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支架”创设探讨.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14058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支架”创设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支架”创设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支架”创设探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支架”创设探讨.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支架”创设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支架”创设探讨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有指导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作为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尝试探索选择适当时机在两种水平之间创设一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从现有认知水平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平,当然这种创设不应该是随意性的,也不是越多越好。“学习支架”创设的作用是向学生渗透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或者是思维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来“不创设”或是学生自己创设,并且让这些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的方法

2、,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一、利用实验搭建学习支架 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就是物理实验,这不仅是物理学科特点所决定,同时也是授课对象所需要的。中学生思维活动特点是既有形象思维成分,又有抽象思维,但是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比较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不太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因此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向学生提供具体感知,借助实验这个“学习支架”,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向高水平方向转化。例如在讲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利用原有经验能够理解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这种物理现象,但对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这个事实,大部分学生却不能深刻理解,因为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这类问题或者有类似的体验,为帮助

3、学生建立这个新的图式,我组织学生制作一个简易装置,作为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物理事实的学习支架,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二、利用学生活动搭建学习支架 中学生心理特点是好奇、好问、好玩、好动。教师应因势利导,依据学生的喜好架设学习支架,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物理知识,分组实验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形式,所有物理教师都在使用。在教学中还尝试使用舞台剧的形式。在讲解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个知识点时,除了演示实验外,还让学生参演了一部简易舞台剧,我是发声体,中间有 6 名学生作为空气(传播介质),最后一名同学作为“耳朵”。当我发声时,他们会模拟声音的传播,一直传到“耳朵”。在表演中,我

4、让中间的 6 名同学离去,只剩下我和“耳朵”,我再次发声,让“耳朵”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动作,其他同学边观看边思考如果你是“耳朵”,你该如何表现,为什么?这样的学习支架是很有意义的,首先这种师生互动形式由于有小伙伴参演,学生乐意观看,学习主动性增强;其次通过这样活动理解物理概念或规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会逐步将这些过程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技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在物理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一个非常重要作用。三、利用物理模型搭建学习支架 初中物理教学有些知识是很抽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感知到的。例如电流的形成,学生即使知道了“电荷

5、的定向移动可以形成电流”这个物理概念,但是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时还是出现理解性错误。这说明电流这个物理概念还没有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建立稳定的图式。如图甲所示当 S 1 和 S 2 均闭合,有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电流先到达的位置应该是 L 1,还有的学生会理解成 L 1 被 ad 这段导线所短路,当遇到这样问题时,我会建立一个物理模型作为突破这个难点的学习支架,(如图乙所示)我模拟电荷都是紧密接触的,当电路接通后,在电压的作用下所有电荷是整体移动,没有先后顺序,电源处的电荷一旦定向移动,每个灯泡处的电荷也会同时定向移动,所以电流会同时到达 L 1、L 2 和 L 3,三个灯泡是并联关系。我认为物理支架

6、首先是搭建了一个思维桥梁,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其次让学生体验教师的思维过程,感悟解决物理问题一些策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是很重要的。四、利用问题搭建学习支架 日常教学中,问题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支架,不管是讲解新知识点还是在处理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当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困难时,就会对支架问题进行设计,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或规律。例如下面这道电学题,就需要教师做好问题支架。当然此题还可以利用支架问题进行拓展,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撤去滑动变阻器,(如图丙)再用刚才的方案能否测定 Rx 的阻值,这样学生不仅清晰知道原题中是什么

7、原因不能测定 Rx 的阻值,而且还掌握了只用一个电流表测定未知电阻的方法。由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要想设计较为合适的问题支架,需要清楚学生可能出现思维障碍的位置,有了较为准确的预期,才能及时和恰当地搭建问题支架,所以何时搭建恰当问题支架是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五、利用学生原有经验搭建学习支架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学习时并不是一张白纸,儿童在任何年龄都会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并对自己周围世界有了自己个性的认知,形成自己的认知图式,儿童在学习时会试图将新信息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式之中,这个过程就是同化。我们可以尝试挖掘学生原有的正确图式,把学生原有正确图式作为学习支架,

8、加速对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丁图这样的习题时,告诉学生家庭电路采用的就是并联方式,我们可以把 S 2 那条支路看成是我们自己家的线路,而 S 1 那条支路看成是邻居家的线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断开或者闭合 S 2,可能会对邻居家的线路产生大的影响吗?如果移动自己家的那个滑动变阻器,灯 L 2 的亮度会有什么变化?此时对邻居家的灯 L 1 会有很大影响吗?由于学生这方面生活经验很丰富,他们会迅速将新信息同化到原有图式中,掌握解决并联电路的一些基本技巧。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时应该考虑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或学生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及时洞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搭建学习支架,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所以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应该是随时调整的,当学生在某领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或方法时,学习支架要不断地转移或减少。利用支架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教师除了可以在学生认知技能方面实施支架策略外,还可以思考在学生行为塑造和学生社会情感的引导等方面实施支架策略,这是个系统工程,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