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pdf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3493984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pdf(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 2018年度课题指南 2017年 9 月 目录 项目:5G 研发.1 项目说明:.1(一)5G 无线技术.2 课题 1-1:基于 R15 5G基站预商用设备研发.2 课题 1-2:基于 R15 5G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工程样片研发.4 课题 1-3:基于 R15支持毫米波的 5G 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工程样片研发.6 课题 1-4:基于 R15 5G终端试验样机研发.8 课题 1-5:5G 多空中接口的动态业务疏导技术研究、标准化与测试验证.9 课题 1-6:5G 终端高性能、低成本的功放/开关/滤波器集成化射频模组研发.11 课题 1-7:5G 车联网

2、第一阶段技术车载终端芯片研发.13(二)5G 网络与业务.15 课题 1-8:基于 R15 5G核心网预商用设备研制与验证.15 课题 1-9:基于 R15 5G网络服务能力开放研究、标准制定和预商用系统研发.16 课题 1-10:面向质量可保证的 5G 端到端网络资源调度及管理系统研制与验证.18 课题 1-11:基于 NFV/SDN架构的 5G 固定与移动融合系统研究与验证.20 课题 1-12:基于 5G 的智能机器设备的实时远程操控业务研发与试验.22 课题 1-13:面向工业制造的 5G 业务研发与试验.23(三)5G 仪表及平台.25 课题 1-14:5G 产品研发规模试验.25

3、课题 1-15:5G 国际标准候选方案评估与验证.27 课题 1-16:面向 WRC-19的 5G 重点频谱利用技术研究与验证.29 课题 1-17:毫米波 5G 信号源研发.31 课题 1-18:毫米波 5G 分析仪开发.33 课题 1-19:5G 大规模 MIMO OTA测试系统开发与验证.35 课题 1-20:5G 组网技术研究及网规网优工具的研发.37 课题 1-21:面向 R15的 5G 终端测试体系与平台研发.39 课题 1-22:基于大数据的 5G 信道模拟与性能验证.40 1 项目:5G 研发 项目说明:5G 整体研发进程加快,进入到技术标准制定及研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3GPP

4、 将在2018 年 6 月完成第一版本的5G 标准,以支撑2020 年商业应用。我国5G 技术研发试验进入到第二阶段系统验证阶段,同时运营企业主导的5G 产品研发规模试验将在2018 年启动。2018 年,5G 研发项目聚焦在5G 研发产业化,系统布局5G 基站、核心网预商用产品研发,终端芯片及终端样机研发,开展5G 规模试验、5G 国际标准候选方案评估等,以推动研发产业化与应用。2018 年课题主要包括三部分:5G 无线技术、5G 网络与业务、5G 仪表及平台。(1)5G 无线技术:研发5G 基站预商用设备、芯片工程样片、终端试验样机,覆盖高频和低频频段;开展动态业务疏导技术研究;开发终端多

5、制式射频模组、5G 车联网终端基带芯片。(2)5G 网络与业务:研发5G 核心网预商用设备,同时开展网络关键技术与标准化研究,重点包括端到端网络资源调度、固网与移动网融合;5G 支持远程操控、智能制造的业务研发与试验。(3)5G 仪表及平台:开展5G 产品研发规模试验、5G国际标准候选方案评估与验证、面向WRC-19 的频谱技术研 2 究;研发毫米波5G 信号源、分析仪、5G 网规网优工具,开发 5G 大规模MIMO OTA 测试系统、5G 终端测试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5G 信道模拟研究。(一)5G 无线技术 课题 1-1:基于 R15 5G基站预商用设备研发 课题说明:为推动5G 基站设备

