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论中“陶谢”论的特点,近代文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1913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文论中“陶谢”论的特点,近代文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近代文论中“陶谢”论的特点,近代文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文论中“陶谢”论的特点,近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文论中“陶谢”论的特点,近代文学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近代文论中“陶谢论的特点,近代文学论文文章真性柴桑酒,山水清音康乐辞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我们国家东晋及南朝刘宋时期最为着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创作都曾遭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至近代诗文领域,陶谢也颇受关注。在近代的诗学流派和美学视野中,陶渊明与谢灵运还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因而尽管近代文论体系打破了以诗文为正宗的观念,使小讲、戏剧 与诗文一样并列为文学正宗 ,但是在近代文论领域中对陶谢其人及其诗文的评价仍然值得人们关注,本文力图通过近代文论领域中评陶论谢的闪光之语,分析近代文论中 陶谢 论的独特之处及其在近当代文论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 一、近代文论领域的尊陶之风 陶渊明被誉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历

2、来备受关注。唐宋以来,尤其是宋代,人们往往陶谢对举,并对陶渊明的诗品和人品均推崇备至。宋代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极高,在(与弟辙书中,苏轼称: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黄庭坚曰: 惜无陶谢挥斤手,诗句纵横付酒杯。 宋人方回更有 世称陶谢诗,陶岂谢可比 .明清以来,评陶、效陶、和陶、拟陶、集陶等不绝如缕。及至近代文论领域,人们也普遍称美陶渊明诗品及人品。刘熙载云 陶诗有 贤哉回也 , 吾与点也 之意,直可嗣洙泗遗音。其贵尚节义,如咏荆卿、美田子泰等作,则亦孔子贤夷齐之志也。 又如王国维(文学小言云: 三代下面

3、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又云: 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韦、柳之视渊明,其如刘、贾之视屈子乎! 彼感别人之所感,而言别人之所言,宜其不如李、杜也。 陶渊明之人格在近代文论中备受推崇,不仅如此,今人常评述的陶诗之真、陶诗之醇厚、陶诗之冲澹和谐、陶诗之理趣等均于近代文论中被关注和阐述,如刘熙载云: 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陶渊明自庚子距丙辰十七年间,作诗九首,其诗之真,更须问耶? 彼无岁无诗,乃至无日无诗者,意欲何明? 陶诗醇厚,东坡和之以清劲,如宫商之奏,各自为宫,其美

4、正复不相掩也。 方东树则讲: 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谢、鲍则专事绳削,而其佳处,则在以绳削而造于真。 曾国藩曰: 五言诗若能学到陶潜、谢朓一种冲澹之味、和谐之音,亦天下之至乐,人间之奇福也。 他甚至还讲过这样的话: 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襟怀,虽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 又如对陶诗情理深致的看法,刘熙载云: 钟嵘(诗品谓阮籍(咏怀之作,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余谓渊明(读山海经,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 从上述阐述中我们能够看到近代文论领域崇陶论的大体情况。 近代文论领域中对陶渊明评价最具有时代性特点的

5、是对陶渊明诗文平淡中寓风雷之声的认同,表现出对陶渊明诗文不平之气的推崇。 钱仲联先生曾作(论 同光体 一文,提到同光体诗人陈三立 把江西诗派的渊源,上推到陶渊明。十分强调陶诗于平淡中郁 寓 风雷之声的特点,诗作与政治严密结合的特点 ,以表示清楚其作诗的宗趣。又如谭嗣同(致刘淞芙书云: 然嗣同尤有妄解,以为陶公慷慨悲歌之士也,非无意于世者; 世人惟以冲澹目之,失远矣。朱子据(箕子(荆轲诸篇,识其非冲澹人。今按其诗,不仅此也。如 本不植高原 云云,似自明所以不死之故; 若不委穷达 云云,己伤感时,衷情如诉,真能够泣鬼神,裂金石。 兴亡之际,盖难言之。使不幸而居高位,必铮铮以烈名矣。 从陶渊明作品出

