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1777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12讲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_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1945年).doc(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34【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精选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世界史第三世界史第 1212 讲讲 2020 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_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20(20 世纪初世纪初19451945 年年) )总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 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政治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

2、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2 / 34(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

4、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

5、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3 / 34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三、 “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新政权内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价格规律,单一公有平均分配,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5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

6、,实现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3)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4 / 34(1)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7、。(3)革命历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力夺权。2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政治上:苏维埃体制。(2)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最后确立斯大林体制。(3)文化上: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3苏联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对农民的影响(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从劳动人民手中取走的太多,强行近乎无偿地收集农民的粮食,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制度规定,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这调动了农

8、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短板 1 与关键时间节点相关的知识模糊例 1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5 / 34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查短 192

9、8 年4 年1932 年,此时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美国正经受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因此吸引美国人的最大可能就是 B 项。补短 高考命题多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综合能力的考查过程中大量涉及隐性信息,但隐性信息极容易被忽略。这些隐性信息往往与答案有密切联系,所以在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获取隐性信息。析选项 1932 年的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农民掠夺过重,公有制也不会被典型私有制的美国欣赏,由此排除 A、C、D 项。答案 B针对练 1(2016江苏单科)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

10、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 C解析 A 项表述与“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排除;B 项表述无法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排除;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这与材料信息“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相符,6 / 34故 C 项的表述正确;D 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短板 2 数据转化成具体知识的意识不足例 2 (2016

11、浙江文综)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查短 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工人与集体农户占绝对比例优势,这一变化明显仅存在于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实行农业集体化阶段,由此可知,C 项符合题意,误选其他备选项反映出考生对基础史实不熟或将数据转化成具体史实的能力不足。补短 以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将史料信息进行迁移,做题内对比分析是必备的能力。析选项 调动知识,紧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由存在到不存在的变化可知这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史实,由此可排除 A、B、D 项。答案 C针对练 2(2015新课标

12、全国卷)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A解析 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7 / 34展。从 1930 年、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 项符合题意。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

13、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4道路的选择: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国、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

14、加深。(2)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挽救危机失败。(3)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2)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力图消除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8 / 34(3)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增加了就业,缓和社会矛盾。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影响(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15、(3)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两次变化(1)自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竞争” 。(2)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5070 年代初,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减轻,但各国仍旧实施。2两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1)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渐进性,经历了从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基

16、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并伴随血腥残暴的对外殖民扩张。(2)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集中国内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以牺牲农业为代价。3四大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9 / 34(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了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

17、,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短板 3 对重大概念的内涵理解有偏差例 3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查短 “65 岁退休人员可获得养老金”是题

18、眼所在,体现的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方面的建设,与此同属一个范畴的内容是 B 项。补短 类似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以工代赈、福利保障等重大概念,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析选项 A 项属工业复兴法 ,C 项属农业调整法 ,D 项属公平劳动标准法 ,调和的是劳资关系,均与社会福利保障的主旨不符。答案 B针对练 310 / 34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

19、案 D解析 材料中社会保障计划,与政府机构改革无关,故 A 项错误;社会保障计划本身属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但题干问的是这一计划的目的,故 B、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 D 项正确。短板 4 基础史实未夯实,忽略史料关键信息例 4 (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

20、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查短 “胡佛干预经济为罗斯福提供借鉴”是题眼所在,也就是说备选项要同时符合胡佛与罗斯福共同执政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只有 D 项符合。补短 学会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东西删除,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是应考必备能力。11 / 34析选项 A 项仅适应罗斯福新政,B、C 项仅适合胡佛施政举措,均与题意不符,故选 D。答案 D针对练 4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

21、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 )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答案 B解析 1933 年美国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故 B 项正确。一、现代科学的诞生1相对论(1)背景:19 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2)提出: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3)意义

22、: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2 / 34(1)诞生:1900 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二、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

23、野。2成就(1)现代文学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现代美术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4)影视艺术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 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13 / 34成功。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电视出现;20 世纪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1近现代史上

24、文学艺术的四大流派(1)古典主义:强调形式,注重理性,颂扬革命。(2)浪漫主义:重点描绘人的情感和理想,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叛。(3)现实主义:批判现实,客观反映社会,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4)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2现实主义流派与现代主义流派的区别项目现实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流派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特点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强调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3.科技中心形成的条件一般规律(1)经济:生产力水平的

25、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其物质基础(保证有足够的科教资金投入)。(2)思想: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积极探索自然。(3)政治:政局稳定、政府重视(科研环境)。(4)对外:交流学习,积极引进外来先进科技。(5)人才:拥有一支优秀人才(科学家)队伍。例如:美国在 20 世纪成为科技中心的条件:19 世纪末,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政府重视科技教育;政治相对稳定,民主制度比较完善;采取移民政策,14 / 34吸引大批欧亚科学家;积极引进外来技术等。短板 5 提炼题眼的能力欠缺例 5 (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

26、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查短 “20 世纪 30 年代幻想感化富人”是隐含的题眼信息,此时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是社会大背景,由此可断定 C 项为答案。补短 从考查的角度看,高考主要侧重于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及成因的考查。在复习中要注意从经济、政治等时代特征的角度来分析三大流派形成的原因,并从其反映的人们的心态的角度来准确把握三大流派的特点,进而加深对一定时期