6、研发,尽早开展6GHz 以下 5G基站预商用设备和5G高频基站设备样机研发,满足ITU关于5G 关键性能指标需求。研究目标:开发6GHz 以下5G 基站预商用设备,可支持3GPP R15 5G 物理层及MAC 层、RRC 层技术要求。基站硬件平台设计及开发需满足系统商用部署要求。开发26GHz、39GHz 5G 高频段基站设备样机。满足用户体验速率、峰值速率、频谱效率、时延等5G 关键性能指标要求。考核指标:提供3.5GHz、4.9GHz 5G 预商用基站设备各50 套,开发26GHz、39GHz 5G 高频段基站设备样机各5 套。参与5G 产品研发规模试验,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1

7、5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技术指标:(1)5G 基站预商用设备支持6GHz 以下频段,包括3.4-3.6GHz、4.8-5GHz 等,信道带宽大于等于100MHz;(2)支持5G 独立组网(Standalone)和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支持接入4G 核心网和5G 核心网;3 (3)满足3GPP R15 关于连续广域覆盖场景的相关规范要求,支持大规模天线(=64 通道)、先进编码(数据信道:LDPC;控制信道:Polar)、新参数集和帧结构;下行小区峰值频谱效率大于等于40bps/Hz,下行小区平均频谱效率大于等于10bps/Hz,用户体验速率大于等于100Mbps,并通过

8、测试验证;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4ms,往返时延RTT 小于10ms;(4)满足3GPP R15 关于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相关规范要求,支持短帧设计、免调度传输等关键技术;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0.5ms;可靠性:接收SNR 不低于5dB 时,32 Byte 数据包的丢包率小于1 10-5;(5)设备形态、体积、重量、功耗等符合预商用网络设备要求;鼓励基站基带芯片的研发;(6)开发5G 高频段基站样机:支持24.25-27.5GHz 频段、38-42.5GHz 频段,信道带宽大于等于400MHz;满足3GPP R15 关于高频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相关规范要求,支持大规模天

9、线、动态波束赋形技术、以及新型帧结构和参数集;单小区峰值传输速率不低于20Gbps,用户体验速率不低于1Gbps;(7)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5 项,其中国际专利不少于5 项。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预算: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4 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不超过4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2:基于 R15 5G 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工程样片研发 课题说明:3GPP 5G 标准(R15)预计将在2018

10、年中制定完成,5G 将进入产品研发阶段。终端芯片的成熟程度将会极大影响5G 整体商用化进程,相关研发工作应尽早启动。研究目标:面向增强移动宽带及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开发支持3GPP R15 标准的5G 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的工程样片,支持5G 独立组网(Standalone)和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两种模式。考核指标:面向增强移动宽带及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完成5G 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的工程样片研发,满足3GPP R15 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提供2000 套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工程样片,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 产品研发规模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工艺:基带芯片16nm

11、或更优,射频芯片40nm 或更优;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优先在国内流片;5 (2)支持6GHz 以下频段,包括3.4-3.6GHz、4.8-5GHz等,信道带宽大于等于100MHz;(3)支持5G 独立组网(Standalone)和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两种模式;(4)帧结构:支持统一的灵活TDD 帧结构,上下行传输和周期可灵活配置;(5)上下行均支持QPSK、16QAM、64QAM、256QAM 等调制方式;(6)在移动增强宽带场景下,下行单用户峰值频谱效率:8 流时不低于30bps/Hz,4 流时不低于20bps/Hz;上行单用户峰值频谱效率:4 流时不低于15bps/Hz

12、,2 流时不低于 10bps/Hz;至少支持上行单用户2 流、下行单用户4 流;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4ms;(7)在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下(技术指标以3GPP R15 规范为准):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上下行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0.5ms;可靠性方面,当SNR5dB 时,用户面空口时延1ms 的情况下,32 Byte 数据包的丢包率不高于110-5;(8)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不少于5 项。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6 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

13、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不超过2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3:基于 R15支持毫米波的 5G 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工程样片研发 课题说明:5G 支持毫米波频段成为趋势,应对毫米波频段芯片和射频器件及早启动研发,并确保足够投入。研究目标:面向26GHz 或 39GHz 频段毫米波频段,研发支持3GPP R15 标准的5G 终端射频芯片样品和基带芯片工程样片。考核指标:面向26GHz 或 39GHz 频段毫米波频段,完成5G 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的工程样片研发,满足3GPP R15和国内相关规范

