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318942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清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清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清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清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隧道工程概况31、工程概述32、主要技术标准4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41、地形地貌4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43、地质构造54、地下水65、气候条件6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与评估方法7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9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12七、隧道工程风险分析13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13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因素13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4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15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16八、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19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192、职责分工203、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20九、风险评估20十、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

2、20(一)隧道坍塌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21(二)、隧道大变形施工对策及安全技术措施。24十一、残余风险评估27十二、隧道风险评估结论27三清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一、编制依据1、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贵州境织金至纳雍段施工招标文件、织金至纳雍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本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2、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总监办关于开展织纳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

3、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现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相关规范。4、现行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5、现场勘探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功法成果等。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探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山岭桥梁的丰富施工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二、隧道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贵州省织金至纳雍高速公路10合同段位于纳雍县,设计一座隧道老熊冲隧道分左右幅。

4、隧道位于纳雍县寨乐乡,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131+515ZK132+465,长950米,最大埋深112.1米;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131+515YK132+485,长970米,最大埋深84.1米;隧道进洞口所在岩层产状(进口)11721,(出口)1626,地质条件差,洞口仰坡岩层为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泥岩,受构造影响,隧道区岩体节理产状16085,9766,成洞条件较差,对边坡稳定不利,易发生失稳、崩塌现象。2、主要技术标准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设计荷载:公路级设计速度:80km/h隧道净宽:10.25m隧道净高:5.0m 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1、地形地貌本合同段位于贵州省,隧道区附

5、近海拔高程在1534.01681.7米,相对高差147.7米,隧道他通过高程为1572.8-1680.0,相对高差107.2米,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溶蚀型低山地貌。植被较不发育。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本合同段地层岩性复杂多样, 隧道围岩为覆盖层及强、中风化泥质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成松散结构、碎裂状结构,隧道围岩无自稳能力,易发生大小塌方,呈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雨季可能会发生沿土石面附近突水。 岩性特征如下:(1) 粉质粘土:灰褐色、红褐色,硬可塑状,含泥质白云岩碎石5-20%,地表零星分布于地势较低沟谷内,厚度0.0-5.0米。(2) 块石土:黄褐色,成分为泥质白云岩,少量为泥

6、岩,稍湿、松散,局部可能有架空现象。(3) 强风化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泥岩:褐黄色,灰黄色,灰白色,薄-中厚层状,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防护强烈,节理裂隙面多粘土充填,节理面泥化强烈,岩体破碎,强风化层厚5-21米。(4)中风化白云岩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泥岩:灰白色,少量灰黄色,薄-中厚层状,节理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岩质较软,取芯呈碎块状,少量柱状,RQD=55.3、地质构造 经地质调查,隧道区以东西走向的背斜控制隧道区的构造,岩层主要为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泥岩,受构造影响。 隧道区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隧道进口段堆积体。堆积长度200-250米,宽50-100米,厚5-12米,由泥质白云岩

7、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的碎块石构成,松散,稍湿,粒径20-40cm为主,部分达200cm,含量50-70%,其余由粉质粘土充填,位于隧道进口段斜坡体上,稳定性差,隧道开挖进洞易发生仰坡失稳变形或隧道冒顶垮塌,须进行处理。建议处理为对碎石堆积体进行适当清理。4、地下水本合同段隧道区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的义中大河和鼠仲河上游,隧道区地表无常年流水,隧道口外有一季节性冲沟,雨后有水。根据调查,隧道区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及强风化破碎岩体内基岩裂隙水。隧道区地下水为大气降雨补给,隧道东西走向,隧道所穿山体,其山体呈鸡爪型,总体上背斜通过山体,将隧道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地下水径系统,在自然

8、状态下,各个含水岩组具有顺背斜两翼沿岩层面径流,向进口地势较低处排泄。隧道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管道水,地下水赋存于岩体节理裂隙及岩溶管道内。场区无泉眼出露,地下水位在隧道底板以下。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区内无稳定地表径流,地表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通过对隧道涌水量进行计算预测,单幅隧道涌水量为333m3/d,鉴于其涌水量与气候密切相关,区域降水量的增加或雨季大暴雨等原因,渗入法计算结果应按预测涌水量的三倍考虑。隧道涌水主要呈雨淋状或线形出现,主要集中在雨季。5、气候条件本合同段所处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节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纳雍县气象站

9、1961-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33.9,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降雨量1255.mm,年内平均不均,多集中在49月;最低日降雨量154.8mm。年平均风速1.6m/s,最多风向NE。年平均相对湿度81%。总体气候条件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但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区内山地小气候具多样性,夏季灾害性天气较多,偶有暴雨-强降雨出现,其中暴雨-强降雨,可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与评估方法根据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要求及公路桥梁、隧道安全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

10、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标段隧道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3、 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6、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见后附图)满足施工阶段开始检查施工图阶段所做的全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招投标和合同