27、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历史规律的认识。析选项 比较备选项可知 A 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B 项“淡定”不符合史实,D 项现代艺术反传统,倡个性材料没有体现。答案 C针对练 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理论的共同之处”进行15 / 34思考,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主要理论贡献进行归纳。短板 6 论证问题的方法、思路不明晰例 6 (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阅读材

28、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查短 失误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部分考生时空混乱,乱套公式。题目中明确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 ,但有部分考生答古代中国科技史内容,有的乱套公式如“生产

29、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还有的把洋务运动或者苏联斯大林模式抄一段上去。,部分考生观点表达不清,论证方法不明确。没审清题意,将公式中某一点写出,没论证“科技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有的对公式有增减,却不论述,导致观点不清遗憾失分。2论点论证脱节,史料欠缺,角度单一。部分考生论证与观点不一致,如观点是“生产力科技劳动工具”他用中国一五计划证明。有的考生只列出观点,论证空谈,缺少必要的史料支撑。如科技推动劳动工具进步,用了工业革命却没有具体史料,泛泛而谈。部分考生引用工业革命史料是仅用蒸汽机,缺少电动机等。3基本知识落实不到位,考生历史学科素养整体较低。历史知识整合不到位,考生表达出现

30、词不达意的现象,与史实不符,错误表达较多。补短 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16 / 34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段。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答案 略针对练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随着 19 世纪的推进,科学中存在革命并且科学因为革命(也许是一系列不间断的革命)而进步的观点被人们接受了,但人们也逐步认识到这种革

31、命可能是长期的而不像一场政治革命那样持续几年的比较短的时间。而且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科学革命的概念:一系列的事件传播了也许一个世纪或更多的时间,从哥白尼一直到牛顿;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近代科学。在这一世纪的最后 25 年中,人们开始希望科学革命能够避免,并且在某些学术团体中人们相信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革命。著名的科学家马赫、玻尔兹曼、纽康、爱因斯坦论证了科学中的重要突破不过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什么革命。摘编自美伯纳德科恩科学革命史对科学中发生革命的历史思考评析材料中关于科学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 观点一:科学发展是一场革

32、命。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成为 20 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从 18 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观点二:科学发展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牛顿提出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17 / 34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早期进化论思

33、想的出现,对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后人的科技成就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结果。120 世纪 30 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社会主

34、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一党专政。(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 ,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扩张,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2资本主义的三种主要经济思想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适用时代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海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3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四个阶段(1)起源: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18 / 34(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

35、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 。(3)完善: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4)缩小: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 ,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三次重大探索政策特点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特征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

36、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

37、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19 / 34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 ,才能得到救

38、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的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解析 第(1

39、)问, “共同目的”依据材料从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人道主义等角度组织答案,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其不同之处,依据材料可知,救济方式上中国与传统儒家思想有关,英国的救济20 / 34法带有惩戒的性质。第(2)问,主要是考查近代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答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主要是从相比于近代所呈现的新特点回答。2(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

40、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 1917 年到 1923 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 15 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的结束有利于

41、相对论传播。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阐述、列举、说明历史问题以及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题可提炼材料中“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并结合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的背景、内容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等相关内容予以说明。原创押题热点追踪押题 1 (考向: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21 / 34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

42、弊端答案 B解析 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经济,并不是要恢复资本主义,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说明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 B 项正确;当时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阶段,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确立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押题 2 (考向:斯大林模式成就的史料实证)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他

43、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 )A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B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C对苏联即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D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答案 B22 / 34解析 新经济政策在 1928 年已经结束,故 A 项错误;1934 年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二次到苏联正值美国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肆虐的时候,苏联则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正是这种对比促使他对两国发展状况产生反思,故 B 项正确;苏德战争爆发于 1941 年,故 C 项错误;此时维尔斯是欣赏斯大林体制的,故 D项错误。押题 3 (考向:逆向思维认识苏联工业化成就)到 19

44、32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究其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答案 D解析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19181921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实施新经济政策是 19211928 年,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C 项错误;19291933 年正是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候,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幅度衰退,苏联通过一五计划经济迅速发展,故 D 项正确。押题 4 (考向:应对经济危机模式的探索)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

45、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23 / 34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答案 B解析 材料中总统认为经济危机作为自由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也就意味着他会选择尊重自由,那么就不可能去干预经济,故 A 项错误;按前述分析,该总统强调自由高于危机,必然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援助西欧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出现苏联,也没有提及冷战,故 D 项错误。押题

46、5 (考向:探究美国经济发展的时段特点)全球通史:“(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促成当时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富裕B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无法克服C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计划经济是医治经济危机的良方答案 C解析 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故 A 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就表明,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故 B 项错误;当时西方国家正遭受大危机的困扰,自由市场调节的失灵使得西方“态度转变” ,关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故 C 项正确;计划经济有

47、其弊端,不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故 D 项错误。押题 6 (考向: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时代性差异)24 / 34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20 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21 世纪初的部分书目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 ;伊克斯的新民主 ;华莱士的新边疆 ;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 ;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 ;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 ;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 ;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

48、罗斯福 ;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 ;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 ;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 、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 ;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 ;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 20 世纪中期到 21 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 变化:20 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原因:20 世纪中期以前1929 年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25 / 34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战后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