14、的要求。提供基于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的工程样片共计100 套,配合系统设备厂商完成5G 产品研发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工艺:基带芯片16nm 或更优,射频芯片40nm 或更优;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优先在国内流片;(2)支持26GHz 或39GHz 频段毫米波频段,信道带宽 7 大于等于400MHz;(3)支持5G 独立组网(Standalone)和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两种模式;(4)帧结构:支持统一的灵活TDD 帧结构,上下行传输和周期可灵活配置;(5)上下行均支持QPSK、16QAM、64QAM、256QAM 调制方式;(6)下行单用户峰值速率不低于3Gbps,上行单用

15、户峰值速率不低于1.5Gbps;(7)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4ms;(8)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不少于5 项。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不超过2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8 课题 1-4:基于 R15 5G终端试验样机研发 课题说明:3GPP 5G 标准(R15)预计将在2018 年中制定完成,5G 将进入产品研发

16、阶段。为推动终端尽快成熟,相关研发工作应尽早启动。研究目标:研发满足3GPP 标准(R15)规范要求的5G终端试验样机,可满足5G 技术试验中连续广域覆盖及低时延高可靠场景的需求,满足ITU 相关关键性能指标要求。考核指标:研发5G 终端试验样机共计300 套,参与5G 产品研发规模试验;(1)满足3GPP R15 标准和国内相关行标的要求;(2)支持6GHz 以下频段,包括3.4-3.6GHz、4.8-5GHz等,信道带宽大于等于100MHz;(3)支持5G 独立组网(Standalone)和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两种模式;(4)帧结构:支持统一的灵活TDD 帧结构,上下

17、行传输和周期可灵活配置;(5)在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下:下行单用户峰值频谱效率:8 流时不低于30bps/Hz,4 流时不低于20bps/Hz;上行单用户峰值频谱效率:4 流时不低于15bps/Hz,2 流时不低于10bps/Hz;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4ms;(6)在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下(技术指标以3GPP R15 规 9 范为准):控制面空口时延小于10ms,上下行单向用户面空口时延小于0.5ms;可靠性方面,当SNR5dB 时,用户面时延 1ms 的情况下,32 Byte 数据包的丢包率不高于1 10-5;(7)为第三方测试提供接口,并提供消息跟踪和关键参数输出;(

18、8)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不超过2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5:5G 多空中接口的动态业务疏导技术研究、标准化与测试验证 课题说明:在5G 系统将存在多种工作频段、网络结构和空中接口,需要在不同空中接口中采用更快的动态业务疏导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各种业务的质量要求。因此根据无线接入技术或链路质量来进行动态业务疏导是5G 中保

19、证业务连续性和客户体验的关键使能技术。研究目标:研究5G 多连接环境下多空中接口业务疏导的 10 实现框架,多空中接口包括4G 及 4G 演进、5G、WLAN 等;研究 QoS 参数与特定空中接口无线链路质量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动态业务疏导具体算法;研究从多空中接口获得实时反馈,在同步时间帧上进行业务流调整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性能。考核指标:(1)输出5G 多连接环境下的多空中接口业务疏导的实现架构报告;(2)输出QoS 参数与特定空中接口无线链路质量间的耦合关系报告;(3)提出动态业务疏导具体算法,实现在同步时间帧上进行多空中接口的业务流调整,并对相关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对 GBR 业务,频谱效率增

20、加20%以上;相对4G 网络,分组发送延时降低20%;(4)开发动态业务疏导的相关设备,在4G、5G、WLAN多空中接口间进行相关算法的测试验证,预期达到的指标同(3);(5)提交标准提案不少于10 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 项。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11 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企业牵头,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6:5G 终端高性能、低成本的功放/开关/滤波器集成化射频模组研发

