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7318861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1 简答题1.题目:中国的疆域(江南博哥)2.内容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5200千米,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5500千米。我国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冬季,当北方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南方依然绿意盎然。我国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时差达4小时以上。每天早晨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乌苏里江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我国大陆的东部和东南部,濒临浩瀚的海洋,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的东面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国大陆

2、海岸线长1.8 万多千米。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海洋大国试题一答辩1.请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2.请你谈谈对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的看法。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大中国,引发学生对中国“大”的好奇,提问:同学们,歌曲名叫大中国,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大,怎样描述中国的“大”?,顺势引入此次课程-中国的疆域(二)新课讲授1.学生自学,了解本节知识点。上课预留10分钟时间,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1)我国的陆地面积达_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_(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位于:最北_最南_最东_最西_(3)我国南北纬度相差约_度,我国东西经度相差约_度(4)我国陆上边界长_

3、多千米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多千米。(5)我国的领海自北向南依次是:A_B_C_我国的内海是D_E_海峡。2.了解中国陆地疆域(1)教师提问:请读六个国家领土面积表,说出我国领土面积多大?世界第几位?学生回答: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教师提问:谁知道世界领土面积前两位是哪两个国家?学生抢答:俄罗斯和加拿大!(2)教师展示“中国的疆域”图,并播放介绍中国领土四至点的视频,看后说出中国领土四至点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位置。学生找到: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约53度;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北纬约4度。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

4、处,东经约135度;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东经约73度。教师教给学生四至点记忆的方法: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交汇水,帕米尔上摆摆尾。(3)学生计算南北纬度差,东西精度差,并结合课本说出我国陆上边界长,南北两端、东西两端最大距离。学生读出:我国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南北跨纬度约49度,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约62度,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5200千米。(4)教师展示两组图片“冬季的海南岛和黑龙江景观图”和“同一时刻,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景观图”,提问:图中巨大的景观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师生总结:南北纬度跨越大,会导致南北温差大。东西经度跨越大,引起东

5、西时差。教师补充提问:谁知道东西时差有多大?学生快速回答:4小时以上。教师感叹:由此可见中国之大!3.了解中国海洋疆域(1)教师提问:抢答我国的海岸线多长?学生抢答: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2)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请学生在“中国的疆域图中指出中国的临海。学生很容易找到:黄海、东海、南海、渤海教师及时提示: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忆,例如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位于雄鸡的脖子,渤海湾至长江口为黄海,长江口到台湾海峡为东海,台湾海峡以南为南海这其中,渤海为内海,内海一般是指领领土内部的海,我国共有两个内海,另一个是?学生可答:琼州海峡也是我国的内海。(3)教师提出要求:中国岛

6、屿众多,请在各省拼图中找到中国最大的两大岛屿,并说出他们的名称、展示他们的形状。学生回答: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4)教师继续利用拼图,请学生观察海南岛与广东省拼图,对照“中国的疆域”图,找到雷州半岛,并在地图中找到其他两大半岛学生找到雷州半岛,并回答:另外两个半岛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5)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但时常和周边国家有领土争端,这国防安全提出更高挑战!(三)巩固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观察这些数字,回忆他们都代表什么?A.约960万平方千米B.2.2万多千米C.1.8万多千米D.约5200千米E.约5500千米学生回顾,回答问题教师升

7、华: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疆域的广大不愧为“大中国”!(四)小结作业小结:结合巩固中的数字和板书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业:请编写一段歌词,唱一唱你今天学到的知识。五、板书设计略试题解析一答辩1.请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参考答案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很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位于寒带的地区。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一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一太平洋。2.请你谈谈对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的看法。参考答案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学习工具,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工具。与文字相比,地理图像具有以下的特点1)直观、生动、形象。地理图像能够

8、配合极少的文字表达非常直观、形象的地理事物。如表现出区域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地理成因和过程等。2)空间感强、多维、信息量大。地图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3)动态、联系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地理图像可以动态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使读者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表和相应的地图册,指导学生学会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及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图图互换、图表互换,培养学生读图表、析图表,用图表、绘制简单图表的能力,变换思考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进行地理学科内与学科外

9、知识的综合,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形成心理地图,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思维品质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会用地图、用好地图。2 简答题1.题目:常见的自然灾害2.内容: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壹化叫做自然灾害。我画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实害、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早,洪资、台风、寒潮等实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实害。例知,春夏季节我国黄河中下游

10、地区常见旱灾。江准等地则多发洪涝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例知,2011年自春至夏,江西一些地区先是旱灾,紧接着就是洗涝灾害。同一灾害如干旱、洪灾等,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3)要有小组合作环节;(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试题一答辩1.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张裂开的地方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2.怎样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播放我国大型自然灾害的课件:2008年年初的雪灾,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二)新课讲授1.

