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特征与启示,德育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591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特征与启示,德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日本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特征与启示,德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特征与启示,德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特征与启示,德育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日本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特征与启示,德育论文摘 要: 教育需传达生命的气息,我们国家生命教育起步较晚,成效甚微,亟须深化改革。日本的生命教育注重生死观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层次鲜明,教育方式真实有趣,教育途径多位一体,经历体验丰富。我们国家当代中小学生命教育面向将来,可借鉴日本的经历体验,从课程设置科学化、教育方式实战化、教育途径立体化三个方面深化改革,提升我们国家中小学生命教育水平。 本文关键词语: 日本; 中小学; 生命教育; 启示; 梁启超有云 少年强则国强 ,然而近年来我们国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是生存能力低下,应急能力弱,遭遇意外受伤害率高。二是误解生命内涵,抗压

2、能力弱,多年来我们国家已成为世界上儿童自杀率第一大国。三是迷失生命价值,生命同理心弱,打架斗殴、校园欺凌等行为屡见报端。这些表现反映出我们国家生命教育缺乏甚至缺失,中小学生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邻国日本因自然灾祸频发、社会转型等因素导致国民自杀率较高,特别重视国民生命意识的培养。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命教育,长期以来特色突出、成效显着,参考其经历体验能有效促进我们国家生命教育的发展。 一、日本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概览 1.生死观教育 生死观是指个人对生和死的观点和态度。生死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1)尊重生命,实现人生价值 敬畏生命、拓展生命贯穿生死观教育始终。196

3、4年,宗教家谷口雅春出版(生命的实相一书,阐述生命意识的重要性。1996年,第15届教育审议会发表的报告中提出 生存能力教育 概念,要求学校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同理心作为教育重点。2020年,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要求学校 尊重个性,提升能力,在以学生作为个人和社会的一员的基础上进行教育 。一方面为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授其学理知识与基础技能,使学生把握幸福生活的本领,珍惜生命、延长生命长度。另一方面为推动社会进步,教育学生尊重一切生命,倡导学生理解别人、服务集体、报效国家,享受生命、拓宽生命宽度。 (2)正视死亡,理智面对离别 正确看待死亡是生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人以为死亡并非

4、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形式。广岛大学铃木由美子教授以为: 死亡认知教育最终是为了尊重 生 。日本学校通过带领学生观察饲养动植物、参观临终关心机构等途径进行死亡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死亡内涵。一是教育学生不惧疾病或死亡,能正确面对和自个有情感羁绊的人或物的离去。二是教诲学生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人生道路的困难时刻避免自绝行为。三是鼓励学生 向死而生 ,通过直面死亡来明确人生目的并不懈追求。 2.身心健康教育 (1)供餐教育和 余裕教育 身体健康和心性坚韧是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1945年,日本出台的(教育基本法指出: 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的,培养尊重个人价值、独立自主、身心健

5、康的国民。 为应对社会转型期的 教育崩坏 问题,使青少年构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日本学校实行供餐教育和 余裕教育 。1954年起,文部省规定对中小学生实行校园午餐供应制度,希望通过合理膳食和饮食教育增进青少年体质,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加强人际沟通,培养丰富人性。2002年,日本开场全面推行 余裕教育 ,以 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作口号。校内通过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加强体魄;校外组织素质拓展活动锤炼学生刻苦自立的精神意志。 (2)安全教育和性教育 安全教育和性教育是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自然灾祸频繁、风俗文化盛行,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安全教育和性教育不可或缺。为加强安全教育,

6、文部省针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公布(培养生存能力的防灾教育的拓展(培养生存能力的学校安全教育等文件,各级学校因地制宜编写教学资料并施行,旨在到达下面目的:一是提高自保能力,熟记安全守则,遇意外不受伤。二是加强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警觉,遇危险不慌张。三是培养助人意识,谨记救护流程,疏解官方救援压力。为提高性教育普及水平,各地教育系统根据每十年一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编写性教育教学资料并制定教育方案,同 日本性教育协会 等非官方组织联合举办讲座,秉持不回避不误传的态度,组织家长学生参加宣传活动,进行科学的性指导,教授必备的性知识。 二、日本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优势特征 1.教育内容富有渐进性、层次性 生命教育