21、 课题说明:多模多频是终端设计所面临的难题,频段数量的增加将直接增加射频前端功放、开关、以及滤波器芯片的数量,从而影响终端的集成度、体积和成本,迫切需要加强5G(LTE-A R15)高性能的功放/开关/滤波器集成化射频模组的研发,实现终端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产业化。研究目标:研发5G(LTE-A R15)终端高性能一体化射频模组,在同一模组内集成射频功放、开关以及滤波器/双工器芯片,解决规模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及低成本问题。考核指标:完成5G(LTE-A R15)终端所需的高性能集成化射频模组,模组性能满足行业标准和3GPP 等国际标准,并同时具备有竞争力的成本与价格,满足大规模产业化的需求。主要

22、技术指标:(1)完成包括终端功率放大器、开关、滤波器/双工器 12 的 芯 片 研 发 和 一 体 化 封 装 测 试,一 体 化 射 频 模 组 支 持LTE-A/TDD-LTE/FDD-LTE/TD-SCDMA/WCDMA 等多个制式,相关技术指标符合3GPP R15;(2)研发的射频功率放 大器芯片至少支持B40/41/38/7,B1/2/3/34/39 和B5/8/13/17 等频段;研发的滤波器芯片至少包括B43/42/41/40/38/34/39,双工器芯片至少包括B7/1/2/3/5/8/13/17;(3)模组工作电压范围3.44.2V,发射最大功率23dBm时,对应各个频段下不

23、同工作模式时ACLR、EVM 指标需满足3GPP 相关规范;(4)滤波器/多工器的最大承受功率应不小于29dBm,其中B41 应不小于31dBm;(5)多工器的天线端口到接收端口插入损耗的典型值不超过2.5dB,带内波动不超过1.5dB;(6)一体化模组支持LTE 上行两载波聚合,支持最大聚合带宽40MHz;(7)待机功耗和工作功耗满足产业化要求;(8)提供1000 片开关和功放集成器件样片用于5G(LTE-A R15)终端产业化设计,模组市场规模销售价格不高于课题完成时市场相关产品价格(应标时应明确未来产品销售价格水平);(9)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13 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

24、至2020 年 12 月。经费预算: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7:5G 车联网第一阶段技术车载终端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2017 年 3 月完成了LTE 面向车联网应用的第一阶段国际标准(R14),基于LTE 的增强V2X 标准(R15)预计将在2018 年上半年制定完成。支持LTE-V2X 业务的终端芯片将是推动LTE 车联网商用进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目标:面向车联网应用场景,开发支持3G

25、PP R14/R15 LTE-V2X 标准的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考核指标:面向车联网应用场景,完成LTE-V2X 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的研发,满足3GPP R14/R15 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提供100 套基于LTE-V2X 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开发的终端样机,配合开展车联网相关试验和应用开发。主要技术指标:(1)工艺:基带芯片28nm 或更优,射频芯片40nm 或 14 更优;(2)直通链路支持5.9GHz 频段,支持10MHz/20MHz 带宽;(3)直通链路支持终端自主资源选择、基站调度资源分配;(4)同步:支持GNSS 同步、基站同步和UE 同步;(5)直通链路支持QPSK、16

26、QAM、64QAM 调制方式;(6)直通链路支持载波聚合;(7)支持TD-LTE、LTE FDD Uu 接口工作,符合3GPP R14/R15 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8)支持直通链路载波与Uu 接口载波同时工作;(9)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不少于5 项。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15 (二)5G 网络与业务 课题

27、 1-8:基于 R15 5G核心网预商用设备研制与验证 课题说明:5G 核心网国际标准预计在2018 年中完成,重点支持5G eMBB 接入能力。为实现产业成熟,支撑规模试验,需加大5G 核心网设备研制的投入,为5G 规模商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目标:研制符合3GPP R15 国际标准、具备预商用能力的5G 新型核心网设备。基于NFV 平台,实现完整的5G核心网控制面、用户面、策略和用户数据网络功能,支持边缘计算、C/U 分离、网络切片、基于服务的接口等5G 核心网典型功能。考核指标:(1)研发5G 核心网预商用设备,基于NFV 平台,实现5G 新型核心网功能,包含如:AMF、SMF、UDM、

