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843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班固(汉书 艺文志在(六略艺 诗的小序中写到: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历来注家多注意孔子删诗,对 凡三百五篇 进行解释,然而(诗经里的诗歌并不全是周诗,而 上采殷 和 纯取周诗 相矛盾,且对 下取鲁 的原因是什么注家未作过多解释。王应麟的(汉书艺文志考证引(孔子世家曰: 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可能他以为这句话是强调雅颂的重要性,(诗经中并非没有周以前的诗歌。陈寿祺(齐诗遗讲考曰: 班固言孔子

2、纯取周诗,则不以国风、二雅兼有周以前作也。 可知陈氏对班固此言直接进行否认。姚明辉(汉书艺文志注解曰: 纯,专也。 (国风(二雅(周颂皆周诗;(商颂殷诗;(鲁颂鲁诗也。 姚明辉以为这三段应分开理解,周诗为主,殷鲁次之,所以并不矛盾。假如这样解释,则无法讲通 上采 和 下取 的关系,而且(国风中也不仅仅仅是周诗。 笔者以为,要释通此句需对(汉书 艺文志的源流进行梳理,即探究(别录和(七略。班固(艺文志毕竟是承袭二目而来,他也在总序中写到: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因而,极有可能此句并非班固所写,而是引用刘向或者刘歆的原文,这也正是本文要求证的。为区分刘向、刘歆的内容,笔者

3、对二刘的政治和学术观念进行梳理,最后回归此句解释,并得出结论,推而广之,区分出班固文中二刘的内容归属。 刘向、刘歆为刘氏宗室,楚元王之后。二人的传记附于(汉书 楚元王传之后,记载较为详实,近代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考证也颇为严谨,后人另有零星的记载。从这些史料中能看出刘向、刘歆父子思想的分歧。刘向的学术思想在(别录中有所具体表现出,刘歆的学术思想在(七略中有所具体表现出,可惜二目已残缺,(汉书 艺文志中保存的内容又纠葛不清。 (七略别录有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佚一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也有辑佚,姚振宗的(七略别录佚文和(七略佚文考证也颇详实。从现存资料分析,根据上文可知父子

4、间有政治分歧,而学术分歧更为明显。 一、刘向之法先王 (汉书 楚元王传曰: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议大夫 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 其出身刘氏,凭借祖荫有了官职,除献赋、颂外还曾因宣帝好神仙,献(枕中鸿宝苑秘书,甚至因而而下狱,其兄阳城侯安民赎罪才重新重用。 上亦奇其材,得逾冬减死论。会初立(穀梁春秋,征更 生 受(穀 梁,讲 论(五 经于 石 渠。 (穀梁、(公羊都是今文经立为学官,为学术主流,石渠阁又是论古今文经的地方。刘向受(穀梁的政治和时代影响已特别明显,加之此前他献赋、颂和奇书的行为,都可看出刘向是一个随当时主

5、流而动的人。他的身份地位及年轻时在死罪下活过来的经历,都让他不敢乱发议论,不敢逆众人观点另作他论,但其真实想法果真如此吗? (汉书中记录了好几封他上书皇帝的疏谏,因这些都是刘向亲身写的,所以能够代表他的思想。 宣帝时,朝政有宦官弘恭、石显和外戚史高、许嘉勾结,构成了一股势力对抗萧望之、周堪和刘向等人。 汉宣帝在两者间摇摆不定,萧望之被逼自杀后,又重用周堪、张猛。刘向作为皇亲,自然要打击外戚,维护刘氏正统,故上书宣帝: 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欢于外,故尽得其欢心,以事其先祖。 可见在刘向心中,法先王,即尊重祖宗之法,以和为贵,才是朝政得以安宁关键;反之国家动乱。笔者以为,刘向在这里讲的

6、 和 是指一种宗族礼法关系,是孔子的君臣父子各安其职,而这种关系是尧舜以来一脉相承,变动则会生出异象。刘向还举反面例子来讲明法先王,不变法的重要性。季孙、孟孙和李斯成了刘向否认的对象, 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消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污辱至今。 季孙、孟孙暂且不管,但李斯在秦国实行法家,帮助秦国统一六国,是有积极意义的。法家相对于儒家君臣传统来讲,是一种变革;而刘向以为李斯的变革是 大乱 而 污辱至今 。 在他心中,孔子和叔孙通才是儒家正统,这种坚固不移的信任是建立在孔子和叔孙通这类法先王的思想上。纵观刘向一生,正统观念极强,他和宣帝、成帝两代的外戚斗争。(汉书中记录他在成帝时的一封上书写到