7、是一项复杂的、规律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日本生命教育内容与目的的设置呈一致性,通常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制定,对各年龄段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构建螺旋形知识体系。例如,日本的性教育一般从幼儿园开场启蒙,小学学习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识别过界行为和怀孕的原理,初中学习青春期特征和危险性行为的危害,高中学习内容则牵涉避孕、流产、艾滋病和伦理道德方面,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日本生命教育内涵分类颇多,包括生死观教育、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等多个模块,这些与生命有关的知识被编入国文、生物、体育等科目教学资料中,融于日常教学实践。多方面并行教育,使学生谨记生命知识,熟悉生存技能,进而珍惜生

8、命,善待生命。 2.教育方式富有体验性、直接性 生命教育是一项详细的、习得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日本中小学生命教育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擅于 浸透法 教学。课堂教学采取宝妈进课堂、围坐辩论等方式方法建设 多彩课堂 ,引导学生自主考虑,提高学生共情能力,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升华。课外教育创造实践时机,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发扬学生个性。例如,去农场体验驯养家畜的活动,通过与动物友好相处,体验生命成长的喜悦;通过工厂见习、节日庆典、社区服务等活动,提早感受社会气氛,体验与人交往的幸福。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在趣味中收获美妙。 3.教育途径富有多样

9、性、系统性 生命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社会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日本构成了主导、学校联合、社区家庭辅助的教育格局,全方位强化生命教育。一是不断完善青少年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如运动青少年局、药物推进本部等推动各方加强生命教育工作,利用群众媒体进行宣传生命的意义等。二是社会修建公民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鼓励相关民间团体开展 爱的抱抱 彼岸 等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信息接收平台。三是组建家庭老师协会(PTA),家长、教师、社区警察定期到校参会互通信息,方便家长更新信息进行家庭生命教育。 三、日本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启示 1.课程设置科学化 科学系统的课程有助于契合学生需求

10、。日本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合理,富有弹性。从古至今,我们国家教育始终提倡 立德树人 ,却忽略了生命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国家生命教育改革应做到:第一,牢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善课堂气氛,革新学生评价机制,让学生不再做 考试机器 ,激发学生好奇心去探寻求索生命奥秘。第二,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培养生命教育专业老师,扩大生命教育研究群体;强化一线老师培训制度,增加学校课程教学人员,缓解国内中小学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 脱节 的情况。第三,开设生命教育独立课程。开发专门教学资料,挖掘特色教育内容,启用专业老师,保证专业性。同时结合学科教学,争取做到全科浸透,使生命教育理念深切进入人

11、心。 2.教育方式实战化 丰富的体验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本生命教育重视体验,富有活力。当下我们国家生命教育以理论灌输为主,教学方式生硬,学生被动接受、疲懒应对。生命本来多姿多彩,生命教育的形式也不应僵化。一方面,创设活泼踊跃的课堂气氛。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育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例如,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人士进校举办见面会,搭建舞台排演情境小剧场,带动学生介入,强化生命知识。另一方面,增加社会实践时机。学校应与校外实践基地达成合作,既不 因噎废食 放弃外出,又要保障师生安全,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感受世间万物的生命气息;走进社会,进行职业体验、志愿体验、科学体验,丰富

12、学习阅历,强化生命意识。 3.教育途径立体化 多方教育客体有助于改善教育环境。日本生命教育注重合作,富有实效。当前我们国家虽有主张给学生 减负 ,呼唤教育回归生命;但家庭、学校、社会 各自为政 ,步调不一致、教育内容重复等问题显着。生命成长的内在动力源泉有赖于外部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自承当起其本应承当的职责并通力合作。第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家庭是青少年的 第一所学校 ,父母应当在教育孩子时浸透生命意识,激发其生命潜质。第二,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学校应发挥主动性,加深同家庭、社会的联络,力请教育资源分享。第三,以社会教育为落点。社会应在的指导下有序组建民间团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命

13、教育主题活动,传播正确的生命观。主导,辐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构成教育闭环,打造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立体格局,鼓励青少年提高生命质量。 四、结束语 值此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 停课不停学 有关工作布置的通知中, 生命教育 初次在教育部公开文件中被提及,生命教育已然成为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针对我们国家青少年的生命窘境,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土壤上,借鉴他山之石,探究攻玉之道,举全社会之力构筑生命教育的堡垒,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收获幸福人生。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酒井功夫,石川洋一.命尊伝道徳授业展开J.宇大付属中研究编集第50号,2002 2向铭铭,顾林生.日本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3赵宝,徐宁,张钰.高校学生生命窘境及其干涉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