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考察(同名13672).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349620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农业考察(同名1367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成都农业考察(同名1367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农业考察(同名1367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农业考察(同名13672).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成都 农业考察(同名 13672)双流合江中国冬草莓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形成观光农业规模 中国冬草莓农业园区是以有机草莓种植为核心,集生态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一、三产业相融的大型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采用“政府+合作社+农户+业主”的模式建设。园区总规划面积 9 平方公里,一起规划面积 7500 亩,主要分为浪漫莓园、中国冬草莓城、农夫乐园、生态养殖区、东风渠生态观光走廊等。目前园区已建标准钢架大棚 400 余亩,完成2000 多米观光道路、1600 多米沟渠、2800 米”U”型渠和 5座景观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初步形成观光农业规模。双流东山 15 万亩枇杷已成为该县农业的重要

2、组成部分,永兴镇围绕全镇 2 万亩枇杷做文章,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精品园建设、打造永兴枇杷沟等活动层出不穷。利用现有的枇杷资源优势、技术成果和文化特色,在永兴枇杷沟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枇杷博览园,进一步将永兴镇枇杷产业做大。“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距成都市区二环路约 5 公里,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三圣花乡”以“花文化”为媒,巧妙运用景区内的丰富农业资源,深度挖掘景区的农业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注入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打造了春有“花乡农居”百

3、花争艳、夏有“荷塘月色”绰约风韵、秋有“东篱菊园”含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主题景区,以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景区。这五大景区交相辉映、互为依托,形成“五朵金花”新模式,也成为成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五朵金花”。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村文化,还可以体验回归田园,拥抱自然的别样情趣,同时也成为了成都独具特色的商务活动中心。“三圣花乡”,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诗画田园。成都郫县:中国农家乐发源地 据了解,成都乡村旅游源于农家乐的发展。1987 年,近郊区县相继出现了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乡村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观光、

4、娱乐、劳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的经营实体,俗称农家乐。成都农家乐从各自特点出发,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自然发展、竞争发展和规范发展几个阶段,逐步形成了平坝、丘陵、山地梯次发展,以赏花、品果、园艺和茶竹文化、乡村美食为特色的规模发展业态。从 2004 年开始,成都市实施 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 和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星级评定地方标准,开展了农家乐星级评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目前全市农家乐数量已达 5596 家,其中星级农家乐 300 余家,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1 家、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4 个。以吃农家饭、

5、居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点,改变了从前单一的经营形式,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古镇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逐步形成了集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美食购物等要素的乡村旅游业态,成为成都旅游的一大特色。徐家大院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农家乐的鼻祖。2006 年,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也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牌匾授予了成都,而成都近郊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的徐家大院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家农家乐”。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

6、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01 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01 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 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成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9 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 267.8 亿元,增长 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7129 元,增长 10%;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41.1 亿元,增长 3.7%。但相对于工业化和

7、城镇化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集约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一)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2009 年,全市种植业产值 223.3 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0.6%。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中药材、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2009 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684 万亩,油菜播种面积 155 万亩,蔬菜播种面积 238 万亩。2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

8、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日渐突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规模小,名优品牌少;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不够,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二)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发展现状。2009 年,全市养殖业产值达 201.8 亿元(含牧业、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8%。近年来,通过加快畜禽结构调整,推进规模养殖,我市现已建成一批生猪、肉(奶)牛、鸡鸭兔和水产等规模养殖小区(场)。截至 2009 年底,全市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有 3022 个,规模化

9、养殖率提高到33.27%;生猪存栏达 527 万头,年出栏 1081 万头;养殖水面13.24 万亩,水产品总量达 10.5 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达到55%。2存在的问题。畜禽良繁、动物防疫、投入品质量监管、养殖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薄弱;畜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窄,市场占有率低,深加工产业链短;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2009 年,我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 841亿元,年销售收入 50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657 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90 家,其中,年销售收入 10 亿元以上的12 家,50 亿元以上的 3 家。

