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_省略_措施研究_以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_姜伟军.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33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_省略_措施研究_以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_姜伟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_省略_措施研究_以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_姜伟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_省略_措施研究_以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_姜伟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_省略_措施研究_以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_姜伟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3卷第 6期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Vol. 23 No. 6 2016 年 11 月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ov. 2016 文章编号 : 1671 1556(2016)06 0123-06 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以 15所 高 校 大 学 生 为 例 姜伟军、李蔚然 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 :采用实证性调查研究方法,对 15所高校 2 264名大学生的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2、分析了当代 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状况及其原因。调查 结果表 明:大多数大学生都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 ,女 性大学生的 受骗率高于男性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在形式上渐趋多样化,大学生的电信网络安全意识不足,在受骗后主动维权 的意识较差;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偏差与社会阅历浅、高校电信网络安全教育缺失、有关部门监管保障乏力是大学 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和诈骗防范的对 策与措施,即通过开设电信网络安全通识课程、创新电信 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拓展电信网络安全教育载体、构建多 方联动协作机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对策与措施,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

3、育引导与诈骗防范工作,以助力 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调查分析;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 X92;G203 文献标识码 : A DOI: 10. 13578/j. cnki. issn. 1671 - 1556. 2016. 06. 022 Survey and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to Colleg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n Students from 15 Universities JI

4、ANG Weijun1 ,LI Weiran2 (1. Graduate School 9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9Wuhan 430074 , C/ifna ; 2. 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9Wuhan 430074,C/ifna) Abstract : This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among 2 264

5、 students in 15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fraud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have been victims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fraud with more female victims; the forms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frauds vary

6、; college students lack the awareness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and of right-protection. The survey and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the major reasons include college students? deviated values, shallow social experience, absent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 curity education in school

7、s,and deficient supervision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nd prevent students from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frauds, 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as follows: offering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courses,providing new ways of telecom network security educ

8、ation, expanding the channels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relevant legal systems and strengthening interconnec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relevant par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survey a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

9、ontrol measure 收稿日期 : 2016-1021 修回日期 : 2016-1024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 ( EEA140383) 作者简介:姜伟军 ( 1986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宄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 E- 124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第 23卷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已经 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沟通交流桥 梁和休闲娱乐平台。然而,电信网络在给大学生学 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 乘之机,随之而来的是频发的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主 要形式的电信网络安全问题。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 罪分子通

10、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 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给受 害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的行为 M。当前,一些不 法分子将电信网络诈骗的 “ 黑手 ”彳申向在校大学生, 导致大学生屡遭不法分子侵害。对此,全国人民深 恶痛绝,一片谴责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利用 网络进行欺诈活动的言行要坚决管控 2。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大学生电信 网络安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宄和探讨,如张树 启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大 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张俊 4 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分析了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

11、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肖谢等 5对大学生校园网络 受骗的类型、特点、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宄;邵崇钰 等 6对高校最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进行了探讨,并 针对网络诈骗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王帆 等 7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 评估与干预问题进行了研宄;胡向阳等 S则从法学 角度,探讨了电信诈骗犯罪防控的对策问题。从现 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基本都是关于大学生电信网络 安全问题的定性研宄,定性与 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 宄较为少见。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研宄的基础上,采 用实证性调查研宄方法,重点分析当代大学生电信 网络受骗的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电信网 络安全教育引导和诈骗防范的对策与措

12、施,为增强 大学生的电信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识 骗能力提供实践指导。 1 调 查 对 象 与 方 法 为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的状况 和问题,笔者自行编制了当代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 状况调查问卷,并于 2016年 9月在 5所高校展开 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 质大学(武汉)、中南民族大学、郑 州大学、黄河科技 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医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 昌理工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 15所高校的在校 大学生。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见表 1): 男性大学生占 51. 5%,女性大学生占 48. 5%;大一 学生占 30. 2%,大二学生占 2

