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与方向,少数民族文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848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与方向,少数民族文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与方向,少数民族文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与方向,少数民族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与方向,少数民族文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在状况与方向,少数民族文学论文何为少数民族文学?杨春风在其发表的 (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辨析 一文中提出: 少数民族文学即中国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文学。 1在我们国家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少数民族文学和汉族文学之间一直都在互相影响着,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互动的、有益的,对推动我们国家文学朝着愈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与创作相对发达、研究相对丰富的汉族文学相比,少数民族文学对人们来讲是比拟陌生的,在相当

2、长的时间内并没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了很多保卫性的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才日渐遭到重视,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人也日益增加,尤其近期这些年,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成果、新的方式方法也层出不穷,因而有必要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发展予以足够的关注和分析。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在状况一 民族文化有被边缘化的趋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大的问题在于一种存在于民族文化和非民族文化之间的挣扎,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日渐淡化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进入当代以来,我们国家诞生了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如老舍、沈从文等。也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文

3、学作品。但是从这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当代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民族文化色彩已逐步淡化。以老舍的文学作品为例,他所着的 (方珍珠 和 (龙须沟等两部文学作品基本是以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为主题进行写作的。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固然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色彩的浸透,但是总体来讲很难与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严密联络起来,其文学创作形式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学形式一直很难被群众接受,所以一些少数民族作家才会刻意去模拟汉族作家的写作风格,让其文学作品愈加的汉化。2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当前很多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构成了一种大杂居局面,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已

4、经严重遭到影响,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并没有太多的本民族意识。由此,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民族文化色彩淡化也就缺乏为怪了。二 重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重视固然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色彩逐步淡化,但是重构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呼声,在相关的文学作品中也蕴含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因子。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将来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我们国家着名少数民族作家阿来就会经常性地在其小讲中融入一些对藏族地区的民俗文化生活的本色描绘叙述。这种描绘叙述既具体表现出出阿来迫切希望回归民族传统文化生活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出其对当代工业社会的厌恶。又如, (黑骏马 这部小讲,所描绘叙述的内容主

5、要是主人公希望到大城市寻找自个的理想之路,但是却四处碰壁,换来了对城市生活的无尽厌倦和失望。最终主人公选择逃离城市生活,回到自个的家乡,并且疯狂热爱上了自个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固然大量充溢着当代文化元素,但是华而不实也不乏很多有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描写。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当代还有很多。由此能够充分地看出,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浸透仍然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大特色。三 读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追捧与日俱增随着当代社会少数民族文学的蓬勃发展,由此也博得了大量的读者。正是由于这些大量的读者的存在,才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国家少数民族文学在当代的快速

6、发展。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对于我们国家人民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讲更是如此。整天生活在大城市中,遭到工作压力、生活环境的困扰,让更多的城市人愈加向往民族文化生活。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着有一部小讲叫 (在茫茫的草原上,在该部作品当中有很多关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以及生活的描绘叙述,淳朴的蒙古人和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令人心驰神往。阅读完这部小讲之后,不免会让人产生一种奔向茫茫蒙古大草原的冲动。诸如此类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还有很多。能够讲,当代的很多少数民族文学其内容是独具民族色彩的,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会产生一种净化作用,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它能够带领人们走

7、向一个风土人情淳朴的环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这也是为什么当代的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会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二、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将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固然,中国当代的少数民族文学已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背后也不免会有很多让人忧心的地方。因而,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一 少数民族文学的内容应该更多地具体表现出民族特色从总体上来讲,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受众仍然是非常少的,之所以会遭到部分读者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热爱文中所描绘叙述的颇具民族文化色彩的内容。所以讲,在将来的发展之路上,坚持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浸透仍然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应该坚持的原则,假如失去了民族文化特色这一本质,那么就失去

8、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精华真髓。其在将来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只要具有民族文化的特性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学才能真正拥有其发展的将来。3对于当代的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来讲,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挣扎,他们在困惑到底是不是应该多在文学作品中浸透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从民族文学发展的角度和重建民族文化方面来讲,这一点是无需太多的考虑和犹豫的。断定一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能否成功和优秀,根本的判定标准自然是看他的作品能否具体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否则再鲜亮的文字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只要这样的作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例如,藏族作家阿来,他以小讲的

9、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审美别具一格,充分表现了恶劣自然环境下藏族人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志,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能够讲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在阅读的经过中也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藏族民族文化。二 要更多地汲取别人的文学创作经历体验和技巧少数民族作家在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应该积极汲取别人的文学创作经历体验和技巧,进而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事实上,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那么大,人们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沟通和浸透,互相学习仿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互取所长,互补所短,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将来发展来讲均是非常重要的。藏族作家阿来曾经讲过这样

10、一句话: 人生有些道理,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都应该知道和学习的。学习、进步、提升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由此能够看出,学习对于阿来的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要。总而言之,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讲,不能固步自封,要擅长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经历体验,只要做到广泛阅读才能汲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让本身的文学作品具体表现出出更高层次的艺术性和创作性。三 民族语言的放弃和汉字写作的统一在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当中,我们能够看出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均是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记录的。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则口头传诵。进入当代社会,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作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利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创作文学作品的局限性,于是大都转向运

11、用汉语言创作文学作品的道路。试想一下,假如在当代我们仍然坚持用自个本民族的文字进行文学创作,那么其受众群又会有多少呢?对于生活在我们国家境内的绝大部分的汉族人民来讲,阅读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学无疑等于看天书一般,根本无法看懂。这样的作品又怎样能博得更多读者的青睐呢?所以讲,选择运用汉语言进行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创作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少数民族文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四 互联网发布是少数民族文学将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无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文学也由此蓬勃发展起来。所以,很多文学作品的首发之路就是网络。而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将来也必将走上这条道路。通过互联网发布,进而让

12、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评价和转载。社会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应该紧追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唯有如此,才能在将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结束语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发展经过当中,少数民族文学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有理由相信,少数民族文学应该也必须参加到中国文学发展和繁荣的新潮流中。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怎样在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做好选择与舍弃,事关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当下看,少数民族文学与过去相比,确实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很好地发展,但是在将来究竟怎样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引导少数民族文学走向愈加辉煌的发展之路。以下为参考文献:1 杨春风。 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8,11。2 徐其超。 文学史观与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构建J. 民族文学研究,2018,02。3 张永刚,唐 桃。 少数民族文学:民族认同与创作价值问题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