10、涌现出“美好”、“通威”、“得益绿色”、“棒棒娃”、“豪吉”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沿新都区、郫县、温江区、双流县、锦江区、成都高新区、金牛区,形成了以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生产为主的产业聚集带,沿邛崃市、新津县、崇州市、蒲江县,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白酒制造和茶叶加工为主的产业聚集带。2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不匹配;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产品加工领域缺乏国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品牌认知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四)农业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至 2009 年,全市大型农业物流市场有 13家,其中,一圈层 3 家,二圈层 8 家,

11、三圈层 2 家,年交易额累计 300 亿元以上。2存在的问题。农业物流业总体规模偏小,年交易额超过10 亿元的农业物流市场仅 6 家;农业物流业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需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物流业基本上只具备单一的市场交易功能,与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切实加强城乡统筹,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基础工程”,积极打造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西部农产品加工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物流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科技

12、创新转化中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三、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3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 万元;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1 万元(见表一)。成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发展目标(表一)序号 主 要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530 580 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000 21000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7 65 4 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65 75 5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320 360 6 耕地有效灌溉率(%)97.5 9

13、8 7 单位耕地创造农业产值(元/亩)11000 13000 8 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亿元)270 320 9 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70 80 10 休闲观光农业吸纳就业人数(万人)25 35 11 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接待人数(万人)9000 12000 12 休闲农业旅游收入(亿元)35 50 分产业目标具体如下:(一)优势特色种植业。1.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在充分考虑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的前提下确定种植业主要发展目标(见表二)成都市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目标(表二)种植业类建设项目 2015 年 2020 年 别 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

14、)粮食 水稻 330 176 330 178 小麦 120 46 120 46 马铃薯 88 22 88 23 其他 142 32 142 33 小计 680 276 680 280 油菜 140 21 140 23 蔬菜 城市蔬菜 102 180 105 195 外销蔬菜 133 235 135 240 反季蔬菜 40 71 40 75 小计 275 486 280 510 特色水果 猕猴桃 25 15 25 16.5 伏季水果 68 60 68 62 小计 93 75 93 78.5 食用菌 25 68 25 70 花卉苗木 27 30(亿元)27 30(亿元)茶叶 35 1.8 35 2

15、 中药材 25 7 25 7.5 林竹 商业林 笋材竹 300 115(亿元)360 207(亿元)2发展方向。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大力推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提高种植业良种化水平;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整合,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提高种植业组织化程度。3规划布局。(1)水稻。建设国家级、省级水稻生产基地 330 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 2 万亩、青白江区 15 万亩、新都区 30 万亩、温江区 8 万亩、都江堰市 23 万亩、彭州市 40 万亩、邛崃市 36万亩、崇州市 42 万亩、金堂县 20 万亩、双流县 34 万亩、郫

16、县 23 万亩、大邑县 26 万亩、蒲江县 15 万亩、新津县 16 万亩。(2)小麦。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 120 万亩,分别布局在青白江区 8 万亩、新都区 8 万亩、都江堰市 5 万亩、彭州市 6万亩、邛崃市 10 万亩、崇州市 20 万亩、金堂县 25 万亩、双流县 15 万亩、郫县 5 万亩、大邑县 12 万亩、新津县 6 万亩。(3)马铃薯。建设高产马铃薯生产基地 78 万亩,分别为:青白江区 6 万亩、新都区 4 万亩、都江堰市 1 万亩、彭州市 7万亩、邛崃市 12 万亩、崇州市 10 万亩、金堂县 12 万亩、双流县 10 万亩、大邑县 8 万亩、蒲江县 8 万亩。建设脱毒

17、马铃薯种植基地 10 万亩,其中,彭州市 5 万亩、大邑县 5 万亩。(4)油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140 万亩,分别为:青白江区 6 万亩、新都区 10 万亩、温江区 3 万亩、都江堰市 8.7 万亩、彭州市 10 万亩、邛崃市 22 万亩、崇州市17 万亩、金堂县 15 万亩、双流县 12 万亩、郫县 7.5 万亩、大邑县 13.5 万亩、蒲江县 8 万亩、新津县 7.3 万亩。(5)城市蔬菜。建设优质、安全的城市蔬菜生产基地 105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 5 万亩、青白江区 5 万亩、新都区 7万亩、温江区 5 万亩、都江堰市 5 万亩、彭州市 22 万亩、邛崃市 5