6、发,谭嗣同以为陶渊明 非无意于世者 ,实为 慷慨悲歌之士也 ,同时,谭嗣同也以陶公精神自励,表现出古来仁人志士的高尚气节。谭嗣同的这种看法古已有之,宋人朱熹讲: 陶渊明诗,人皆讲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怎样讲得这样言语出来。 宋人真德秀在(跋黄瀛甫拟陶诗中也讲: 渊明之学,正自经书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 (贫士之咏,箪瓢之乐也。(饮酒末章有曰: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渊明之智及此,是岂玄虚之士所可望耶? 虽其遗宠辱,一得丧,真有豁达之风。细玩其辞,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

7、 陶渊明也曾讲自个 性刚刚拙,与物多忤 ,陶渊明诗歌表现出的这种不平之气到近代文论领域中被高度肯定。清人刘熙载论陶渊明性情时即讲: 屈灵均、陶渊明,皆狂狷之资也。屈子(离骚一往皆特立独行之意。陶自言 性刚刚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 ,其赋品之高,亦有以矣。 又云: 屈子辞, 雷填 风飒 之音; 陶公辞, 木荣 泉流 之趣。虽有一激一平之别,其为独往独来则一也。 梁启超更是满怀深情地赞誉陶渊明,他曾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讲陶渊明是一位 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 ,他也非常赞扬朱熹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评价: 陶却是有力,但诗健而意闲,隐者多是带性负气之人 . 近代文论领域这种对陶渊明的推崇

8、特点与近代以来诗人、文论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剧烈动乱,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风雷、变革求新的时代 ,龚自珍诗歌就具有这种时代晴雨表的特点,他读陶论陶,以古人精神讲今人,诗云: 陶潜诗喜讲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河侠骨恐无多。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龚自珍由读陶诗感慨人生际遇, 吟到恩仇心事涌 莫信诗人竟平淡 都是发己之感慨,道己之共鸣,是从内心不平和性情豪侠的角度来看陶渊明的,这既是道出了陶渊明诗歌反映的内心世界,也暗示了作者个人不安静的心情。后来,当代作家、思想家鲁迅曾在( 题未定 草中就朱

9、光潜的 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的讲法提出自个的看法,以为 自个放出目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 浑身是 静穆 的。陶潜正由于并非 浑身是 静穆 ,所以他伟大。 陶渊明的人格及诗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近代文论领域中对陶渊明诗文中这种不平之气的评论,可与以冲淡自然评论陶渊明诗文这一主调相抗衡,表现出时代性和知人论世的特点。 二、近代文论领域的崇谢之论 近代文论中有不少是从晋宋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谈陶谢诗尤其是谢诗的价值。如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云: 晋宋以降,文体复更。 渊明之诗,仍沿晋派。至若慧业文人,咸崇文藻,鑱雕云风,模范山水。自颜、谢诗文舍奇用偶,鬼斧默运,奇情毕

10、呈。句争一字之奇,文采片言之贵。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以追新。 齐、梁以降,益尚艳辞,以情为里,以物为表,赋始于谢庄,诗昉于梁武。阴、何、吴、柳,厥制益工,研炼则隐师颜、谢,妍丽则近则齐、梁。 刘师培对渊明之诗所言不多,为泛泛之语,但能得其大要。刘师培对谢灵运诗文的 舍奇用偶,鬼斧默运,奇情毕呈 的艺术魅力以及对齐梁诗文的影响所言甚详,肯定了谢灵运诗歌在辞藻、对偶、声律等方面对南朝文学的影响。刘师培还在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征引(宋书(文心雕龙等,对谢灵运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作了讲明: (宋书 谢灵运传论: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飙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11、 (文心雕龙 时序篇: 自宋武爱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云构。自明帝下面,文理替矣。尔其缙绅之林,霞蔚而飙起,王、袁联宗以龙章,颜、谢重叶以凤采,何、范、张、沈之徒,亦不可胜数也。 (齐书 文学传论曰: 颜、谢并起,乃各擅奇; 休、鲍后出,咸亦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又云: 晋、宋之际,若谢混、陶潜、汤惠休之诗,均自成派。至于宋代,其诗文尤为当时所重者,则为颜延之、谢灵运。 (宋书 灵运传云: 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名句以及后人评论陶谢的话语都是王国维喜欢信手拈来的绝佳语料,而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句则如碎玉散珠般被拼接串连起来,它们熠熠生辉如繁星闪烁于境界讲的天幕之中,相

