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讲稿学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45081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萃取讲稿学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萃取讲稿学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萃取讲稿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萃取讲稿学习.pptx(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萃取的理一、萃取的理论依据依据二、二、简单的萃取的萃取过程程三、萃取三、萃取过程特点程特点四、四、应用用场合合五、萃取五、萃取剂S S的的选择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1页/共51页一、萃取的一、萃取的理理论依据依据 依据液体混合物中各依据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所分在所选择的溶的溶剂中中溶解度溶解度的差异分离的差异分离液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的的单元操作称元操作称为液液-液萃取液萃取,也称,也称溶溶剂萃取萃取,简称称萃取萃取(Extraction)。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2页/共51页二、简单的萃取过程二、简单的萃取过程-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萃取剂萃取剂(S)混合槽混合槽沉降

2、分离沉降分离脱除溶剂脱除溶剂萃取液萃取液E萃余液萃余液RS S萃取相萃取相萃余相萃余相-SE-SR ER原料液原料液F(A+B)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3页/共51页 工工业萃取萃取过程由程由三个基本三个基本过程程组成,即成,即 (1 1)混合混合 采取措施使萃取采取措施使萃取剂和原料液充分混合,和原料液充分混合,实现溶溶质A由原溶液向萃取由原溶液向萃取剂传递。(2 2)沉降分离沉降分离 进行萃取相行萃取相E和萃余相和萃余相R的分离。的分离。(3 3)脱除溶脱除溶剂 萃取相和萃余相脱溶萃取相和萃余相脱溶剂得到萃取液得到萃取液E和和萃余液萃余液R,萃取,萃取剂循循环使用。使用。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

3、概述第4页/共51页三、萃取三、萃取过程特点程特点与蒸与蒸馏、吸收比、吸收比较单元操作单元操作操作原理操作原理扩散方式扩散方式液液-液萃取液萃取EXTRACTIONEXTRACTION 利用组分在萃取剂中利用组分在萃取剂中溶解度溶解度不不同分离同分离液体液体混合物混合物单向单向扩散扩散蒸馏蒸馏DISTILLATIONDISTILLATION 利用组分的利用组分的挥发度挥发度不同分离不同分离液液体体混合物混合物 反向反向扩散扩散 吸收吸收ABSORPTION ABSORPTION 利用组分利用组分溶解度溶解度不同分离不同分离气体气体混合物混合物 单向单向扩散扩散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5页/共

4、51页 四、四、应用用场合合1.1.沸点接近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沸点接近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 1的物系分离的物系分离环己烷环己烷(A)与苯与苯(B)常压沸点为常压沸点为80.73OC、80.1OC,,加入糠醛后,加入糠醛后,可达到可达到2.7。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6页/共51页2.2.恒沸物分离恒沸物分离乙醇乙醇-水恒沸组成:乙醇水恒沸组成:乙醇 0.894(mol%),乙醇乙醇/水水9,加入,加入苯,形成三元恒沸物,乙醇:苯,形成三元恒沸物,乙醇:0.23;水:水:0.226,乙醇乙醇/水水1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四、四、应用用场合合第7页/共51页3.3.热敏性物质的分离热敏性物质

5、的分离 在生化制药的过程中,生成复杂在生化制药的过程中,生成复杂的有机液体混合物,这些物质大多为的有机液体混合物,这些物质大多为热敏性混合物。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热敏性混合物。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萃取,可避免受热损坏,提高有效物萃取,可避免受热损坏,提高有效物质的收率。例如青霉素的生产,用玉质的收率。例如青霉素的生产,用玉米发酵得到的含青霉素的发酵液,以米发酵得到的含青霉素的发酵液,以醋酸丁脂为溶剂,经过多次萃取得到醋酸丁脂为溶剂,经过多次萃取得到青霉素的浓溶液。青霉素的浓溶液。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四、应用场合四、应用场合第8页/共51页4.4.组分浓度低且为难挥发组分的分离组分浓度低且为难挥

6、发组分的分离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从稀醋酸水溶液中回剂从稀醋酸水溶液中回收醋酸(收醋酸(90%左右)左右)。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四、应用场合四、应用场合第9页/共51页五、萃取剂五、萃取剂S S的选择的选择1.选择性好:选择性好: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10页/共51页2.易回收:易回收: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11页/共51页 为为使使萃萃取取相相E与与萃萃余余相相R能能较较快快的的分分层层,要要求求萃萃取取剂剂S与稀释剂与稀释剂B有较大的密度差。有较大的密度差。3.E、R易分相:易分相: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12页/共51页 萃萃取取剂剂应应满满足足一一般般的的工工艺艺