7、: 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 这种对外戚的警戒是刘向作为宗亲与生俱来的,他时刻以史为鉴,提醒皇帝注意外戚的权利不要过大。 这种政治态度反映在刘向学术上的思想则是尊古好古。(汉书中记载: 上方更进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 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刘向的(别录就是一篇篇给汉成帝的奏章,最后编纂为书。辑佚的大小序中有些记载颇似尊古的刘向所言:臣向校秘书,得(古乐记二十三篇,于献王(记不同。 (论语齐、鲁之讲,又有古文。(按:后有对齐、鲁和古文论语的介绍,不逐一引出。)凡经皆古文。凡书有六

8、本,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 按:以上逐条分析,其一为刘向校书得(古乐记一书,不知何书,但冠以古字而记录之。其二为在何晏的(论语集解序中有 汉中垒校尉刘向言 ,知此段为刘向(别录文,他将古文(论语坏孔宅壁的来历做了讲明,并讲明 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其三讲明刘向(别录记录了汉字六体,很可能早于王莽新政,而 凡经皆古文 四字指汉儒之前的经书,刘向讲明今文经是后起的,之前皆为古文。辑佚的(六艺略和(诸子略中也有尊古佚文:臣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 无咎 、 悔亡 ,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臣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诏脱简一,(召诏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

9、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中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战国策序文: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德 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孙卿书序文:诸子之事,皆以为非先王之法也。 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 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讲之 孙膑为诈变之兵,孙卿以王兵难之,不能对也。 首先,以上诸段皆可确定为刘向所言;其次,逐条分析发现,其一他以中古文校(易经,其二他以中古文校(尚书尤为具体,其三他给(战国策写序中流露出的尊古思想,其四他给(孙卿书写序中对法先王的孙卿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上可知,刘向在政治和学术上都是法先王的,他学今文(榖梁有不想为而为之的一面,从

10、他的言行和所写文章看,他的思想其实更属于重古文的汉儒一类。 二、刘歆之法后王 刘歆的政治活动与乃父截然不同,他并不热衷于维护刘氏正统。相比刘向,刘歆更热衷于在学术中实现自个的政治抱负,关注治经本身,用何种方式方法治经更为实用。在政治上,刘氏正统思想较弱,笔者以为他更接近一个纯粹的文人。 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 从这段记载看,刘歆应是好古文的,然好古文就必然是法先王吗?上文阐述刘向治今文(榖梁,但他的三封疏谏中都流露出法先王思想,可见法先王和法后王并不能仅以治古今文经断定。 笔者揣测刘歆可能更侧重于法后王。 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

11、训故罢了,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治古文经者大多重训诂,重字义解释,这是汉学传统。刘歆却以(左传为本,释经重章句义理,那么就不免杂入自个的见解。后世郑玄、王肃之争,可为例证。再之后的汉、宋之争,朱、王之争,门户之见纷纷多少年,都由此发轫。 刘歆想将(左传、(毛诗和(古文尚书列于学官。从后人目光看,古文经是复古的,而在当时以今文经为主流的社会,刘歆的行为却是一种革新。所以 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 ,博士对其态度可见一斑。从刘歆对这些博士的反驳中或可看出他法后王的态度: 是故孔子忧道之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修

12、(易,序(书,制 作(春 秋,以 纪 帝 王 之道。 在刘歆看来孔子不是一个守旧而是一个重新阐述道的人,而且他以为并不是根据原文训诂古文就行了。当然,他的反驳多牵涉学术问题,后文将明述。 刘歆在政治上最为人诟病的是他与王莽的关系,(王莽传中关于他的记载有:刘歆、陈崇等十二人皆以治明堂,宣教化,封为列侯。 九月,莽母功显君死,意不在哀,令太后诏议其服。少阿、羲和刘歆与博士诸儒七十八人皆曰: 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辑海内也 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兴、王盛,章(哀章)因自窜姓名,凡为十一人,皆署官爵,为辅佐。(按:大臣八人中就有刘歆)刘

