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基础.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49096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保护基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文物保护基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物保护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保护基础.pdf(8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 大纲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一 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 二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三 文物的分类适合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分类方法 四 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五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六 文物保护工作瞻望 思考题:1、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试设想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第二章 陶瓷的修复与保护 5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陶瓷的原料、组成及性质 1 学时 一、陶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二、陶瓷的原料 三、陶瓷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陶瓷器物的腐蚀及清洗 1 学时 一、陶瓷器的腐蚀情况 1酥粉 2沉积膜的形成 3带釉陶器表面形成黑斑 4黑色污

2、垢:有机脂类和碳黑 5彩绘剥落;颜色掉色、变色 二、陶瓷器的清洗 1泥土的清洗 2表面沉积膜物的清洗 3陶器表面污垢清洗 4可溶性盐类的清洗 第三节 陶瓷类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 1 学时 一、修复内容 1检查 2清洗 3找对核拼 4粘接 5加固 6补配 7仿色 8作旧 二、陶瓷器的保存环境 第四节 彩绘陶器的修复与保护 1 学时 一、彩绘陶器的清洗;加固技术 二、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 第五节 砖瓦类文物保护简介 1 学时 一、原料及结构 二、砖瓦类文物的保护 思考题:1.陶器与瓷器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2陶器酥粉的原因是什么 3陶器、瓷器的原料、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怎样 4陶瓷器修复、保

3、护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第三章 金属类文物的保护 10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青铜器的保护 4 学时 一、青铜器的组成及特点 1、铜的存在及冶炼 2、铜合金的分类 3、青铜的特点 4、各类青铜器的化学组成 二、青铜器的腐蚀 1、腐蚀现象 2、“粉状锈”生成机理的探讨 三、青铜器的传统保护方法 1、铜的去锈 1 机械去锈 2 药剂去锈 2、对“粉状锈”的处理 3、铜器的修整 1 焊接与粘接 2 整形 四、青铜器的现代保护方法 1、去锈方法 1 机械去锈 2 激光去锈 3 还原去锈 4 化学试剂去锈 2、稳定技术 1 去除氯离子 2 缓蚀 3 表面封护 3、现代检测技术在青铜器修复中的应用 五、青铜

4、器的存放与保管 1、青铜器存放环境 2、青铜器的日常维护 3、有机材料溢出气体对金属文物的腐蚀 思考题:1.青铜器的组成和结构怎样 2阐述“粉状锈”生成机理的基本条件.3青铜器保护的程序是什么每一个程序的具体措施怎样 第二节 铁质文物保护 3 学时 一、铁器的组成与结构 1、铁器组成 2、铁的结构 二、铁器的锈蚀机理 1、金属腐蚀的类型 1 土壤腐蚀 2 大气腐蚀 3 海水腐蚀 4 盐浴腐蚀 2、铁器的锈蚀现象 1 铁器的耐腐蚀能力 2 锈蚀产物 3 锈层分布 三、一般铁制品保护方法 1、覆盖层保护法保护膜法 1 非金属保护膜 2 金属保护膜 3 氧化物保护膜 4 暂时性保护膜 2、缓蚀剂的应

5、用 1 具有氧化性的缓蚀剂 2 非氧化性缓蚀剂 3 有机缓蚀剂:4 挥发性缓蚀剂气相缓蚀剂 3、电化学保护法 1.阴极保护 2.阳极保护 四、铁质文物的保护 1、出土铁器的预处理 2、出土铁的清洗;除氯和去锈 3、粘接加固 4、铁质文物的表面保护 1 缓蚀 2 表面封护 5、铁器的保存环境 思考题:1.铁器在地下埋藏、地上陈列时的腐蚀机理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 2铁器的保护程序怎样 3铁器的保护环境有何要求 4试述铁器的锈蚀构造、除锈及缓蚀.第三节 金、银、锡、铅器的保养 3 学时 一、金器的保养 1、金的特性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2、金制品腐蚀的原因 1添加元素的锈蚀 2“鎏金

6、”器物的锈蚀 3、去锈及清洗技术 1 添加金属锈斑的清除 2 水锈主要成分为碳酸盐 3 有机类污垢 4 鎏金器物的去锈 4、金器的保存 二、银器的保养 1、银的文物特征理化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2、银器的腐蚀现象 1 硫化腐蚀 2 氯化腐蚀 3 氧化腐蚀 4 溶解腐蚀 5 添加元素的腐蚀 3、清洗去晦技术 4、银器的保存条件 5、修复技术 1 增韧 2 整形 6、银器保护 三、锡器的保养 1、文物特性 1 物理性质 2 锡的重要特性“锡疫”3 化学性质 2、锡器的保养 1 锡器的腐蚀 2 清洗 3 保存 四、铅制品的保养 1、铅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3 铅的应用 2、

