却山行(2)绿阴不减来时路(3)梅子黄时日日晴(4)添得黄鹂四五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注重朗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读准诗的节奏。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增加积累。2.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

28、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3.巧设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足之处:由于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组织管理做的不太好,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有些乱。部编版三年级下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一)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

29、语的意思。迟日:丽:.泥融:.鸳鸯:_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 _ _ _ 4.“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_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的_景色。第二句诗人把_、_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收到了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_,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_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的_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_情怀的表露。(

30、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清明:.纷纷:.欲断魂:借问:.3.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明快。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 二、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一身乌黑光亮的

31、羽毛,一对_的翅膀,加上_似的尾巴,凑成了_的小燕子。二三月间,微风轻轻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烂漫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1.文段选自_ 2.第一段主要写了燕子的_特点。3.按课文内容填空:_ _ _ 4.找出第二段中的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 5.文段表达了作者_.三、阅读荷花片段,回答问题。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3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1.第_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2.作者细致观察了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_。3.照样子写一写

33、:挨挨挤挤_ _ _ 4.“冒”用得好,好在哪里?_ 5.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四、阅读花钟片段,回答问题。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花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雾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用“”画出拟人句。2.给最后一句话标标点。3.用直线划出文中的中心句。4.在文章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察看()伸展()

34、争妍斗艳 ()五、阅读火烧云片段,回答问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口一会儿红彤彤的口一会儿金灿灿的口一会儿半紫半黄口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口葡萄灰口梨黄口茄子紫口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

35、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1.在“口”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划线句子运用了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 的特点。请仿照划线句子写一句话:_ 3.文中说火烧云像马、像大狗、又像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说明火烧云的又一个特点是 _。4.以上描写,说出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是 _ 5.“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有什么作用?6.划出文中比喻句_,句中把_比作_,突出了_。六、阅读溪边,回答问题。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把文中的比喻句抄下来。2

36、 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在干什么?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 。4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两幅水墨画。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画上“_”线。七、阅读赵州桥片段,回答问题。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hng ku()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 sh j(),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chung j(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根据拼

37、音,在()里写词语。(3 分)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2 分)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1 分)4、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请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2 分)5、“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1 分)A、拱手;B、肩膀向上耸;C、向外钻或顶 D、建筑物上呈(chng)弧(h)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八、阅读守株待兔片段,回答问题。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给下面加点的字读音。株()颈()耒()冀()2解释下列句中的“走”字和“释”,兔走触株()因释其耒而

38、守株()3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_ 九、阅读蜜蜂片段,回答问题。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第二天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

39、回来了。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1.文中加粗的字是多音字,请用它们的另外读音各组一个词,写在下面相应的()内。闷()几()2.“我”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试着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捉蜜蜂_ 3.“我”这样做试验时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连一连,填一填。做法 目的 A.捉自家花园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B.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C.两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D.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布尔_的品质。4.“我”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_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1)蜜蜂有超常的记忆力。

40、()(2)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3)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4)“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是一个比喻句。()(5)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是为了减少阻力。()十、阅读肥皂泡片段,回答问题。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

41、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1.组词:廊()悬()2.写出同义词:破裂()飘游)()3.找出制作肥皂水的过程的句子。4.吹起来的肥皂泡是怎样的?十一、阅读我们奇妙的世界片段,回答问题。清晨,我们看到了日出,带来新的一天,开始

42、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它们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地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中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在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1.画“-”句子将_ 比喻成_。2.太阳落山变换了_色_色和_色。3.选段作者_按顺序写的。4.作者认为我们的世界奇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十二、阅读海底世界片段,完成练习。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

43、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这样的句子就叫 _ 句。2、多音字组词。参 cn()cn()shn()喷 pn()pn()3、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_、_、_、_ 和深水鱼的活动特点。4、选择填空。A 打比方 B 作比较 C 列举数字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部编版三年级下课内阅读

44、专项训练答案 一、(一)1.唐,杜甫 2.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丽:美丽景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3.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4.初春,秀丽,春风、花草,燕子,鸳鸯,安适,喜悦。(二)1.唐,杜牧 2.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借问:请问。3.行人,孤独,绵绵不绝,

45、杏花林,清新 4.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二、1.燕子 2.外形 3.轻快有力 剪刀 活泼 4.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烂漫的春天。一堆堆的书本像一座座小山,一个个可爱的蘑菇像把把漂亮的小雨伞。三、1.(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2.3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3.来来往往 许许多多 明明白白 4.突出荷花的美丽和高洁,使荷花突现出来.5.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非常美丽,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四 1.

46、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2.;.3.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4.观察 舒展 争奇斗艳 五、1.,。、,。2.排比 手法,颜色变化多 3、形状多。4、形状变化多而快 5、这样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表现出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特点。6、比喻句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句中把云比作火,突出了 火烧云变化多而快。六、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2钓鱼。3垂柳 山溪 人 钓竿 红蜻蜓 鱼儿 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

47、和笑声。”七、1.横跨 设计 创举 2 赵州桥非常雄伟。3.列数字 4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5.D 八、1.2.跑;放下 3.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九、1.纳闷 几个 2.装纸袋 做记号 放蜜蜂 3.Ac Bb Cd Da 求实 4.第自然段。5.(1)(2)(3)(4)(5)十1.走廊 悬崖 2.破碎 飘荡 3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4.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十一1.太阳 大火球 2.金色、红色和紫色 3.时间 4.太阳的颜色 十二 1.中心 2.参加 参差 人参 3.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 4.C 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