11、常见的自然灾害(1)教师展示图片,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提问常见的自然有哪些?学生回答: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2)教师提问: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哪两个种类呢?学生回答:可以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教师讲解:通过视频及图文资料,教师说明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要求:4人为一小组,观察我国台风、干旱、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经过充分讨论后,提问学生:台风、干旱、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学

12、生回答: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干早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少但是人口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引发旱灾。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我国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来自东南部辽阔的海洋,带来大量降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形坡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

13、区3.防灾减灾(1)教师提问: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同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国在多方面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这些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2)教师提问:当灾害来临时,要怎样做,才可以有效避灾?学生通过分享前收集的资料和充分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三)巩固练习教师展示防灾减灾案例,请学生判断案例中的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

14、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收集其他的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的方法,下节课进行分享。五、板书设计略试题解析一答辩1.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张裂开的地方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参考答案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张裂开的地方可能会出现(1)断层:当板块内部发生张裂时,分离开的两块板块若向相反的方向漂移,就形成断层,如东非大裂谷就是这样形成的。(2)海岭:海岭是在断层处,由于陆地表面较薄,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发而出,形成火山,灼热的岩浆遇到冷的海水而冷却形成海岭,岩浆不断喷发,海岭就不断生长,所以称为生长边界如果两个板块靠近发生碰撞时,其中(密度较大的)一个板块会俯冲到(较轻的)另一块的地壳下,岩石被拖曳到地慢,熔融于软流层中

15、。同时,碰撞产生的巨大水平挤压力使两个板块的接触处形成强烈褶曲的大山脉。俯冲到下方的板块,其边缘逐渐熔融消失;被挤在上方的板块的边缘褶曲起来。因此将板块发生碰撞处的边界称为消亡边界2.怎样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参考答案】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例如:(1)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2)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3)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

16、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4)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可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出来。例如,教师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的方式,可以书写,也可以绘制图表、图画,还可以与教师面谈等3 简答题1.题目:中国水资源的分布2.内容时空分布不均通常把地球上的碳水深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河游的分布。河流的分布、水量的大小,影响看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一个国家间河流河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从空阿分布看,我国水资湖南半北缺附3.13,大以长江流城北界为界,南方水安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是20%。北方平原广

17、图,精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以时间分配后、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成洪涝灾害:冬春降水穿水少,河道处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水资源相对不足。由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有时会出连几年丰水或连续月年枯水的情况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寒了很大影响:例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早地为主,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早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早地区,水资源的不族更是制约社会济

18、发展的瓶颈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2.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养成节2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难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在PPT上呈现图片,请学生观看后说出是什么资源。在学生回答水资源后,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宝贵,进而提问我国水资源有什么样的特点,进入课题。(二)新授1.水资源总体特点通过播放水分源分布的视频,提问学生我国水资源总体是怎

19、样的,学生从视频中找到并回答。之后,教师询问水资源总量的大小是由什么来衡量,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介绍在实际运用中普遍采用的依据:河流径流量司2水资源空间分布出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分小组讨论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北水资源的差异。3水资源时间分布呈现我国几个城市一年的降水变化图和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图继续分小组讨论从这幅图上能看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得出结论后,通过北京年降水量变化图,介绍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三)巩固在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基础之上,讨

20、论这种情况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四)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五)作业课下请学生搜集自己家乡水资源分布特点,并分析水资源情况又是怎样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课下请学生搜集自己家乡水资源分布特点,并分析水资源情况又是怎样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4 简答题1.题目:八年级上册长江中下游的治理2.内容:略。3.基本要求:(1)试讲10分钟;(2)需要有师生互动环节;(3)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治理措施;(4)适当结合板书。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对问题

21、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长江流域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三、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长江,我们都知道长江不仅是“水能宝库”,而且还是“黄金水道”,那大家知道长江流域还有很多水流湍急而且转弯角度很小的河段,这就非常有可能导致什么自然灾害那?引导学生答出:洪涝灾害。2.教师播放198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的视频。教师总结出洪涝灾害对我们人类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都有可能失去自己的至亲。洪涝灾害同时也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伤害。3.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长

