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比较.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11384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比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比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比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的比较.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们为了整洁、美观就要经常将衣服、被褥及日用餐具、茶具进行洗涤。因此,肥皂和各种各样的洗涤剂就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肥皂的发明要比洗涤剂早得多,据说早在三千多年前,罗马城外的圣波山上,就被人们无意中制造出来了。在这座圣山上,人们燃烧贡品时,油脂顺势滴落到草木灰上成为最原始的肥皂,这些肥皂渗入到周围的粘土中。人们发现,当他们坐在这些粘土上,衣服沾上了粘土后反而比以前更容易洗干净。人们开始奉为圣土,后来才知道这是人们无意中的劳动收获。公元 70 年,罗马的学者蒲林尼(Pliny)描述了用山羊油脂和柴灰制造肥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入另一种东西-海盐。它能使肥皂浮在混合液上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2、盐析作用。这个记载恐怕是对肥皂工业最早的描述了。由 于当时产量很低,因而只能供有钱人使用,是污秽者的奢侈品。1791 年法国化 学家尼考尔斯菜布兰兹(NicolasLeblanc)用氯化钠水溶液电解制得氢氧化钠,从此以后,肥皂才成为平民百姓都用得上的东西。然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肥皂是什么东西。从 18111823 年柴夫卢尔(MEChevrenl)对肥皂产品进行研 究后,令人满意地解释了什么是肥皂以及制造肥皂的化学反应。随着科学家弄清 肥皂去污原理之后,各式各样的合成洗涤剂也就应运而生了。化学性质肥皂实际上是长链有机羧酸的钠、钾或三乙醇胺 N(CH2CH2O)H3 的盐。其它羧酸的这些盐也是工

3、业肥皂,但它们没有去污、清洁作用。因为三乙醇胺的盐可溶解于有机溶剂,可以作干洗剂。制造肥皂的方程式是:上面的反应就可以解释古罗马人制造肥皂的过程。作祭品的动物脂肪中含有 甘油三酸酯,柴灰的水解物中含有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当它们一起被加热时脂 肪就被分解生成少量的甘油和肥皂。在制造肥皂的粘稠混合液中加些盐,肥皂就浮在液面上。这个过程,工业上叫盐析。然后就可以把它刮下来。这样得到的肥皂含 5060水,是糊状的。把它继续加热脱水,当剩下约 30水时就可以制成固体、糕状的棒,再把它风 干到只剩下 1015水分时,就可切成块。再进一步干燥到含水仅 510 时就可作成粉末。天然原料制的肥皂使用 4 种脂肪

4、:牛油、棕榈油、椰子油和橄榄油。有机酸要有洗涤本领必须含有 9 个碳以上的长链,而且洗涤本领随着碳链的 增长而增强。然而,分子含 18 个碳以上的肥皂是不溶于水的,即使在热水中也 不溶解。油酸(恰好含 18 个碳)是十分好的洗涤剂,因为它的顺式双链在第九 和第十个碳原子之间,即在分子的正中间。因此,含 1 8 个碳的肥皂具有较好的洗涤本领,而分子含 12 个碳的肥皂在水中的溶解性就增强了。由含 1 8 个以上碳的长链分子组成的肥皂只用作擦洗的填 充剂。这种擦洗剂需要有去污本领而无须溶解性。自从肥皂去污原理被人们认识之后,人们就试图改进它们的性能。因为肥皂存在不少弊病。例如,它在冷水中溶解得不好

5、,在热水中才能较好地溶解,在酸 性溶液中它不能很好地发挥洗涤作用,因为它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成不溶性的酸 性肥皂和脂肪酸的团块。另外,肥皂会与水中的钙、镁、铝及铁等元素反应(生 成所谓金属皂)。这就是盆、桶盛了肥皂水后出现环状污垢,织物用肥皂洗后出 现一层不明显的薄膜的原因。肥皂在软水中是很好的清洗剂。但遗憾的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使用的水,尤其是广大农村所用的水常常是硬水。要改进肥皂的洗涤性能,化学家们就必须先弄清肥皂能去污的原理。去污的 过程是用很薄的膜除去脏物和油污-这层薄膜把脏物带到溶液中,乳化或呈悬浮 状除去。此外,作为洗涤剂要能降低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洗涤液能渗入到 织物细小的缝隙中

6、,从而加快织物湿润的过程。事实上,大多数有机洗涤剂都制成偶级分子,分子是由1218 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一端含疏水基团(排斥水的),另一端是亲水基团(吸引水的)。那么,肥皂和洗涤剂是怎样去污的呢?去污原理一个物质要具有去污能力,首先必须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纯水的表面 张力为每厘米 272 个达因。但作为有效的洗涤剂必须把表面张力降低到每厘米 230 达因,把表面张力降到这个值只需要很少洗涤剂就足够了。作用在一个水分子上的典型的作用力,可使水面上的分子进入溶液中-这就 产生了表面张力。肥皂的分子被加到水中时,它会浮到水面上,因为在有机物的 那端(疏水的)受极性的水分子所排斥。由于肥皂分子在水表

