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团结共18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18640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大团结共18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民族大团结共18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大团结共18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大团结共18张.ppt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1414课课 民族大团结与发展民族大团结与发展第1页/共21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 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含义:在在国家统一领导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下,在少数民族聚居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第2页/共21页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2、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原因1 1、中国是自古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是自古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的格局。2 2、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抵御外、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建立了来侵略的过程中建立了休戚与休戚与共共的关系。的关系。第3页/共21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的过程过程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3、纲领将实行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法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实施纲要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实施纲要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迈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的第一步。重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将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地方分为3 3级,成为我国推行级,成为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第4页/共21页新疆维尔新疆维尔新疆维尔新疆维尔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宁夏宁夏宁夏宁夏回族回族回族回族

4、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几级?目前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省级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第5页/共21页5.5.意义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鼎,国之重器。古时,盛世铸鼎,寓意国泰民安,国强民富。而今,

5、民族团结宝鼎寓意团结和睦,民族关系和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论固国安邦或是增进团结,都值得铸鼎记之。第6页/共21页一一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落后。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留着原始时代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奴隶社会,藏族人民生活在社会,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农奴制的压迫下。的压迫下。佤族佤族景颇族景颇族措

6、施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哎 巴扎嘿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第7页/共21页措施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第8页/共21页措施3:1984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法律保证。保证。措施4:“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输、青藏铁路第9页/共21页开发西藏铁路第1

7、0页/共21页20062006年,青藏铁路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第11页/共21页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西藏人民的勤劳勇敢祖国内地的无私援助。工业总产工业总产值值粮食粮食原油原油铁路通车铁路通车里程里程卫生机卫生机构床位构床位1952年年5.4亿元亿元1581.5万万吨吨5.2万吨万吨3787千米千米5711张张1998年年5313亿元亿元7295.43万吨万吨2047.24万吨万吨13143千千米米393000张张增长增长983.9倍倍4.61倍倍

8、393.7倍倍2.5倍倍68.81倍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表通过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因?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获得了巨大成功,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第12页/共21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第13页/共21页 横看伊拉克民族灾难 自自美美英英发发动动伊伊拉拉克克战战争争,推推翻翻萨萨达达姆姆政政权权后后,伊伊国国内内的的混乱局面却并没有改观混乱局面却并没有改观,民众困苦异常。民众困苦异常。第14页/共21页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

9、,国力兴盛国力兴盛,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安居乐业,载歌载舞载歌载舞!喜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喜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第15页/共21页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最高利益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愿望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是每个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公民的义务第16页/共21页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民民族族大大团团结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含义意义意义共同繁共同

10、繁荣发展荣发展1.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2.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建设区的经济建设3.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4.4.进行西部大开发进行西部大开发过程过程5 5个自治区个自治区原因3 3个等级个等级第17页/共21页随堂训练随堂训练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 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

11、、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B.A.B.C.D.C.D.A第18页/共21页2.2.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 新时代,新时代,“新新”的主要表现是(的主要表现是()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B.A.B.C.D.C.D.D第19页/共21页3.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 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A.进行民主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 D.扩大内需C第20页/共2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1页/共2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