13、2. 1%,大三学生占 30. 8%,大四及以上学生占 16. 9%;调查对象为 “985” 高校的占 20. 9%、 “21” 高校的占 37. 0%,其 他本科尚校的占 23. 4%,尚职尚专的占 18. 7%。本 次调查样本的选取兼顾各类院校比例、男女性大学 生比例和年级比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符合抽样调 查的要求。 表 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Table 1 Fundamentals of the survey samples 特征变量 项目 人数 /人 所占百分比 /% 性别 男 1 165 51. 5 女 1 099 48. 5 大一 683 30. 2 年级 大二 501 22.1

14、大二 698 30. 8 大四及以上 382 16. 9 “985” 高校 474 20. 9 “211” 高校 837 37.0 学校类型 其他本科高校 530 23. 4 高职高专 423 18.7 注:总样本量 iV=2 264。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2 500份,回收问卷 2 326份,回收率为 93. 0%,其中有效问卷为 2 264 份,有效率为 97. 3%。主要运用 SPSS 20. 0和 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2 调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2.1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的现状 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电信网络安全状 况主要表

15、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大多数大学生都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 79. 3%的调查对象遭遇 过电信网络诈骗。其中,有 12.1 %的调查对象遇骗后 被诈骗,并造成了数额较大 ( 200 50 000元不等 ) 的 经济损失;有 67. 2%的调查对象遇骗后没有上当受 骗。从数据上看,尽管受骗的这部分大学生所占比例 不高,但绝对人数并不少,达到 273人。从遇骗频率 来看,近一年内遭遇过 1 3次电信网络诈骗的大学 生最多,占比 41. 5%,遭遇过 4 6次电信网络诈骗的 大学生占 18. 0%,甚至有 11. 8%的大学生遭遇过 6 次以上电信网络诈骗,只有 28. 7

16、%的调查对象在近一 年内没 有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在被问及 “ 平均每周 会收到垃圾邮件、垃圾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短信的数 量 ” 这一问题时,有 56. 5%的大学生选择 1 3个,有 第 6 期 姜伟军等: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研宄 以 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 125 20.3%的大学生选择 4 6个,有 14.6%的大学生选 择 6个以上,只有 8. 6%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收到。由 上述数据可见,大多数大学生都曾经遭遇过电信网络 诈骗,且遇骗频率较高,部分大学生甚至有过上当受 骗经历并遭致了一定 损失,这说明大学生已成为电信 网络诈骗的主要遇骗群体。 2.1.2女性大学生的

17、受骗率高于男性大学生 本次调查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遭遇电信网 络诈骗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大学生 的受骗率高于男性大学生。在被调查的 1 099名女 性大学生中,有高达 859名女性大学生曾经遭遇过 电信网络诈骗,占被调查女生总数的 78. 2%,同时 有 144名女性大学生有过上当受骗经历,占被调查 女生总数的 13. 1%;反观男性大学生,尽管有 80. 4%的男性大学生曾经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但 只有 丄 %的男性大学生有过上当受骗经历(见表 2)。从数据对比来看,女性大学生比男性大学生更 容易被骗,其受骗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大学生。这表 明在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密集覆盖、诈骗手法高

18、智能 化的现实条件下,女性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相对 不足,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辨识能力较差,部分女性大 学生比较单纯幼稚,警惕性不高,预防上当受骗的经 验不足,因此更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受害 者,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表 2不同性别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 Table 2 Situation of encountering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frauds i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性别 被调查对象人数 /人 遇到且被诈骗 遇到但未受骗 从未遇到 人数 /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 /% 人数 /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

19、 /% 人数 /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 /% 男 1 165 129 11. 1 807 69. 3 229 19. 7 女 1 099 144 13. 1 715 65.1 240 21. 8 合计 2 264 273 12. 1 1 522 67. 2 469 20. 7 2. 1.3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渐趋多样化 近些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 花样翻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2。据公安机关统计 通报,当前活跃在社会上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式近 20 类逾百种 B。不难发现,诈骗形式多样化是当前电 信网络诈骗的突出特点,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 63. 4%的调查对象遇到过“ 虚假中奖诈骗 ”

