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成效,生态环境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039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成效,生态环境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成效,生态环境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成效,生态环境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成效,生态环境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成效,生态环境论文1 基本情况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大巴山、川东褶皱带及川 鄂 湘 黔隆起带3 大构造带之间,我们国家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坝等,以中低山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18,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150 mm,降水集中在 6 10 月,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4018亿 m3; 库区主要分布有黄棕壤、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等土壤; 在植物区系上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库区森林覆盖率为2l%1。库区土地面积约686万 km2,人

2、口2 3948万人。2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据1985 年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88万 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3 995t / ( km2 a)2。水土流失毁坏土地资源,侵蚀下泄的泥沙淤塞河道,毁坏水利设施,影响水质,已成为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和主要环境问题。和国家特别重视库区水土保持工作: 1983 年就将葛洲坝库区( 含三峡库区) 列为全国水土保持八大重点治理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1988 年 4 月,在国函198866 号(关于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批复文件中,将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水土保

3、持重点治理的 四大片 之一; 从 1989 年开场库区各县先后施行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下面简称 长治 工程) 。20 a 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88万 km2,华而不实坡改梯137 375 49 hm2,水保林525 141 83 hm2,经果林195 506 88 hm2,种草64 117 82 hm2,封禁治理576 869 31 hm2,保土耕作370 339 55 hm2,植物蓠2 327 12 hm2,排灌水渠46 042 47 km,塘堰 7 365座,沉沙池 2 885 040 口,谷坊 8 153 个,挡沙坝 761座,沼 气 池 6 189 口,省 柴 灶 3

4、 858 口,道 路4 266 78 km,移动土石方71 834 8 万 m3,投入劳力534 38 57万个3。3 长治 工程建设成效3 1 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 长治 工程 20 a 的连续综合治理,库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88万 km2。通过坡改梯工程,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改造为水系配套的保土、保水、保肥的水平梯坪田,通过在荒山及陡坡耕地上退耕还林还草,三峡库区植被覆盖率较 1985 年提高18 35% ,年减少土壤侵蚀总量 4 251 万 t。根据2007 年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与 1985 年、1999 年遥感调查数据相比拟分析,库区的水

5、土流失面积有了较大的减少,水土流失强度等级也有明显的下降。1985 年水土流失面积38 823 04 km2,1999 年水土流失面积29 559 09 km2,到 2007 年水土流失面积28 042 09 km2110 780 95 km2,减幅高达 28%,减少的面积占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的18 75%。1985 年年均土壤侵蚀量 3 995 t/km2; 2007 年 年 均 土 壤 侵 蚀 量2 904 t / km2,相对 1985 年,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27% 。各水土流失强度等级面积都有较大的减少,华而不实减少面积最大的为中度侵蚀面积,由 1985 年的17 172 92 km2

6、减少到 2007 年的10 070 61 km2,减少了7 102 30 km2,减幅高达41 36%,其次是强烈侵蚀和极强烈侵蚀,分别减少了3 203 14 km2和2 333 86 km2,减幅分别到达了28 51%和43 45%。3 2 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库区各县大力发展经果林,促进了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夷陵区官庄小流域长岭岗柑橘示范场于 1995年建场,结合 长治 3 期和 5 期工程治理荒山133 3 hm2,栽上柑橘。现进入盛果期,开场受益的有200 hm2,2005 年产柑橘 2 500 万 t,产值 400 多万元,扣除支出、纯利润300 多万元。该场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承包方式经营

7、,由 145 户农民承包。只要 4 口人2 个劳力的赵保成,承包柑橘园0 33 hm2,2020 年柑橘纯收入3 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 1 万多元,人均纯收入1 万元以上; 秭归县 长治 七期宝塔河流域陈家坝村,在水土保持治理的 10 a 时间里累计投入资金350 多万元,完成梯田 50 hm2( 华而不实石坎梯田 40 hm2,土坎坡改梯 10 hm2) ,排洪沟整治 380 m,修建公路1 5 km,修建抗旱蓄水池 6 口( 总容水量3 500 m3) ,维修堰塘 1 口,修建截、排水渠 4 条2 000 m,种植柑橘、布朗李苗木50 多万株,生产条件以及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2008 年

