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3240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7【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地图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8区模拟)如图为市某小区平面图,该小区占地约 30 000 m2。读图回答 12 题。12017 年 9 月 23 日,某同学傍晚放学回家走进小区时,发现自己在夕阳下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该同学最有可能进入的小区大门是( )A甲 B乙C丙D丁2该小区平面图的比例尺可能为( )A150B1500C15 000D150 000解析:1.A 2.C 第 1 题,9 月 23 日为秋分,太阳在正西方落下;此时影子朝向正东,该同学走进小区时,

2、发现影子落在正前方,也即正东方,说明进入的是小区的西大门,应是图中的甲。第 2 题,该小区占地约 30 000 m2,近似于长方形,图中面积近似 3 cm4 cm12 cm2,而该小区占地实地面积约为 3108 cm2,图上面积除以实地面积的平方根即为比例尺,可推算比例尺可能为 15 000。(2018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一诊)如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 线图,图中等深距为 10 m。读图完成 35 题。3该湖泊位于( )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2 / 74图上比例尺 X 代表的数值为( )A1B10C100D1 0005该湖泊最大深度可能为( )A55 mB65 mC75 mD8

3、5 m解析:3.C 4.B 5.B 第 3 题,图示纬度大约位于 30N31N,经度大约位于 85E,此外该湖泊深度较浅,因此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所以 C 正确。第 4 题,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湖泊的东西图上距离约 5 cm,图示纬度大约位于 30N31N,湖泊约跨 0.5 个经度,东西实地距离约为 111 km0.5cos 3048 km。该图比例尺可能为 11 000 000,所以 B 正确。第 5 题,该湖泊深度较浅,图中等深距为 10 m,该湖泊最大深度在 6070 m 之间,结合四个选项,可能为 65 m,所以 B正确。(2018浙江五校联考)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分布

4、图,读图完成 67 题。6图中水库大坝的高度约为( )A48 mB68 mC108 mD128 m7关于图中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铁路要防御崩塌和滑坡的危害BA 地能看到悬崖下过往的火车C大坝建成后不会淹没 B 处村庄DC 处适合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3 / 7解析:6.B 7.A 第 6 题,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其等高距为 50 m,水库大坝的坝底海拔为 450500 m,大坝坝顶的海拔为 550 m,所以水库大坝的高度范围为 50100 m,结合选项,68 m 位于该范围之内。第 7 题,图中铁路的左侧有陡崖,右侧有山脊,需要防御崩塌和滑坡的危害,A 对;图中 A 地右侧等高线先疏后密

5、,为凸坡,且有陡崖,会阻挡视线,不能看到悬崖下过往的火车,B错;大坝建成后,其蓄水位最高为 550 m,B 处村庄的海拔为450500 m,位于库区内部,会被淹没,C 错;C 处等高线密集,是坡度陡的山坡,不适合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应该种植林木,D 错。(2018北京西区模拟)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回答 89 题。8图示地区(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 900 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9图中瀑布( )A落差最大可达 80 m 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解析:8.C

6、9.B 第 8 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 1 000 m 以上,中南部海拔在 1 000 m 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 两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 500 m,不属于丘陵地形,B 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 20 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 880 m,C 项正确。第 9 题,瀑布形成于图中陡崖处,一般4 / 7都是由于河流河床岩石软硬不一,由河流侵蚀形成,B 项正确;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判别瀑布顶端海拔为 960980 m,瀑布底部海拔为 920940 m,落差为 2060 m,A 项错误;甲处海拔大于

7、 1 060 m,高于瀑布的海拔,在甲处应该是居高临下,而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C 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全流域河流水源补给充足,水量较稳定,上游水库没有必要放水,D 项错误。(2018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一诊)读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完成 1011 题。10此时 c 点的气温大约为( )A0.6 B1.8 C2.5 D4.6 11沿上图中 ab 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面四幅图中的( )解析:10.B 11.D 第 10 题,海拔每升高 100 m,气温约下降0.6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内侧的那条等高线为 2 500 m,其附近是积雪分布的最低下限(0 ),

8、c 点的海拔为 2 200 m,因此 c 点的气温大约为 1.8 。第 11 题,根据图中剖面线的位置,可以判断 a 端点海拔为 2 200 m,b 端点海拔在 2 2002 300 m,在接近a 端点的 2 300 m 等高线与 2 400 m 等高线之间有一闭合等高线,由于其内侧有湖泊,所以可以判断该处为一低地,该低地海拔在 2 2002 300 m,所以 D 项正确。二、综合题(共 56 分)12如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5 / 7(1)试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6 分)(2)图中规划中的铁路在甲、乙、丙、丁四处的布局是否合理?若有不合理之处,请

9、说明理由。(8 分)(3)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地的植被比地的要茂密高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8 分)(4)该地理学习小组计划晚上在地露营。请你分析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6 分)解析:第(1)题,判断河流流向的依据一般有两个:一是等高线弯曲方向;二是总体地势的分布。在本题中还要特别注意指向标。第(2)题,在地势平坦的地区铁路要尽量走直线,山区的铁路线应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小坡度;为减少铁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铁路尽量不要穿过聚落中心。第(3)题,原因应主要从光照、水分、地势、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野外露营地的选择应主要从安全方面考虑,地位于山谷出口处,容易产生滑坡、

10、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水文灾害。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流。从等高线分布来看,该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2)铁路在甲处布局合理,在乙、丙、丁处布局不合理。乙处地势较平坦,铁路线应走直线;丙处铁路线经过聚落中心,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丁处铁路线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坡度较大。(3)地位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相对肥沃。(4)不合理。地位于山谷出口处,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时容易发生山洪等水文灾害。13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6 / 7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如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

11、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 分)(1)图中 C 处有一石碑“河源” 。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解释其中原因。(9 分)(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 C 处,另一位同学站在 E 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 D 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7 分)(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 DE、GH 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 GH 剖面的是_,请在两图中标出 GH 和 DE 的交点 I。(6 分)(4)两位同学分别在 A、B

12、两地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6 分)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第(2)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第(3)题,G、H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从 G 到 H 海拔是先升高再降低,故选。GH 和 DE 的交点 I 为 GH 间的最高点,DE 间的最低点。第(4)题,图中等高距为 100 m,所以 B 处海拔为 700 m,A 处海拔为 1 200 m,两地垂直高差为 500 m,在近地面,海拔每升高 1 000 m,气温下降约 6 ,故两地之间相差约 3 。答案:(1)画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7 / 7(2)看不到 C 处的同学,因为 C、D 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 E 处的同学,因为 D、E 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3) 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 。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 500 m,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 1 000 m,气温下降约 6 ,故两地之间温差约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