20、 ,占被调 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还有33. 6%的遇到过 “ 钓鱼 网站诈骗 ” , 27. 6%的遇到过“ 电话、银行卡等欠费诈 骗 ” , 24. 6%的遇到过 “ 网上招聘诈骗 ” , 24. 4%的遇 到过 “ 冒充家人、亲友实施诈骗 ” , 23. 0%的遇到过 “ 网购代购诈骗 ” ,这几种电信网络诈骗形式的占被 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均在 20%以上;此外,有 18. 0% 的调查对象遇到过 “ 推销传销骗局 ” ,15. 1 %的遇到 过 “ 彩票股票诈骗 ” , 14. 7%的遇到过“ 虚拟游戏装备 诈骗 ” , 10. 2%的遇到过 “ 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 ” , 10.0%

21、的遇到过 “ 募捐、集资诈骗 ” ,3. 9%的遇到过 “ 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 ” ;还有 12. 9%的调查对 象遇到过微信红包诈骗、虚假订票诈骗、信用支付诈 骗、积分兑换诈骗等其他新型流行骗术,详见表 3。 这表明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 骗分子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弱点和现实需求,投其所 好,不断更新诈骗内容和作案手法,且诈骗形式呈多 样化发展趋势。 表 3遇到过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Table 3 Types of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frauds encountered 诈骗类型 被骗人数 /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 /% 虚假中奖诈骗

22、 1436 63.4 钓鱼网站诈骗 765 33.6 冒充家人、亲友实施诈骗 553 24. 4 网上招聘诈骗 556 24. 6 网购代购诈骗 521 23.0 电话、银行卡等欠费诈骗 626 27.6 虚拟游戏装备诈骗 332 14.7 彩票股票诈骗 342 15.1 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 232 10.2 募捐、集资诈骗 227 10.0 推销传销骗局 408 18.0 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 89 3.9 其他 292 12.9 2.1.4大学生的电信网络安全意识不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 49. 0%的调查对象认为 自己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程度 “ 比较强 ” , 32. 9%

23、的调查对象认为 “ 一般 ” , 5. 7%的调查对象认 为 “ 比较弱 ” ,认为 “ 非常强 ” 的调查对象仅占 11. 2%, 还有 1. 3%的调查对象对电信网络诈骗 “ 毫无防范 意识 ” 。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 防范意识程度还比较弱。本次调查还发现,有 3 4. 8 %的调查对象对电信网络诈骗 “ 比较了解 ” ,有 126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第 23卷 50. 1 %的调查对象 “ 一般了解 ” ,还有 9.0%的调查 对象 “ 不了解 ” ,仅有 6. 1%的调查对象对电信网络 诈骗“ 非常了解 ” 。当被问及 “ 是否有意识地去了解 过电信网络安全方

24、面的知识 ” 这一问题时,有高达 68. 7%的调查对象选择 “ 较少了解 ” ,有 13. 1%的人 选择 “ 从未了解 ” ,只有 18. 2%的调查对象选择 “ 经 常了解 ” 。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来看,女性大学生对 电信网络安全的认知水平总体上低于男性大学生 (见表 4)。本次在调查网络注册情况时,所有网站 注册均填入真实个人信息的调查对象占 19. 9%,部 分网站用真实身 份、部分网站用虚假身份注册的占 71. 6 %,所有网站注册信息均填入虚假信息的调查 对象占 4.6%,从不注册网站的占 3.9%。可见,大 学生在享受电信网络正面便利的同时,对电信网络 安全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25、其电信网络安全防范意 识还有待提尚。 表 4不同性别大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电信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情况 Table 4 Situation of consciously understand tele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curity in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rt genders 性别 调查对象人数 /人 经常了解 较少了解 从未了解 人数 /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 /% 人数 /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 /% 人数 /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 /% 男 1 165 225 19. 3 780 67.0 160 13.7 女 1

