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docx

上传人:33****7 文档编号:7322930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

3、说理的方法,理解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

4、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

5、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解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i w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

6、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解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

7、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

8、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9、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

10、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

11、,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探究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的观点,学习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方法设计】 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

12、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

13、。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图: 【过程分析】 一、激趣导入 2023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23年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到

14、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悬念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义 1、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语音,句读,节奏,重音示范。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

15、读,整体感知义 学法指导: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

16、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意,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五、研读课文,探究义的论证? 探究论点:1、文章用哪一句话提出论点? 2、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学法指导:(无论学生同意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论证过程: 1、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

17、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证方法逐层展开?(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多媒体显示结构板书。) 3你能够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吗?(多媒体显示补充) 学法指导:1、前二个问题 ,小组讨论,派一

18、名代表发言。 2、最后一个问题,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补充论据。 探究重难点字词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

19、文章的论证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分组讨论法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理论论证补充事例论据是对学生联想和积累的考查。拓展所欲所恶的现实内涵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六.品读义的精美语言。 在孟子二章里同学们已经领会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文采和气势。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品读。(注意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学法指导:学生自由发言。也可用读的方式来体现或先品后读。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欣赏和品味,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这也是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20、。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七、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 学法指导:时空连线,设置情境.从下面的问题中任选二个回答(用课件出示) 假若我是节目主持人,同学们是孟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时空隧道,请回答我的问题: 你如何评价舍身救人的李春华? 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你该如何舍生取义?(把道德 、正义 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 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我们中学生的义和不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成

21、理即可)你也可以把老师当作孟子,就你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我发问。 在节目的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所理解的义。义是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将孟子所说的义链接到现实生活中来,拓展了生和义的现实内涵,一举多得。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照顾了在理解上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八、总结回顾: 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但却不要认为高不可及。舍生取义,是这样的崇高与豁达,是这样的平凡与伟大;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保持自己固有的本心,谱写现实生活的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 第 24 页 共 2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