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来源.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15099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氏来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邓氏来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邓氏来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氏来源.pdf(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邓氏来源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 600 多年。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 678 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3、出自李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 8 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 975 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

2、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邓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大举南迁于东晋之时,而播迁入闽、粤则早于汉代。汉代中期,邓况自楚徙居南阳新野。至东汉初,因族人为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汉室立下大功及与东汉皇室的亲戚关系,一跃而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但至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弘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因而使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此后,南阳邓氏不断外迁,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肃者。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有南阳邓叔攸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后又分支泉州等地。东晋十六国时,中原邓氏大举南迁,分布于江南许多省份,以江西、江苏居多。总之,邓姓早期主要还是以河南省境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迁入的地方

3、是今山东高密县一带。与此同时,已有邓姓南迁入今四川、广东等地。至晋代,邓姓的子孙在北方已落籍于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安徽等地;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至唐代,南阳邓氏分衍出的支派更多,分别居于甘肃、山西、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宋时,邓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广西等地。明末,福建人邓显祖移居台湾,此后,闽粤邓氏又有一些人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徙居海外者。今天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在河南省邓州市城区东南,有一座松柏翳翳、芳草萋萋的沧桑陵园邓国侯吾离陵。这座高仅四五米,周围长不过十余丈的陵墓却

4、沉睡着我国第一个见于正史的邓国国君邓国侯吾离。邓姓是我国的百家大姓之一。据姓氏学家考证,现今遍布海内外的邓姓绝大部分来自商周侯国邓国的邓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邓公簋”条亦云:“邓国故地在河南邓县”(邓州在 1913 年至 1988 年为邓县),均明确指出,商周时的邓国故地就在河南省邓州市。夏朝初年,大禹把邓州作为都城,唐代史学家杜佑通典中明确记载“邓为禹都”。后来,禹的孙子仲康把他的一个儿子封到这里,以邓为国名。邓州市原政协主席、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德堂对邓姓的起源与繁衍有深入的研究。他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寻访者一同走进邓

5、姓发源以来 3000 多年的沧桑:吾离名宣,字吾离,是十九世邓侯。在位时他内修政理,外结邻好,使邓国中兴,屹立于列国之林,被称为中兴之君。吾离约于公元前 700 年病逝,葬于国都南郊,历经 2700 余年风雨沧桑,陵存至今。这是现存唯一的邓国国君的陵墓,所以人称之为“天下邓氏第一陵”。现在遍布海内外的邓姓绝大部分源自商周邓国。经过 3200 多年的迁徙、繁衍和发展,邓氏后裔如今已遍布全国。且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 20 多个国家都有分布。徙居各地的邓曼后人心系祖根,用族谱、碑刻,对联等形式,传递邓姓源出邓国这一信息。香港邓氏宗亲会会徽两侧的对联是“溯赐姓于殷商,邓

6、国之衣冠如昨;纪封侯于东汉,云台之军令犹新”。四川广安的邓氏分谱序说:“我姓始于周之邓国,盛于汉之高密,一朝三驸马,一门二十九侯,唐宋元明代有伟人”等等,既道出了邓氏宗族之源,并骄于先祖历史的辉煌。站在吾离陵前,邓国的历史浓缩在几行楷体小字中:邓州在夏、商、周三代为邓国,秦时置穰邓二县,隋文帝开皇三年置邓州,1913 年改为邓县,1988 年复称邓州。一个邓字从远古一直用到今天,使邓州成为世界邓氏寻根祭祖的圣地。守陵的老人告诉我们,近年来,吾离陵已成为邓州与海内外邓氏宗亲加强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为了加强对吾离陵的保护工作,2002 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吾离陵,建邓国侯吾离陵园。陵园占地百余亩,而今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据介绍,这里将逐步营造与陵茔风貌相谐调的环境氛围,广 2 植花草树木,并计划自陵茔正南沿中轴线,建设“吾离堂”、“邓姓纪念馆”等,以充分展示邓州古老历史,把华夏民族传统的“根”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