26、099 187 17. 0 775 70.0 137 12.5 合计 2 264 412 18. 2 1 554 68.7 297 13. 1 2. 1. 5大学生受骗后主动维权的意识较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调查对象在受骗后 缺乏主动维权意识。针对 “ 在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并 遭致一定损失时的做法 ” 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 17. 4%的调查对象选择 “ 与不法分子周旋,争取挽回 损失 ” ,有 30. 8%的调查对象在受骗后选择 “ 及时寻 求家人、学校或警方的帮助 ” ;在维权知识匮乏、维权 途径受限、维权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也有 5.0%的大学生在受骗后“ 选择沉默,自认倒霉 ”

27、 ,有 2. 6%的大学生选择 “ 在网上公开,以免更多人上当 受骗 ” ,有 23. 7%的大学生选择 “ 以后多加注意,提高 防范意识 ” ,还有 1. 5%的大学生在受骗后会 “ 不知 所措 ” 。此外,可能由于受骗遭致的损失在自己能接 受的范围内,因而有高达 42. 1%的调查对象觉得电 信网络诈骗对自己的生活影响 “ 一般 ” ,觉得 “ 较小影 响 ” 的大学生占 22. 0%,觉得 “ 没有影响 ” 的大学生 占 6.0%,觉得 “ 严重影响 ” 和 “ 较大影响 ” 的大学生分 别占 6. 1%和 23. 8%,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 影响了大学生受骗后主动维权的积极性和主动

28、性。 不难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存在 认知盲区,在受骗后往往处于被动维权或放弃维权 的状态,主动维权意识欠缺,这一现象也必然导致电 信网络诈骗案发率居高不下,这应该引起高度的重 视。 2.2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 1大学生的价值观偏差和社会阅历浅,导致其 安全防范意识差 其一,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偏差导致其疏于防 骗识骗。关于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观原 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 57. 7%的调查对象选择 “ 贪财图便宜,存在侥幸心理 ” ,有 31. 9%的调查对 象选择 “ 虚荣心太强,看重眼前利益 ” ,还有 10. 4% 的调查对象选择 “ 其他 ”

29、 。由于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 地存在贪财图利、爱慕虚荣、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偏差 问题,尤其是部分女性大学生对于一些 “ 暴富 ” 、 “ 高 薪 ” 、 “ 中奖 ”的利诱存有贪图小利心理,导致她们常 常陷入 “ 管状思维 ” 怪圈,在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时极 易混淆是非、迷失方向,直至落入陷阱。 其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导致其安全防范 意识缺失。本次调查发现, “ 社会阅历浅,识骗防骗 意识差 ” ( 占 46. 2%)、 “ 思想过于单纯,容易轻信他 人 ”( 占 38. 5%)、 “ 盲目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防止 受骗 ”( 占 15. 3%)是导致大学生频遭电信网络诈骗 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虽

30、有 较长的上网时间和一定的 网络知识,但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法律常 识和辨识能力,对虚拟交易、虚假招聘、虚构中奖等 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警惕和防范不足,还有些大学 生对自己的防骗能力和判断能力过于自信,导致他 们在形形色色的骗局面前屡屡上当受骗。 2.2.2高校电信网络安全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识 骗防骗能力弱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 24. 8%的调查对象认为 “ 学校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 是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 骗的重要客观原因。具体而言,一是开展电信网络 安全教育的频率较低,有多达 67. 8%的调查对象所 在高 校为 13次 /年, 4 6次 /年的高校占 11. 5%, 第 6 期