7、铅制品的保养 1 清洗 2 保存条件 思考题:1.金的性质十分稳定;但为什么还会发生腐蚀 2解释银器的晦暗和锡器的“锡疫”现象.3银器可能会发生哪些反应 4谈谈金银锡铅器的保存条件.第四章 石质文物的保护 6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石质文物的风化 1 学时 一、石质文物的种类 二、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石质本身、物理、化学、生物等几方面 1.石质本身的因素 2.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破坏 第二节 馆藏石质文物保护 1 学时 一、清洗 二、加固 1.微晶石蜡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丁酯 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或丙酮溶液 4.丙烯酸单体浸渗 5.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 6.硅

8、的衍生物 7.BaOH2 加固法 8.石灰水法 CaOH2 三、粘接 第三节 石窟寺艺术品的保护 2 学时 一、中国古代对石窟的保护 1.设置中心柱 2.设置窟檐 3.设计合理的排水工程 4.涂抗风化材料 5.石窟凿时的加固 二、石窟寺的修补加固 1.化学灌浆法 2.建筑工程修缮法 三、露天石质艺术品石雕、石刻保养及修复 1.清洗 2.粘接 3.表面封护 壁画、彩塑的保护 2 学时 一、壁画、彩塑制作工艺及结构 二、壁画、彩塑的病害原因 三、壁画与彩塑的保护与修复 思考题:1.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是什么 2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有哪些主要特性如何 3露天石质文物清洗有哪些方法 4、壁画的病害原因是什

9、么 第五章 档案、纸质文物保护 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档案、纸张材料的耐久性 1 学时 载体材料纸的影响 纸的原料植物纤维 1.外形 2.细胞壁的结构、化学成分 1 纤维素 2 半纤维素 3 木素 3.植物纤维的质量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二、纸的生产过程与纸张的耐久性 1.机械纸 1 制浆 2 漂白 3 打浆 4 施胶 5 加填 6 抄纸 2.手工纸 宣纸 三、字迹材料的影响 1.衡量字迹耐久性的标准 1 色素成分 2 结合方式 3 字迹材料的分类 2.各种字迹材料的组成及耐久性 第二节 库房环境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2 学时 一、库房环境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1.温湿度的

10、影响 1 温湿度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2 温湿度的标准 2.光线、有害气体、灰尘、水、火 3.微生物的影响 霉菌和细菌 1 营养 2 呼吸 3 生长环境 4.害虫的影响 1 害虫的特点 2 常见的害虫 3 检查害虫的方法 二、档案、纸质文物的保管 1.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 2.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3.防尘、防有害气体 4.防生物危害 1 古代的药物防治 2 现代防止生物危害的方法 第三节 档案、纸质文物的保护 1 学时 一、去污和清洗 二、去酸 三、加固包括装裱 四、字迹的巩固和褪色字迹的恢复 1字迹的巩固 2褪色字迹的恢复处理 思考题:1.说明纸张酸度增加的内因和外因.2.说明档案、纸质

11、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3.试述各种库房环境因素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第六章 纺织品保护技术 6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纺织品的组成鉴定与损坏机理 1 学时 一、纺织品纤维种类及其鉴别 1.纺织纤维及其分类 2.天然纤维的基本构造与特性 3.天然纤维的鉴别 二、纺织品染料的测定 1.天然染料的常用种类 2.天然染料的常用测试方法 三、纺织品颜料的测试方法 1.古代纺织品常用的颜料 2.颜料鉴别的主要方法 四、出土纺织品的损坏机理与污染原因 1.纤维与染料、颜料的常见病变 2.地下埋藏环境对纺织品的影响 3.纺织品出土环境的突变对纺织品的影响 第二节 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 2 学时 一、考古

12、纺织品的起取 1.干燥地区的起取 2高温高湿地区的起取 二、出土纺织品的清洗 1.纺织品清洗的基本原则 2纺织品的表面清洗 3纺织品的湿法清洗 三、纺织品的消毒 1.纺织品的消毒的一般知识 2纺织品的消毒杀虫的物理方法 3纺织品的消毒的化学方法 四、平整 1.饱水纺织品的平整 2干燥纺织品的平整 第三节 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 2 学时 一、纺织品加固修复的基本原则 二、平面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 夹持法加固 背衬法加固 渗透法加固 第四节 纺织品的保存环境 1 学时 一、环境与纺织品的关系 1.光对纺织品的影响 2.温湿度对纺织品的影响 3.微生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4.害虫对纺织品的影响 5.空气污染