18、万亩、崇州市 6 万亩、金堂县 10 万亩、双流县 15 万亩、郫县 5 万亩、大邑县 5 万亩、蒲江县 5 万亩、新津县 5 万亩。(6)外销及加工蔬菜。建设优质高效外销蔬菜生产基地 135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 4 万亩、青白江区 5 万亩、新都区 15万亩、温江区 2 万亩、都江堰市 14 万亩、彭州市 25 万亩、崇州市 8 万亩、金堂县 15 万亩、双流县 15 万亩、郫县 15 万亩、大邑县 9 万亩、新津县 8 万亩。(7)反(错)季蔬菜。建设生态高效反季节或错季蔬菜生产基地 40 万亩,分别为:新都区 2 万亩、温江区 1 万亩、都江堰市 3 万亩、彭州市 10 万亩、邛崃市

19、3 万亩、崇州市 2 万亩、金堂县 10 万亩、双流县 2 万亩、大邑县 5 万亩、蒲江县 2 万亩。(8)猕猴桃。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海拔 500 至 1200 米)建设猕猴桃生产基地 25 万亩,分别为:都江堰市 12 万亩(含猕猴桃科技产业园)、蒲江县 5 万亩、彭州市 5 万亩(含猕猴桃基因库基地)、邛崃市 3 万亩,形成龙门山脉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在都江堰市建设猕猴桃科技产业园。在彭州市建设猕猴桃基因库为载体的主题公园。(9)伏季水果。沿龙泉山丘陵区建设以枇杷、水蜜桃、早熟梨、葡萄为主的伏季水果生产基地 68 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 21 万亩、青白江区 9 万亩、金堂县 13 万亩、

20、双流县 25 万亩。在龙泉驿区建设伏季水果科技产业园。(10)食用菌。建设以姬菇、平菇,黄背木耳等产品为主的木腐食用菌生产基地 10 万亩,其中青白江区 3 万亩、彭州市1 万亩、金堂县 6 万亩;建设双孢蘑菇、草菇、姬松茸等产品为主的草腐食用菌生产基地 12 万亩,其中邛崃市 3 万亩、崇州市3 万亩、大邑县 4 万亩、新津县 2 万亩;建设外销珍稀食用菌基地 3 万亩,其中青白江区 1 万亩,金堂县、郫县、大邑县共计 2万亩。在青白江区和郫县各建设 1 个珍稀食用菌科技产业园。(11)花卉苗木。建设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27 万亩。苗木基地分别为:温江区 13 万亩、都江堰市 5 万亩、崇州市

21、 2 万亩、郫县 5 万亩;在金堂县建设 2 万亩鲜切花生产基地,形成以温江区为核心,涵盖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相邻区域的苗木产业圈,其中,温江区主要建设观叶植物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科技产业园,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建设绿化苗木生产基地,都江堰市、崇州市建设兰花生产基地,金堂县主要建设鲜切花生产基地。(12)茶叶。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2 万亩,其中都江堰市 5 万亩、彭州市 3 万亩、崇州市 1 万亩、大邑县 3 万亩。沿邛崃山丘陵地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23 万亩,其中蒲江县 13 万亩、邛崃市 10 万亩。在蒲江县建设茶叶科技产业园。(13)中药材。沿龙门山和邛崃

22、山区域建设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发展黄连、川芎、郁金和杜仲、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规划面积 25 万亩,其中都江堰市 10 万亩、彭州市 5 万亩、崇州市 2 万亩、大邑县 5 万亩、邛崃市 3 万亩。(14)林竹。沿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及其延伸区域的低山丘陵区建设林竹生产基地 360 万亩,分别为:都江堰市 38万亩、彭州市 40 万亩、崇州市 28 万亩、大邑县 67.7 万亩、邛崃市 61.1 万亩、蒲江县 32 万亩、金堂县 34 万亩、龙泉驿区23 万亩、双流县 27 万亩、青白江区 9.2 万亩。(二)优势养殖业。1发展目标。(1)畜禽养殖业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实现生猪存栏

