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1706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 1111 单元中国古代的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思想科技与文艺第 2323 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思想大一统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1(2017(2017天津河天津河区二模区二模)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

2、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他律”指的是指的是( ( ) )B君主法治A仁者爱人D三省吾身C礼乐规范C C 仁者爱人是一种自律,而非他律,故仁者爱人是一种自律,而非他律,故 A A 项错误;君主法治项错误;君主法治既非自律亦非他律,故既非自律亦非他律,故 B B 项错误;礼乐规范是他律,故项错误;礼乐规范是他律,故 C C 项正确;项正确;三省吾身是自律,故三省吾身是自律,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2 2 论语论语八佾八佾记载,子曰: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监于二代,

3、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吾从周。 ”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C C “周监于二代周监于二代”中的中的“监监”同同“鉴鉴” ,是借鉴的意思,此句,是借鉴的意思,此句说明周借鉴夏商两朝的制度,故说明周借鉴夏商两朝的制度,故 A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孔孔2 / 8子谓季氏: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

4、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并结合所学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此时却用识可知,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此时却用天子的八佾,故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天子的八佾,故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 B B 项正确,不符合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C C 项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知,孔子赞可知,孔子赞扬周制并遵循周制,故扬周制并遵循周制,故 D D 项正确,不符

5、合题意。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 3(2017(2017九江七校联考九江七校联考) )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 “是故明君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调( ( ) )B兼爱非攻A无为而治D礼乐典制C以民为本C C 材料的意思是:圣明的君主管理黎民的生产所得,一定使材料的意思是:圣明的君主管理黎民的生产所得,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

6、衣足食,年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民民”的爱护,可以判的爱护,可以判定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而定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而 A A 项是道家的思想,项是道家的思想,B B 项是墨家的思想,项是墨家的思想,D 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 C C 项。项。 4 4 孟子孟子尽心尽心中提到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由此,孟子强调( ( ) )B教育的教化功能A性本善D民贵君轻C

7、学以至圣,致良知A A 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故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故A A 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也没有强调通过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也没有强调通过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故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故 B B、C C 两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两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3 / 8张张“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但与材料无关,故,但与材料无关,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5 5 荀子荀

8、子君道篇第十二君道篇第十二中载: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 )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C C 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张国君以德治国,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张国君以德治国,故故 A A 项错误;材料主张法律

9、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项错误;材料主张法律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的君子制定,故 B B 项错误;材料项错误;材料“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的是法律执行者的素质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强调的是法律执行者的素质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 C C 项正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法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法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 D 项错误。项错误。 6 6(201

10、7(2017苏南四市调研苏南四市调研)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生具有的“性、情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做坏事、发生争夺, “犯分乱理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最有可能主张( ( )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 D 依据依据“战国某思想家战国某思想家” “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性、情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

11、做坏事、发生争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夺”可知,该思想家主张人性本恶,由此可判断应是荀子,可知,该思想家主张人性本恶,由此可判断应是荀子,D D 项正项正确。确。A A 项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项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B B 项属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项属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C C 项项4 / 8属于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属于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7 7萧公权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A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共同推崇殷商周礼B儒家产生环境特殊,

12、流传时间最为久远C法家异地而同心,社会辐射面更广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C C 墨家不推崇殷商周礼,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受儒家影响巨大,墨家不推崇殷商周礼,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受儒家影响巨大,故故 A A 项错误;儒家产生环境与百家一样,都是出现在春秋战国社会项错误;儒家产生环境与百家一样,都是出现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故大变革时期,故 B B 项错误;楚国是颛顼后代的封地,而不是项错误;楚国是颛顼后代的封地,而不是“商朝商朝旧贵族旧贵族” ,故,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8 8南宋马端临在南宋马端临在通考通考职役考职役考指出: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

13、。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 ”这说明这说明秦什伍制秦什伍制( ( ) )B体现了法家思想A融合了儒家思想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B B 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故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故 A A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什伍什伍之法之法” ,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