7、要要求求:稳稳定定性性好好,腐腐蚀蚀性性小小,无无毒毒,不不易易着着火火、爆爆炸炸,来来源源容容易易,价价格较低等。格较低等。4.其他其他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13页/共51页第二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二、物料衡算与杆杠定律二、物料衡算与杆杠定律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四、分配系数四、分配系数k kA A与选择性系数与选择性系数 五、五、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第14页/共51页一、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yA已知,已知,yB=1-yA可知可

8、知x xA A已知,已知,x xB B=1-x=1-xA A可知可知;在精馏与吸收中,在精馏与吸收中,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可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二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与物料衡算的关系可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二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与物料衡算的关系第15页/共51页 三元物系三元物系平衡关系平衡关系 如何表示?如何表示?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16页/共51页一、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解决方法解决方法ABSMABSM利用三角形利用三角形ABSM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17页/共51页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顶点ABS纯纯组分

9、组分 (A、B、S)的表达)的表达点点A:xA=100%点点B:xB=100%点点S:xS=100%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18页/共51页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三边ABS二元混合物(二元混合物(A+B,A+S,B+S)的表达的表达 三角形任一边上的任一三角形任一边上的任一点代表二元混合物,第三组点代表二元混合物,第三组分的组成为分的组成为0 0。边上任一点越靠近某一边上任一点越靠近某一顶点处,此顶点所代表的组顶点处,此顶点所代表的组分在溶液中的浓度越大。分在溶液中的浓度越大。A%B%S%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19页/共51页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

10、法-内部 M M点:点:xA 0.4 xB 0.3 xS 0.3ABSM三元混合物三元混合物M M(A+B+S)的表达的表达N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0页/共51页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总结ABSM纯物质纯物质 三角形顶点三角形顶点 A、B、S二元混合物二元混合物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边AB、BS、SA三元混合物三元混合物三角形内部的点三角形内部的点M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如何确定点的坐标?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1页/共51页 两种不同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度的溶液U和和V(均含有均含有A、B和和S)混合后混合后形成混合溶液形成混合溶液M,则U、V和和M的的

11、质量及量及组成关系成关系为:物料衡算物料衡算:总:总:U+V=MA A:UyA+VxA=MzAS S:UyS+VxS=MzS1.1.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material balance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2页/共51页2.2.杠杆定律的内容杠杆定律的内容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1)(1)代表新混合液组成的代表新混合液组成的M M点和点和代表两混合液组成的代表两混合液组成的U U点、点、V V点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同一条直线上。(2)(2)溶液溶液U U与溶液与溶液V V的质量之比的质量之比等于线段等于线段

12、MVMV与线段与线段MUMU之比。即之比。即或或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3页/共51页3.3.杠杆定律的推导杠杆定律的推导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物料衡算物料衡算:总总:U+V=MA A:UyA+VxA=MzAS S:UyS+VxS=MzS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4页/共51页)U、V、M 三点三点共共线,M点点为U与与V点的点的和点和点,U(V)点点为M点与点与V(U)点的点的差点差点。b)b)分量与合量的分量与合量的质量与直量与直线上相上相应线段的段的长度度成比例成比例。4.4.杠杆定律的总结杠杆定律的总结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

13、律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5页/共51页1.1.和和(差差)点的确定点的确定 5.5.杠杆定律的应用杠杆定律的应用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2.2.量的确定量的确定U,VU,V或或M M点的确定点的确定原料中加入原料中加入S S萃取相中脱除萃取相中脱除S S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6页/共51页 1、A、B、S、E、R、E、R、F、xF、xA、yA、的含义?的含义?2、物料衡算和杠杆定律的内容?、物料衡算和杠杆定律的内容?课前思考课前思考第27页/共51页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B、S完全不互溶第二节第二节

14、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8页/共51页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B-B、S S部分互溶部分互溶根据根据A、B在在S中溶解度的不同分中溶解度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三种情况:AB完全互溶完全互溶AS完全互溶完全互溶BS部分互溶部分互溶AB完全互溶完全互溶AS部分互溶部分互溶BS部分互溶部分互溶AB完全互溶完全互溶AS部分互溶部分互溶BS部分互溶部分互溶ABSABSSAB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29页/共51页 在在纯组分分B中加中加S使其溶解使其溶解(d1),),S加到一定数量后,到达加到一定数量后,到达R R点点时,溶液由透明,溶液由透明变混混浊