28、AUSF、PCF、NRF、UPF;(2)5G 核心网设备功能需符合3GPP 标准,且支持控制和转发分离、边缘计算、网络切片、基于服务的接口等特性;能够实现接入管理、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QoS 和业务连续性等功能;具备与EPC 进行终端单注册及双注册的互通能力;(3)搭建5G 核心网测试环境,至少包含一套完整的5G核心网,能够与5G 基站、5G 终端、EPC 实现端到端的互通,16 支持500 万以上用户会话建立能力,系统吞吐量不低于1Tbps,可配置DNN 个数不少于500 个;完成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完成设备规范及测试报告;(4)完成mMTC、uRLLC 的场景、需求和技术指标研究,形成各场

29、景下的业务流量模型;(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6)提交国际标准提案不少于20 篇。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不超过2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9:基于 R15 5G 网络服务能力开放研究、标准制定和预商用系统研发 课题说明:5G 基于服务的网络架构将使得5G 网络的部署更加的灵活、开放,新业务的开发及网络功能的演进更加高效。基于服务的网络架构在

30、系统设计、性能、运维等方面亟待进一步的研发和突破。研究目标:研发5G 核心网络预商用设备,具备“全服 17 务化”的5G 网络架构及其开放能力,以服务的方式设计和构建模块化的网络功能,研究高性能、轻量级的基于服务的接口通信机制,推进国际标准。考核指标:(1)在3GPP R15 5G 网络架构基础上,以服务和开放为基础,设计5G 网络架构和功能,研究包括接入网、核心网(含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全服务化系统组网、运营方案,研究服务发现、注册、授权等自动化运营能力,进行5G 核心网络预商用设备研发与验证;(2)研究基于服务的5G 网络能力开放架构和功能,提出网络能力的封装、编排、业务等策略和方法;研究安

31、全可控的解决方案;(3)研究基于服务并面向能力开放的接口和交互机制,设计实现高性能、易开放的标准化接口。在同等系统资源的情况下,网络性能可达到或优于传统的点到点的网络架构。开发系统并搭建环境进行测试验证;(4)参照R15 能力开放标准规范,研发API GW 系统,提供基于Restful 的网络能力开放API,可被第三方调用获取相关网络能力(如用户位置、基于业务要求的数据传输QoS保障等);设计能力开放API Framework,实现API 的注册,发现及授权机制,进行标准化;(5)鼓励系统设计中采用开源的实现,选取系统中的 18 软件功能模块,如能力开放或消息分发模块进行开源;(6)申请发明专

32、利不少于10 项;(7)提交标准提案不少于15 篇。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不超过2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10:面向质量可保证的 5G 端到端网络资源调度及管理系统研制与验证 课题说明:5G 多样的场景(eMBB、mMTC 和 uRLLC)有不同的网络性能和功能要求,是5G 区别于传统网络的主要特征。本课题将重点研究质量可保证、端到端的网络切片

33、构建及协同管理技术,并完成典型场景的系统验证,为5G 垂直行业的网络应用提供技术基础。研究目标:基于5G 的典型业务场景,针对接入网、核心网、传输网,开展5G 端到端网络切片及资源调度管理系统的研发。研究网络切片跨域、跨层的协同及管理技术,以提供端到端质量可保证的网络服务。研发系统样机,面向服 19 务可保证的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完成测试验证。考核指标:(1)基于R15 5G 网络系统,针对质量可保证的5G 端到端网络资源调度及切片技术,完成其产业应用的场景、需求、业务模式及业务流程研究,输出研究报告;(2)完成质量可保证的5G 端到端网络切片及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及流程研究,包括接入网支