7、面受水分子排斥,从而产生了一个对抗水分子相互吸引的力,结果就减少了表面张力。当肥皂水加 到织物纤维中时,附在织物表面的油就 聚成小油滴并离开织物表面。肥皂中有机 物的那一端溶解在油中并使它离开织物纤维。与此同时,水在下面不断蠕动,加 快了油滴离开的速度。在棉纤维中的极性基团(如 纤维素中的羟基-OH)能吸引 水,使水扩散(渗透)整个织物。总的来说,除污去垢的反应大体是相似的。然而,因为污物可能是电中性的,或带正电荷的或带负电荷的。所以,对这个简单的理论进行一些修正也是必要的。合成洗涤剂虽然肥皂是相当好的洗涤剂,但化学家还是想改进它。最早的尝试是在 1860 年进行的,科学家把蓖麻油磺化成磺化蓖

8、麻油(土耳其红油)。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油脂短缺,促使科学家们研究新的洗涤剂。弗利 斯肯德(Fritz Gunter)发明了 1,4-二异丙基萘-6 磺酸和二丁基萘磺酸钠。虽然它们都并不是很理想的洗涤剂,但是足以满足当时德国工业上对洗涤剂的需 求。在 1933 年,波罗特(Procter)和卡马波(Gample)制出第一个家庭用的合 成洗涤剂。这种合成洗涤剂渗到被弄脏的织物中的面积要比肥皂大,也不会留下 干扰染色的薄膜。而且它在冷水中也能溶解,硬性溶液和硬水对它都无影响。从那以后,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及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呼声越 来越强,合成洗涤剂工业就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起来。现

9、在,家用洗涤剂通常 包括下列成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合成洗涤剂;除去钙、镁离子的助洗剂;乳化 剂;漂白剂;抗腐蚀剂;抗板结剂;软化剂;染料;香料;有的还有少量酶。合成洗涤剂合成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与肥皂相似,都含有亲水基因和憎水基 因。亲水的一端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型的。因为大多数织物在洗涤过程中都带上负电荷,所以市售的洗涤剂中绝大多数 都是阴离子型的洗涤剂。阳离子型洗涤剂则是工业用的,例如,清洗装饮料的瓶 子和酿酒用的各种器皿。非离子型的洗涤剂多用于洗衣机中,因为用洗衣机洗衣 物时总希望产生的泡沫少些,过多的泡沫会影响波轮的转动和降低清洗能力。把 2-辛醇硅酮或 2-乙基己烷硅酮加入 阴离

10、子洗涤剂中,也可以达到减少泡沫的目 的。助洗剂(增效剂)它是用来络合那些导致水质变硬的离子(主要是钙、镁离 子还有铁、铝等离子),使它们进入到溶液中,从而使污物在溶液中悬浮,阻止 它们沉淀下来。同时助洗剂可以使洗涤水有适当的碱性,从而有助于溶解酸性污 物。最常用的助洗剂是磷酸盐,但有时也用碳酸盐、硅酸盐或硼酸盐。最好的助 洗剂是三聚磷酸钠(Na5P3O1J0 和焦磷酸钠(Na4P2O)7。碳酸钠(Na2C0)不 能将钙、镁络合进溶液中,反之生成颗粒状碳酸盐沉淀,沉积在洗衣机底部。这 点高中的化学课已谈到了。乳化剂它的作用是阻止污垢的颗粒重新沉积在织物上,使污垢悬浮于水中漂走。最普通的乳化剂是羧

11、甲基纤维素,其结构是:纤维-0CH2C00-Na+它能使 污垢的颗粒带上一个负电荷,从而使污垢互相排斥,也使它们与通常负电荷的织 物纤维互相排斥。因而它们既不聚集形成沉淀,也不易沾在织物上。漂白剂当衣服中的颜料暴露于太阳、氧气及空气的污染物中时,它们的化学 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衣物褪色或变暗。但次氯酸的钙盐 Ca(ClO)2,或钠盐NaOClO在水中能产生氯气,氯气可以使颜料保持原来的色泽。所以,这些次氯酸盐常用作漂白剂。抗腐蚀剂硅酸钠(Na2Si3O7 是一种防水剂,它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不透 水的薄膜,从而保护了这部分金属不被腐蚀。如果把它加到洗涤剂中,它可以防 止洗衣机、金属钮扣和拉