11、中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现场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余风险的处理措施全过程对残余风险进行风险监控建立专门机构定期检查施工中实际地层条件和各种风险 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不满足 直至整个隧道完工 改变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 附图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及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

12、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合同段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体系。隧道工程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40.030.30.1可能30.0030.030.01偶然20.0030.001不太可能1注: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人员伤亡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后果等级4

13、321人员伤亡数量(人)30或10010F30或50SI1003F10或10SI50F3或SI10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 SI=重伤(3)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如下表示。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后果等级1234经济损失(万元)Z1010Z5050Z500Z500(4)环境影响等级标准环境影响是指隧道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破坏或损害、环境污染等,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如下表示。环境影响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害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

14、人员伤亡数量(人)永久的且严重的永久的但轻微的长期的临时的但严重的临时的且轻微的注:“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可以消除;“长期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5)专项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级)、高度(级)、中度(级)和低度(级)。风险等级标准后果等级概率等级一般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6)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表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此类风险较

15、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监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准备情况气象调查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他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情况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其他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管理培训情况检测情况应急预案情况人员管理情况施工队伍状况机械设备

16、程度施工质量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监理情况其他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交通事故 司机运输设备交通管理道路状况其他用电事故 用电设备施工组织设备状况用电管理其他七、隧道工程风险分析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风险因素辨识是否全面、辨识的结果是否准确将影响风险评估和控制过程。风险辨识主要内容有:(1)在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应当考虑?(2)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因素根据设计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老熊冲隧道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进行分析:(1)隧道洞口仰坡陡立,岩石破碎,松散堆集体,节理发育,受雨水冲刷易形成滑坡,仰坡稳定性差

17、。(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级围岩。(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4)挖机、装载机、空压机等特征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的危险因素。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分依据隧道工程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指南。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关老熊冲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地质G=(a+b+c)围岩情况a、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3瓦斯含量b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富水情况c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0开挖断面A中断面(单洞双车道)2隧道全长L长(大于5

18、00m、小于1000m)2洞口形式S水平洞1洞口特征C隧道进口施工较难1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老熊冲隧道R1= G(A+L+S+C)=3(2+2+1+1)=1814R121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老熊冲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级(高度风险)。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序号风险源判断依据1洞口开挖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2洞口边、仰坡防护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3洞内运输可能

19、导致机械伤害4钻爆作业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5初期支护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6二次衬砌可能导致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风险源风险分析表单位作业内容潜在事故类型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备注洞口工程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洞身开挖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机械伤害使用不安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初期支护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

20、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触电设备未接地接零违章操作电器设备二次衬砌触电设备未接地接零违章操作电器设备机械伤害使用不安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体系法。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围岩级别A、级4根据围岩节理发育情况级3断层破碎情况B存在宽度50m以上的的规模断层破碎带3渗水状态C线状股状1.0考虑了天气影响因素地质符合性D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相比较差1监理工程师确认施工方法E施工方法

21、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要求1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确定施工步距F=a+ba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70m以下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120m以下1b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8m以下1隧道施工区段评估指标分值:R=CA+B+D+E+F级R=CA+B+D+E+F=1.04+3+1+1+1=10级R=CA+B+D+E+F=1.03+3+1+1+1=9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总包企业资质A一级1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有资质0针对施工的主要分包企业历史事故情况C发生过一般事故1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作业人员经念D经念丰

22、富0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工人的工程施工经念考虑安全管理人员配置E符合规定0三类人员持证在岗安全投入F符合规定0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符合合同要求0专项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强0M=A+B+C+D+E+F+G+H=1+1=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为0.8。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R=100.8=8.07P11,属于级(可能)。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R=90.8=7.2 7P11,属于级(可能)。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岩溶发育程度A岩溶不发育,有岩溶

23、裂隙、小容得发育1根据设计文件和超前预报结果判定断层破碎带B施工区段及附近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较大裂隙2根据设计文件和超前预报结果判定周围水体情况C隧道周围不存在补给性水体0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判定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P=B(A+C)=0.821=1.62,2P4,属于级(偶然)。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估测。老熊冲隧道重大风险源等级汇总表序号施工区段(ZK131+515ZK132+465 )(yK131+515yK132+485)坍塌涌水突泥可能性等级严重程度等级风险等级可能性等级严重程度等级风险等级1级施工区段可能较大3级高度偶然一般2级2级施工区段可

24、能较大3级高度偶然一般2级八、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组 长:项目经理行平义副组长:项目总工田学林 项目书记谢应东 常务副经理樊泽海成 员:副经理韦素珍、安全总监邓计云、副总工程师贺喜、机械负责人任志国、隧道队队长徐佃忠、路基队队长赵小礼、桥梁队队长姬晋阳。2、职责分工(1)、组长:负责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工作。制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2)、副组长: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并向组长负责。(3)、成员:在组长及副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抢险小组,并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与项目部其他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共同抓落实,从人、财