14、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 B B 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周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周之法教民为君子,而秦法教民为小人,故之法教民为君子,而秦法教民为小人,故 C C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郡县制,故郡县制,故 D D 项错误。项错误。 9 9 汉书汉书武帝本纪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5 / 8“山呼山呼

15、”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山呼”万岁实质是万岁实质是宣扬宣扬( ( ) )B “君权神授”A “大一统”D强化中央集权C皇权至上B B “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说明说明“山呼山呼”万万岁来自天意,岁来自天意, “山呼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万岁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故,故 B B 项正确。项正确。“山呼山呼”万岁宣扬的是君权,与万岁宣扬的是君权,与“大一统大一统”无关,故无关,故 A A 项错误;材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皇权的来源,不是体现皇权至上,故料主要体现的是皇权的来源,不是体现皇权

16、至上,故 C C 项错误;中项错误;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材料强调的是君权来源,故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材料强调的是君权来源,故 D D 项错项错误。误。 1010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三代改制质文云:云:“春秋春秋曰:曰:王正王正月月何以谓之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 ”这反映了董仲舒这反映了董仲舒( ( )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D D 从题干信息说的是董仲舒在对从题干信息说的

17、是董仲舒在对春秋春秋进行解释,再结合进行解释,再结合题干题干“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之王正月也”可以看出董仲舒利用天命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新的可以看出董仲舒利用天命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新的解释,故解释,故 D D 项正确,项正确,A A、B B、C C 三项错误。三项错误。 1111(2017(2017西安八校联考西安八校联考)“)“柔仁好儒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的太子认为汉宣帝( (汉汉武帝曾孙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持刑太过,宜用儒生” ,却遭到训斥,却遭到训斥, “汉家自有制度汉家自有制度”

18、 ,“奈何纯任德教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这主要反映了( ( ) )A汉家制度常以儒学包装法治思想6 / 8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D汉宣帝时儒生的地位开始下降A A 题干讨论的话题是治国理念。太子认为题干讨论的话题是治国理念。太子认为“持刑太过持刑太过” ,反对,反对严刑酷罚,提出严刑酷罚,提出“宜用儒生宜用儒生” ,实行仁政。汉宣帝认为,实行仁政。汉宣帝认为“汉家自有制汉家自有制度度” , “奈何纯任德教奈何纯任德教” ,主张外儒内法,因此选择,主张外儒内法,因此选择 A A 项。题干材料和项。题干材料和教育、儒生的地位无关,排除教育、儒生的地位无

19、关,排除 B B、D D 两项;两项;C 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212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制定了一整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制定了一整套法律,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这反映了套法律,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这反映了( ( ) )A专制理念与平等理念的冲突B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融合C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更替D法律体系与道德体系的背离B B 男尊女卑是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的伦理思想,体现的是专制男尊女卑是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的伦理思想,体现的是专制理念和不平等理念的融合,故理念和不平等理念的融合,故 A A 项错误;男尊女卑是儒家伦理,项错

20、误;男尊女卑是儒家伦理, “法法律治国律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材料将儒家伦理写入法律,体现了两家思是法家的主张,材料将儒家伦理写入法律,体现了两家思想的融合,故想的融合,故 B B 项正确;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父系社会,与母系社项正确;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无关,故会无关,故 C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律与道德体系的结合,故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律与道德体系的结合,故 D D项错误。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1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

21、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7 / 8情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 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14 分)(2)根据材料二,如何

22、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1 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根据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形势思考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汉武帝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态度和儒学的地位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提炼即可。【答案】 (1)品德:忠信等个人美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政治抱负: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

23、” ,匡正社会秩序(恢复周礼和等级秩序)。(2)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主张:提出“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三纲五常”等。1414(2017(2017河北名校质检河北名校质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 8中国传统思想流变示意图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 分)(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历史材料,提取信息,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说明。说明时要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答案】 示例: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的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于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