13、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二、纺织品的保存条件 思考题:1.有一批唐代丝织品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请你分析它们在这一千多年的埋藏环境中;一直面临着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今出土后又将面临的危害是哪些 2.试述地下出土古代尸体身着纺织品可能出现的污染种类;并提出可行清洗方案.3.列举目前纺织品加固所用的方法;指出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第七章 皮革、尸体及骨角质类文物的保养 6 学时 第一节 皮革类文物的保养 2 学时 一、皮革的组成与结构 1.物理性质 2.化学组成 二、皮革类文物霉变的内因和外因 1.霉变的内因 2.存放环境的影响 三、皮革文物的保养 1.皮革文物的杀菌防虫 2.皮革文物的日常保养 四、饱水皮

14、革文物的处理 1.蜡封护法 2.聚乙二醇法 3.聚乙烯醇与甘油混合法 五、朽皮文物的加固保护 1.朽皮文物的清理复原 2.朽皮文物的加固处理 3.朽皮文物的平展 第二节 尸体类文物的保养 2 学时 一、古尸体的类别 1.干尸木乃伊 2.尸腊 3.鞣尸 4.湿尸 二、古尸体的保护 1.干尸的清洗 2.尸体的防霉变处理 3.几种新型的尸体防腐剂 第三节 骨、象牙、角、琥珀文物制品的保养 2 学时 一、骨和象牙的组成及性质 1.骨和象牙的组成 2.骨和象牙的性质 二、骨和象牙制品文物的处理 1.骨和象牙的清洗 2.骨和象牙的漂白处理 三、骨和象牙制品的加固 1.考古现场骨和象牙的加固起取 2.馆藏骨

15、和象牙的加固处理 3.断裂骨和象牙的粘接 四、角质品和琥珀类文物的保养 1.角制品的组成与结构 2.琥珀类文物的组成与特性 3.角质品和琥珀类文物的保养 思考题:1.对比骨和象牙的组成、结构;谈谈它们在地下埋藏环境中所面临的腐蚀情况.2.对于考古现场出土的骨和象牙;在保护处理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马王堆汉墓女尸和楼兰干尸不被腐朽的原因.绪论 一 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1 文物的基本内容 2007 年 12 月 29 日;第二次修正并实施的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1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2

16、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着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3 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5 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2 文物的分类 分类的必要性 1 由于文物种类繁多;材质不同;要求保存的环境也不同.2 为了便于文物的保护修复;由于文物的质地不同;不仅存放的环境要求不同;而且进行保护和修复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亦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文物必须正确分类;才能方便文物的保护和修复.3 庞杂的文物只有科学分类;才便于

17、管理;既确保文物的安全;又方便文物的查找、整理、研究和合理使用.分类的方法:依据文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文物有许多分类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但大体上有博物馆分类方法和文物保护研究的分类方法.1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方法 博物馆藏品的分类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便于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同时兼顾到文物保护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按文物材料:金、银、铜、铁、玉、石、陶、瓷等 按文物用途: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交通工具、兵器、礼器等 按文物制造分类:织物、刺绣、雕漆、错金银、珐琅等 按文物制造年代:旧石器、新石器、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等 2 文物保护研究的分类方法 主要依据文物的材质和保存环境来分

18、类 a 按文物材质分类:有机质文物:纸质文物古籍、字画、碑帖、档案等、纺织品文物丝、毛、棉、麻织物等、竹木漆器、皮革类、尸体类、骨角质类、音像类文物.无机质文物:金属类文物金银铜铁锡铅、石质文物、陶瓷砖瓦类文物、彩绘壁画类文物 b 按文物保存环境分类.馆藏文物:一般体型较小;重量轻;如可移动的碑刻、玛瑙、翡翠、水晶、宝石等;金属类文物;陶瓷等等.室外文物:一般指形体较大;重量大的不可移动文物;如石窟寺、古城遗址、古村落遗址、古城墙、烽燧、塔等.地下水下文物:地下水下现在还未发现或已经发现但因种种原因而未发掘的文物.文物按保存环境分类的意义在于方便研究适合文物保存的最佳条件;以便人为控制文物保存

19、环境.对于室外文物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腐蚀的机理;保存并创造文物大环境的最佳保护方案;对于地下文物主要从水文、地质、地理等大环境来研究地下文物的保护.二 文物保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物保护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研究;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不能再生的文物.它的研究内容丰富;不仅包括文物的材料、组成部分、结构与性质、制造工艺、文物的来源及产地;还要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老化、变质、腐蚀毁坏的影响及劣化机理等;只有在以上各方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对文物进行科学有效保护的方法和具体实施的保护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和科学合理利用的时间.1 鉴定文物的真伪 2 研究古代文物的制作工艺 3 分析测定文物

