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沟是如何运行的.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44200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寿沟是如何运行的.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寿沟是如何运行的.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寿沟是如何运行的.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寿沟是如何运行的.pptx(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第3页/共18页赣州古城属亚热带气候的盆地,而且章江、贡江两水夹城,在城北汇合成赣江,使得整个赣州古城3面环水。要说这么一个地方,必然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赣州古城可是赣州却千年不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赣州古城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呢?答案就是:水利工程。也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福寿沟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第4页/共18页简介福寿沟是一处地下水利工程。它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相当于水利部总工程师)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2、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第5页/共18页第6页/共18页一是将原来简易的下水道改造成矩形断面,砖石砌垒,沟顶用砖石垒盖,纵横遍布城市的的各个角落,分别将城市的污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福寿沟工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二是将福寿两条沟与城内的的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一方面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池塘养鱼、淤泥种菜,形成生态环保循环链。三是建设了12个防止洪水季节江水倒灌,造成城内内涝灾害的水窗。第7页/共18页福寿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

3、、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福寿沟功能第8页/共18页福寿沟为什么能使赣州千年不涝呢?其实,答案挺简单的第9页/共18页把这张图转换成3D的形式,大概就是这样的。先看一张清朝时期绘制的图,画得是赣州古城的下水道系统第10页/共18页主沟支渠遍布赣州古城,与地面的雨漏、明沟等相连,汇集全城的雨水和生活污水。第11页/共18页每逢雨季,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反之,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水水 窗窗其实这就是利用了水力学原理,现在还有很多的水闸都还在用这

4、种装置第12页/共18页水窗,又名拍门,主要安装在排水管道的尾端,用于防止外水倒灌。第13页/共18页当江水上涨,城内的水排不出来时,便进入城内大大小小的水塘,福寿沟跟这些水塘是连通的。这些水塘,平时有福寿沟中的活水流过,既能沉淀沟中的淤泥,也有利于保持自身水体的活性。第14页/共18页福寿沟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城市地形的自然高差,全部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和水塘内。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然而,让古人想不到的是后人竟会填塘建房。1958年还拥有400多亩水塘,到1981年初仅剩130余亩。第15页/共18页反思:历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排水系统的各种问题不断凸显出来,作为水利院校的学生,以后我们极有可能从事这一行业,而这一古人留下来的排水系统,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在追求城市外表光鲜的同时,也想想一座城市的百年根基,为城市建一个“福寿沟”式民生的设施,不仅功在当代,而且能造福后人。第16页/共18页第17页/共1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8页/共1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