23、400万头,出栏 1000 万头;家禽存栏 4500 万只,出栏 1 亿只;到2020 年,实现生猪存栏 300 万头,出栏 800 万头;家禽存栏3000 万只,出栏 8000 万只。(2)水产养殖发展目标。到 2015 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8 万亩,可养殖面积达到 35.5 万亩,产量达 12 万吨,实现产值 50 亿元;到 2020 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28.3 万亩,可养殖面积达到 15.3 万亩,产量达 13 万吨,实现产值 52 亿元。2发展方向。全面提高 DYC、PIC、托佩克等优良生猪的养殖覆盖面和养殖水平;加大彭县黄鸡、青脚麻鸡、鲑鳟鱼、鲟鱼等特色优良家禽水产品种的推

24、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推动生猪、家禽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生猪、家禽及水产养殖向成都都市经济圈的合作地区转移;提升养殖业疫病防控水平;严格控制养殖业污染,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实现养殖业污染物“零排放”;建立完善生猪、家禽、水产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需求。3规划布局。(1)生猪。生猪产业主要布局在青白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三大纯外血优良种猪繁育基地主要布局在邛崃市、双流县、大邑县。(2)家禽。家禽养殖主要布局在龙泉驿区、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

25、、蒲江县、新津县。(3)水产。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其他适宜养殖冷水鱼的地区建设冷水鱼苗繁育、成鱼养殖基地,带动全市冷水鱼产业发展;在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蒲江县、新津县建设名优水产品基地;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配套建设鲑鳟鱼加工厂、鲟鱼和鱼籽酱加工厂;在都江堰市、邛崃市、双流县、新津县建设水产品加工厂,主要加工斑点叉尾鮰、鲑鳟、黄鳝、泥鳅;在温江区、郫县等近郊地区,重点发展集观赏、垂钓和餐饮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三)农产品加工业。1 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力争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值 270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 70%;到 2020 年,实现农副

26、产品加工产值 320 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 80%。2发展方向。在优势农产品集中区域合理规划布局一定数量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园(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国家级、省级品牌;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3规划布局。(1)生猪及副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龙泉驿区、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大邑县、蒲江县。(2)家禽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邛崃市、崇州市、双流县、新津县。(3)茶叶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都江堰市、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4)粮油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新津县。(5)食用菌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

27、在青白江区、都江堰市、大邑县、金堂县。(6)川菜原辅料及蔬菜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郫县、新都区。(7)猕猴桃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都江堰市、彭州市。(8)饲料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新都区、邛崃市、金堂县、双流县、新津县。(四)农业物流业。1、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降低农产品消耗为目标,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物流品牌和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及储藏保鲜、冷链运输等基础配套设施。到 2020 年,初步形成配置合理,功能协调,综合批发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物流体

28、系,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重要农业物流中心。2.规划布局。整合完善成都市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规划(20062020),在二、三圈层的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彭州市、新津县等区(市)县规划布局 39 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项目(见表三)。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项目规划(表三)序号 所在地区 市场名称 经营范围 1 龙泉驿区 成都农产品交易中心(聚合)(龙泉驿果蔬批发为主 区聚合果蔬配送中心)2 成都水产品批发市场(西河)水产品专业市场 3 西河小家禽批发市场 小家禽专业市场 4 青白江区 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5 唐家寺牲畜市场 牲

29、畜专业市场 6 青白江区清泉农产品配送中心 综合类 7 成都粮油储备(物流)中心 食用油专业市场 8 新都区 新都粮油批发市场 粮食专业市场 9 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木兰)蔬菜专业市场 10 温江区 温江农产品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11 万春镇花卉配送中心 (温江区万春花卉配送中心)花卉专业市场 12 都江堰市 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13 崇义农产品综合交易 蔬菜综合市场 市场 14 邛崃市 城北农产品物流中心 蔬菜综合市场 15 临邛农产品配送中心 综合市场 16 东虹农产品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17 崇州市 崇州小家禽专业市场 小家禽专业市场 18 羊马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崇州市

