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城镇饮用水源地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9115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小城镇饮用水源地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小城镇饮用水源地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小城镇饮用水源地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小城镇饮用水源地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小城镇饮用水源地现在状况及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论文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是我们国家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据统计,人类 80%的疾病与饮用水污染有关,不仅包括细菌、病毒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中毒症,还牵涉肿瘤和心血管病等. 相比城市饮用水源而言,小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愈加突出,污染形势愈加严峻。 本文对四川省小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管理现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省小城镇饮用水源地环境保卫对策措施,以不断提高小城镇的饮用水水质安全。 1四川省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现在状况 1.1水源地基本情况 2020 年, 四川省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 3507

2、 个,服务人口约 2906.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31.95%,实际供水量约 12.6 亿 t/年。小城镇饮用水源地主要以河流型和地下水型水源地为主, 分别占 47%和 34%, 湖库型水源地仅占19%. 从服务人口和实际取水量来看,河流型水源地所占比例最大,湖库型和地下水型水源地比例相当。 全省 5 大流域中,嘉陵江流域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布数量、服务人口和实际取水量所占比例最大,岷、沱江流域所占比例相当,长江干流和金沙江流域所占比例较少。全省各市州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布数量中,凉山州、南充市、达州市和绵阳市相对较多,甘孜州、攀枝花市相对较少;从服务人口和实际取水量分布情况来看,

3、成都市所占的比例最大,甘孜州、攀枝花市和阿坝州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1.2水源地水质状况 1水质现在状况。 全省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82.58%,达标水源地服务人口占 88.3%. 各类型水源地中,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最高,到达 91.25%,地下水型和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 82.78%和 72.69%; 各流域水源地中,金沙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岷江流域、沱江流域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 88.39%、88.31%、86.96%、84.82%、70.6%;各市州 水源地中,川东北、川西南片区及三州地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高,川南部分地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相对较低。 2污染

4、特征。 超标水源地污染指标具有多样性,总体来讲全省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超标因子以总磷、 总氮、氨氮和高锰酸盐等为主。 从各流域小城镇水源地污染特征分析,金沙江流域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岷江流域超标因子主要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长江流域超标因子主要为总氮; 嘉陵江和沱江流域超标因子主要为总磷、总氮、氨氮、总硬度等。 1.3水源地管理状况 1保卫区划分及建设。 全省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卫区划分情况良好,81.9%的水源地完成了保卫区的划分,75.7%的水源地完成了保卫区标志标牌的设置; 但水源地一级保卫区隔离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2水源地监测能力。 全省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

5、展监测的占 84.12%,华而不实县级城市监测频次为 1 次/月,但乡镇一级的水源地监测频次主要以 24 次/a 为主。全省小城镇水源地所在的县级下面城镇均不具有独立完成全指标分析的能力,华而不实 43.5%的地区还不能独立完成常规指标监测。 3保卫区巡查机制。 全省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卫区巡查机制建立情况较好,97.3%的水源地建立了保卫区巡查机制,华而不实县级城市巡查频次较高,超过 12 次/a,且有具体的记录,而乡镇一级的水源地巡查频次主要集中在 24次/年,存在较大的差距。 2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小城镇水源地集中供水覆盖率较低,供水设施落后。全省小城镇尤其是乡镇一级的饮用水源地集

6、中供水覆盖率较低,分散取水人口较多,超过全省农业人口的 3/4;部分区域尚未铺设供水管道,供水普及率有待提高。 小城镇供水设施落后,后续水厂处理工艺简单多为过滤、沉淀和消毒,部分水厂存在给水管道老化、管径偏小、管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水源地区域性污染问题较突出。 全省 5 大流域中沱江流域小城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相对较低。 受水资源的局限,该区域水源地水质与沱江流域,尤其是沱江支流水环境污染问题较突出有着直接的关系。 3农业源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全省小城镇水源地超标因子以总磷、总氮、氨氮和高锰酸盐等为主,结合实地调查,水源地集水范围内普遍存在农田、农户和畜禽养殖,上游场镇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未