34、持切片的架构及关键技术设计、核心网支持切片的架构及关键技术设计、传输网支持切片的架构及关键技术设计、端到端网络资源调度及管理系统;(3)面向网络切片及资源调度的质量可保证特性,完成端到端网络切片及资源的跨域、跨层协同及管理技术研究,包括端到端网络切片质量(如低时延、高可靠等)可保证技术的整体设计,接入网、核心网和传输网各域的质量可保证机制等;(4)面向服务可保证的网络切片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质量指标(eMBB、mMTC和 uRLLC三类场景中至少选取两类场景),研发端到端系统样机,实现能同时保证至少两类指标的网络切片。支持网络切片的差异化定制、编排和自动化部署,以及灵活的切片资源管理(创建切片时间

35、不超过20 分钟,网络切片资源扩容与缩容的调整时间不超过2 分钟),完成测试验证。20 (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6)提交标准提案不少于15 篇。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11:基于 NFV/SDN架构的 5G 固定与移动融合系统研究与验证 课题说明:支持融合接入是5G 网络架构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5G 网络功能的模

36、块化设计大大增强了5G 网络支持异构网的能力,而NFV 及 SDN 技术的引入是实现固定与移动融合(FMC)的重要机会。研究目标:研究固定接入和5G 蜂窝网络融合的典型业务场景。以3GPP 定义的5G 架构及NFV/SDN 技术为基础研究5G 固定与移动融合的整体架构、功能设计及关键技术,开发原型验证系统。研究固网和5G 网络向5G FMC 的演进策略。考核指标:(1)完成固定接入和5G 蜂窝网络融合的典型业务场景 21 和网络演进驱动力的研究;(2)研究5G固定与移动融合的整体架构,研究基于NFV的统一的控制面功能:包括统一的认证、接入管理、策略及计费管理、业务连续性、网络选择及协同机制,完

37、成研究报告;(3)以SDN 的控制和转发分离设计思路为基础,研究统一的用户面功能;设计统一的控制面与转发面网络功能间的协议;(4)基于5G FMC 系统设计,研究面向融合网络的组网、部署、演进方案,分别从固网和移动网络两方面研究网络功能和协议的增强;(5)基于固网和3GPP 5G 标准,研发可不通过互通网关接入5G 核心网的固网原型系统,搭建包括终端、固网接入设备、5G 基站、核心网设备的测试系统,完成测试报告;(6)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7)提交标准提案不少于15 篇。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鼓励地方财

38、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 22 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12:基于 5G 的智能机器设备的实时远程操控业务研发与试验 课题说明:智能机器设备的实时远程操控(如远程医疗、小型无人机远程驾驶、工农业智能机械设备的远程操作等)对 5G 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目标:基于5G 网络能力,设计面向uRLLC 场景的智能机器设备的远程操控与应用方案,研发网络关键设备和原型系统,构建 5G 在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应用试验,验证5G 智能机器远程操控的网络应用

39、。考核指标:(1)研究和制定智能机器设备实时远程遥控应用的5G应用场景需求和网络性能指标研究,形成场景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报告;(2)结合选取的应用场景,获取相关5G 信号传播模型特征,设计端到端的机器设备实时远程操控的系统模型,设计适于5G 网络的流媒体传输协议,数据端到端时延满足实时操控的要求(端到端是指从智能机器通信模块到远程操控平台的通信模块),支持智能机器设备采集一路或者多路标清、高清、全高清视频;(3)设计通用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实时远程操控平台,23 制定相应业务应用的接口标准,支持用户发起的体感动作、遥控设备输入等多种控制命令的传输。控制命令端到端的延迟满足实时操控的要求;(4)开发

40、相应的智能控制原型系统,搭建5G 网络试验环境,实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机器的远程操控,验证低延迟高可靠场景下智能机器控制通信的技术方案;(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20 年 12 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4 个。课题 1-13:面向工业制造的 5G 业务研发与试验 课题说明:5G 的万物互联能力将工业活动中的机器、产品、信息等要素连接起来,实现工业

