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3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289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3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3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3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3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考点 313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考试内容及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含义(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bcb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2)湿地的重要价值(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abc分析某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

2、地理背景(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bcb分析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考点考点 313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问题思考 读下图,回答问题。(1)我国沙漠化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2 / 11答案 (1)我国沙漠化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降水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多是内流河、冬季

3、有断流现象,植被从东向西表现为:森林草原到草原、草甸草原、戈壁、沙漠的变化。(3)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4)阅读教材 P39“消失的楼兰古国” ,说明荒漠化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从现象上看:农田、村庄、道路等受到威

4、胁;为沙尘暴提供沙源;从生态上看:生态环境恶化;从经济上看:丧失大量土地、引发饥荒、贫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知识归纳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3 / 11物质条件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

5、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2.荒漠化的综合治理问题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_治理” 。(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_,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_。答案 (1)综合4 / 11(2)生态防护林 生态移民反思归纳 荒漠化的具

6、体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考向预测1.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2.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考向一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典例剖析 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Q、R 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_。(2

7、)分析 Q、R 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 R 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 R 地铺设的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答案 (1)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2)Q 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阻挡了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 地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的影响较强烈,5 / 11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和植被存活。(4)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内流区与外

8、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区和区的分界线。解析 第(1)题,Q、R 两地都处于我国西北地区,R 地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Q 地以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为主。第(2)题,R 地土地沙漠化是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Q 地灌溉农业发达,大水漫灌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产生。第(3)题,草方格沙障既能减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为省级行政区的分界线,同时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也经过此地,因而又可推断出它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它还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9、、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跟踪训练 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示意图(乙图)。(1)材料一中表现的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6 / 11答案 (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

10、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解析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在五大方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第(1)题,材料一中的三幅图表现的分别为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第(2)题,根据经纬度及图例信息可知材料二中的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图中当代城镇更靠近沙漠边缘即盆地边缘,主要是为追寻水源。第(3)题,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形成是草场超载造成的。考向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典

11、例剖析 下图为“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乙、丙三地出现荒漠景观的原因。(2)甲地治理荒漠化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 (1)甲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乙地位于高山的背风坡,降水少;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2)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类经济活动,禁止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行为;恢复自然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解析 第(1)题,结合甲、乙、丙三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分别进行阐释。第(2)题,可从人类对荒漠化的影响方面进行思考。跟踪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 / 11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

12、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答案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

13、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题。1非洲大陆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造成非洲大陆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过度砍伐大约 6 万平方千米的森林遭到砍伐过度放牧大约 240 万平方千米的草场遭到破坏8 / 11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原因A BC D答案 1.B 2.A解析 第 1 题,依据图例和自然

14、带分布知,非洲大陆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 B 项正确。第 2 题,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 60 万平方千米的草场遭到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原因。综上所述,A 项正确。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 ,完成 34 题。3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4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答案 3.A 4.D解析

15、 第 3 题,该生态环境问题在西北干旱地区所占比重大,尤其是新疆和内蒙古较严重,因此该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 4 题,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应重点解决该地区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5在我国西北地区,网状的草方格如同沙漠微型防护带,环环相扣,9 / 11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如下图所示。在我国西北地区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为( )截留水分 改变气候类型 削弱风力 改变植被类型A B C D答案 D解析 草方格沙障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荒漠化的一种重要的工程措施,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和削弱风力,从而抑制荒漠化面积的扩大。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受大气环流和海陆位

16、置的影响,一般不会改变。植被类型也不易改变。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连年超载放牧,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流动沙丘比重已经达到 70%。2000 年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研究,采用自然恢复模式,到 2010 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此完成 68 题。6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7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A发展旅游 B气候干旱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8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垦耕地 B植树造林C退耕还草 D自然恢复答案 6.B 7.C 8.D解析 第 6

17、题,根据题干中材料可知,该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严重破坏,故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第 7 题,根据10 / 11题干材料可知,该地区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故当地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为过度放牧。第 8 题,根据题干材料“2000 年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研究,采用自然恢复模式”可知,该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应是自然恢复。(2016浙江六校联考)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 ,回答 910 题。9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为石漠化面积 为环境人口容量 为生物多样性B为生物多样性 为环

18、境人口容量 为石漠化面积C为环境人口容量 为石漠化面积 为生物多样性D为石漠化面积 为生物多样性 为环境人口容量10影响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答案 9.A 10.D解析 第 9 题,我国西南地区随着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石漠化面积总体在增加,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而环境人口容量随资源状况和技术状况的变化,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况。第 10 题,影响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砍伐、过度开垦等。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

19、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1 / 11(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解析 (1)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2)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