25、、物各方面给予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切实的保障。3、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日常工作由项目安全总监邓计云负责,值班电话:15585743000.九、风险评估本阶段风险评估以定性、定量为主,结合现有统计数据及现行规范、规定,通过工程类比。根据已掌握的勘测、设计资料和隧道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分析确定各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十、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经过隧道风险评估,关老熊冲隧道被判定为高度风险隧道。被判定为高度风险的隧道施工区段为:级围岩施工区段坍塌、大变形,级围岩施工区段坍塌、大变形;被判定为中度风险的隧道施工区段为:级围岩施工区

26、段大变形。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一)隧道坍塌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1、坍塌风险等级归类: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风险被评为“高度”等级的施工区段为级围岩施工区段、级围岩施工区段。2、风险处理对策:(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规定,中度风险是可以接受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一般不予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风险“必须有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部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项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

27、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地质雷达检测。制度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现场演练。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积极与织纳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以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做好变更设计方案,规避风险;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演技术及时修参。编制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认真实施监控量测,通过记录、分析、反馈,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

28、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次衬砌。一般级围岩施工段二次衬砌到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40米以内,级围岩施工段二次衬砌到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60米以内,确保隧道安全、稳定。(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及仰拱超前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控制。3、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衬砌、洞门施做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9、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洞口采用明挖法施工,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1)洞口排水: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按照设计坡比分层开挖,分层开挖高度2m,采用随开挖随防护的方法。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进行先注浆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场地用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洞口

30、段开挖应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4、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的其他技术措施:(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调整、优化开挖方法,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喷砼封闭与出碴的先后顺序,原则上先初喷封闭,再进行出碴,尔后复喷直到达到设计厚度。对、级围岩浅埋段,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做小导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多,应停止施工,打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

31、,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至100cm之内。应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施工,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做钢架,锚喷支护。拱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拱架间距,拱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系统锚杆交错布置于拱架两侧并与拱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吗、,确保施工安全。仰拱紧跟掌子面,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2)加强监控量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4)有仰拱地段要严格控制掌子面、仰拱、二衬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

32、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施工。(5)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6)进洞前,应对洞口段以及浅埋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盖岩土层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7)做好进洞人员登记工作,严格进洞作业人员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8)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并经常进行演练。(二)、隧道大变形施工对策及安全技术措施。1、大变形风险等级归类、级围岩施工区段大变形为高度风险事件。2、隧道大变形技术对策(1)隧道开挖后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A、隧道

33、支护变形量加大,沿隧道两侧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B、施工面封闭不及时,开挖后围岩会沿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裂,在拱顶、拱壁及掌子面出现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渐呈不规则状态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出破碎状态;C、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之后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D、隧道洞口段出现偏压不对称性、非均匀性,隧道开挖后出现变形。(2)控制变形的主要技术措施控制原则:采用“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地步加强”的主动式控制原则。一是提高围岩力学性能着手,主动加固围岩,使之承受一部分荷载;二是加长加密锚杆,使支护的荷载传入

34、基岩深部;三是初期支护允许柔性变形消耗围岩中储存的能量;四是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防止初支侵入二衬空间;五是遇到大变形时要增加钢筋对二次衬砌进行加强;六是加强隧道底部结构强度。技术对策:A、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变形,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做小导管超前支护,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至100cm之内。开挖后,及时对掌子面及拱顶进行初喷封闭,并及时施做拱架、锚喷支护。拱架间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拱架间距,拱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系统锚杆交错布置于拱架两侧并与拱架焊

35、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质量安全。仰拱紧跟掌子面,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B、隧道开挖后,现场技术员要立即对工程地质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工作面附近围岩岩性;节理发育程度,接触面充填物的性质,开挖面稳定状态的观察;开挖面有无松散坍塌剥落现象,有无地下水等。以上内容均需做好记录。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初期支护的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支护锚杆是否被拉弯,喷射砼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有无被压曲变形情况等。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沉陷情况、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C、加强监控量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

36、全和二衬的设计厚度。D、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设计支护参数。E、有仰拱地段,需考虑超前施做仰拱填充,严格控制掌子面到仰拱、填充及二次衬砌间的距离,严格按照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施工。F、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随时记录工作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G、进洞前,应对洞口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盖岩土层的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H做好进洞人员登记工作,严格进洞人员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I、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并经常进行演练。十一、

37、残余风险评估由于采用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动态管理,隧道施工的风险会相应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和制度对策措施,对隧道残余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施工的进展情况对实风险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不断完善处理措施。项目部领导小组将根据审批后的风险评估方案进行风险控制日常工作的实施,有效的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深入施工现场调查研究,制度合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按期完成老熊冲隧道的施工任务。十二、隧道风险评估结论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我合同段老熊冲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较差,隧道、级围岩施工区段易坍塌、大变形等施工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高空落物、人员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风险,这些方向事件均可能对隧道施工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老熊冲隧道初始风险为级(高度)风险,但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可将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