41、设备的异构组网和动态重构,并在实时通信、高可靠、扩展性、安全性等方面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目标:研究基于5G 新型网络架构下的工业无线网/工业以太网与5G 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研发支 24 持确定性时延保障的网络关键设备和原型系统,构建面向加工、装配环节的多机协作和物流环节中的设备移动等典型工业场景的现场试验平台,验证低延迟、高可靠的5G 工业制造网络应用。考核指标:(1)面向典型工业制造应用的场景,完成5G 应用场景需求和网络性能指标研究,形成场景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报告;(2)设计面向工业设备的5G 统一接入网关,工业设备支持5G 接入或通过工业无线网/工业以太网与5G 融合

42、接入,工业设备可具备统一的、可扩展的命名机制;(3)针对工业数据设计5G 网络数据传输协议,支持IP数据和非IP 数据的传输,实现工业数据在广域网络的传输;(4)选取典型工业制造场景(如自动物流系统、自动化生产系统、工业自动化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等)在工业生产现场实际组网环境下(至少一个生产线)开发验证系统,在实际干扰条件下,满足工业控制指令与其他工业数据混合传输情况下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部署不少于100 个无线数据传输的工业设备/模块/传感器;-支持工业设备通过5G 网络进行时间同步,同步精度 1 微秒;25 -数据端到端传输时延30ms;端到端是指如从工业信息采集模块/传感器到工业数字化处

43、理平台的数据传输时延;-支持用户发起的工业控制指令等多种控制命令的传输,并在受控设备(如工厂机械臂)上得到体现,控制命令端到端(从发出动作到受控设备响应)的延迟200MHz频谱带宽、频段数量(至少包括面向6GHz 以下低频段,工作频率支持400MHz 至 6GHz;面向6GHz 以上高频段,工作频率支持6GHz至 43.5GHz相关5G频段(至少包括24.25-30GHz、40 37-43.5GHz 等频段);(3)构建支持R15 5G 终端外场测试真实环境,基于以上测试体系、方法和平台,完成对5G 终端或模拟终端的测试例30 项以上,并形成测试报告;(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5 项,提交标准

44、提案不少于15 篇。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不超过 4 个。课题 1-22:基于大数据的 5G 信道模拟与性能验证 课题说明:为缩短5G 系统和终端的研发周期并加快商业部署,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性能测试。而3GPP、ITU 定义的信道模型较为简单,无法体现系统、终端、芯片在真实场景下的性能。因此,需研究室内精确模拟室外传播环境的方法。综合利用海量的信道测

45、量数据,引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涵盖多小区和多用户的无线传播环境,研发切换、峰值吞吐量、切换等关键技术的性能仿真和测试平台。41 研究目标:完成ITU-R 定义的5G 的5 个评估场景下的信道数据采集,以及提取信道特征参数和建立信道模型;实现“任意场景、任意频段”信道衰落的自动预测,支持多小区、多用户、静态、动态的信道模拟方法;构建信道模型库和测试验证平台,完成对5G 多种关键技术的性能测试。考核指标:(1)完成ITU-R 定义的5G 的 5 个评估场景下的信道数据采集,信道模型库中的信道场景不少于10 个;(2)提出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信道衰落预测创新理论,信道衰落预测误差需小于

46、5%;建立多小区、多用户模型,支持小区间干扰和用户间干扰的模拟;支持高速高多普勒场景,最高移动速度超过500km/h,最大多普勒扩展大于 2kHz。支持簇生灭过程模拟;支持动态场景信道建模,完成射线跟踪技术的仿真和验证;(3)搭建支持多小区,每小区至少2 用户的5G 性能测试平台,支持峰值吞吐量、小区间切换、波束赋形、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等技术的测试评估;(4)构建链路仿真平台,给出5 个评估场景的测试评估指标,提交技术报告2 份;(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5 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不少于5 项;(6)提交标准化提案不少于10 篇。42 实施期限:2018 年 1 月至2019 年 12 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本课题拟采用前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拟支持1 个团队。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如联合申报,联合单位(不包括牵头单位)数量不超过4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