31、 姜伟军等:人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杏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以 15所高校人学生为例 127 每年 6次以上的高校仅占 4. 2%,甚至有 16. 5%的 高校未开展电信网络安全教育;二是开展电信网络 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主要以开讲座、作报告(占 24. 7%),主题班会、座谈会(占 24. 5%),口头或短 信提醒(占 19. 7%),课堂教学、海报、展览、宣传栏 (占 17. 2%),发传单(占 9. 6 %)为主,其他形式的仅 占 4.3%。总的来说,当前高校开展电信网络安全 教育的次数较少,且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并在开展 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重 “ 安全管理 ” 轻 “ 安全教育 ” 、重

32、 “ 口头说教 ” 轻 “ 实际引导 ” 的问题仍旧突出,导致电 信网络安全教育不接地气、效果欠佳,使大学生而对 电 f目网络诈骗时缺之足够的识骗防骗能力。 2.2.3有关部门监管保障乏力,导致电信网络安全 事件频发 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在一定 程度上是借助了电信网络运营商、银行等行业部门 在监管上的漏洞。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有关部门 监管不 力、电信网络立法不健全、安全保障技术有待 跟进是大学生频遭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原因。目 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法规,这 使得电信网络诈骗在定罪量刑时仍沿用传统的标 准,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电信网络诈骗自身的非 接触性、高智能

33、化和手法多变等特点,公安机关传统 的打击犯罪防控方式较难发挥作用,导致其在与电 信网络诈骗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经常处于滞后被动 的境地;此外,从电信、网络、银行等行业部门来看, 由于利益的驱动和固有的技术难题,相关行业的监 管存在缺位,防范技术存在漏洞,也是大学生个人信 息 泄露和频遭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原因。 3 防 范 对 策 与 建 议 针对以上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存在的问题 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以下防范对策与建议: 3.1开设电信网络安全通识课程,增强自身防范意 识 高校首先要将电信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 计划,制订详细的电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规定相应 学分,并通过开设电信网络安全教育课

34、程,指导大学 生处理各种信息,防御不良信息的侵害;其次,要充 实和完善电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即从教材内容方 面增加电信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并进行重点讲授,同 时在教村中增加与电信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 以及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和进行受骗维权等,有 效提高大学生的电信网络法律意识。 3. 2创新电信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加强电信网络安全 教育认可的措施排名依次为:模拟场景、现身说法、 典型案例;主题班会、演讲、辩论赛、影视教育等活 动;专题报告、讲座;网络宣传教育。这表明大学生 对于这些活动兴趣浓厚,因此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 电信网络安全意识方而存在的问题,常态

35、化地开展 以上教育实践活动,如以话剧、小品的形式还原一些 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让大学生了解各类诈骗的 过程及后果,引导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提高 防骗识骗能力。 3.3拓展电信网络安全教育载体,提升安全教育实 效 除了传统的主题班会、座谈会 、 Q Q群、微博等 电信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平台,高校还要进一步创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平台。比如将电信网络安全课变成 实践体验课;通过建立微信互动平台,与大学生加强 信息沟通及安全教育提醒,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女性 大学生不断矫正自身的价值观偏差,养成健康的获 利心理,树立正确的电信网络安全观;通过成立学生 防骗协会、校园自律会、校园自卫队等学生组织,增 强学

36、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水 平,提高学生的电信网 络安全意识与能力。 3. 4构建多方主体联动协作机制,形成打击犯罪合 力 当前,从高校、有关部门,乃至社会,整体性的电 信网络诈骗防控体系尚未形成,因此需要多方主体 综合施治,协同发力,建立起常态化的联动协作机 制。首先,应密切关注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加 强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技术研宄,并整合产、学、研等 各方力量和资源,加强专业的防控技术队伍建设,及 时发现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和动向,开展技术跟 踪与分析研宄;其次,高校应定期与公安部门联合开 展防骗知识与技能培训,面向大学生传授各种 常见 的诈骗手法与防骗技巧,使大学生普遍掌握防范电 信网络诈骗的