12、互辉映,相互诠释,形象地表示出了王国维境界讲的内涵。陶、谢诗歌所具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以及所构成的境界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已有学者以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具有 暗合互文性批评理论的当代品格 .能够讲,对于王国维以及近代其他诗论家而言, 陶 谢 二个语词在相对应的文本中,都具有一种互释互补性,也就是讲近代诗论家每于陶谢对举时,在形式和语义上都使陶谢等人的诗境构成了一种互文互释的状态。 王国维对陶谢诗的摘句式评价,固然并不能概括陶谢诗所有的风格,如谢灵运之诗也有典重生涩之作,但是王国维的这种评论则是通过历来受推崇的陶谢之诗句,对陶谢诗艺术与审美的重新观照,往往数

13、语即可点中要害。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离不开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赏析,但也遭到西方哲学的影响,表现出一些近代学者在理论学讲的建构上能衡中西以相融的特点。王国维 中期 指其学术生涯 的(人间词话虽主要是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传统,但在思想深处仍或明或暗地受有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影响 .王国维有(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讲一文,华而不实曾阐述过美之为物与吾人之利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客观外物与吾之意志的关系,他讲: 唯美之为物,不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而吾人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何则? 美之对象,非十分之物,而此物之种类之形式,又观之之我,非十分之我而纯粹无欲之我也。夫空间时间,既为吾人直观之形式; 物

14、之现于空间皆并立,现于时间者皆相续,故现于空间时间者,皆十分之物也。既视为十分之物矣,则此物与我利害之关系,欲其不生于心,不可得也。若不视此物为与我有利害之关系,而但观其物,则此物已非十分之物,而代表其物之全种,叔氏谓之曰 实念 .故美之知识,实念之知识也。而美之中,又有优美与壮美之别。今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而不厌者,谓之曰优美之感情; 若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然此二者之感吾人也,因人而不同,其知力弥高,其感之也弥深。 独天才者,由其知力之伟大而全离意志之关系,故其观物也,视别人为深,而其创作之也,与自然为一。 叔本华的关

15、于物我关系的哲学理念对王国维深有影响,王国维擅长把西方哲人关于物我关系的理念与中国文学中的物我现象结合起来,进而得出 唯美之为物,不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而吾人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 , 故美之知识,实念之知识也 等理念。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与近当代之前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已经有所不同,而他由对陶谢等人诗篇名句的分析,进而指出词之隔与不隔的问题,词之境界的问题,也经常牵涉对物我关系的重新考虑,这使我们国家古典文论关于 境界 意境 的理论在新的时代到达了完善、系统和深入的阶段。 四、论陶评谢中的微词异响 近代文论领域有些论者对六朝之风评价不高,甚至颇有微词。如近人张之洞有(哀六朝一诗: 古人愿逢舜与

16、尧,今人攘臂学六朝。 神州陆沉六朝始,疆域破裂羌戎骄,鸠摩神圣天师贵,末运所感儒风浇。 政无大小皆有雅,凡物不雅皆为妖 很明显张之洞 神州陆沉六朝始 等观点是针对学古诗派提倡六朝之风而发的议论。他以为 凡物不雅皆为妖 ,对推崇六朝诗风明显不满。实际上,六朝之后,初唐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就曾感慨: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盛唐诗人李白也曾讲: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自从建安来,绮丽缺乏珍。 而近代的张之洞同样反对六朝之风,但是他主要针对时人学习六朝之风,趋轻浮纤佻、诘屈怪僻

17、等不良倾向,表现出关注当时文坛风气的历史责任感。 与张之洞批评六朝之风类似,也有其他近代学者明显对六朝文风不满,因而出现了陶谢诗文评论上的微词异响。如陶曾佑讲: 晋代惑于清净寂灭之学讲,挥尘永贻后世之讥,故其载道明德之言,凤毛麟角。惟(陈情一表,仁孝之意霭如; (文选不登,所见不免太囿。若张茂先、左太冲、二陆、三张之俦,并称藻采,然皆以文灭质。至于发表厌世主义之文辞,则渊明之(归去来辞及(桃花源记,气质潇洒,构造离奇,价值极优,进退合度,深得大(易肥遁之旨趣焉。 递至六朝,贻讥金粉,浮华纤巧,真味索然。披沙拣金,所获甚尠。惟江、鲍、颜、谢稍稍脱俗耳。 陶曾佑以为西晋太康文学 以文灭质 ,六朝金

