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消费习惯调查的.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341719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消费习惯调查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消费习惯调查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消费习惯调查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消费习惯调查的.ppt(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关于09会计(会计(2)班消费习惯)班消费习惯的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小组人员:090703201 陈珠萍 090703214 季雪 090703223 倪会 090703236 吴宇馨 090703240 许玲玲 090703244 姚仁艳 调查背景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作为社会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呈现出多种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其世界观的反映,而且对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我大学生生活消费的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财商”

2、,在当前社会便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应面对的课题。调查目的调查目的: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有助于大家树立正确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通过调查以班级为团体的消费习惯,反映我们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及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消费习惯现状一、学生消费习惯现状1、月消费额分几个区间,但总体差别不大。、月消费额分几个区间,但总体差别不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1000元和1000元15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15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一半的学生在1000以内,另外一半多

3、数的学生在1000到1500,总体算均匀。2、生活费主要来源单一,大多由父母给予。、生活费主要来源单一,大多由父母给予。学生调查中发现,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给予。通过勤工俭学,兼职获得生活费的少之又少,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较大。3、通讯网络费用占一定比例。、通讯网络费用占一定比例。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生活费开销用处多种多样,去休闲场所,着装,个人护理,数码产品,旅游,各占一定比例。随着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用于通讯网络费用不容小觑。4、“游玩费游玩费”、“恋爱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

4、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占了百分之六十。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6、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

5、,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二、调查结果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

6、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

7、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4、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相对较薄弱。、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相对较薄弱。很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供给,自己经济相对独立的少之又少,出外兼职的学生不多,而且兼职质量不高。5、学生储蓄观念,节约意识相对淡薄。、学生储蓄观念,节约意识相对淡薄。学生没有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各方面支出都占一大比例,有很多学生都会超出预算的消费 三、学生行为

8、原因分析三、学生行为原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

9、区。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

10、,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行为的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行为的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11、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

12、“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