20、的成分、结构及表面性质 4 研究文物毁坏的原因及锈蚀腐败的机理:a 文物本身组成和性质的因素 b 环境因素 c 人为因素 5 研究文物保护材料 6 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三 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及基本原则 1 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不仅是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指导方针.这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依据.防是主动防止;即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文物的侵蚀和破坏;防患于未然;防的本质就是延缓文物材料老化进程;尽量延长文物的寿命.文物材料和文物保护修复材料;在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材料的组成;结构逐渐发生老化变质;甚至完全锈蚀

21、或糟朽腐败;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而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和提高文物材料自身抵抗外界因素影响;使文物尽可能长久的存在人力可控的范围内.2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保存或恢复文物原状的原则 3 消除病害保护文物安全的原则 4 保护文物价值的原则 5 文物保护修复中应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遵守的原则 a 文物保护修复中以使用原材料为主的原则 b 选用文物保护材料应坚持与文物强度、颜色协调的原则 c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d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四 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 1 文物保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2 文物环境研究逐步深化 3 文物材料

22、成分、结构分析手段现代化 4 文物保护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5 文物修复保护技术的精深化 6 文物保护设施的现代化 7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工作的专门化、系统化 8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研究工作的协作化 9 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深入化 a 加强政府和文物单位领导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提高 b 加强现有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c 加强继承和发扬传统保护修复技术的教育 d 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教育 第一章 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 一 保护的起源 1 人们早期对劣变的认识:食物防腐 木乃伊 2 日常的家庭修理和防护:修补 清洁 防护性涂层 防虫剂 3 工匠的修理与修复;工匠通常技艺高超;对于材料的加工性能、使用性能及耐久性都有

23、很深入的了解 4 对美的追求:清理 重新填补 5 建筑修复;如用石灰保存石刻 二 博物馆的修复的发展 1、18 世纪后半叶;sir Hans Slone 雇佣修复师;预防性保护概念出现 2、Friedrich Rathgen 博物馆建立的化学实验室的主任;1927 年;第一次用系统的科技手段设计并完善保护处理的科学家;具有开创性;有关保护处理的论着产生深远影响 3、Harold Pledarlenth 对于二战期间文物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特点史系统运用可惜的方法发展;改进保护方法.考古出土物的维护 Christian Jurgensen Thomsen 三期论成为博物馆文物的分类及陈列基础

24、.充分认识到发掘可能导致快速劣变;文物出土后应立即得到有效紧急保护处理.特别之处在于;修复文物;是为了在考古学科的发展中使用它们;他被认为是现代考古学的创始人;也可以认为史保护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三 保护学科的形成 保护学科直到 1920s 到 1930s 才发展起来的;其标志就是对保护有了明确的定义;各种保护组织的建立;操作标准和原则规范的制定.1930 Manuod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aintings 第一本专业论文集 1950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

25、nd Artistic Works IIC 科学的保护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材质构成;劣变机理研究;保护处理的科学设计与实施;充分利用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对文物进行保护.1、保护原则 John Ruskin 对现代保护理念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William Morris 成立古代建筑保护协会;协会的章程中制定了一些原则;是现代保护理念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2、对早期所使用的保护材料的研究 3、预防性保护的发展 人们对于污染的危害有了充分认识 合成聚合物有很多优点;但本身也可能劣变;且对器物造成危害 对于一些修复方法的争议;特别是油画的修复 最少处理原则 通过建筑物本身的特点进行装饰 文物是人类共同的

26、遗产;保护要保存其真实性 四 中国文物保护发展历程 一传统修复保养工艺的源流 1 青铜器修复.青铜器修复技术源于春秋;盛于北宋;至清代形成独立产业 2 书画装裱 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初创期.19501978 修缮了大量的古建筑、石窟寺、古遗址、壁画的揭取迁移.三文物保护科学发展的成熟期 1978至今 1 观念更新重视文物保护 2 健全法规和管理体制 3 统筹全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4 文物保护科技机构的壮大 5 文物保护科技人才的培养 第二章 文物保护的基本程序 一 发掘前文物的保护工作 1、对发掘地点的环境进行调研;预测发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出一些预防性的解决方案.2、预测可能出土