8、人均纯收入到达3 500元; 云阳县毛坝小流域,把调整农村产业构造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施行 坡改梯 +经济果林 的综合治理,使小流域内土地利用构造以及农村产业构造得到合理调整,减少了荒山荒坡,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经济果林面积增加。完成基农田建设195 hm2,造林 457 hm2,经济林果 272 hm2,种草547 hm2,修建蓄水池口水渠道32 km,作业便道7 8 km,构成以枇杷、柑橘为主的经济果林,果品产量达350 000 kg,年人均果品收入近400 元。3 3 培育绿色产业增长点长治 工程通过规模经营,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夷陵区自 长治 5 期工程

9、施行后,柑橘种植面积到达了 10 000 hm2,产量达220 000 t,茶叶年产量达 2 500 t,柑橘和茶叶年产值近 3 亿元,同时还构成了以干果、水果、茶叶、药材、桑蚕、奶牛等 6 大水土保持产业。这些支柱产业的构成,每年可增加夷陵区财政收入 3 800 万元,增加年人均收入 300 元以上。官庄小流域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该流域已建成高标准经果林基地439 33 hm2,并配备了完善的水系。构成了 层层梯田绕山转,移栽苗木都成线,路沟渠池配备齐,青山绿水新颜换 的高标准经果林。当前该流域人均拥有经果林0 25 hm2,柑橘已成为该流域的支柱性产业; 夷陵区乐天溪小流域是 5 期

10、小流域,在治理中通过引进企业和承包大户经营来实现土地产出的效益最大化。2007 年,在瓦窑坪村引进湖北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高效旅游观光茶园 和 茶叶精制加工基地 、 茶叶初制加工基地 ,种植优良茶叶品种 宜红早 和 福云六号 13 33 hm2,农户还能够进企业打工,该企业全年用工约 11 个月时间,天天约有 40 多人参加打工,月人均工资水平达 1 200 元以上。通过13 33 hm2茶叶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辐射带动166 67 hm2三高早市茶示范茶园,构成库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当代化茶叶产业园,使其成为库区移民特色农业支柱产业,通过兴办水土保持产业基地,发展林果业,逐步提高

11、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 4 减少泥沙进入江河湖库水土流失是库区泥沙的主要来源,控制三峡库区坡面水土流失是减少泥沙入库、保卫水质安全的主要途径。随着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缩减和水土流失程度的降低,拦蓄径流、泥沙的能力提高,下泄的径流、泥沙减少也较为明显4。如秭归县土壤侵蚀量较治理前减少了61 47%,经水土保持治理过的流域,保土蓄水效益显着,治理后地表径流普遍延长5 8 h 左右,减沙效益也特别明显。秭归夫子头小流域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 2 820 t/( km2 a) ,下降到 809 t/ ( km2 a) ,年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 82374 t 减少到 23 656 t,减蚀率为71 28

12、% 。云阳县毛坝小流域治理后年土壤侵蚀总量由 4 800 万 t 减少到950 万 t,年减少了泥沙11 万 t,减沙率到达86%。据相关研究的估算,从 1989 年至 1996 年施行 长治 工程的 8 a 中,三峡库区小流域治理措施就地减蚀 9 929 万 t,华而不实工程措施减蚀占年均总量的37% 、生物措施占 58% 、保土耕作措施占 5% 。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的减沙明显,典型小流域到达43% 72% ,典型中等流域为 8% 18% ,三峡库区河流平均每年减沙 390 万 480 万 t 。3 5 改善了卫生条件、减少面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夷陵区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替代能源建设,