12、链等金属部件被腐蚀。硅酸钠不仅有抗腐蚀作用,同时 它也是一种助洗剂。当然,它也保护了我们的资源。因为有了它,洗衣机的寿命 延长了,我们就无须生产更多新的洗衣机。抗板结剂洗涤剂如果在贮存过程中受潮而板结,使用时就会增加洗涤剂的用量。这不仅是因为结块的洗涤剂不易完全溶解,同时也因它易于沉淀在织物上。这样既造成洗涤剂的浪费,又缩短了织物的寿命。通常,加入少量硫酸钠(Na2SO4 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板结。软化剂大多数软化剂是阳离子型的物质。织物在洗涤时纤维常带上负电荷。这样,阳离子试剂加入后就有与织物纤维相结合的趋势。软化剂又有一条长的有 机物链状尾巴,其作用像润滑剂一样使人产生柔软的手感。软化剂也有乳

13、化作 用,并能保持水分,从而减少静电荷在织物表面的 聚集。因此,改善了手感性能。着色剂和香精如果将肥皂和洗涤剂全部都制成白色的,消费者必然会感到很 枯燥。如果我们把少量颜料加进去,使这些洗涤剂呈现浅蓝色、粉红色的话,消 费者就会觉得比较舒服。另外,肥皂和洗涤剂存放时会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从 而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为了抵消这些气味就要加进些香精。酶几年前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含酶的洗涤剂。使用这种洗涤剂时,我们常常 要把衣服在温水中浸泡一下。因为酶在热水中是不活泼的。酶是蛋白质类的化学 反应催化剂,它能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样的大分子打破,从而加快了洗涤剂 洗涤的速度。汁渍多的衣物特别适宜用含酶的

14、洗涤剂。通常用的酶是用于降解蛋 白质的朊酶和用于分解淀粉的淀粉酶。有一段时期,曾经由于这些酶引起一些人严重的皮肤过敏,而使含酶的洗涤 剂一度从市场上消失。现在,由于克服了这些缺点,同时因它具有良好的洗涤能 力,所以,它又重新回到市场上,并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发泡剂泡沫可以使悬浮的油或污垢浮于水面上而被漂洗掉。一般来说,表面张力降低就会增加泡沫,非离子型洗涤剂发泡是不太理想的。有一类不起发泡作 用的非离子型化合物它们产生泡沫的时间很短。当含有这种洗涤剂的溶液流入沟 渠时,泡沫就消失了。有些发泡剂加入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因为消费者总认为洗涤水没有泡沫就没有洗涤能力。这个看法对肥皂来说是对的,

15、而对合成 洗涤剂来说就未必尽然了。去污剂人们发现当玻璃器皿放在洗液中洗涤后,上面的污渍就被漂洗干净 了。这些污渍是由漂洗水中少量不溶性盐引起的。若洗涤剂中含有用氯气与磷酸 三钠作用生成的氯化磷酸三钠,它就可以溶解那些不溶性的盐,从而使玻璃器皿 干净得闪闪发亮。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在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 肥皂和洗涤剂达 28 磅之多。在我国近年来除了日常洗衣粉外,洗洁精、洗发膏、香浴液等各种新型的洗涤剂不断涌入市场。这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环境污染问 题。使用最早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尤其是烷基苯磺酸钠(ABS 存在这个污染问 题。因为它分子中的烃基是有支链的,所以

16、它很难被细菌分解(又称降解)。因 而在污水处理工厂的污水中这种洗涤剂的浓度往往很高。1965 年美国政府公布:生产的合成洗涤剂必须能被生物降解。直链型的烃 易被细菌分解成只含两个碳的短链,有支链的烃就不易被细菌分解成只含两个碳 的短链,有支链的烃就不易被细菌分解。目前普通使用的是线型烷基苯磺酸(LASoLAS 洗涤剂比 ABS 便宜,而且可以从石油副产品中制得。由于阴离子型合成洗涤剂能杀死细菌,而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它的污水处理 却成为了一个头痛的事。污水中的洗涤剂常用活性污泥里的细菌把它们降解。当阴离子洗涤剂的浓度为 150 至 200ppm 时就有致命危险。幸而一般废水处理厂中 它的浓度很少

17、高于几个 ppm 这个浓度可以杀死那些令人讨厌的肠型细菌,还可 以还原下水道中的污泥残渣,这样就清洁了管道,使水畅通无阻。此外,洗涤剂中所含的助洗剂三 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是很好的化学肥料,它可以促进藻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这叫水质的富营养化。然而,物极必反,水 生植物的疯狂生长会阻塞河道、湖汊,严重地影响水上交通,另外,大量水生植 物死亡时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还会释放出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毒化水质,使 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无法生存。据英、美等国统计城市污水中磷有30%70%来源于洗涤剂。富营养化的结果使生机勃勃的水域变成死湖、阴沟o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型的洗涤剂不断投入市场。这些产 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整洁、干净、舒适的环境。但与此同时,我 们必须对洗涤水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