7、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大量生活垃圾和养殖废物随意堆放,再加上农田面源污染,是造成小城镇水源地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 4保卫区建设不够规范。 全省小城镇水源地一级保卫区隔离设施建设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水源地标志标牌的设置不够规范,不够夺目,给老百姓的警示作用不够;饮用水一级保卫区内普遍有耕地和住户,威胁着水质安全;部分地区井水无相关保卫措施。 5水源地监管缺乏。 固然全省 97.3%的水源地建立了巡查机制,但巡查频次参差不齐,未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乡镇一级的水源地巡查频次明显缺乏,主要集中在 4次下面。 部分水源地未严格根据保卫区规范进行管理,超标排放、偷排等违法现象偶有发生,水源地监管不力,

8、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6小城镇水源地监测能力亟待加强。 当前,卫生、建设、水利、环保等部门均不同程度的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但全省小城镇 范围内环境监管气力普遍比拟薄弱 ,缺乏资金和专业人员,监测设备缺乏,监测能力较低,监测指标过少,甚至难以完成常规监测要求。 水源地的监测频次远远缺乏,以每年监测 24 次为主,全年监测 12 次的水源地仅占 4.3%. 7饮用水保卫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大部分居民对所在城镇饮用水源地水源、水质情况、保卫区边界等情况不了解,对饮用水水质好坏单纯以其外观作为判定根据,对采取的相关保卫措施也知之甚少。 当地应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居民对饮用水源保卫

9、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3环境保卫对策 1优化小城镇饮用水源地布局。 对于水源地区域性污染较突出的地区,建议对水源地的选址进行科学论证,优化饮用水源地布局,通过引水工程、加快小城镇集中供水管网建设,城乡统筹、全流域统筹推进城乡供水集中化,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饮用水水质。 2推进水源地保卫区规范化建设。 地方应加快完善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卫区划定工作,推进小城镇水源地一级保卫区隔离设施建设,根据(饮用水水源保卫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规范保卫区标识标牌的建设,讲明保卫的级别、范围和禁止事项等,确保标识夺目、清洁、完好,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公示。 3加强污染源整治。 水源地

10、一级保卫区内禁止设置畜禽、水产养殖场,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现有的耕地施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建设水源内涵修养林、护岸林和人工湿地等天然生态隔离屏障,杜绝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普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优先对水源地一级保卫区内的住户进行搬迁,并结合城乡规划,对二级保卫区内的住户逐步施行外迁;对于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源,推广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养殖形式,因地制宜发展沼气、有机肥生产等资源化项目=;对于一、二级保卫区内的工业污染企业,责令拆除或关闭,对准保卫区内达不到排放要求或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排放的企业,结合技术改造进行治理,达不到治理要求的,实行关、停、并、转、迁。 4提高水源地监管水平。 增加资

11、金投入,加强全省小城镇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监察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队伍,制定良好的工作制度,对水源地环境监测和环境巡查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增加乡镇水源地环境监测和巡查频次,确保乡镇水质安全;通过完善设备、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等措施,提升小城镇水源水质监测能力;建立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落实重大事件的值班、报告、处理制度。 5抓好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对于仅有单一水源的小城镇,应加快落实备用水源地建设;对不具备条件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饮用水源地的地区, 可与城市供水水源管网联通,实行联网供水,加强调度和管理=. 6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介入。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宣传册

12、等多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在机关、团体、学校、社区、农村等地进行广泛而有针对性的饮用水源地保卫宣传=,使公 众把握饮用水水源地保卫的科学知识 ;定期向社会颁布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搭建公众介入和监督水源保卫的信息平台,并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鼓励公众揭露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卫工作转变为社会介入、共同监督、合理开展的全民行动=. 以下为参考文献: 1王世进,康庄.安全与公平正义的视野下我们国家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探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83。 2郑丙辉,付青,刘琰.中国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与对策.环境保卫,200719 3郭梅,周丽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分析及保障对策.水资源保卫,2018,264。 4李铁光,宋实,潘丽雯.我们国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卫现在状况、问题与对策讨论.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