13、兴建太阳能、沼气池、煤代柴、省柴灶,并对达标农户颁发 水土保持生态家园示范户 牌,给予奖励。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千家万户参加替代能源建设的积极性,当前,夷陵区沼气池用户已达 55 000 户,普及率达43 4%,每年节约薪柴 68 000 万 t; 秭归县界垭小流域在大力推进 植物篱加经济林 综合治理的同时,基本实现了 耕地梯田化,水系网络化,荒山全绿化,建灶省柴节能化,支柱经济产业化 ,生态、经 济、社 会 效 益 显 着。该 流 域 建 设 沼 气 池509 口,省柴灶 127 口,将能源建设与农村农民寓居环境结合起来,不仅减少烧柴量,还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普遍构成

14、了 漫山橘园飘香,绿树掩映,洋楼幢幢的当代化新农村 云阳县巴阳镇双峰村曾是有名的特困村,全村1 207 人,过去村里粪便成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大力施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调整产业构造,积极发展 猪 沼 果 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形式,施行 一池三改 ,建设沼气池,施行改厨、改厕、改圈,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同时,库区坡耕地的改造减少了土壤中 N,P,K 随水土流失进入江河,据云阳县调查,改梯后,梯田的 N,P,K 分别比坡耕地增加0 17% ,0 013% ,0 027% ,减少了营养元素的损失,保卫了水库水质。3 6 库区环境容量提高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淹没耕地约2 6

15、7万 hm2,农村移民除外迁安置外,约有 35 万农村移民需就近后靠安置,给库区人口承载力造成很大压力,人地矛盾突出。通过 长治 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加了后靠区域粮食产量和群众经济收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承载力,缓解了库区人地矛盾,据统计治理后每平方公里增加人口环境容量约 30 人。三峡工程淹没了秭归县 长治 三期治理重点流域郭家镇桐树湾村 6 个组的土地,淹没房屋33 950 m2、水田211 hm2、橘园 51 hm2,牵涉 382 户、1 084 人。自 1995 年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来,该村根据 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 和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的移民规

16、划原则,走开发性生态农业移民之路,修梯田 73 hm2,改造中低产田 63 hm2,发展水土保持经济林 60 hm2,有效地安置了本村移民。同时,下大力气狠抓移民安置生活区的庭院生态经济,以发展沼气为突破口,构筑 猪 沼 果庭 院生态形式,全村共建沼气池308 个,改变了农村能源构造。2008 年,该村农业人均纯收入到达 3 200 多元,成为三峡移民中比拟有名的富有村和 服务大三峡,率先奔小康 的先进典型。万县市己施行的 32 条小流域都承当了移民安置任务,如高峰镇雷家村思娘溪流域水保治理中,种植经果林、疏菜、发展养殖业,安置移民 65 人。4 结 语三峡库区自 1989 年全面开展水土保持

17、重点治理以来,经过 20 a 的连续综合治理,获得了较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社会和经济 3 大效益。20 a 来 长治 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88万 km2,保卫了难得珍贵的土地资源,减蚀和拦截沙量共计 9 929 万 t,减少了入库泥沙,库区农村产业构造得到调整,水土保持经果林得到快速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其成效是非常显着的。以下为参考文献:1 赵 健,郭宏忠,陈健桥,等,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类型划分及防治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2018,( 1) : 16 18 ( ZHAO Jian,GUO Hong-zhong,CHEN Jian-qiao,e

18、tal Soil and Water Losses Class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inThree George Reservoir RegionJ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2018,( 1) : 16 18 ( in Chinese) )2 廖纯艳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2018,( 1) : 1 3 ( LIAO Chun-yan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n Soil and Water LossesPrevention in Three George

19、 Reservoir Region J Soil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2018,( 1 ) : 1 3( in Chinese) )3 谢海燕,赵 健 水土保持强力助推社会新农村建设J 人民长江,2008 ,39( 5) : 99 100 ( XIE Hai-yan,ZHAO Ji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oost the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J YangtzeRiver ,2008,39( 5) : 99 100 ( in Chinese) )4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治江优秀调研成果选( 2005 2006) G 武汉: 长江出版社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