27、的文物种类 二 现场保护 一保护的主要任务 1、减少环境骤变对文物的冲击 适当的保护材料、保护措施及时对文物加固;不能使用粘固性材料作临时性保护 2、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文物进行稳定性处理;可使用石膏固定 3、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的调查和记录 为了研究文物的保存情况;损蚀情况和腐蚀机理;为文物的保护处理及以后的妥善保存提供一些数据和参考;在考古发掘现场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观察、调查、取样并作翔实的记录;测量文物埋藏的深度、与文物接触的介质的颜色、成分、含水量;酸碱度;溶盐的成分、含量和分布等 4、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情况的调查与记录 文物从地下埋藏到发掘出土的环境突变引起文物的变化及造成的损害等

28、.二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1、保护和获取文物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 文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包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和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开发利用其中蕴藏着的大量信息资源;必须要保护好作为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文化遗存;特别是要保存文物的历史标志.2、防止环境突变对文物产生破坏的应急措施 环境突变对文物产生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点应放在采取科学有效快速的保护措施来防止由于环境突变对文物造成的毁灭性破坏.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场所 三 实验室保护 1、分析检测 2、研究清理 3、保护处理

29、修复;化学处理或采取别的措施达到器物的稳定 4、为陈列的目的所作的处理 四 通过控制博物馆环境对文物进行长期保护 1、博物馆的温度指标及其控制 一般认为博物馆室内空气的标准温度应在 1525;对文物保存比较适宜;这个温度范围是泛指各类文物而言;有些质地的文物对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博物馆室内温度的波动;只允许缓慢逐渐改变;不仅要求在一年之内的变化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就一日而言;气温的变化也不能过于剧烈;一般认为日气温差不能超过 25.为了控制博物馆内的温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下列措施:A、尽量减少馆外不良气候的干扰.掌握馆内气候规律;在气候不宜的太冷或太热气节;陈列室开放时及库房均应

30、关闭门窗、挂窗帘;减缓空气对流对馆内温度的影响.在室外气候适宜博物馆气温要求的季节;可通风降温散湿;利用自然通风控制室内温度.B、用温度调控设备.用空调系统设备自动调控博物馆温度是最后的途径.在温度不适的房间;展室或气候不利的季节;可单独使用调温设备;用机械方法缓和温度变化的应急措施;如热风机、恒温器、空调器式.C、控制文物展柜的温度、陈列展柜应尽可能封闭严密;使陈列柜小环境免受外界气温的干扰.长期实验表明;封闭展柜可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减缓室外气候剧变对文物的影响和破坏.水质框架的玻璃柜;年久易变形而出现缝隙;难保密闭;因为可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注意考察新的材料;制造密闭性能好的展柜.2、

31、博物馆内湿度及其控制 博物馆内相对湿度基本公认数值时 45%65%;在此数值范围内缓慢波动;对保存一般泛指的各类文物基本是合适的.相对湿度对文物的影响与文物的材质有一定的关系;不同材质的文物;有其严格的湿度控制范围;即最佳保存环境湿度;如漆木器类库房为6070%;纺织品、纸质文物库房为 5055%.文物分类收藏或展出;有区别地控制湿度;是最理想的办法;如果实在达不到这一要求时;也要将湿度控制在泛指各类文物的标准数值范围内.水是各种因素破坏文物的媒介;博物馆内湿度条件的优劣;是评价博物馆环境的关键.为了严格控制博物馆室内环境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下列措施:A、安装可自动调温、调湿的

32、空调系统;控制博物馆、陈列室或文物库房的湿度;使之恒定在标准范围内.B、根据室外气候变化规律利用自然通风控制博物馆或展室湿度.调节馆内外湿度时;必须考虑馆内相对湿度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应用下面的公式将相对湿度换算成绝对湿度来比较馆内外的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湿度 C、单独使用加湿机、去湿机;或使用恒温恒湿机来控制和调节湿度.D、控制文物柜及展柜小环境;尽可能封闭严密;减少湿度剧烈变化;减缓室外湿度剧烈变化对文物的影响.E、湿度过大时;可在文物柜;陈列柜放具有吸湿性的干燥剂、吸湿剂;通常使用的吸湿剂有硅胶、生石灰、无水氯化钙、木炭等;其中硅胶最佳;它吸水速度快;颜色变化可反应吸

33、水程度;同时它又是一个可再生性的硅胶;吸水饱和后;烘干后仍可再用.五 成功的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广泛的合作 一合作开始于发掘前;保护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一块调查;提出预案 二在发掘过程中的合作;发掘者听从工作者建议 三发掘后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1、文物出土的保护方案需要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及分析科学家共同制订 2、考古遗址保护中的合作 3、实验室中的微型发掘.文物材质及保存状况分析;清理;破损器物的观察;制作工艺;使用痕迹;埋藏过程中的变化 4、发掘资料发表过程中与考古人员合作 5、在陈列、展出及存贮过程中;保护人员与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合作 四文物保护工作者及其他领域专家的合作方式 五吸引公众对文物保