22、江什么地方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呢?引导学生说出“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而引出课题长江中下游的治理。(二)新课讲授1、自主阅读,合作探究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提问:分析出来了洪涝灾害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呢?要求: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小组代表回答。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造成的自然灾害,需要做的就是退田还湖,然后帮助农民发展其他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巩固提高教师展示长江中上游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需不需要在长江中上游修建堤坝,退田还湖?(四)总结体会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课下搜集更多关于长江流域的自然灾害的资料,分析这些灾害

23、发生的原因,给出你认为合适的解决措施。板书设计:略。5 简答题1.题目:板块的运动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2)配合板图进行讲解;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1知道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在地表分别形成的形态,了解海洋和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3.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在地表分别形成的形态了解海洋和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树立海

24、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三、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播放新闻:南京江陵的汤山发现了一枚王冠虫化石,王冠虫是一种史前海洋生物。王冠虫从深海到了汤山,他的表兄从热带到了南极,海陆在变迁,大陆在漂移,那你知道王冠虫在疑惑什么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本课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展示地图,明确板块名称以及位置1.要求:教师进行“小小藏宝图”的游戏,结合上一节课大洲的学习,展示世界板块的分布图,请同学们找一找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我们有七个大洲,但是只有六个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提问

25、:板块是固定不变的吗?板块的哪个部位变化比较大?要求:教师播放“板块的历险记”的动画片,学生同桌讨论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板块是处于不停的变化当中的,其中板块内部比较稳但是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变化。细节观察,探究板块运动形式1.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板块的交界处的两种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明确:板块的交界处会发生张裂运动,两个板块会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两个板块也会不停地挤压,形成山脉。2猜一猜: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和哪两个板块有关?要求:教师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三)巩固提高请同学们进行一个匹配小游戏,老师说大洲名称,学生说出板

26、块名称。(四)总结体会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以小组的形式实验模拟火山地震并思考:板块内部和交界处有和特点?气泡产生在什么部位,说明板块交界处容易产生什么现象?四、板书设计略6 简答题1.题目: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2.内容:略。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2)至少提问两个学生以上;(3)用实验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4)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各地时间差异现象。2.通过实验,学会地理学习中,化抽象地理现象为具体现实实例的方法;通过分析昼夜现象示意

27、图的图形特征,加深对地球自转产生现象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思维能力。3.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二、教学重点:了解地球自转的含义,掌握地球自转特点及其地理意义。三、教学难点:理解地球昼夜交替现象,各地时间差异的存在。四、教学过程:(一)运用经验,引入新课请学生回顾生活中见到的太阳、月亮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根据这些现象思考这些天体在我们眼中相同的运动方向,是其余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自己在旋转而导致的。由此导入新课。(二)实验探索,认识现象1.提问:地球自转周期是多久?要求:展示地球自转动画,请1个学生到台前模仿动画来拨动地球仪,其余学生观察地球绕地

28、轴的旋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地球的自转下一个定义。教师通过问答,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明确: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2.提问:什么是地轴?要求:教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找一找上面有没有地轴,以此回顾旧知。明确:地轴是一条假想轴,地轴自转过程中空间指向不变。3.提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要求:前后4人一组,每个小组组内拿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此时,学生分别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明确: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4.提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要求:

29、学生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1)在暗室中,用手电筒模仿太阳光,分别从不同方向照射地球仪、玻璃球、正方体木块,分别比较此过程中地球仪和玻璃球,地球仪与正方形木块表面的明暗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2)固定手电筒照射方向,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贴上黄色纸条,拨动地球仪,感受因为地球自转北京经历昼夜交替的现象。(3)给学生出示自转与太阳东升西落的关系和地心说日心说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太阳、月亮等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引发的现象。(4)在地球仪上选择北京、俄罗斯、纽约、堪培拉,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纸条,固定手电

30、筒照射方向,慢慢转动地球仪,在这几个地点处于昼夜交替时分别暂停,观察当前这一时刻,其余几个地点处于白昼还是黑夜中,大约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夜晚的哪个时间段。填写表格,引导学生发现,同一时刻地球上的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时间段。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的时间更早。明确:昼夜交替、日月东升西落以及时差。(三)巩固提高向学生出示多组示意图,要求学生判断标出不同图中地球运动的方向,比较不同地点的昼夜情况和几个地点之间的时间早晚,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四)梳理总结课堂的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结合板书理顺知识体系。(五)布置作业课下收集本日全国各城市日出时刻,下节课分享,并预习接下来的内容。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