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息理论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运用,中医诊断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8992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全息理论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运用,中医诊断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全息理论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运用,中医诊断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全息理论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运用,中医诊断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全息理论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运用,中医诊断学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全息理论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运用,中医诊断学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宇宙全息统一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出现,十分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广及应用,全息理论的思想和观点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构成了全息医学的基本框架。它的研究和应用给医学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全息理论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为宇宙各个部分之间是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个部分以及各个子系和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均全息对应。简而言之,各个部分之间是能够互相推断出来的,且存在着类似性。最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医学诊断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全

2、息理论开场应用到实际医学中。 全息 能够根据部分反映整体特征,复原整体影像,各个部分均为整体的缩影,储存着整个物理的全息信息,对于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学中全息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具有现实意义。 1、全息医学研究背景 1937年张颖清先生发现了第二掌侧全息穴位群,通过对第二掌骨侧穴位群分布规律的讨论及研究,发现了人体的很多全息元,为全息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实践意义。同时发明了生物全息诊疗仪,临床实践验证了人体构造的全息特性,为全息医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2、穴位分布全息律 张颖清先生发现了第二掌骨侧穴位群排布的规律,经研究发现这

3、些规律相当于人体的一个缩影。人体各个部分、各个系统均遵循一样的分布规律,表示出了穴位分布的全息率。在中医诊断中,这些穴位能够直接反响病情位置,身体各个部位是互相作用联络的。如各节肢系统的远心端是头穴,近心端是足穴,而头穴与足穴连接的重点是胃穴等。 相应的两节肢总是对立级连在一起,穴位分布根据人体组织器官而确定,如头穴包含有耳治疗时则应在头穴的两侧。在诊断与治疗的经过中能够直接根据全息穴位分布找到关键点,能够有效反映疾病,确定诊断方向,提高诊断效率。 3、全息穴位分布特点 全息穴位的定位是影响全息诊疗结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应用和推广的经过中必须完全地把握全息穴位定位,准确判定,清楚明晰把握全息穴

4、位。下面主要从下面方面,阐述人体全息穴区分布的特点。 点状全息元。人体的全息元单元可能以一个 点 出现。每一个单元基本能够反映人体三个系统的特性,所以一般能判定和治疗三种以上不同的病理特性疾病,这是 点 状全息元的基本特性。如脏门穴的全息性具体表现出在心、肺、肝、脾、肾五脏有病均可取脏门穴。 线状全息元。线状全息穴是全息穴比拟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人的五脏六腑对应的是督脉、华佗夹脊、膀胱经,进而具有了同等全息特征。每一条线状全息元都有相应的对应点,且互相之间相互联络,赋予全息特性。 面状全息元。面状全息元更为形象地讲明了全息元为人体的投影,是特化的全息胚。根据对应关系可直接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医

5、学诊断中结合面状全息元分区的分布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操作方便。如面部、鼻部均能够通过全息胚形象投影。 体状全息元。体状全息元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全息胚投影体,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全息穴位进行定位,清楚明晰把握穴位的分布。大全息包括小全息。大全息包括小全息是指人体各个部分的全息是相关的,大全息区域范围大,小全息包括上述的点、线、面、体。一般而言在诊断选穴的经过中,应该先小全息后大全息,这样才能保证选穴的准确性。 4 、全息理论在中医望诊中的应用 全息现象普遍存在,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统一整体,由各个系统、器官组成,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而疾病的出现也会伴随着整体性的变化。

6、对于中医诊断,一直偏向于借助外部信息来推断,从外部信息来判定人体内部的情况,这种诊断方式方法正是全息理论在中医望诊中的应用。下面主要从面诊全息观、眼诊全息观、舌诊全息观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全息理论在中医望诊中的实际应用。 面诊全息观。中医以为面部能够比拟全面地反映人体身体情况。面部又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指不同的脏腑。 根据(内经相关的阐述面部区域的划分方式方法能够分为两种:(灵柩 五色分候法和 (素问 刺热分候法 。如前者能够将面部划分为额 首面和阙上 咽喉等;而后者可分为额头 心和鼻颚 脾等。在中医诊断中,面部与脏腑属于分属关系,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身体整体状况,这也是全息理论在中医望诊中的具体

7、表现出之一。 眼诊全息法。中医诊断中眼部能够直接反映人体情况,眼的不同部位能够代表身体的五脏。据(灵枢 大惑论记载,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精,肌肉之精为约束。 在中医诊断中,观察眼睛的各个部分能够有效诊断相关部位的疾病。 舌诊全息观。舌为心之苗,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舌各个部分的颜色能有效判定病情部位,如舌尖反映心肺、舌中反映脾胃、舌根反映肾、舌两侧反映肝胆。脏腑的病理情况均可在舌上得到具体表现出,充分应用了全息理论。 5、结束语 全息医学的研究,对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全息理论逐步被认知和推广,其精华真

8、髓与本质早已浸透在中医理论中,十分在中医望诊中的应用。全面把握全息理论的诊断方式方法,对于疾病的早期预测、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诊疗经过中把握特定的穴位,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李莱田,田道正,焦春荣,等.全息医学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蓝立群,刘良倚.全息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12(6):28. 3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4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4-206. 5 虚静.望诊与健康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146-153. 6 曹宁芳.浅议生物全息律与中医望诊J.陕西中医,2001,22(11):676-6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