37、技能。 3.5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依法监管措 施 如前所述,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导致电信 诈骗高频多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电信 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依法监管措施。 首先,应尽快建立健全电信网络安全立法,完善并出 台电信网络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 法规,确保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真正有法可依;其次, 应在刑法上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惩处力度,有力打击 128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第 23卷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行为。 4 结论 本次针对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分 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学生的总体遇骗率偏高,女性大学生的 受骗率高于男性大学生。大

38、多数大学生遭遇过电信 网络诈骗,在诈骗行为密集覆盖、诈骗手法高智能化 的条件下,女性大学生比男性大学生更容易受骗。 (2) 电信网络诈骗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诈骗手 法不断翻新。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弱点和现 实需求,骗术不断翻新花样,诈骗形式多样多变。 (3) 大学生的电信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受骗维 权意识不足。大多数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不 足,对诈骗存在认知盲区,受骗后很少主动维权。 (4) 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偏差与社会经验不 足、高校电信网络安全教育缺失和有关部门监管乏 力是大学生频遭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原因。 (上接第 122页) 4 结论 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的评价信息具有不确 定性

39、,但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本文运用物元 可拓理论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 运行状况的新方法,建立了物元可拓评价模型,该模 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融入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要求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内 容,评价等级的权重的确定运用了熵权理论,消除了 主观因素对评价影响,这为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实例运用表明,基于 熵权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对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 效果进行评价,其操作简单、贴近现实,且评价结果 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企业决策人员分析和解决安 全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当然,该模型的应用也有其 适用性问题,对于某些具体介于节域或经典域界点

40、上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更为细化和 规范的描述,这也将是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宄的问 题。 参考文献: 1 陈述,郑霞忠,余迪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 J .中 参考文献: 1 付亮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难点及解决之道 J.通信企业管理, 2016(4).32-33. 2 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 报, 2016-04-26 (02). 3 张树启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案例 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4. 4 张俊 .强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J.思想理论教育 导刊, 2013(11):116-118. 5 肖谢,黄江英 .大学生网

41、络受骗的类型、原因及对策研宄 J.重 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7(5):67-72. 6 邵崇钰,黄志军,温洪亮,等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初探 J. 山东社会科学, 2016(S1) :410-411. 7 王帆,等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的评估与干预 M.苏州:苏州大 学出版社, 2015. 8 胡向阳,刘祥伟,彭魏 .电信诈骗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J.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2010(5) :9098. 9 朱文,李刚电信诈骗 ” 现状真相大调查骗局的 “ 台前幕后 ” J. 中国信息安全, 2014(5):62-77. 通讯作者:李蔚然 ( 1986

42、 ),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网络安全教育 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weiranlee sohu. com 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0(2): 167-172. 2 曾佳龙,黄锐,关燕鹤,等 .熵权 -未确知测度理论在尾矿库安全 标准化中的应用研宄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0(2): 160-166. 3 陈谨,付俊江,隋阳 .基于 PDCA理论创建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 的研究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4) :49-54. 4 何华刚,夏志海,赵惠 .地勘行业安全标准化评估模型优化研宄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9(10): 132-

43、139. 5 杨春燕,蔡文 .可拓集合的新定义 J.广东大学学报, 2001, 18 (1):59-60. 6 杨春燕,蔡文 .基于可拓集的可拓分类知识获取研究 J.数学的 实践与认识, 2008,38(16): 184-191. 7 牛东晓,宋宗耘 .基于熵值法和物元可拓模型的核电站安全运行 状态评价 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15(5) :25-29. 8 温欣欣,郑育毅,张江山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 福州市环境 综合质量评价 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1, 18(1):2952. 9 周玉,钱旭,江涛 .井采煤矿安全性态可拓评价模型的研究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38(4): 515-522. 10 欧阳彦,刘秀华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 以老河口市孟楼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 J.西南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9,34(6) :67-74. 11 高扬,甘茂丽,张相和,等 .基于物元可拓的民航机务维修部门安 全管理能力评价 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5,22(2) :149-153. 通讯作者:赵云胜 ( 1956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安全管 理方面的研究。 E-mail:yshzhaocug. edu. 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