34、护的关注与支持 1、为什么要与公众就文物保护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对许多保护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 文化遗产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文物保护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2、有哪些方法可吸引公众的支持 电视 博物馆 旅游 第三章 陶瓷砖瓦文物保护 一 陶瓷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 我国制陶业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利用陶器;如在西安半坡和河南龙山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各种形制不同的和纹饰各异的陶器和大量陶片;这表明当时的制陶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2、商周出现原始瓷器 瓷器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经改进原料、制作工艺和烧制温度而发展起来的.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

35、达 1200的原始瓷器;如浙江绍兴古墓中出土的紫色炻瓷.这种炻器被认为是比陶器更美观、更坚固的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也叫原始瓷器.3、汉代和晋代瓷器的发明已经完成 到了汉代和晋代在瓷器的制作工艺、窑的建筑、釉料的配制、烧制温度的控制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制瓷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施釉技术方法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现代手工施釉没什么区别.二 砖瓦类文物的发展 我国的古代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砖瓦在建筑材料中不仅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砖除了用以建筑房屋和地下陵墓外;还雕出精美的花鸟人物;作装饰材料.砖的出现和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房屋、陵墓等

36、建筑的强度;而且使建筑更加美观.瓦作为建筑物顶部的覆盖材料;自西周就出现了.在筒瓦的顶头上;是保护房檐部椽头免受风雨侵蚀的建筑构件瓦当.在陕西沣河东西岸;扶风县的黄堆、岐山县的凤雏村等处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西周瓦和瓦当.到了西汉时期;瓦的使用更加普遍.除了汉长安城内的宫殿、官署等建筑物外;各地的宅院建筑也普遍使用.三 陶瓷砖瓦的化学组成及烧制工艺 一、陶器的分类、化学成分及烧制工艺 1、陶器的分类 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明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按表明情况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 按质地分:细泥陶和夹砂陶 按颜色又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 2、陶器的化学成分 陶器是由经过淘洗和沉

37、淀后的黏土烧制而成的.一般认为古代人们是利用河流自然淘洗、沉淀的黏土来制作陶器的.黏土实质上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由石英、长石及金属矿物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因不同地方的黏土;各种成分的比例不同;所以烧制出来的陶器在颜色、质地上带有地方特色.陶土的基本成分有硅、铝、铁、钙、钾、钠、锰等元素.古代人们烧制陶器所用黏土;虽都是经河流淘洗和沉淀;其成分并不很纯;组分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甚至还含有一些有机成分动植物腐败物;石英和长石的颗粒大小也不均匀.3、陶器的烧制温度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 8001000之间.在此温度下;石英;长石熔融;黏土中有机物被氧化;生成 CO2 逸出;因

38、此陶器的结构不致密;多孔隙;比较容易破碎.4、彩绘陶 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古代人们利用天然矿物颜料;调以动植物胶;绘制在未烧制或已烧制的陶器上;创造出了色彩绚丽的彩陶.经分析得知颜料的成分是:红色:辰砂、朱砂、铅丹 褐色:赭石 白色:铅白、高岭土 黑色:碳 二、瓷器的化学成分及工艺 1、瓷胎的化学成分 瓷胎的原料;是以高岭土、石英、长石混合而成的特殊的黏土.高岭土是由长石;经过钾、钠、钙、铁等元素的流失和水的变化而形成的;熔融点为 1780.纯粹的高岭土有丝绢般的光泽;但存量很少;其黏度比粘土小.石英的化学成分是纯粹的二氧化硅;1730时开始熔融.长石根据含钠、钾

39、、钙氧化物的不同;又分为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他们的熔融点温度分别为 1200、1122、1550.2、釉彩的化学成分 瓷器不同于陶器的最大特征是有釉彩.所谓的釉为硅酸盐;也就是玻璃.釉与瓷器胎体之间有一中间层;这是釉在熔融时与胎体发生作用的结果;釉层虽然只有胎体厚度的13%;但已强烈改变了胎体的稳定性、介电性和化学稳定性.釉彩主体硅酸主要来自草木灰和长石;其中草木灰中含有更多的硅酸.3、瓷器的烧制温度 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陶器高.从前面介绍可知;纯净的瓷器原料的熔融温度很高;而实际上因瓷器原料混有杂质;其熔点降低了;一般瓷器的烧制温度在 12001500.在此温度下;胎体中部分成分开始溶化;填