30、羊马农产品配送中心)综合市场 19 彭州市 彭州蔬菜批发市场(彭州濛阳农产品配送中心)蔬菜为主的农产品综合市场 20 丽春农产品批发市场 蔬菜综合市场 21 通济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 蔬菜综合市场 22 金堂县 官仓蔬菜批发市场 蔬菜专业市场 23 三星农产品综合市场 果蔬综合市场 24 淮口农产品综合市场 (金堂县淮口农产品配送中心)果蔬综合市场 25 竹篙农产品交易市场 果蔬综合市场 26 双流县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双流县白家农产品配送中心)综合市场 27 金桥蔬菜批发市场 蔬菜专业市场 28 白沙果蔬批发市场 蔬果专业市场 29 煎茶果蔬批发市场 蔬果专业市场 30 郫县 安德农产

31、品批发市场 (郫县安德农产品配送中心)综合市场 31 沙西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蔬菜专业市场 32 大邑县 晋原农产品综合市场 综合市场 33 韩场食用菌批发市场 食用菌专业市场 34 蒲江县 寿安农产品批发市场 (蒲江县寿安猪肉配送中心)果蔬综合市场 35 三分水批发市场 农副产品市场 36 成佳茶叶批发市场 茶叶专业市场 37 新津县 城北农产品批发市场 蔬菜综合市场 38 花源水产品批发市场 水产专业市场 39 普兴火车站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五)生物质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支撑,基地和平台建设为纽带,创新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建立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研究开发平台,重点开发

32、秸秆气化发电技术、高效沼气发酵制剂、秸秆发酵快速启动技术和以甘薯、葛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到 2020 年,开发出适应不同区域的新型沼气高效发酵菌剂 5 至 10 种,建成大型高效畜禽场粪污沼气示范工程 10 至 20 个,建成秸秆气化和秸秆成型加工示范工程 10 个。开发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备和 5 至 10 项关键技术工艺。在甘薯主产区建设 2 至 3个能源专用甘薯品种繁育和原料生产基地,利用林地资源建设 5至 10 个能源植物品种基地,年繁育推广能源植物品种 3 至 5 万亩。(六)休闲观光农业。1.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实现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经营等休

33、闲观光农业收入 50 亿元,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劳动力达 35 万人。2.发展方向。与优势特色农业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景观带;改造和提升传统“农家乐”,新增一批国家 3A和 4A 级乡村旅游景区;利用岷江、沱江、都江堰灌区和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等自然风光及成都平原的田园、生态景观,结合城乡统筹、灾后重建及村镇建设项目,构建以森林、湖泊、草地、花卉、苗木、果蔬、特色养殖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带,全面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1)一圈层:主要分布在锦江区、成华区,重点提升“五朵金花”和“北湖”景区形象和经营管理水平。(2)二圈层:主要分布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

34、重点推进龙泉山脉伏季水果休闲观光农业带、“温郫崇都”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带、都江堰灌区特色旅游观光带、双流昆山现代农业观光区建设。(3)三圈层:主要布局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新津县,重点推进龙门山优质猕猴桃、冷水鱼、林产基地及森林休闲旅游观光带,以及邛崃山优质茶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带、新津梨花溪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四、推进措施(一)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一批面向农业、农村的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防灾

35、减灾等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产品。(二)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用人才;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育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积极引进高级农业人才,致力发展产业高端,力争在农业科研关键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三)实施品牌化战略。以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支持和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四川名牌”、

36、“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出口标准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四)提升服务水平。以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核心,提供农民需求型订单服务、三级联通的呼叫服务、农业技术委托服务、特色基地集中服务、依托科研院校的专家技术承包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服务,推动农业服务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农技服务水平;以“137 工程”(建立一个信息网络主干平台、搭建3 个服务平台、开发应用 7 个服务系统)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农

37、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五)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智能化大棚、中小拱棚、滴灌喷灌、容器育苗、标准化菇房、低温保鲜库等设施农业。尽早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安全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六)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突出抓好生猪、家禽、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绿色和有机认证,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包装、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绿色和有机标准。深入开展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全面提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我市农产品中的比例。(七)实施农业环保行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

38、和规划布局调整,大力推广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综合技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八)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末级渠道节水改造为主,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等一流水利设施示范片。因地制宜,推进冬水田恢复工作试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开展人畜饮水安全和旱片、丘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九)提升耕地质量。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调整土壤酸碱度,治理耕地污染。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推广农田保护耕作栽培技术,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