13、歆在政治上是支持王莽的,并在宣传上为其造势,谶纬图书之言很可能是刘歆等人授意,王莽也给了刘歆政治地位。可见刘歆固然是治古文经,但不像汉儒一样偏于训诂,而是将古文经为我所用,反映在政治上,就是逢乱世而变通。这和他治经方式方法有关,到底治何经书倒退居其次了。若被其好(左传迷惑,便犯了误解刘向思想的同样错误。王莽复古其实也不是彻底的,而是打复古旗号为自个施行政令找借口。王莽新政与刘歆政治和学术上寻求变新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刘歆看来(五经博士是寻章摘句,他的政治理想在平帝、哀帝时期实现不了,却得到了王莽的认同。 (汉书记载: (刘歆)复领校五书,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 刘歆编纂(七略,

14、当是根据其父刘向的(别录而来,但从上文他的政治倾向看,应该不只是简单累加,必在内容上做了修改,提出了自个的看法。刘歆在学术上是寻求变革出新的,他很明确地提出自个的观点,以为 时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已远矣。 颜师古注曰: 言废绝以久,不可得其真也。 既然真实的原意已不可复原,那么何不将经书为本朝所用,重新修订阐释而符合时代,孔子是如此做的,刘歆也以为应当如此。 刘歆以为,假如固守残缺,将使得经文混乱不解,碰到辟雍、封禅、巡狩等礼仪时,往往没有根据。 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讲而背传记,是未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

15、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 心,或 坏 妒 疾,不 考 情 实,雷 同 相 从,随 声 是非。 口讲指口传,传记指文字记录。他以为学者相信口传又背诵文字记录没有一定准则。他批评学者不会随时代变通,定要抱残守缺。这种态度当然遭到当时汉儒反对,以为他 乱改旧章,非毁先帝所立。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刘歆对经的阐发是不固守旧章,持变革态度的。 综上所述,刘歆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是法后王的,他好古文(春秋有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面,在以今文为学官的当时,从古文经入手,希望打破陈规旧俗。 三、序文及其他部分语句的归属判别 前文阐述从政治上看刘向是法先王,从学术上,是尊古好古;其子刘歆

16、则相反,在政治上是法后王,在学术上是托古改制。反过来分析本文开始论题所引,笔者以为, 孔子纯取周诗 ,在(论语和(毛诗序中有具体表现出; 上采殷,下取鲁 是推崇雅颂。雅和颂是法先王的具体表现出,而风是因时变,此句介绍(诗经却不牵涉风,笔者揣测很可能此句是刘向所写。若是刘歆所写,因其思想无论在政治还是学术上都主张要因时变,应该会将国风也写入,而不会写出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 这样的句子。推而广之,班固(艺文志中还有部分文字可以揣测区分: 1.(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可知也。 2.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 3.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

17、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4.唯 孔 氏 壁 中 古 文 为 异。 父 母 生 之,续 莫 大焉 , 故亲生之膝下 ,诸家讲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5.(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能人正读者,张敞从受之。 以上诸句,疑为刘向所写。前四句或法先王,或校对古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2.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3.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 4.迄孝宣世,后仓最明。 5.周衰俱坏,乐尤微渺,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 6.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讲经也

18、。 7.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讲,毁坏形体。 以上诸句疑为刘歆所写。其三、五和七句皆言周朝衰落,经中本义后世不存,这种论调在刘向那里较少出现,而与刘歆的移书太常博士里的内容相符,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法后王的大前提。第四句言孝宣不言宣帝,当是后写。第一和第六句言孔子,左丘明为后世解经,这也算刘歆主张的。第二句刘歆本传中言他推崇(毛诗,希望将其列为学官。姚振宗曰: 平帝时立(毛诗博士,以迄王莽之末。此云未得立,本(七略旧文,哀帝时言也。 故当也为刘歆所写。 然而由于(七略别录大多亡佚,笔者仅就此句和(六艺略中部分文字进行区分,很多结论都建立在揣测之上,其它部分有待进一步讨论。笔者以为,要更好研究这一问题,除依靠资料的复原,新文献的出土外,刘向和刘歆个人思想,包括时代背景和个人偏好也值得关注,而二刘个人思想意识的关系将有助于区分二人文字上的不同。 以下为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