40、充到胎体的空隙中;高岭土、石英、氧化铝聚合;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质地坚硬;吸水性很低.其烧制过程与火成岩形成过程非常相似;只是火成岩的温度更高;冷固时间更长.三砖瓦的化学成分及烧制工艺 瓦和瓦当的成分多为黄土;而砖的原料是砂质黏土或砂土.砖瓦都是先将泥土用水调和;制成泥坯;然后放入窑中于 1000左右的高温烧制.高温使泥坯内部颗粒之间由熔化的硅酸盐黏结;大大增强了硬度.由于砖瓦和陶器都是以土用水调和成泥做成坯;再经烧制而成;所以砖瓦所含的化学元素和构造都与陶器类似;只是陶器选用黏土含杂质少;烧制成器后;孔隙较小;强度较砖瓦大.但由于陶胎较薄;土中的有机质在 8001000的温度下会被氧化;生产

41、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虽陶器孔隙较砖瓦小;但与厚实的砖瓦相比仍属多孔隙而结构不致密的易碎器.三 陶瓷砖瓦类文物损蚀的主要原因 1、瓷器损蚀的主要原因 瓷器质地比较坚硬;加之表面有一层烧制而成的硅酸盐釉层;因而吸水率低;受水的影响和侵害不大.所以瓷器的损毁更多来源于外力的冲击;如存放瓷器的房屋倒塌、墓穴坍塌;使瓷器因受到碰撞、重压而破碎;甚至成为碎片.2、陶器损坏的主要原因 内因:陶器文物由于质地疏松;多孔隙;吸水性强;因而很容易吸收雨水或地下水.雨水或地下水在流动或渗透的过程中会溶入各种酸碱盐、有机物;从而给陶器带来损害.外因: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中可溶盐对陶器的破坏 地下水将陶胎中的钙、镁

42、等阳离子溶出在陶器表面形成坚硬沉积层 自然灾害对陶器文物造成的危害 人为因素的破坏 3、砖瓦类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 内因:砖瓦类文物损蚀的主要内因是本身质地疏松、多孔隙、吸水性强;对外界有害物质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酸雨、尘埃的吸附力很强;很容易受腐蚀而风化、酥粉而变得更脆弱更易碎.外因 1 大气中有害氧化物气体对砖瓦类文物的危害 有害氧化物气体:氮的氧化物气体:NO、NO2、N2O3 硫的氧化物气体:SO2、SO3 碳的氧化物气体:CO、CO2 以上这些氧化物气体;在疏松、多孔隙、吸附性强的砖瓦类文物表明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变成腐蚀文物的无机酸.砖瓦类文物的原料为黏土、砂子和黄土;这些都容易受无

43、机酸侵蚀而发生化学风化.使砖瓦类文物中一些成分如碳酸钙、硅酸钙等被无机酸腐蚀.这样一些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主要成分由于受无机酸侵蚀而变成溶于水的盐或微溶于水的物质;随雨水冲刷而被逐渐带走;损坏了砖瓦的强度和外貌.2 空气中有害氢化物气体对砖瓦类文物的损坏 空气中有害氢化物气体主要是氯和硫的氢化物;如 HCl、H2S 对文物的危害.HCl 的水溶液盐酸是个腐蚀性很强的酸;他可和砖瓦的主要成分黏土和砂土作用;使其内部颗粒之间的粘结物硅酸盐和 HCl 反应而失去黏结作用致使砖瓦酥散、粉化.3 空气中尘埃对砖瓦类文物的损坏 空气中尘埃成分复杂;来源于多方面;空气中尘埃的成分:酸碱盐固体.空气中 NO2、

44、SO2、SO3 等与水及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次生污染物盐类.海风、海浪飞溅带入空气中之盐类;盐场含盐气流带给空气中的氯化物 NaCl、KCl、硫酸盐、气溶胶等.燃料燃烧产生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烟道烟尘、煤渣、灰尘;来自金属冶炼厂、加工厂、化工厂、碎石厂等排到空气中的各种金属、金属氧化物、石棉、石英.尘埃还含有微生物菌类、低等植物苔藓、藻类生成所需的养料.以上粉尘降到疏松多孔的砖瓦类文物上;一旦遇到潮湿空气、降水;那些可溶盐、酸、碱都会溶解而渗入砖瓦文物的孔隙中;也会使砖瓦文物粗糙的表面腐蚀而风化、酥粉.4 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砖瓦类文物的腐蚀损害 由于人口剧增;现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没有省界、国