18、粉诗文 浮华纤巧,真味索然 ,对西晋至南朝的诗文普遍评价不高,惟于陶渊明较为推许,不过也指出陶渊明思想消极的一面,即其诗文发表了 厌世主义之文辞 ,而于谢灵运仅称其 稍稍脱俗 .谭献则专门评论了包括陶谢诗歌在内的六朝诗歌,他在(古诗录序中讲: 诗者,古之所以为史,托体比兴,百姓与能,劳人思妇,陈之太师。 晋之诗婉,其蔽也漫; 有其质者,傅玄、刘琨、陶潜之为也。宋、齐之诗约,其蔽也窳; 有其精者,谢灵运、江淹之为也。梁之诗艳而荒矣,而武帝为最高,文士之杳渺明丽者,则沈约、柳恽有焉。 陈之诗荡而不反矣,而江总其人也靡,其言也哀而挚。 献撰录是集,亦欲推本性情,规矩(雅(颂,匪徒标举美文。遗饟学子,

19、裁断或失,时时有缘情绮靡者错乎间,是则予之罪也。 谭献也对六朝诗歌有异辞,但他能较为辩证地分析古诗发展至晋及南朝时的特点,能看到陶谢诗歌的价值,成认陶、谢之诗是其时 质 与 精 者,但对陶渊明、谢灵运并无太多推崇之语。当然,也有人几乎从进化论的角度推崇当今之作,如王棻讲: 国朝学派,远胜前代,故其诗文,博大精深,无体不备。 然汉魏六朝之文,则韩昌黎过之矣。曹、刘、鲍、谢之诗,则杜子美过之矣。 王棻从今不必不如古的角度,以为中国古代诗文往往后出转精,陶谢等汉魏六朝诗文并非不可超越的高峰,表现出近代陶谢论中仍有并非一味崇论陶谢的声音。 近代有不少人仍持崇陶抑谢之论,这些阐述大多能从不同角度较为详细

20、地讲明陶谢之优劣,如方东树讲: 大约谢公清旷,有似陶公,而气之骞举,词之奔会,造化天全,皆不逮,固由其根底源头本领不逮矣; 而出之以雕缛、坚凝、老重,实能别开一宗。 又曰: 陶公讲不要富贵是真不要; 康乐本以愤惋,而诗中故作恬淡,以比陶公,则探其深浅远近,竟然有江湖涧沚之别。 方东树固然能肯定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别开一宗的奉献,但每每将谢灵运与陶渊明并提时,仍不免扬陶抑谢之论。马一浮讲: 诗人胸襟洒脱,如陶公者,略无尘俗气,出语皆近自然。谢灵运华妙之中犹存雕琢,视陶自是稍逊。 还有的论者能于扬陶抑谢之中,表现出理论建构的气势,如梁启超曰: 批评文艺有两个着眼点: 一是时代心理,二是作者个性。古代

21、作家能够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以后,我便数陶渊明。 我以为,想研究出一位文学家的个性,却要他作品中含有以下两种条件: 第一,要 不共 .如何叫做不共呢? 要他的作品完全脱离摹仿的套调,不是能和别人共有。就这一点论,像 建安七子 ,就难看出各人个性。 第二,要 真 .如何才能算真呢? 要绝无一点矫揉雕饰,把作者的实感,赤裸裸地全盘表现。就这一点论,像潘、陆、鲍、谢,都太注重词藻了,总有点像涂脂抹粉的佳人,把真面目藏去几分。所以我觉得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相接触的,只要阮步兵和陶彭泽两个人,而陶尤为甘脆鲜明。 梁启超之论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论气势,他不仅从对陶谢作品的直观感受出发,对活得真实高尚的陶渊明备加推崇,而且从唐前文学史的角度肯定了陶渊明诗歌的个性特点,指出包括谢灵运在内的一些太注重词藻,矫揉雕饰的诗人在个性表现方面的缺乏。 能够讲,近代文论视野中的陶谢论既有对历史的传承,又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社会的烙印。 而从玄fo义理、情景关系、主客观等角度对陶谢诗文作出的评论又与近代学者对中西哲学美学的接受和运用有关。尽管近代文论领域中的陶谢论仍散见于不同着述之中,并无意构成一种体系,但近代的众多相关阐述在文论史观的建构、哲学美学视野的开拓上已经初步表现其在近当代文论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