15、,即,即S S在在B B中达到中达到饱和,出和,出现两相,两相,R R点点称称为分分层点点(混溶点)(混溶点),继续加加S,则到达到达E E点又重新透明,点又重新透明,E E点亦点亦称称为分分层点(混溶点)点(混溶点)。溶解度曲线(以溶解度曲线(以B、S部分互溶):部分互溶):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作法作法P1P1ABSREd1d2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0页/共51页ABSRdER1E1M1 在二元混合液在二元混合液d中加入中加入A,至至M1点,混合后静置分层,点,混合后静置分层,得得共轭相共轭相E1和和R1,联结点,联结点R1、E1即为即为

16、平衡联结线平衡联结线。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作法作法P2P2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1页/共51页ABSRdER1E1M1 连接所有的连接所有的E、R点点即得溶解度曲线。即得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作法作法P3P3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2页/共51页 溶解度曲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分将三角形分为两两个区域:曲个区域:曲线以内以内为两相区两相区,曲曲线以外的以外的为单相区。相区。共共轭相相(Conjugate phase):互成平衡的液相。其

17、互成平衡的液相。其组成分成分别由由R和和E点表示。点表示。ABS0.80.60.40.20.80.60.40.20.20.40.60.8两相区两相区单相区单相区REM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共轭相共轭相 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3页/共51页 对B B、S S两相混合物,当加入两相混合物,当加入A A的量使混的量使混合液恰好合液恰好变为均相的点称均相的点称为混溶点。混溶点。两个两个共共轭相相组成相同成相同时的混溶点称的混溶点称为临界混溶点,以界混溶点,以P P表示。表示。注:注:(1 1)溶解度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混溶点,既

18、可能是)溶解度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混溶点,既可能是E相,也可能是相,也可能是R相。相。(2 2)P点将溶解度曲线分为萃取相区域与萃余相区域。一般临界混溶点将溶解度曲线分为萃取相区域与萃余相区域。一般临界混溶点并不是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点并不是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dREABSPM1R1E1临界混溶点临界混溶点Plait point: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临界混溶点临界混溶点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4页/共51页 方法一:方法一:联结线E E1 1R R1 1、E E2 2R R2 2、E E3 3R R3 3、E E4 4R R4 4,分,分别从从

19、E E1 1、E E2 2、E E3 3、E E4 4点作点作ABAB平行平行线,与由,与由R R1 1、R R2 2、R R3 3、R R4 4点分点分别作的作的BSBS平行平行线相交,相交,连结各交点得各交点得辅助曲助曲线;辅助曲助曲线与溶解度曲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即的交点即为临界混溶点界混溶点P P。已知共轭相中任一相的组成,可利用辅助线得出另一相的组成已知共轭相中任一相的组成,可利用辅助线得出另一相的组成。辅助曲线辅助曲线 Auxiliary curve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辅助曲线 ABSPR1R2R3R4E4E3E2E1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

20、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5页/共51页 方法二:分别从E1、E2、E3、E4点引AB平行线,与分别从R1、R2、R3、R4点引出的AS平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得辅助曲线。辅助曲线延长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即为临界混溶点P。ABSPR4R3R2R1E1E2E3E4辅助曲线辅助曲线 Auxiliary curve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辅助曲线 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6页/共51页分配曲线表达了萃取操作中互成平衡的两液层分配曲线表达了萃取操作中互成平衡的两液层E和和R中溶中溶质的分配关系,相当于相平衡线。质的分配关系,相当于相平衡线。B、S部分互溶:

21、部分互溶:质量质量分数分数表示表示相平相平衡关衡关系系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分配曲线分配曲线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7页/共51页二苯基己烷二苯基己烷廿二烷廿二烷糠醛糠醛0.80.60.40.20.80.60.40.20.20.40.60.845 C80 C115 C140 C 两相区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系本身的性质,两相区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系本身的性质,而且与操作温度有关。而且与操作温度有关。温度降低,互溶度减小,两相区面积增大。温度降低,互溶度减小,两相区面积增大。三、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第

22、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38页/共51页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kA Distributive coeffient 四、四、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A与选择性系数与选择性系数 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 当三元混合液的两个液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当三元混合液的两个液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E E相和相和R R相相中的组成之比称为分配系数,以中的组成之比称为分配系数,以k kA A表示,即表示,即同样,对于组分同样,对于组分B B也可写出相应的表达式,即也可写出相应的表达式,即式中式中 y yA A、y yB B-分别为组分分别为组分A A、B B在萃取相在萃取相E E中的质量分