45、界;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空中死神酸雨.使砖瓦表面严重风化、酥粉;使内部结构更加疏松、空隙扩大;严重影响砖瓦的强度.5 风沙打磨对露天砖瓦类文物的破坏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风吹沙尘起;强烈的沙尘暴对露天砖瓦类文物的吹打磨损很厉害;有时甚至将砖瓦吹打破损.由于砖瓦与古建文物在一起;砖瓦文物的破损;风化、酥粉;会引起雨水渗漏;危及古代建筑木质构件.受雨水及雨水中各种酸、碱、盐物质浸蚀的木质构件膨胀干缩、开裂、糟朽;威胁古代建筑的安全.五 陶瓷砖瓦类文物的保护修复 一陶瓷砖瓦类文物的清洗 新出土的陶瓷砖瓦类文物及其碎片往往沾有各种污泥浊土及石灰质、石膏质、硅质

46、等沉积物;一般都需要进行清洗.1、软质泥土的清洗 一般陶瓷砖瓦类文物出土后都沾有不少软质泥土;可先用普通水初步洗除;然后再用蒸馏水洗净.2、表面有彩绘的陶器及干硬泥土的清洗 有彩绘的陶器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颜料和动植物胶绘成的薄膜.这层膜与陶器黏结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加之地下水长期浸泡或陶器表面泥土干缩时的影响;黏结力会变得更弱;不宜用水泡洗;冲洗.处理这种彩绘陶器的污垢时;可用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薄薄的小竹片小心地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与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笔刷

47、蘸水轻轻刷洗干净.3、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 陶瓷表面的沉积物、污垢虽对文物没什么腐蚀;但会因遮盖文物的表面的彩绘装饰而影响陶器的形象;也需要清除掉.陶瓷器文物表面得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石膏质及硅质;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虽因沉积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也不同;但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分解沉积物中的阴离子;一种是利用螯合剂络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1 用分解阴离子的方法清洗陶瓷文物表面得沉积物 石灰质沉积物的清洗:清洗前;先用水浸泡器物;然后用滴管吸取足以去除沉积物碳酸盐的 10%盐酸或硝酸滴在沉积物上;使石灰质碳酸分解;生产的新盐溶解后;用水

48、洗去生产的盐类和过量的酸.石膏质沉积物的清洗:石膏质沉积物虽然不溶于盐酸、硫酸、稀硝酸;却可跟具有氧化性的浓硝酸反应而形成可溶性硝酸盐.将沾有石膏质沉积物的器物先用水浸湿;然后滴少量浓硝酸于石膏质上;待其溶解后;及时用机械法剔除;最后用水洗去余液.硅质沉积物的清洗:硅质是最不容易清除的沉积物;一般用 1%的氢氟酸涂于硅质沉积物表面;每次涂几分钟;涂后用水洗净;反复操作;直到将硅质沉积物清除完.因氢氟酸有剧毒;所以此法应慎用.在一般陶瓷文物表面;这三种沉积物都有而又不容易辨别.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按先石灰质、石膏质;最后硅质的顺序来清除.2 用螯合剂来夺取阳离子 用螯合剂夺取陶瓷类文物表面沉积物中

49、的阳离子;形成易溶于水的螯合物;而沉积物中之阴离子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形成新的可溶性钠盐;最后用清水洗去可溶性钠盐及可溶性螯合物即可达到清洗沉淀物的目的.常见的络合剂有六偏磷酸钠和 EDTA 二钠盐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1、六偏磷酸钠螯合清洗剂 用 10%的六偏磷酸钠水溶液浸润沉积物;螯合沉积物中阳离子生成溶于水的螯合物;然后用蒸馏水清洗螯合物及可溶性钠盐即可.若沉积物坚硬难除;可用多层纸张贴敷法来清除;用 10%的六偏磷酸钠将多层纸张浸润湿贴在沉积物上;使新生成的螯合物和可溶性钠盐渗入多层纸中;待水分蒸发后;可溶性盐即留在纸层中;最后将纸层揭下;即完成一次清洗.反复上述操作 2、3 次;沉积

50、物就会被全部清除.2、EDTA 二钠盐螯合清洗剂 将有沉积物的陶瓷片和陶器;放入 7580的 EDTA 螯合清洗剂中;翻动煮 2030 分钟;取出用大量水冲洗;刷除软化的沉积物.一次未洗净;可重复操作直至洗净;最后用 2%的醋酸溶液中和除去碱性;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4 陶瓷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的清洗 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剂氧化处理;使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变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类污垢常用 3%的双氧水;具体清洗操作是:用棉球蘸 3%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去除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5 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 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