23、率;中的质量分率;x xA A、x xB B-分别为组分分别为组分A A、B B在萃余相在萃余相R R中的质量分率。中的质量分率。第39页/共51页(1)(1)k kA A只反映只反映S S对A A的溶解能力,不反映的溶解能力,不反映A A、B B的分离程度。的分离程度。(2)(2)分配系数的分配系数的值取决于物系、操作温度和溶液的取决于物系、操作温度和溶液的组成。成。(3)k(3)kA A值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A 的说明的说明 四、四、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A与选择性系数与选择性系数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0页/共51页选择

24、性系数选择性系数 (Selective coeffient):四、四、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A与选择性系数与选择性系数 选择性系数选择性系数 表示表示两相平衡时,萃取相两相平衡时,萃取相E E中中A A、B B 组成之比组成之比与萃余相与萃余相R R中中A A、B B 组成之比的比值。组成之比的比值。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1页/共51页 表示表示S S对A A、B B组分溶解能力差分溶解能力差别,即,即A A、B B的分离程度。的分离程度。一般一般k kA A大于大于k kB B 所以萃取操作中所以萃取操作中,值均均应大于大于1 1。值越大越大,越有利于越有利于组分的分离。

25、分的分离。若若=1,=1,k kA A=k kB B ,萃取相和萃余相在脱溶,萃取相和萃余相在脱溶剂S S后后,将具有相同的将具有相同的组成成,故无分离能力故无分离能力 。选择性系数性系数类似于蒸似于蒸馏中的相中的相对挥发度度。四、四、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A与选择性系数与选择性系数选择性系数选择性系数 的的说明:说明: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2页/共51页 组分分B B与与S S的互溶度影响溶的互溶度影响溶解度曲解度曲线的形状和分的形状和分层区面区面积。B B、S S互溶度小互溶度小,分分层区面区面积大大,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高高浓度度yymaxmax较

26、高。所以高。所以B B、S S互互溶度愈小溶度愈小,愈有利于萃取分离。愈有利于萃取分离。ABSymax B、S互溶度愈小互溶度愈小,愈有利于萃取分离。愈有利于萃取分离。四、四、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A与选择性系数与选择性系数-互溶度互溶度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互溶度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互溶度: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3页/共51页五、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混合混合 A、混合混合 将将S kg的萃取的萃取剂加到加到F kg的料液的料液中并混和均匀,即得到中并混和均匀,即得到总量量为M kg的混合液,其的混合液,其组成由点成由点M的坐的坐标位位置置读取。取。三角形相图 ABSFMS

27、0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4页/共51页五、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沉降分离沉降分离 B、沉降分离沉降分离 混合液沉降分离后,得到平混合液沉降分离后,得到平衡的两液相衡的两液相E、R,其,其组成由成由图上上读得,各得,各项的量由杆杠的量由杆杠规则及及总物物料衡算求得,即料衡算求得,即 三角形相图三角形相图 ABSFERMS0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5页/共51页五、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脱除溶脱除溶剂 三角形相图三角形相图 ABSEFRERM C、脱除溶剂脱除溶剂 若将得到的萃取相及萃余若将得到的萃取相及萃余相完全脱除溶剂,则得到萃取相

28、完全脱除溶剂,则得到萃取液液E和萃余液和萃余液R,其组成由图,其组成由图上读得,其量利用杆杠规则确上读得,其量利用杆杠规则确定,即定,即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6页/共51页五、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总结 单级萃取过程是将组成为单级萃取过程是将组成为F点所示的混合液分点所示的混合液分离成为含溶质离成为含溶质A较多的萃取液较多的萃取液E和含溶质和含溶质A较少的较少的萃余液萃余液R,使混合液,使混合液F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总结:总结:第二节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的基本原理第47页/共51页【例例题1】用水作萃取剂用水作萃取剂(S)(S),对

29、醋酸,对醋酸(A)(A)苯苯(B)(B)混合液进行萃取分混合液进行萃取分离。在离。在2525下醋酸下醋酸苯苯水溶液的液水溶液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如表液相平衡数据如表1111l l所示,依此数据:所示,依此数据:(1)(1)在直角三角形坐标图上标绘溶解度曲线;作出序号为在直角三角形坐标图上标绘溶解度曲线;作出序号为2 2、3 3、4 4、6 6、8 8组数据的平衡联结线;绘出辅助曲线并标出临界混组数据的平衡联结线;绘出辅助曲线并标出临界混溶点。溶点。(2)(2)试求与组成为试求与组成为2525醋酸、醋酸、1 1水、其余为苯水、其余为苯的液相呈平衡的液相呈平衡的另一液相的组成,并求出醋酸在两平衡液相中的分配系数的另一液相的组成,并求出醋酸在两平衡液相中的分配系数K KA A的数值。的数值。第48页/共51页第49页/共51页ABS第50页/共51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51页/共5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